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的提出
(一)现实状况
新课程的文章增强了可读性,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同时也渗透了许多科学方面的知识,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新课程教材倡导“多认少写,提早阅读”,随着识字量的增多,由于学生个体记忆水平的差异,语文阅读技能的悬殊,从而存在着比较大的阅读障碍,便逐渐产生了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下面简称“学困生”)。课堂上,他们是旁观者,由于他们的表达能力较差,阅读能力欠缺,课堂上不愿发言,连一句连贯通顺的句子都说不上来,根本谈不上理解和体验。他们的课外阅读状况更令人担忧,他们基本上不看课外书,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感到学习的索然无味,从而失去阅读的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长此以往,这些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大,这对进入高一级的学习造成更大的困难。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学生发展的需求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所以无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是必须的。我们要为学困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促写,提高语文成绩。
2、语文课标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应该让学困生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我确立了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的课题。
二、课题相关研究与综述
关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早被人们所重视,也已有一定的成果。如发表在《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一文,发表在《当代文化与教学研究》中的《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之我见》都充分阐述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从课题的角度进行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还是相对薄弱,因此本课题具有一定的可研究性和实效性。
三、课题概念界定
阅读能力: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一种言语活动。在这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被称为“阅读能力”或“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是阅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它是以了解文章意义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能力主要是指理解书面语言的能课堂上他们是旁观者,由于他们的表达能力较差,阅读能力欠缺。本课题是所指的学困生:结合本校实际和我们的研究能力,我们将在语文学科中成绩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确定为学困生。为了统计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各班进行研究的学困生人数以不超过班级总数的8%为准。
四、理论依据
(一)现代脑科学关于人的潜能的研究理论认为
人一生中储存的信息可达一千万亿个信息单位,而现在人类只利用了自己潜能中的很少部分,可供开发的潜能还十分巨大,学困生的许多潜能有待开发。
(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人至少具有八种智能,每种智能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且彼此互补、统整运作。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智组型,并且会以不同的方法来学习、表征与回忆知识,因此不应以相同的方法、相同的教材来教育所有的学生,教师应配合学生的不同需要而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五、研究思路
(一)研究的目标
我将通过对学困生的调查、分析,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困生逐步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最终形成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将构建符合本校特点,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的策略,从而促进我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将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究、反思,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使本校语文课程改革取得更大进展。
(二)研究的内容
1、调查本校各班“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研究导致其阅读能力低下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进行分析。
2、研究课堂中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3、研究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困生的阅读能力的对策。
4、研究树立“学困生”阅读自信的对策。
5、研究科学、合理地指导“学困生”阅读健康有益的书籍并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逐渐提高此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对策。
6、研究利用评价来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7.对学困生阅读能力提高进行个案研究。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困生情况,分析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成因。
2、分析法:分析各种情况,找出其中的规律,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困生阅读能力。
3、行动研究法: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邀请专家诊断指导。
4、经验总结法: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会,形成经验交流文章,科学概括研究成果。 5、测试法:通过测验了解学困生阅读能力发展情况,检查转化成果。
6、个案法:剖析学困生个案,从特殊推导一般。探索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研究对象:本校三—六年级的学困生,每班不超过10%。
七、课题实施过程及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2013年3月——2013年4月)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1、调查各年级“学困生”的基本状况。
2、填写课题申报表,申报课题。
3、查阅资料,撰写课题方案进行审报。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2013年5月——2013年10月)
1、通过问卷调查、家访等进行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现状分析,形成有关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成因、心理分析等调查报告。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评价,激发学生自信心。同时指导学生读一些励志书籍或文章,谈感受,增强他们战胜学习上困难的信心。
3、开展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困生的阅读能力的研究。
4、向学困生推荐他们能读懂的书目,为他们上阅读指导课,让他们开怡阅读,一个月后,找学生座谈,谈谈阅读的收获和感受。
5、调整实验方案。
6、写读书笔记和案例分析。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 (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1、梳理课题的过程材料。
2、撰写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学校具有一支良好的研究队伍和研究氛围。学校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特别是围绕课堂教学的研究,在校本教研和培训方面,这几年成绩突出,每年大量论文在省市及全国获奖或发表,受到教育行政方面的充分肯定,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具有良好的设施
学校具有此课题研究的良好硬件设施:学校拥有藏书量丰富的校园图书室。
九、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课题组长:尚娟妮
十、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经验论文。
3、典型个案。
4、教育故事。
5、学生案例分析。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以理解内容为起点,向学生传授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和记叙、议论、说明等语言文字运用知识。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我在教学时格外重视学生阅读教学,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学生的阅读水平难以提高,这一现象一直令家长和老师困惑,我认真思考了到底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这一问题,并解决这一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我们要先找出这一现象存在的因素。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学生没有兴趣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我们的学生大多数都对阅读不感兴趣,也就更谈不上喜欢阅读。
2、学生盲目的阅读观,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往往阅读时以把文章读完为目的,只是完成了朗读的任务,至于文章其他的信息一无所获。这种阅读其实就是无目的的朗读,时间久了,学生自然也就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了。
3、老师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不够。尽管我们鼓励学生多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但我们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可能有时不够具体,可行性可能不强,导致学生阅读时不知怎样去阅读,到底自己该怎样做,这也就说明了我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一工作做得不到位。
鉴于以上的种种原因,我认为要提高阅读教学水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首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永远不是一句空话,如果语文老师能把这句话真真切切地用于阅读教学,那学生学习阅读的热情就会高涨,那么学生阅读训练才有所保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这样做:一是向学生宣讲读课外书的好处,二是讲述各种名人读书的故事,三是对于认真读课外书的同学不惜赞语。以此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四是起初可以让学生读一些自己喜欢的文章,完成少量的阅读任务。总之,先让学生喜欢上阅读,再循序渐进,让学生阅读更多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其次,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阅读习惯不好,是因为他根本不知如何做,阅读时“干什么”,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读文,这一点我们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教学,进行举一反三的教学,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尚处在一种无序的状态,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合理的读书计划,循序渐进地对之进行读书方法上引导点拨,做到既不束缚学生手脚,也不放任自流。
1、根据读物特点、学习需要,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一般来说,阅读方法有以下几种:(1)抄读法。(2)精读法。(3)浏览法。(4)跳度法。另外,课外阅读,做到精读和博览相结合,学生就会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技能。
2、课堂上我们要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强化“学以致用”的意识。教师要利用课堂,把“教材”变为“学材”,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加以运用巩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样久而久之,学生掌握了阅读放方法,就不再是盲目阅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自然养成了,可谓一举两得。
3、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和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还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发现,探索的时间。学生喜欢阅读,也会阅读了,可是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读去思考,阅读水平何以提高?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时检查阅读效果是检查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开展多种多种读书活动,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我们不妨尝试这样做:
每周一早读前几分钟举行“好书推荐”活动。在此活动中让学生谈最近自己的读书心得,向同学介绍自己发现的好书。
比一比,赛一赛。如复术文章内容比赛等。这不仅有利于把文章中自然美,人物美内化为学生的言论、思想,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比积累,赛仿写,续写。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多读精读,还要注意阅读成果的巩固,学会积累,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汲取营养,学会积累。近现代的学习理论研究揭示,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就认为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与平时的作文训练相联系。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就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理念,读也是为了写。
结合课文内容,编课本剧。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演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彼此之间的合作能力。
总之,阅读是人类的一个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的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并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重视阅读效果,给予正面的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
(一)现实状况
新课程的文章增强了可读性,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同时也渗透了许多科学方面的知识,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新课程教材倡导“多认少写,提早阅读”,随着识字量的增多,由于学生个体记忆水平的差异,语文阅读技能的悬殊,从而存在着比较大的阅读障碍,便逐渐产生了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下面简称“学困生”)。课堂上,他们是旁观者,由于他们的表达能力较差,阅读能力欠缺,课堂上不愿发言,连一句连贯通顺的句子都说不上来,根本谈不上理解和体验。他们的课外阅读状况更令人担忧,他们基本上不看课外书,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感到学习的索然无味,从而失去阅读的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长此以往,这些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大,这对进入高一级的学习造成更大的困难。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学生发展的需求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所以无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是必须的。我们要为学困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促写,提高语文成绩。
2、语文课标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应该让学困生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我确立了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的课题。
二、课题相关研究与综述
关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早被人们所重视,也已有一定的成果。如发表在《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一文,发表在《当代文化与教学研究》中的《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之我见》都充分阐述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从课题的角度进行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还是相对薄弱,因此本课题具有一定的可研究性和实效性。
三、课题概念界定
阅读能力: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一种言语活动。在这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被称为“阅读能力”或“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是阅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它是以了解文章意义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能力主要是指理解书面语言的能课堂上他们是旁观者,由于他们的表达能力较差,阅读能力欠缺。本课题是所指的学困生:结合本校实际和我们的研究能力,我们将在语文学科中成绩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确定为学困生。为了统计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各班进行研究的学困生人数以不超过班级总数的8%为准。
四、理论依据
(一)现代脑科学关于人的潜能的研究理论认为
人一生中储存的信息可达一千万亿个信息单位,而现在人类只利用了自己潜能中的很少部分,可供开发的潜能还十分巨大,学困生的许多潜能有待开发。
(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人至少具有八种智能,每种智能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且彼此互补、统整运作。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智组型,并且会以不同的方法来学习、表征与回忆知识,因此不应以相同的方法、相同的教材来教育所有的学生,教师应配合学生的不同需要而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五、研究思路
(一)研究的目标
我将通过对学困生的调查、分析,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困生逐步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最终形成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将构建符合本校特点,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的策略,从而促进我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将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究、反思,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使本校语文课程改革取得更大进展。
(二)研究的内容
1、调查本校各班“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研究导致其阅读能力低下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进行分析。
2、研究课堂中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3、研究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困生的阅读能力的对策。
4、研究树立“学困生”阅读自信的对策。
5、研究科学、合理地指导“学困生”阅读健康有益的书籍并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逐渐提高此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对策。
6、研究利用评价来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7.对学困生阅读能力提高进行个案研究。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困生情况,分析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成因。
2、分析法:分析各种情况,找出其中的规律,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困生阅读能力。
3、行动研究法: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邀请专家诊断指导。
4、经验总结法: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会,形成经验交流文章,科学概括研究成果。 5、测试法:通过测验了解学困生阅读能力发展情况,检查转化成果。
6、个案法:剖析学困生个案,从特殊推导一般。探索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研究对象:本校三—六年级的学困生,每班不超过10%。
七、课题实施过程及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2013年3月——2013年4月)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1、调查各年级“学困生”的基本状况。
2、填写课题申报表,申报课题。
3、查阅资料,撰写课题方案进行审报。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2013年5月——2013年10月)
1、通过问卷调查、家访等进行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现状分析,形成有关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成因、心理分析等调查报告。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评价,激发学生自信心。同时指导学生读一些励志书籍或文章,谈感受,增强他们战胜学习上困难的信心。
3、开展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困生的阅读能力的研究。
4、向学困生推荐他们能读懂的书目,为他们上阅读指导课,让他们开怡阅读,一个月后,找学生座谈,谈谈阅读的收获和感受。
5、调整实验方案。
6、写读书笔记和案例分析。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 (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1、梳理课题的过程材料。
2、撰写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学校具有一支良好的研究队伍和研究氛围。学校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特别是围绕课堂教学的研究,在校本教研和培训方面,这几年成绩突出,每年大量论文在省市及全国获奖或发表,受到教育行政方面的充分肯定,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具有良好的设施
学校具有此课题研究的良好硬件设施:学校拥有藏书量丰富的校园图书室。
九、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课题组长:尚娟妮
十、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经验论文。
3、典型个案。
4、教育故事。
5、学生案例分析。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以理解内容为起点,向学生传授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和记叙、议论、说明等语言文字运用知识。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我在教学时格外重视学生阅读教学,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学生的阅读水平难以提高,这一现象一直令家长和老师困惑,我认真思考了到底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这一问题,并解决这一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我们要先找出这一现象存在的因素。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学生没有兴趣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我们的学生大多数都对阅读不感兴趣,也就更谈不上喜欢阅读。
2、学生盲目的阅读观,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往往阅读时以把文章读完为目的,只是完成了朗读的任务,至于文章其他的信息一无所获。这种阅读其实就是无目的的朗读,时间久了,学生自然也就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了。
3、老师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不够。尽管我们鼓励学生多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但我们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可能有时不够具体,可行性可能不强,导致学生阅读时不知怎样去阅读,到底自己该怎样做,这也就说明了我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一工作做得不到位。
鉴于以上的种种原因,我认为要提高阅读教学水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首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永远不是一句空话,如果语文老师能把这句话真真切切地用于阅读教学,那学生学习阅读的热情就会高涨,那么学生阅读训练才有所保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这样做:一是向学生宣讲读课外书的好处,二是讲述各种名人读书的故事,三是对于认真读课外书的同学不惜赞语。以此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四是起初可以让学生读一些自己喜欢的文章,完成少量的阅读任务。总之,先让学生喜欢上阅读,再循序渐进,让学生阅读更多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其次,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阅读习惯不好,是因为他根本不知如何做,阅读时“干什么”,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读文,这一点我们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教学,进行举一反三的教学,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尚处在一种无序的状态,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合理的读书计划,循序渐进地对之进行读书方法上引导点拨,做到既不束缚学生手脚,也不放任自流。
1、根据读物特点、学习需要,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一般来说,阅读方法有以下几种:(1)抄读法。(2)精读法。(3)浏览法。(4)跳度法。另外,课外阅读,做到精读和博览相结合,学生就会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技能。
2、课堂上我们要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强化“学以致用”的意识。教师要利用课堂,把“教材”变为“学材”,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加以运用巩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样久而久之,学生掌握了阅读放方法,就不再是盲目阅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自然养成了,可谓一举两得。
3、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和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还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发现,探索的时间。学生喜欢阅读,也会阅读了,可是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读去思考,阅读水平何以提高?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时检查阅读效果是检查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开展多种多种读书活动,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我们不妨尝试这样做:
每周一早读前几分钟举行“好书推荐”活动。在此活动中让学生谈最近自己的读书心得,向同学介绍自己发现的好书。
比一比,赛一赛。如复术文章内容比赛等。这不仅有利于把文章中自然美,人物美内化为学生的言论、思想,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比积累,赛仿写,续写。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多读精读,还要注意阅读成果的巩固,学会积累,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汲取营养,学会积累。近现代的学习理论研究揭示,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就认为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与平时的作文训练相联系。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就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理念,读也是为了写。
结合课文内容,编课本剧。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演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彼此之间的合作能力。
总之,阅读是人类的一个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的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并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重视阅读效果,给予正面的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