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山湾是上海近代工艺和海派文化的渊源,创造了中国工艺史上多项第一,更是中国西洋画的摇篮,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大家。天主教会创办孤儿院目的是传教,却带入了西方新的文化形式和技艺。无论从外来文明(传教士)的介入,还是西方文艺的流入和繁衍,上海地区总是率先接纳,并受其影响,而后在中国进一步的本土化。土山湾作为中西文化合璧的聚合点,凝聚了很多的画科、工艺和五金等技术,散播了工艺技术和美术教育的模式。它与本土文化交流融合,推动了海派文化的发展,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编者
土山湾的概况
土山湾位于徐家汇南部肇嘉浜沿岸,因疏浚蒲汇塘等河道堆集淤泥而成,因此得名“土山湾”。1840年,外国传教士大批前来上海,在徐家汇建造天主堂、修道院、天文台等建筑,形成了天主教社区。1864年,上海耶稣会教会把青浦横塘的育婴堂迁到这里,创设土山湾孤儿院,大约70年间,先后收养孤儿约2500人,旨在“衣之食之,教以工艺美术”。土山湾下设有画馆、孤儿工艺院、木工部、印书馆和五金部,在绘画、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等很多新工艺都发源于此。
土山湾画馆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土山湾画馆是在华传教士与艺术家活动的一个生动缩影。土山湾画馆。此间渐次设立绘画、雕塑、印刷、照相等工场,由擅长建筑设计、雕塑、绘画、印刷和其他技艺的传教士指导、制作宗教和其它用品。中国近代不少新工艺、新技术等皆发源于此地,如西洋油画、镶嵌画、彩绘玻璃生产工艺、珂珞版活体铅字印刷工艺、铜锌玻璃版照相工艺等。
土山湾画馆比中国最早的美术学校如刘海粟等1912年开设的“上海图画美术院”等早出半个世纪。著名的月份牌画家徐咏青、杭稚英等都曾在此学习绘画,任伯年、刘海粟、徐悲鸿等亦曾间接受教于画馆,土山湾因此被称为“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中国雕塑艺术奠基人张充仁就是在土山湾学成后赴比利时留学,他也是中国雕塑家进军欧洲第一人。而著名的工艺大师徐宝庆,这个当年土山湾的孤儿,以他为首的创作的海派黄杨木雕已被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美术工艺所
土山湾美术工艺所,是上海天主教会创办的土山湾孤儿院的附属机构。土山湾孤儿院原由天主教教士薛孔昭司铎于1855年创建于青浦横塘,1864年迁到土山湾。孤儿院附设的美术工场,初始招收的学徒多为孤儿院的孩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招收社会学员入学。下设有慈母堂(1866-1920)用于孤儿们进行宗教活动。主要收教本堂收养的贫苦男生,稍收工人子弟。工艺训练班:孤儿高小毕业后,继以两年的初步工艺训练,形式是半工半读。每日除上课外,其余时间在工艺训练班实习雕刻、绘画、手工、铁工等工艺;工艺场由绘画部、木器部、铜器部、印刷部等工艺车间组成。绘画部是较早设立的部门,也称为图画馆,学生在此主要学习西洋绘画艺术,包括铅笔画、水彩画、木炭画、油画等。木器部“木工及雕刻匠,约共一百九十人。木工所造者,为各种家具以及医院教堂等用具。家具有施以精巧雕刻者,如食堂一套用具十八件,椅、桌、柜、橱,均深刻龙纹或其它花纹”。在1915年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木工部的木雕曾获得金、银奖牌。土山湾美术工艺所的工艺教育教授科目比较简单,教学内容也比较粗浅,但作为上海近代工艺美术教育的雏形,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代工艺教育的发展。
土山湾美术工艺所的历史价值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土山湾美术工艺所的工艺美术教学对中国早期工艺教育的影响。可以说土山湾美术工艺所在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被当时社会的工艺教育借鉴。土山湾美术工艺所教学体系中“工作间”教学模式、重视体验的教学方法、重视技能养成的教学内容等方面,客观上切合了现代工艺美术教学的诸多原则,为同时代洋务学堂的工艺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从土山湾美术工艺所毕业的很多学生成为当时社会私立美术学校的领军人物,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出现的新美术运动奠定了基础。二是,土山湾美术工艺所的历史价值也在于它引进的西方工艺技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土山湾美术工艺所从成立之初就积极地引进各种新技术。许多新技术发明不久,就被引进了中国,并开始广泛应用。如石印技术、珂罗版印刷技术被运用到“月份牌广告画”的制作中,更好的表现了擦笔水彩的特点。
历史人物代表
范廷佐(1817-1856)是土山湾画馆奠基人。他被父亲送到罗马天主教,本想成为一位修士。1847年,他到上海主持董家渡天主教堂的设计,还有绘制圣象和雕塑工作,也就是宗教驱使的艺术品。1851年,他搬往徐家汇设立工作室培养助手和工匠,后来得到郎怀仁神父的支持,加以扩展后兼作艺术教室,招收中国等学生进行素描技艺的传授,以及雕塑的制作训练,使学生又成为其助手。其中中国修士陆伯都,意大利神父马义谷等,成了范廷佐传播西方美术技法的传人。其慢慢形成规模,这就是土山湾画馆的雏形。
马义谷( 1815-1876)是19世纪传教士油画家,上海向中国学生传授西方油画技法的第一位外国人。1846年作为意大利神父来到上海,在青浦横塘修道院教授拉丁文。次年范廷佐主持设计董家渡天主堂时,请求马义谷帮助绘制圣像。1851年范廷佐在徐家汇的工作室开始收徒授艺,请马义谷负责教油画。当时除从欧洲带入的少量绘画用品外,颜色及画布涂底材料都要在当地自制,所以学徒要从研磨调制颜色学起。随着各地天主堂的建立,圣像需要数量日益增多,工作室复制圣像作品供不应求。学徒们则通过临摹复制圣像的过程,从马义谷学习油画技术。从1857年开始,在范廷佐去世之后,马义谷成为徐家汇雕塑、绘画工作室的主持人。
从马义谷到刘德斋(1843-1912),我们可以寻找土山湾画馆的油画实践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脉络。1869年,刘德斋开始主持绘画雕塑工厂的工作,他的《中华圣母子像》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图像转换,把这些人物特征中国化。从某种意义而言,马义谷和刘德斋,构成了土山湾画馆西画传习历程中两个重点“代表”。在这师徒关系的两位艺术家之间,我们能够发现一种宗教情结,但是却能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背景和文化意识的作用。正是这种作用,才能够潜移默化地产生清末西画东渐某种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真正意义,正是由土山湾画馆所显现的清末民初西洋画“流入中土”的新迹象和新特征。
徐咏清(1880-1935)被称为“中国水彩第一人”。幼年丧父母,为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孤儿院收养,9岁入该院附设图画间,向画家刘必振和外国绘画教师学习素描、水彩画和油画。16岁入同属徐家汇天主教堂的土山湾印书馆,从事插图创作、装帧设计。由于擅长水彩画和油画。1913年起主持上海商务印书馆图画部,练习生有杭英、何逸梅、金梅生、金雪尘、戈湘岚等,均向他学习。同时还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执教西洋画。他一直学习传统书画,而技法是西洋的绘画技法。从土山湾画馆毕业后,脱离传统使用的工具,开设水彩画馆,描绘各类商业画。他对商业和实用性的图像极其敏感,例如:书刊插图、风景人物肖像和其他的商业绘画。大量铅笔素描和水彩画稿,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和有正书局出版,作为中小学生图画临摹课本。当时风靡一时的“月份牌”,也是传统水墨与西洋技法融合的新绘画。
结语
现在的土山湾博物馆在早期孤儿院的原址上建成,镇馆之宝是“中国牌楼”。博物馆的正门,是一座巨大的玻璃棚,曾参加过三次世博会、绕地球一周终回到故乡的土山湾牌楼已修复一新。这个中国牌楼1913年制作,2009年回归中国,修复费用180万。一号展厅详细展示了徐家汇形成的历史;二号厅有当年孤儿生活的场景、土山湾老人口述历史也将通过电子视频的方式呈现;此后几个展示厅是当年外国指导老师在此教授绘画、木工和印书的场景,这三门技艺亦是土山湾名噪一时的“三大金刚”。
土山湾承载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合璧,也是各种工艺的发源之地。土山湾画馆开启了美术教学科目的典范,美术工艺所更是创造了一个个工艺先例。土山湾博物馆在文艺传承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全新开放的姿态展示着文艺的瑰宝,借此挖掘和开辟的新文艺方向。
土山湾的概况
土山湾位于徐家汇南部肇嘉浜沿岸,因疏浚蒲汇塘等河道堆集淤泥而成,因此得名“土山湾”。1840年,外国传教士大批前来上海,在徐家汇建造天主堂、修道院、天文台等建筑,形成了天主教社区。1864年,上海耶稣会教会把青浦横塘的育婴堂迁到这里,创设土山湾孤儿院,大约70年间,先后收养孤儿约2500人,旨在“衣之食之,教以工艺美术”。土山湾下设有画馆、孤儿工艺院、木工部、印书馆和五金部,在绘画、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等很多新工艺都发源于此。
土山湾画馆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土山湾画馆是在华传教士与艺术家活动的一个生动缩影。土山湾画馆。此间渐次设立绘画、雕塑、印刷、照相等工场,由擅长建筑设计、雕塑、绘画、印刷和其他技艺的传教士指导、制作宗教和其它用品。中国近代不少新工艺、新技术等皆发源于此地,如西洋油画、镶嵌画、彩绘玻璃生产工艺、珂珞版活体铅字印刷工艺、铜锌玻璃版照相工艺等。
土山湾画馆比中国最早的美术学校如刘海粟等1912年开设的“上海图画美术院”等早出半个世纪。著名的月份牌画家徐咏青、杭稚英等都曾在此学习绘画,任伯年、刘海粟、徐悲鸿等亦曾间接受教于画馆,土山湾因此被称为“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中国雕塑艺术奠基人张充仁就是在土山湾学成后赴比利时留学,他也是中国雕塑家进军欧洲第一人。而著名的工艺大师徐宝庆,这个当年土山湾的孤儿,以他为首的创作的海派黄杨木雕已被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美术工艺所
土山湾美术工艺所,是上海天主教会创办的土山湾孤儿院的附属机构。土山湾孤儿院原由天主教教士薛孔昭司铎于1855年创建于青浦横塘,1864年迁到土山湾。孤儿院附设的美术工场,初始招收的学徒多为孤儿院的孩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招收社会学员入学。下设有慈母堂(1866-1920)用于孤儿们进行宗教活动。主要收教本堂收养的贫苦男生,稍收工人子弟。工艺训练班:孤儿高小毕业后,继以两年的初步工艺训练,形式是半工半读。每日除上课外,其余时间在工艺训练班实习雕刻、绘画、手工、铁工等工艺;工艺场由绘画部、木器部、铜器部、印刷部等工艺车间组成。绘画部是较早设立的部门,也称为图画馆,学生在此主要学习西洋绘画艺术,包括铅笔画、水彩画、木炭画、油画等。木器部“木工及雕刻匠,约共一百九十人。木工所造者,为各种家具以及医院教堂等用具。家具有施以精巧雕刻者,如食堂一套用具十八件,椅、桌、柜、橱,均深刻龙纹或其它花纹”。在1915年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木工部的木雕曾获得金、银奖牌。土山湾美术工艺所的工艺教育教授科目比较简单,教学内容也比较粗浅,但作为上海近代工艺美术教育的雏形,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代工艺教育的发展。
土山湾美术工艺所的历史价值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土山湾美术工艺所的工艺美术教学对中国早期工艺教育的影响。可以说土山湾美术工艺所在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被当时社会的工艺教育借鉴。土山湾美术工艺所教学体系中“工作间”教学模式、重视体验的教学方法、重视技能养成的教学内容等方面,客观上切合了现代工艺美术教学的诸多原则,为同时代洋务学堂的工艺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从土山湾美术工艺所毕业的很多学生成为当时社会私立美术学校的领军人物,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出现的新美术运动奠定了基础。二是,土山湾美术工艺所的历史价值也在于它引进的西方工艺技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土山湾美术工艺所从成立之初就积极地引进各种新技术。许多新技术发明不久,就被引进了中国,并开始广泛应用。如石印技术、珂罗版印刷技术被运用到“月份牌广告画”的制作中,更好的表现了擦笔水彩的特点。
历史人物代表
范廷佐(1817-1856)是土山湾画馆奠基人。他被父亲送到罗马天主教,本想成为一位修士。1847年,他到上海主持董家渡天主教堂的设计,还有绘制圣象和雕塑工作,也就是宗教驱使的艺术品。1851年,他搬往徐家汇设立工作室培养助手和工匠,后来得到郎怀仁神父的支持,加以扩展后兼作艺术教室,招收中国等学生进行素描技艺的传授,以及雕塑的制作训练,使学生又成为其助手。其中中国修士陆伯都,意大利神父马义谷等,成了范廷佐传播西方美术技法的传人。其慢慢形成规模,这就是土山湾画馆的雏形。
马义谷( 1815-1876)是19世纪传教士油画家,上海向中国学生传授西方油画技法的第一位外国人。1846年作为意大利神父来到上海,在青浦横塘修道院教授拉丁文。次年范廷佐主持设计董家渡天主堂时,请求马义谷帮助绘制圣像。1851年范廷佐在徐家汇的工作室开始收徒授艺,请马义谷负责教油画。当时除从欧洲带入的少量绘画用品外,颜色及画布涂底材料都要在当地自制,所以学徒要从研磨调制颜色学起。随着各地天主堂的建立,圣像需要数量日益增多,工作室复制圣像作品供不应求。学徒们则通过临摹复制圣像的过程,从马义谷学习油画技术。从1857年开始,在范廷佐去世之后,马义谷成为徐家汇雕塑、绘画工作室的主持人。
从马义谷到刘德斋(1843-1912),我们可以寻找土山湾画馆的油画实践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脉络。1869年,刘德斋开始主持绘画雕塑工厂的工作,他的《中华圣母子像》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图像转换,把这些人物特征中国化。从某种意义而言,马义谷和刘德斋,构成了土山湾画馆西画传习历程中两个重点“代表”。在这师徒关系的两位艺术家之间,我们能够发现一种宗教情结,但是却能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背景和文化意识的作用。正是这种作用,才能够潜移默化地产生清末西画东渐某种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真正意义,正是由土山湾画馆所显现的清末民初西洋画“流入中土”的新迹象和新特征。
徐咏清(1880-1935)被称为“中国水彩第一人”。幼年丧父母,为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孤儿院收养,9岁入该院附设图画间,向画家刘必振和外国绘画教师学习素描、水彩画和油画。16岁入同属徐家汇天主教堂的土山湾印书馆,从事插图创作、装帧设计。由于擅长水彩画和油画。1913年起主持上海商务印书馆图画部,练习生有杭英、何逸梅、金梅生、金雪尘、戈湘岚等,均向他学习。同时还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执教西洋画。他一直学习传统书画,而技法是西洋的绘画技法。从土山湾画馆毕业后,脱离传统使用的工具,开设水彩画馆,描绘各类商业画。他对商业和实用性的图像极其敏感,例如:书刊插图、风景人物肖像和其他的商业绘画。大量铅笔素描和水彩画稿,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和有正书局出版,作为中小学生图画临摹课本。当时风靡一时的“月份牌”,也是传统水墨与西洋技法融合的新绘画。
结语
现在的土山湾博物馆在早期孤儿院的原址上建成,镇馆之宝是“中国牌楼”。博物馆的正门,是一座巨大的玻璃棚,曾参加过三次世博会、绕地球一周终回到故乡的土山湾牌楼已修复一新。这个中国牌楼1913年制作,2009年回归中国,修复费用180万。一号展厅详细展示了徐家汇形成的历史;二号厅有当年孤儿生活的场景、土山湾老人口述历史也将通过电子视频的方式呈现;此后几个展示厅是当年外国指导老师在此教授绘画、木工和印书的场景,这三门技艺亦是土山湾名噪一时的“三大金刚”。
土山湾承载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合璧,也是各种工艺的发源之地。土山湾画馆开启了美术教学科目的典范,美术工艺所更是创造了一个个工艺先例。土山湾博物馆在文艺传承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全新开放的姿态展示着文艺的瑰宝,借此挖掘和开辟的新文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