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山湾

来源 :世界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t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山湾是上海近代工艺和海派文化的渊源,创造了中国工艺史上多项第一,更是中国西洋画的摇篮,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大家。天主教会创办孤儿院目的是传教,却带入了西方新的文化形式和技艺。无论从外来文明(传教士)的介入,还是西方文艺的流入和繁衍,上海地区总是率先接纳,并受其影响,而后在中国进一步的本土化。土山湾作为中西文化合璧的聚合点,凝聚了很多的画科、工艺和五金等技术,散播了工艺技术和美术教育的模式。它与本土文化交流融合,推动了海派文化的发展,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编者
  土山湾的概况
  土山湾位于徐家汇南部肇嘉浜沿岸,因疏浚蒲汇塘等河道堆集淤泥而成,因此得名“土山湾”。1840年,外国传教士大批前来上海,在徐家汇建造天主堂、修道院、天文台等建筑,形成了天主教社区。1864年,上海耶稣会教会把青浦横塘的育婴堂迁到这里,创设土山湾孤儿院,大约70年间,先后收养孤儿约2500人,旨在“衣之食之,教以工艺美术”。土山湾下设有画馆、孤儿工艺院、木工部、印书馆和五金部,在绘画、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等很多新工艺都发源于此。
  土山湾画馆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土山湾画馆是在华传教士与艺术家活动的一个生动缩影。土山湾画馆。此间渐次设立绘画、雕塑、印刷、照相等工场,由擅长建筑设计、雕塑、绘画、印刷和其他技艺的传教士指导、制作宗教和其它用品。中国近代不少新工艺、新技术等皆发源于此地,如西洋油画、镶嵌画、彩绘玻璃生产工艺、珂珞版活体铅字印刷工艺、铜锌玻璃版照相工艺等。
  土山湾画馆比中国最早的美术学校如刘海粟等1912年开设的“上海图画美术院”等早出半个世纪。著名的月份牌画家徐咏青、杭稚英等都曾在此学习绘画,任伯年、刘海粟、徐悲鸿等亦曾间接受教于画馆,土山湾因此被称为“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中国雕塑艺术奠基人张充仁就是在土山湾学成后赴比利时留学,他也是中国雕塑家进军欧洲第一人。而著名的工艺大师徐宝庆,这个当年土山湾的孤儿,以他为首的创作的海派黄杨木雕已被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美术工艺所
  土山湾美术工艺所,是上海天主教会创办的土山湾孤儿院的附属机构。土山湾孤儿院原由天主教教士薛孔昭司铎于1855年创建于青浦横塘,1864年迁到土山湾。孤儿院附设的美术工场,初始招收的学徒多为孤儿院的孩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招收社会学员入学。下设有慈母堂(1866-1920)用于孤儿们进行宗教活动。主要收教本堂收养的贫苦男生,稍收工人子弟。工艺训练班:孤儿高小毕业后,继以两年的初步工艺训练,形式是半工半读。每日除上课外,其余时间在工艺训练班实习雕刻、绘画、手工、铁工等工艺;工艺场由绘画部、木器部、铜器部、印刷部等工艺车间组成。绘画部是较早设立的部门,也称为图画馆,学生在此主要学习西洋绘画艺术,包括铅笔画、水彩画、木炭画、油画等。木器部“木工及雕刻匠,约共一百九十人。木工所造者,为各种家具以及医院教堂等用具。家具有施以精巧雕刻者,如食堂一套用具十八件,椅、桌、柜、橱,均深刻龙纹或其它花纹”。在1915年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木工部的木雕曾获得金、银奖牌。土山湾美术工艺所的工艺教育教授科目比较简单,教学内容也比较粗浅,但作为上海近代工艺美术教育的雏形,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代工艺教育的发展。
  土山湾美术工艺所的历史价值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土山湾美术工艺所的工艺美术教学对中国早期工艺教育的影响。可以说土山湾美术工艺所在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被当时社会的工艺教育借鉴。土山湾美术工艺所教学体系中“工作间”教学模式、重视体验的教学方法、重视技能养成的教学内容等方面,客观上切合了现代工艺美术教学的诸多原则,为同时代洋务学堂的工艺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从土山湾美术工艺所毕业的很多学生成为当时社会私立美术学校的领军人物,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出现的新美术运动奠定了基础。二是,土山湾美术工艺所的历史价值也在于它引进的西方工艺技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土山湾美术工艺所从成立之初就积极地引进各种新技术。许多新技术发明不久,就被引进了中国,并开始广泛应用。如石印技术、珂罗版印刷技术被运用到“月份牌广告画”的制作中,更好的表现了擦笔水彩的特点。
  历史人物代表
  范廷佐(1817-1856)是土山湾画馆奠基人。他被父亲送到罗马天主教,本想成为一位修士。1847年,他到上海主持董家渡天主教堂的设计,还有绘制圣象和雕塑工作,也就是宗教驱使的艺术品。1851年,他搬往徐家汇设立工作室培养助手和工匠,后来得到郎怀仁神父的支持,加以扩展后兼作艺术教室,招收中国等学生进行素描技艺的传授,以及雕塑的制作训练,使学生又成为其助手。其中中国修士陆伯都,意大利神父马义谷等,成了范廷佐传播西方美术技法的传人。其慢慢形成规模,这就是土山湾画馆的雏形。
  马义谷( 1815-1876)是19世纪传教士油画家,上海向中国学生传授西方油画技法的第一位外国人。1846年作为意大利神父来到上海,在青浦横塘修道院教授拉丁文。次年范廷佐主持设计董家渡天主堂时,请求马义谷帮助绘制圣像。1851年范廷佐在徐家汇的工作室开始收徒授艺,请马义谷负责教油画。当时除从欧洲带入的少量绘画用品外,颜色及画布涂底材料都要在当地自制,所以学徒要从研磨调制颜色学起。随着各地天主堂的建立,圣像需要数量日益增多,工作室复制圣像作品供不应求。学徒们则通过临摹复制圣像的过程,从马义谷学习油画技术。从1857年开始,在范廷佐去世之后,马义谷成为徐家汇雕塑、绘画工作室的主持人。
  从马义谷到刘德斋(1843-1912),我们可以寻找土山湾画馆的油画实践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脉络。1869年,刘德斋开始主持绘画雕塑工厂的工作,他的《中华圣母子像》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图像转换,把这些人物特征中国化。从某种意义而言,马义谷和刘德斋,构成了土山湾画馆西画传习历程中两个重点“代表”。在这师徒关系的两位艺术家之间,我们能够发现一种宗教情结,但是却能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背景和文化意识的作用。正是这种作用,才能够潜移默化地产生清末西画东渐某种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真正意义,正是由土山湾画馆所显现的清末民初西洋画“流入中土”的新迹象和新特征。
  徐咏清(1880-1935)被称为“中国水彩第一人”。幼年丧父母,为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孤儿院收养,9岁入该院附设图画间,向画家刘必振和外国绘画教师学习素描、水彩画和油画。16岁入同属徐家汇天主教堂的土山湾印书馆,从事插图创作、装帧设计。由于擅长水彩画和油画。1913年起主持上海商务印书馆图画部,练习生有杭英、何逸梅、金梅生、金雪尘、戈湘岚等,均向他学习。同时还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执教西洋画。他一直学习传统书画,而技法是西洋的绘画技法。从土山湾画馆毕业后,脱离传统使用的工具,开设水彩画馆,描绘各类商业画。他对商业和实用性的图像极其敏感,例如:书刊插图、风景人物肖像和其他的商业绘画。大量铅笔素描和水彩画稿,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和有正书局出版,作为中小学生图画临摹课本。当时风靡一时的“月份牌”,也是传统水墨与西洋技法融合的新绘画。
  结语
  现在的土山湾博物馆在早期孤儿院的原址上建成,镇馆之宝是“中国牌楼”。博物馆的正门,是一座巨大的玻璃棚,曾参加过三次世博会、绕地球一周终回到故乡的土山湾牌楼已修复一新。这个中国牌楼1913年制作,2009年回归中国,修复费用180万。一号展厅详细展示了徐家汇形成的历史;二号厅有当年孤儿生活的场景、土山湾老人口述历史也将通过电子视频的方式呈现;此后几个展示厅是当年外国指导老师在此教授绘画、木工和印书的场景,这三门技艺亦是土山湾名噪一时的“三大金刚”。
  土山湾承载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合璧,也是各种工艺的发源之地。土山湾画馆开启了美术教学科目的典范,美术工艺所更是创造了一个个工艺先例。土山湾博物馆在文艺传承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全新开放的姿态展示着文艺的瑰宝,借此挖掘和开辟的新文艺方向。
其他文献
一  马宁博士负笈远游,到德国留学,由硕士而博士,异乡求学生活13年间,在德国文化、德国艺术里浸染既深,学成归来时,所携带着的,就是德国历史、文化、哲学、艺术馈赠予他的学术气质与文化养分。加盟云南艺术学院,成为教师队伍当中的一员后,勤谨地介绍中国艺术到德国,介绍德国艺术到中国,这中间,他做了大量学术文字与社会活动工作。在努力工作之余,又由他顺风顺水地在德国拜罗伊特市与中国昆明市之间、拜罗伊特市艺术
期刊
作为曾做过检察官、律师的艺术家,在经过了早年的中苏边境战火的恐怖威胁和“文革”及改革开放的无数次政治和思想、精神的动荡和冲击后走过了她人生难捱的1957年,但最让她不能忘却的仍是那个寒冷的冬夜,34个生命的消逝成为了她至今挥之不去的梦庵。由此,孔宁开始了他的艺术创作之旅。她与2007年创作了行为装置作品《刹车》以黑色幽默和悲怆的手法演绎了那个年代使她难以忘却的故事,34个演员像34个幽灵不断触动着
期刊
一花一世界,原是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一朵花就是一个宇宙,一个人身也是一个宇宙,万物渺小或者宏大,微观世界或者宏观世界,都是一个世界。所以,佛日:“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此为佛祖的慧眼,也是所有修行者追慕的心境。其实,艺术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修行人,他们对世界的发现和创造,即是一个思想开悟的过程,与修行人修炼颇为相似。正如罗丹所
期刊
现代艺术发现了一类独特的存在物,即灰烬一般的剩余物,现代艺术不再以完整的事物为对象,而是在碎片中经验世界,因为世界不再有最终的根据,如何让这些杂乱无章的碎片还有着美感就成为对现代艺术的挑战。即便是废墟也还有着拯救的启迪,就如同本雅明在克利的新天使上看到废墟升起时,也感受到了那从天堂而来在背后吹动天使翅膀也上升的风。当然,对于中国艺术家,不可能有如此的天使之翅与天堂之风,但我们也曾经有过灿烂的文明与
期刊
孔宁的绘画就像是一幕陈述梦幻的抽象哑剧,当她沿着消逝的时间前行时,她所表达的最沉默的声音实际是画布上的唯一台词,破译它,需要一种无限性,也需要一种限定性,此时此地即是彼时彼地,千里之远与咫尺之遥,皆在他人即自我处终止,外在的绘画情绪通过内在聚焦构成了灵魂深处的颤栗与咆哮,那是一个互相掳掠的过程,她掳掠了画笔下那些脆弱而敏感的人物,那些人物同时也掳掠了她……  忠实地再现一个物象不构成一幅画,因为它
期刊
从检察官到大律师,从画家到电影艺术家,从诗人到建筑设计师,孔宁的每一个社会角色都有那么多震撼的作品,似乎她可以活出很多人的人生,她也确实活出了和别人不一样的人生。  从生到死,从一个行业到另一个行业,从一种艺术到另一种艺术,她不停地创作。内在的呼唤使她不可能停下来。她的画就是心灵的连环故事,就是生命的能量显现。而她的建筑作品,则成为从身体的智力的极限中开出的创造之花。  孔宁的素描作品也同样令人惊
期刊
一  艺术家的创作手稿是艺术研究的重要资料,它是研究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全面深入地理解艺术作品的第一手材料。在艺术史和艺术家个案研究方面,手稿一直具有举重轻重的地位。  本文研究的是中国当代雕塑家傅中望的雕塑手稿。这里所说的雕塑手稿,是指雕塑家在作品的正式完成之前,根据特定的创作意图所进行的艺术思维活动所留下的物质痕迹。手稿包括作者收集的各种视觉素材,如照片、速写等;还包括平面的设计、构思的图稿以及
期刊
1.标识  90年代,西方的科技、商品、经济运行模式等,想到和想不到的理念及物件进入消费社会进程中的中国,聚发成新潮涌,取代朴实、理性与激情的“85思潮”,冲刷中国这积淀数千年文化的辽阔土地。其中有西方艺术策展人、西方顶级国际艺术展、庞大基金和投资团队、学术团队和艺术品藏家。他们能把一个默默无闻的艺术家推举进国际化的公众视野,缔造一夜成名的神话。在西方,他们有着极为可靠和坚实的学术基础,以跨学科的
期刊
如同吴华的自述,对于一个与物理现实无法脱清纠葛的人而言,这是她的心灵日记,它从灰暗的日常中萌芽、生长、缠绕、愈合,在现实中“挣扎求生”而“释放重生”。  “生”的图画日记会是什么样的面貌?它可以“构成”(construct),它是有关建构的;可以“作图”(draft),它是一丝不苟的经营;可以“描绘”(draw),它是关于物质形态的呈现的;可以“渲染”(render),它是关于事物无限弥漫的表象和
期刊
韩国有九个道、一个特别市和五个直辖市,面积9.9万平方公里,面积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45%;人口约4800万,人口密度居世界前列。而韩国首都汉城仅有600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的1/30),但人口却有1200万(与北京相同),是世界上最拥挤的城市之一。汉城始建于公元前18年,位于朝鲜半岛中西部,临近西朝鲜海的汉江下游右岸。公元1394年,朝鲜王朝在此建都,时称汉阳。汉城目前共有22个区,是一个高度现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