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歌充满你的灵魂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l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步入丛林
  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
  我希望活得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
  以免当我生命终结
  我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这是美国诗人梭罗的诗句,也是电影《死亡诗社》(又译《春风化雨》)中死亡诗人俱乐部的誓词(“死亡诗人俱乐部”是基丁老师在威尔顿中学上学时,一群诗歌爱好者自发组织的俱乐部;他回校任教后,学生尼尔又组织同学们重建该俱乐部)。这部影片拍摄于1989年,讲述的是在1959年保守主义盛行的美国,一所已建校100年的寄宿制高中威尔顿中学发生的故事。该校以“传统、荣誉、纪律、优秀”为教学原则,并以此成为全美最优秀的预备学校,1858年就有75%以上的学生考进名牌大学。
  新学期,一群身份、背景各异的学生在父母的期待中来到这所预备学校。开学典礼上,象征智慧之光的蜡烛映红了一张张年轻的笑脸,但接下来迎接他们的却是古板守旧的校规校纪、任务繁重的功课以及思想僵化的教师。校长诺伦先生说:“送他们上大学,其余的就不用管了。”可见,这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只追求高升学率而不顾学生死活的“地狱学校”。
  幸运的是,这些年轻人虽受传统教育影响却依然保留着少年的纯真与热情;难得的是,基丁老师的到来,像一道曙光照亮了学生的心灵。基丁老师是一位新的思想者,一位教育改革者,一位伟大的语文教师:他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本质特征,敢于发表自己对诗歌独特的理解和感悟,敢于打破传统和纪律的种种束缚,用不同寻常的教学方式让诗歌充满学生的灵魂,让学生在欣赏诗歌时热爱生命、在感悟诗歌里释放激情、在创作诗歌中重塑人生。
  遗憾的是,这群追求“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的师生们,在保守势力的巨大压力下,为实现他们享受诗歌、享受生命的梦想,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学生尼尔,一个顺从父母、成绩优异、热情开朗、充满青春活力与激情的优秀学生,瞒着父母参加了梦寐以求的话剧演出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帷幕落下后,面对父亲狠狠的训斥和逼迫,用一粒冰冷的子弹送别了自己的梦想与激情。校方为保全声誉,家长为保全孩子的前途,强迫所有死亡诗人俱乐部成员在一份详细记录他们聚会情况和诬蔑基丁老师要负全部责任的报告上签了字。最后,深受排斥与中伤的基丁老师不得不做了替罪羊而离开了这所地狱学校。临行前,学生安德森等死亡诗人俱乐部成员不顾被开除的危险,勇敢地跳上课桌,眼含热泪深情呼唤“船长,我的船长!”……
  电影落下了帷幕,感动和震撼仍在继续,而真正的思考才刚刚开始。虽然影片讲述的是50年前发生在异国的教育故事,但影片所展现的基丁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却对我国今天新课改下的语文教育,尤其是对日益边缘化的诗歌教学有着诸多启示,它促使我们扪心自问: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作为语文教师,在我们的心目中,诗歌是什么?诗歌教学又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教学生读诗写诗?我们究竟该怎样教学生读诗写诗?
  
  一、“我们读诗写诗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份子”——热爱诗歌,感悟生命
  
  基丁老师深知,诗歌本是人类情感的精灵,是美神的化身,是灵魂的造化。因此,他不仅把诗歌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而且在充满激情、智慧和幽默感的语文课堂上,以自己对诗歌的深厚造诣和独特感悟带领学生领略诗歌的无穷魅力,感悟诗歌之于生命的重要意义,唤醒学生对诗歌学习沉睡的内部动机,激发他们对读诗写诗强烈的热爱。
  第一节课,基丁老师就用新奇的教学方式吸引了学生:他吹着口哨把学生带到校史展览室,并用瓦尔特·惠特曼为亚不拉罕·林肯写的一首诗《哦,船长,我的船长!》作为开场白。他鼓励学生说:“在班上你们可以叫我‘基丁老师’,或者,有胆量的话,可以叫我‘船长,我的船长’!”这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表明了基丁老师既要教会学生读诗写诗,更要做好学生人生船长的决心。接着他又大胆冲破教材的束缚,用一首诗——《劝少女们珍惜时光》来开始他的诗歌欣赏课,以此劝导学生“抓紧时间”,“让你的生命不同寻常”。可以说,基丁老师的第一节课足以吸引学生关注诗歌、认识诗歌之于生活和生命的重要意义。
  为了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强烈热爱和独特理解,基丁老师接下来的教学方法更加令人震撼和感动:他用鼓励学生大胆撕掉教材前言的方式帮助学生摆脱学院派对诗歌鉴赏的误导,并鼓励他们“学会自己思考”,“学会欣赏文字和语言”;他用讲述秘密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诗歌之于生命的重要:“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好玩儿。我们读诗写诗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份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他用聊天儿的方式告诉学生自己读诗时的独特感受:“我们不仅仅是在念诗,诗从我们的舌尖滑落,就像蜜糖,情绪高涨,灵魂驰骋……”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诗歌世界的无限憧憬;他用让大家排成一队走路的方式来证明顺从的危险和保持自我的艰难;在课堂上,他带头站上课桌以启发学生用不同的视角观察世界和理解诗歌,学会“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并“敢于开拓新的天地”。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基丁老师正是用自己对诗歌的激情点燃了学生的激情,用自己对诗歌的独特感悟和不同寻常的教学方式,春风化雨般唤醒了学生对读诗写诗沉睡的内部动机,激发了学生对读诗写诗乃至对整个生命的全身心热爱。在基丁老师的感召下,学生渐渐学会了“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这才有了学生自发组织死亡诗人俱乐部的壮举,才有了他们在生活中对诗歌的自觉学习与运用。
  
  二、“拿出点儿气势来!”——感悟诗歌,释放激情
  
  基丁老师坚信诗歌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类激情的创作,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没有激情也读不懂诗歌;写一首诗,就是抒发一段情感,表达一份思想,展现一种人生;而读一首诗,则是进入一段情境,品味一份哲理,感受一种人格。为此,当学生已经明白了诗歌之于生活和生命的重要意义,已经全身心地爱上诗歌并学会自己思考后,基丁老师采取了独特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感悟诗歌,释放激情。他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他们每人手持一张写有诗句的纸条排成一排,依次大声朗读纸条上的诗句后用力踢出脚下的足球。一开始,学生读诗和踢球时毫无气势,基丁老师便一次次鼓励他们“拿出点儿气势来”,“让它(诗歌)充满你的灵魂”,同时播放起了雄壮有力的背景音乐。终于,学生明白了基丁老师的用意,渐渐地投入到了对诗歌的感受和体验之中,他们仿佛吸取了大地的精华,每个人在斗志昂扬的踢球瞬间都不仅传达出了自己对诗句的独特理解,而且似乎都酣畅淋漓地释放出了自己以及诗句中蕴涵的激情。
  基丁老师成功地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教学方式可以归纳为四步:
  第一,美读入境,激活学生的“心理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尤其具有语言凝练、节奏和谐、韵味深长等特征。严羽说:“诗道亦在妙悟”,“朝夕讽咏以为之本”。这种妙悟的关键就是诱发学生的兴趣以致融情入境,而入境的切入点就在于美读。美读讲究的是声情并茂,要反复读出诗歌蕴涵的节奏美、韵律美和情感美,它极有利于引导朗读者与诗中所体现的情感产生心灵共振,从而走进诗的情境之中,去体会诗人的情思,产生情感的共鸣。基丁老师不是让学生在安静的教室里听教师对诗歌的讲解与分析,而是把学生带到校园美丽开阔的草地上,让他们伴随着雄浑的音乐大声朗读诗句,其目的正是要通过对诗歌的美读,来激活学生的心理场,从而为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创造必备的条件。
  第二,寻找和利用诗境与学生情感经验的最佳契合点。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人的各种情感都有固定的力的模式,外物通过其表现形态展示给人的也是一种力的模式,当这两种力的模式同形同构时,外物便能激起人相似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最佳契合点。诗境与学生的情感经验也有最佳契合点,找到了这个最佳契合点,就能引导学生置身于诗境中以再度创造诗歌所描绘或隐匿的形象,将高度凝练的诗歌语言扩散开来,重现诗歌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再造诗歌丰富的内涵。足球运动可以让人感受到激情与振奋,而雄壮有力的诗句也能让人感受到激情与振奋,斗志昂扬的背景音乐同样能让人感受到激情与振奋。学生在踢足球时的情感体验,与听着音乐读诗时所感受到的情感体验达到了同形同构,这正是诗境与学生情感经验的最佳契合点。
  第三,带着生活体验走入诗歌,以达到个人激情与诗歌情思的共振。找到了最佳契合点后,就要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欣赏文学艺术作品时,应该将自己的生活和关心的事物与文学艺术作品联系在一起。尽管学生与诗人的时代、文化背景、人生经历是不同的,有的甚至相去甚远,但是当学生伴着激情澎湃的音乐读着激情横溢的诗歌、踢着滚滚向前的足球时,他们表达的分明是灵魂的驰骋,是激情的飞跃,是心灵的升华。他们体验到的是诗歌的激情、生活的激情与音乐的激情叠加在一起后所产生的共振。
  第四,理解和分享彼此的体验,以达到师生、生生之间情感的共振。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同,自然会对诗歌有多元化的理解和体验,而体验又常常以个体的情感为起点,以一种新的、更深刻的情感为归结点。在基丁老师带领下,学生们共同读诗,共同踢球,共赏音乐,一个巨大的理解和体验诗歌的“场”由此建立。在这个充满变化的“场”里,每个个体对诗歌、对生命的更新、更深刻的智慧和情感就会在交流碰撞中产生,而某些共通的体验和感悟则会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强烈的共振。最后,当学生情不自禁地举起他们热爱的基丁老师在操场上奔跑时,相信所有的观众都会禁不住击节称赞:这里进行的何止是诗歌教学?这分明是基丁老师在和学生一起享受诗歌、享受生命。
  
  三、“因为伟大的戏剧在继续,因为你可以奉献一首诗”——创作诗歌,重塑人生
  
  基丁老师除要求学生写作文外,还常常要求他们创作诗歌,这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因为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历来是最难奏效的,更何况是让学生创作诗歌?然而,基丁老师不仅成功地引导学生学会了创作诗歌,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塑造人生,真正做好了学生的人生船长。
  在基丁老师诗歌创作的教学过程中,受益最多的要数托德·安德森了。由于安德森的哥哥曾是该校毕业生代表、全国优秀学生,刚刚入校的他便不得不生活在哥哥的阴影里。他性格极其内向,情感压抑太多,外表毫无激情。当基丁老师要求同学们创作诗歌并在全班朗读时,安德森的魂儿都快吓没了。他痛苦地写了又划,划了又撕,以致上课时因没有写出任何诗句而坐立不安。然而,就是在语文课上,就是在基丁老师一步步的激发下,安德森不仅踏上了美妙的诗歌创作之旅,而且重新找回了尘封的自我,开始了崭新的人生。
  基丁老师引导学生创作诗歌的教学是成功的,其成功的核心在于以下三点:
  第一,激发与培养学生写诗的意识与愿望。为了培养学生写诗的意识,基丁老师上课不久就告诉学生:“我们读诗写诗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份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这是在暗示同学们,诗歌是人类激情非常有力量的载体。作为人类一份子的学生,只有对诗歌的热爱、只会欣赏和感悟别人的诗歌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学会奉献自己的诗,学会运用写诗的方式来释放自己内心的躁动、冲动与激情。为了激发学生对写诗的强烈愿望,基丁老师还引用诗人惠特曼的话告诉学生,“毫无信仰的人群川流不息,城市充斥着愚昧”,我们生活在这里的意义就在于:“因为你的存在,因为生命和个体的存在,因为伟大的戏剧在继续,因为你可以奉献一首诗”。这句话久久敲打着学生的心灵,触动着学生的写作神经,激发出了学生“奉献一首诗”的强烈愿望。因此,安德森虽然仍然生活在哥哥的阴影之下,仍然对自己缺乏信心,但他写了又划、划了又撕的写诗行动已充分证明:他已经有了要把压抑的情感通过诗歌宣泄出来的强烈愿望和需要。
  第二,打开学生释放心灵的窗户。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一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会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独特的音响。”基丁老师知道,惠特曼的诗是富有激情且饱含哲理的,他的诗很容易让人把自己想象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因此总能给人以慰藉和鼓舞。为了拨响安德森心中那根独特的琴弦,基丁老师把惠特曼的诗句“站在世界的屋脊上/我喊出我野性的咆哮”中的“咆哮”一词作为突破口,让安德森亲身体验什么是野性的咆哮,以此来打开安德森的释放心灵的窗户。一开始,安德森没有一点儿“咆哮”的味道,他仅仅是在用极低的声音读这个词,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激情,没有表现出一点儿心灵的触动,随后在基丁老师一步步的激发下,他终于发出了野性的咆哮,打开了心灵释放的窗户。他心中强烈的压抑、愤懑和痛苦全都咆哮了出来,他所有的悲观、懦弱和自卑也都被扫除殆尽,这一声咆哮绝不仅仅是他写诗的开始,更是他新的人生的起步。
  第三,开掘学生潜在的智慧和灵气。在安德森发出“野性的咆哮”后,基丁老师又为他创造了一个新的契机。他突然指着墙上的一张照片说:“那张是惠特曼的照片,他让你想起谁?别想,回答,快点儿。”“啊,一个、一个疯子”,安德森脱口而出。此时,他或许会想:“惠特曼那长长的胡须、不修边幅的样子以及那‘粗鲁’的诗歌语言简直让人不可思议;自己刚才竟然在全班同学面前真的‘咆哮’出来更是不可思议。”但容不得他多想,基丁老师的紧紧追问已使安德森在精神亢奋、紧张、癫狂的状态下,踏上了美妙的诗歌创作之旅:“一个疯子”,“一个疯狂的疯子”,“一个牙齿流汗的疯子”,“他一直在念叨,念叨真理。真理像一床让你双脚冰凉的毯子,你怎么扯,怎么拽,总也不够。……”这些特别需要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艺术观察力才能完成的诗句从安德森的脑中涌出,从他的口中滑落,一切显得那么自然。此时,安德森潜在的智慧、灵气和激情已被一点点地激发出来并闪闪发光。从同学们充满惊奇转而满含钦佩的眼神中,从基丁老师肯定、赞许和鼓励的目光及“你还是有诗人天赋的嘛”和“不要忘了这一天”的话语中,安德森找回了尘封多年的自我,拥有了强烈的自信,以致在基丁老师被迫离开时,是他第一个冒着被开除的危险说出了事实的真相,是他第一个带领同学们跳上课桌,深情呼喊:“船长,我的船长!”
  总之,对语文教师来说,诗歌教学是难的,引导学生感悟和创作诗歌更难。然而,从基丁老师的诗歌教学中,我们却能够真切感受到学生感悟诗歌的快乐和创作诗歌的幸福,并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希望自己也能投身其中。在现代诗歌教学日益边缘化的状况下,这部影片给我们的冲击是如此的强烈。这,或许就是这部影片的意义所在。
其他文献
学校究竟是学生一起快乐学习成长的场所,还是使学生丧失欢乐、丧失学习伙伴、丧失个性和创造性的场所呢?答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校越来越偏离“快乐学习”的轨道,导致许多学生出现厌恶学习、逃离学校的现象。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近日阅读了钟启泉先生翻译的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后,认为此书中就有这一问题的答案。  佐藤学教授一直致力于中小学教学研究,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够体现出的带有语文学科特性的品质,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笔者认为这四个模块不是以并列的关系呈现的,其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基础,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则是
在《植物大战僵尸》游戏中,土豆地雷作为新手植物之一,其伤害力可以与樱桃炸弹和倭瓜炸弹相媲美,达到1800最高伤害点。又因为土豆地雷阳光消耗量低(只需25点),成为除“零消耗”植物以外,阳光消耗最少的植物,而樱桃却需要150点,倭瓜也需要50~75点。按理,土豆地雷应当比樱桃和倭瓜更受青睐,更多被使用。可事实不是这样,土豆地雷常常处于被忽略的境地。问题的关键在于,土豆地雷刚开始安放时需要15秒潜伏期
【摘 要】在师生合一的前提之下,就能顺畅地构建起教师的“教育场”。为缔造师生合一的理想状态,教师可以书信的形式引出心与心的相印,以主题活动系牢师生情感,还要懂得与学生交际的心理与技巧。建立优良师生关系的必要准备则是教师自身是一个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很和谐的人。  【关键词】教育场 师生关系 师生合一  真诚、友善、包容、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一旦建立,就会推动师生双方紧密团结地行走在同一方向的同一条道路
笔者根据对义务教育第三学段和第四学段学生语文成绩的调查,发现有的学生第三学段(实际是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成绩很高甚至接近满分,而第四学段的语文成绩却不及格。课程改革后,尽管六、七两个年级的教材编写体例非常接近,有一定的顺承关系,但是小学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之间仍存在着脱节现象。这里既有学制设置的问题,也有考试制度的问题,但主要还是教与学在具体操作上的差异问题。  1.小升初的跳跃和激变造成了学生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布是从国家层面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解读,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的核心问题的解答。作为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以下简称“长春市实验中学”)努力寻找实践策略,紧紧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提出3S校本体系。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3S体系  长春市实验中学系统梳理了关于创新人才的概念和特征,创新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
因为数学,我在2010年认识了我的导师—美国特拉华大学终身教授蔡金法老师。《做探究型教师》是蔡老师赠我的第一本书。每当翻开扉页,看见他的亲笔赠言“杨老师,很高兴认识你,谢谢你的帮助,欣赏你的新意。祝福你!”他那温文尔雅、学贯中西的学者形象便出现在我的眼前。  “谨将此书献给所有的一线教师和教研员!谢谢你们教我们的孩子—未来的教师、艺术家、金融家、设计师、教授、工程师、医生、企业老板……你们辛苦了!
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资源配置的均衡是一种初级均衡,而优质均衡则是以提升质量为前提的高位均衡。近年来,厦门市逐步推进基础教育快速发展,既保证均衡,又保证优质,实现了均衡发展和优质发展的统一。2014年,厦门市以高分在全省率先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评估认定,在计划单列市和全省率先实现市域范围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一、厦门市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经验  近年来,厦门市基础教育呈现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2013年《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进一步强调了要“更加注重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  班主任评语是指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运用描述性语言在学生期末的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或者成绩报告单等上面撰写的书面语言,包括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是教育
筆者借着北京市朝阳区教委举办的“媒体探校”活动的机会,走进了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幼儿园。这所建园60年的北京市市级示范幼儿园坐落于北京最繁华街区——朝阳区三里屯,藏在一个名叫“吉庆里”的小区中。当时正值中午,坐车前往的笔者感到昏昏欲睡。突然听到一个非常平和柔软的男声在指挥我们的车辆停车入位,笔者以为遇上了幼儿园的男老师,不由得寻声望去,却看见一位穿着保安制服的中年保安在周到地提供着服务。我立即对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