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戴维·洛奇的《天堂消息》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戴维·洛奇的《天堂消息》从主人公的选择到情节的构思都转到校园和学术界之外,转向了社会,着意反映人们对现实与信仰问题普遍存在的矛盾、困惑和思考。同时,该书在创作中,采用了后现代叙事中的“框架”策略,在文本中嵌入了日记、书信、明信片和学术讲稿等体裁。
  关键词:宗教信仰 元小说叙事手法 叙事角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天堂消息》(1991)是戴维·洛奇第九部小说。有学者认为“在传统势力较强的英国文学界,洛奇自称是‘少数’派作家。尽管如此,他的作品却因带有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沉淀而缺乏拉美后现代作家的恣意狂放和美国后现代作家的标新立异精神,可说是后现代文学在英国文坛上的一个变异。”的确,《天堂消息》融合了传统与革新,不仅是对社会上宗教信仰的思考,更是在小说形式上的实验和创新。
  在这本书中,戴维·洛奇从主人公的选择到情节的构思都转到校园和学术界之外,转向了社会,着意反映人们对现实与信仰问题普遍存在的矛盾、困惑和思考。同时,该书在创作中,采用了后现代叙事中的“框架”策略,在文本中嵌入了日记、书信、明信片和学术讲稿等体裁。
  
  《天堂消息》的主题
  
  20世纪是一个怀疑的时代。上帝已死,天堂不再,这早已成为一个冷冰冰的客观事实。然而在洛奇看来,人们并没有满足于物质生活的提高。在《天堂消息》中,不论是人们热衷于去“天堂”夏威夷旅游,还是到教堂做礼拜;不论是人在临死之前对上天堂的渴望,还是对上帝的怀疑和思考,都反映出人们对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友谊和爱情的渴望。不难看出,对当今人们信仰危机的思考是小说表现的突出内容。
  在《天堂消息》中,作者有意设置了一个神学家——伯纳德。这个人物恰到好处地引出了小说所关注的问题——面对现实中的信仰危机,意识到自己对上帝的怀疑。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基督教的思考。伯纳德对于宗教信仰,实际上像当今多数西方人一样,抱以怀疑与相信的双重态度。他们怀疑上帝的存在,无法相信上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然而因为环境的熏陶,或者多年所受的教育,许多人仍然常去教堂作礼拜,有了问题就向上帝祈祷。可以说这种反叛与祈祷并存的现象,反映了人们对上帝和天堂的既怀疑又不放弃的心态,用目前人们常用的话来说,这种心态的特点是——矛盾而又不确定。正如小说结尾引用西班牙作家乌纳穆诺的话所概括的:“没有这个不确定性,我们如何能生活呢?”
  然而,信仰的不确定,并不是信仰的失落。伯纳德对宗教信仰的深入思考,以及他身患绝症的姑姑对天堂的渴望,表明了人对信仰问题的执着,对灵魂安慰的需要。对于不久于世的姑姑来说,天堂是“那么一个地方,在那里一切都会得到补偿,正义得到伸张,没有病痛和失落,生活快乐,直到永远”。她希望能对自己的亲人吐露埋藏心底多年的苦楚和哀怨,释解多年的不快和矛盾,真正在死后得以解脱,进入天堂。在基督教传统中,天堂之所以是一个反复咏唱的主题,在于它能给人以美好的希望,让人忍受病痛的折磨,平静地对待死亡。虽然当今的人们知道,死亡意味着意识的消亡,意味着精神的消亡,但人们对天堂的幻想并没有消失,这不仅反映出人性中对永恒幸福的渴望,还反映出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对于活着的人来说,现实虽然不如人意,让人失望,但是如果人们以诚相待,就可以消除误解和怨恨;如果人们与人为善,人们最终会建立友谊,得到爱情,获得“人间天堂”。因而在经历了夏威夷之游后,伯纳德终于挣脱了迷惘沉沦的情感,对信仰、对生活都有了积极的认识。他明确地认识到,基督教的信仰并未因时代的发展而过时。正如小说结尾他给学生讲宗教课时所分析的:抛开“在天堂将获得永恒生命”的美妙之词,基督教教义所剩下的与世俗的人文主义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在《圣经·马太福音》中所讲的上帝的最后审判,其依据不是人们宗教信仰的坚定与否、虔诚与否,而是看他们在生前是否无私地扶贫救弱、是否积善行道。
  作者通过小说告诉我们,面对当今西方宗教信仰的危机,人们虽然不可能一味坚持基督教的神圣权威,不可能无视《圣经》神话的虚构性,但是人们不能同时抛弃其中的人文主义本质,不能否定人对善与美的追求。现实是人创造的,为此人们不能放弃美好的希望。
  
  《天堂消息》的叙事结构
  
  在这本书的结构上,戴维·洛奇用多种表现手法,瓦解了直截了当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也就是采用充满自我意识的元小说叙事手法来虚构作品,使读者偏离传统的阅读思维方式。
  1、小说的第一部分主要以第三人称叙述,由一个全知叙事者用全知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小说开始时,伯纳德护送父亲杰克从希思罗机场赶往夏威夷,看望他那身患绝症的姑妈厄休拉。在旅途中,伯纳德结识了许多一同参加包办旅行团的成员,也就是小说中大多数次要人物。不幸的是他们刚到夏威夷,杰克就因不懂本地的交通规则而被汽车撞倒,伯纳德也因此邂逅了肇事的女司机尤兰德·米勒。在这一部分,洛奇刻意采用全知的叙事视角对小说进行铺叙,将小说人物尽早地引入作品之中,目的是为以后的叙事作铺垫。
  文学理论的嵌入是典型的元小说叙事手法。洛奇在这一部分中嵌入文学理论,通过全知的叙事者讲述了伯纳德在飞行中对航班上播放的影片的评价。在小说其他部分,洛奇也时不时嵌入文学理论,如第二部分伯纳德在日记中对列维·斯特劳斯理论的引用以及在小说最后一章中对叶芝诗句的引用等等。
  2、小说第二部分由两章组成,第一章是采用日记形式进行叙述,也就是从伯纳德的视角来进行叙述。日记记录了星期六、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五天,也就是12、13、14、15、16号这几天伯纳德在夏威夷的经历以及他对个人经历的回忆。洛奇通过日记形式来转换叙事视角,达到叙事的目的,同时日记还可以为小说情节发展提供更多细节,也在读者的脑海中留下了一些悬念。无论是尤兰德的生平故事,还是伯纳德的生平故事,都是故事中的故事。
  在第二部分第二章中,洛奇运用了后现代文学中常常使用的碎片艺术作为叙事策略,在文本中拼贴了明信片、短信、请帖以及注释等不同文类。这一章并不是采用固定的叙事视角,而是展现了多重叙事声音与叙事眼光,这些明信片是小说中那些次要人物对夏威夷的感受以及他们旅途、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写照,而本章中的注释则是从学术和科学的角度对夏威夷风土人情进行探讨,为读者提供有关天堂夏威夷的很多信息。
  3、小说第三部分以全知的叙事角度为主要叙事形式,但文本中穿插了报纸上的新闻、伯纳德在神学院的授课讲义以及伯纳德在回到英国后收到的来自尤兰德的一封长信。
  这一部分包括四章,第一章从全知叙事者的角度看尤兰德与伯纳德之间的恋情。在第二章厄休拉向伯纳德透露了婚姻失败的原因在于她七岁时受到哥哥肖恩的性虐待。第三章主要还是用全知叙事者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叙述了伯纳德与包办旅行团成员之间的来往。第四章是《天堂消息》的最后结局,伯纳德带着父亲回到英国,他已经开始在他所在的大学讲授神学课程。伯纳德的神学课程讲义被洛奇直接嵌入文本之中,表达了伯纳德对神学问题的看法,也就是叙述者用伯纳德的眼光在看待神学和宗教。小说快要结束时,洛奇又嵌入了尤兰德写给伯纳德的一封长信,讲述厄休拉最后弥留之际的生活以及她那天主教式的葬礼。在此,叙事者是借用尤兰德的眼光在看待事物。
  神学讲义和长信的直接使用是嵌入式写作技巧,说明洛奇在自觉运用框架策略进行叙述。洛奇用全知叙事者在叙述,但采用了不同人物的眼光来看事物,因而在文本中实现了几次叙事视角的转换。乍一看,不同的第一人称叙述相互之间没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情节上大幅度跳跃,显得故事凌乱无序,但是仔细阅读就能看出,作者试图表现同一时间里小说诸多人物各自的故事。这种不同的第一人称相组合的叙事方法,既简练经济,又烘托出小说快活风趣的格调,调节了小说中有关道德及宗教问题的议论所形成的沉重感,增强了小说的娱乐特色。
  从整部小说来看,戴维·洛奇通过拼贴和嵌入的方式,对全知叙事者进行干扰或打断,构成小说文本多维视角的元小说叙事框架。戴维·洛奇小说叙事角度的转换、拼贴手法及故事中的故事式的叙事策略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奠定了元小说叙事的基本风格,演示了一个典型的元小说框架。
  
   参考文献:
   [1] [英]戴维·洛奇,李力译:《天堂的消息》,作家出版社,1998年12月。
   [2] 童燕萍:《怀疑与希望——浅谈戴维·洛奇的〈天堂消息〉》,《外国文学》,2000年第3期。
   [3] 童燕萍:《语言分析与文学批评——戴维·洛奇的小说理论》,《国外文学》,1999年第2期。
   [4] 陆建德主编:《现代主义之后:写实与实验(194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作者简介:罗少清,男,1980—,河南信阳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7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其他文献
冬至前后,狗肉应市,香鲜味美,食补两宜.中国幅员辽阔,南北烹制狗肉方式虽不尽同,但各地食用的多为新鲜狗肉.湖北省广水市的腿腊狗肉,别具特色风味,制法亦不难,且可贮存半年,
初一:新正(春节)新正,现称春节,即夏历新年的第一天。由于历法不同,各代岁首之日不一:夏为正月初一,商为腊月初一,周为冬月初一,秦为十月初一,汉武帝时恢复到正月初一,并延
张兵是武汉市公交集团三公司531路驾驶员,从事公交驾驶28个春秋,运送乘客445万人次,零投诉;驾车2.4万趟次、经过红绿灯路口190万次,零违章;行车近百万公里,相当于绕行赤道24
我坐在汽车旅馆一间漆黑的房间里。房间外面乌漆墨黑,但我依然将百叶窗放了下来,这样她进房间时便不会看见我。那样她一定会转过身去开灯。我不喜欢黑暗。我喝着苏格兰威士忌
0.工程概况观湖国际工程,位于齐齐哈尔市。该工程有高层住宅(2#、3#)等4个单位工程组成,其中2#、3#工程低下一层、地上三十二层。3#建筑面积26834㎡,建筑高度为98.2m,基础形
摘要布宁是俄罗斯20世纪侨民作家的代表。他虽然半生侨居国外,但他的心却始终眷恋着俄罗斯的大自然,他的创作也一直情系俄罗斯这片热土。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美妙和作家对自然的爱恋。本文通过分析布宁创作中的自然主题,阐释分析了作家热爱自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  关键词:布宁 自然 永恒 乡土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上世纪以来,人与自然的问题日益引起社
托马斯.哈代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1837—1901)。这一时期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顶点时期,也是大英帝国经济文化的全盛时期。当时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摘要 诗歌语言凝练生动,意象纷呈,富有张力,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和相对开放的理解向度。本文从修辞学角度着笔,通过分析解读济慈的《希腊古瓮颂》中的修辞格,探索诗歌语言独有的特点和魅力。  关键词:《希腊古瓮颂》 修辞格 诗歌语言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约翰·济慈(John Keats,1795-1821),与拜伦、雪莱齐名,是继华兹华斯
如果你熟知红木的加工过程,那么你一定会知道木工车间的活应该算是最重的。在北京朝阳区一家红木家具厂的木工车间里,我遇见了这样一个人,他平平淡淡,丝毫不起眼,但手中的工
2015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民航业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民航,在高铁迅猛发展之后,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国民航业处于起飞的前夜。五大机场群:发展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