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米香,腹泻止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n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季节变换,昼夜温差大,这时候的小朋友若不注意起居饮食,如吹风不当,过食生冷食品,受罪的就是肚子了。腹泻是小儿消化系统常见病症,一年四季皆有发作,以秋冬季节多发。外因是感受外邪、过食生冷,内因是小儿机体发育未全,脾胃虚弱,肾阳不足。
  民间一直流传多种治疗小儿腹泻的古法,如小儿推拿、敷脐法等,大多简单又便宜,起效快速。以下介绍一种针对小儿轻度腹泻的有效食疗方法——炒米粥。
  材料:大米,水(比例约1:5)
  制作方法:用文火将大米在干净锅中炒至棕黄色(切记不可放油),然后加入清水烧开,文火煮至开花状。食用前可用盐或糖调味,如果是平素体质较虚弱的宝宝,建议用盐调味,因中医认为味咸入肾,增其补益脾肾之功效。一日三餐服用,一般一至两日即可见效。
  功效:肾、脾分别是人体先天、后天之精的生化之源,小儿腹泻是因为机体发育未完全,胃弱则腐熟无能,脾虚则运化失职,而致腹泻;或肾阳不固,脾失温煦,阴寒内盛,水谷不化,而致腹泻。大米作为“五谷之首”,除了能给人饱腹,提供充足能量外,还具有相当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大米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的功效。将大米炒制,属中药里的火制法之一,更能增强其补中益气健脾的功效,能清理肠道并涩肠止泻。
  适合人群:外感风寒、饮食不节及脾胃虚弱而致的小儿轻度腹泻,属于生理性腹泻而非病理性腹泻,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或呈水样,或兼有腹痛。
  提示:若小儿因食变质、发霉等食品而出现的腹泻,需马上到医院就医。若小儿腹泻日久、形体消瘦,或大便兼有粘液,或有脱水等严重腹泻症状,亦需马上到医院治疗。
  答疑嘉宾:
  林国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诗雨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硕士研究生
  林国华,主任医师,针灸专业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理事,一直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形成一套以传统经络学说与现代神经病学为基础,辨证、辨经取穴,“飞”、“候”结合的独特针法,尤其对火针疗法、蜂针疗法有较深的造诣。
  小链接
  神奇的中药火制法
  火制法是炮制中药的古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将药材直接或间接用火加热处理,目的是使药材达到干燥、松脆、焦黄、炭化等状态,以便食用和贮藏。常见的有炒、炙、煅、煨、烘焙等:炒是加药材放入锅中清炒;炙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的药材内部;煅是将药材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煨是将药材包裹于湿面粉、湿纸中,放入热火灰中加热,或用草纸与饮片隔层分放加热;烘焙是将药材用微火加热,使之干燥。
  家庭中以炒法最为常见, 分为炒黄、炒焦和炒黑:炒黄是以将药物炒至表面呈淡黄色为度,有利于药材煎透和有效成分的析出;炒焦时间较久,以药物表面呈焦褐色,并可嗅到焦糊气味为度,能够增强药材健脾助消化的作用;炒黑是将药物炒至大部分变黑或完全变黑,但不能将药材炒成灰烬,目的是为了缓和药物的烈性、副作用,或增强收敛止血作用。
其他文献
沟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润滑剂,这对于亲子关系也是一样。然而,尽管父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甚至试图多花一些时间和孩子交流,但不少父母和孩子依然觉得很难与对方沟通。那么,如何在日常的家庭生活过程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呢?为此,我们首先要了解沟通的目的和造成亲子沟通问题的根源。  沟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或感情的过程,是将一系列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双向过程。沟通有两个基
无论妈咪如何变换花样做出美味可口的食品,宝贝都没有食欲,天长日久,孩子渐渐形体消瘦,身高体重不达标,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该拿这样的厌食宝宝怎么办呢?    体质弱的宝宝最好请医生中药调理  如果宝宝厌食特别严重,最好请医生做一些针对性的中成药治疗,如孩子消化不良,食积停滞,可服用浓缩保和丸;孩子脾胃虚弱,饮食减少,胃部胀满,轻叩即咚咚直响,可服香砂六群丸;要是因前一阵子饮食不节,孩子因胃痛而食欲减退
如今的孩子,都是父母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的宝贝,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被大人像雷达一样追踪,和小朋友一绊嘴,爸妈就来做判官;独坐发呆,爸妈马上很担心地猜测,孩子是否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心事……这到底是护着孩子,对他的成长有益;还是把孩子当成我们大人的一个傀儡,事事要为他“作主”,处处要孩子切合我们的心意?这反映出家长怎样的心态,会衍生出怎样的弊端,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场景一:  小彬是个告状精,每次
有一类家长的想法颇具代表性:认为给孩子增加困难和障碍,逆着孩子的意愿做事,不夸奖孩子,就是在进行挫折教育。  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努力理解孩子的意图,满足孩子合理的愿望,肯定孩子的成绩,反倒有违“挫折教育”的原则。  我搜索了相关的资料,大部分文章都把挫折教育,片面地理解成给孩子增加挫折,使之受到教育。很多文章还耸人听闻地说:某个孩子因为很小的事情自杀,就是因为挫折教育不够。  在我看来,挫折
作为一个新妈妈,最初是从学习育儿知识开始接触《孩子》杂志的。《孩子》杂志的内容通俗易懂,简单实用,很快就引起了我的关注。随着孩子的日渐成长,自己渐渐积累了些许育儿心得,爱好文字的我,便把这些心得写成了一篇篇的小文章,发表在博客上。  大约文章写得还算可以,《孩子》的编辑开始向我约稿,而我出于对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情结,也乐于在这个过程中丰富和挑战自己的研究深度、广度和宽度,一篇篇文章就这样上了《孩
无惧冰雪  在1月的中旬,我踏着冰雪来到了-30℃的呼和诺尔。这里位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地处中国东北地区西北部,大兴安岭西麓的低山丘陵与呼伦贝尔高平原东部边缘的接合地带。这里长时间受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冬天冷得早,也冷得十分彻底。夏日壮美的呼伦贝尔草原在此时已变成一片茫茫雪原,一眼望不到尽头。对于车辆来说,这是极为罕见的极端恶劣天气,是举步维艰的冰雪世界。但纵使豪雪倾城,也无法掩盖血脉中对挑战极限
典型案例:  豆豆今年6岁,在他的字典里,似乎从没有“犯错误”3个字。比如前些天不小心打破了花瓶,任爸妈怎么讲道理,他也不肯承认错误。类似的情景经常发生:妈妈的骂声越来越大,而豆豆却一直咬着牙,不吱声,脸上一点低头认错的表情都没有,急得妈妈有时忍不住打他一下子,豆豆一声不哭,还用敌意的眼神看着妈妈,整一个嘴硬的犟孩子。  孩子犯倔,犯拧,实质是性格倔强,有主见,与父母的意志发生违背,坚持自己的感觉
  
还记得早前读《卡尔维特的教育》一书时,老维特有一次带小维特去朋友家做客,吃早餐时,小维特不小心撒了牛奶,按照家规,撒了牛奶就不能再喝了。小维特毫无怨言、自觉自愿地遵守规定。一个6岁的孩子对自己行为的高度自控能力令老维特的朋友惊讶不已。然而,当我带着3岁的孩子出游,并在朋友家做客时,我却被一系列的育儿难题困住了。    第一个难题——孩子不加节制的饮食  吃早餐时,孩子吃完了自己的鸡蛋,嚷嚷着“我还
对于正面临教育难题的中国父母们来说,严厉的“虎妈”教育和温和的“猫爸”教育这两种选择让他们非常纠结。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各有各的背景、道理和特点,值得探究的是,不管是“虎妈”,还是“猫爸”,他们真的是能够照搬的成功家庭教育典范吗?    对阵:“虎妈”与“猫爸”家庭教育观大PK  文/左 右     “虎妈”育儿:管你没商量  “虎妈”是谁——  “虎妈”是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原名蔡美儿,出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