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20年攀枝花市乡村聚落格局动态研究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e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迫切需要掌握乡村聚落发展的时空规律,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数据与科学支撑.文章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核密度统计、缓冲区分析、高低聚类分析、热点探测分析方法,研究1990—2020年攀枝花市乡村聚落格局动态变化,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如下:攀枝花乡村聚落规模增速呈阶梯式,空间上集聚度增强,形态逐渐复杂且破碎化;其动态变化受自然地理、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政策制度多因子共同作用.
其他文献
课程思政建设是通识教育改革的新视角.探讨人文社会通识课程“中外建筑简史”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与方法,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三方面总结建设特色,由此形成的课程教学模式及育人方式可为其他通识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示范与借鉴.
文章通过探讨中西方建筑文化中对天然光的使用方式,知晓人们通过改变建筑朝向、位置、尺度、界面等因素利用天然光塑造空间形态的方法,探索天然光在表达空间特点、反映空间属性和营造空间氛围等方面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天然光对中国传统建筑室外空间布局和环境氛围的塑造以及天然光对西方建筑秩序和艺术效果的强化.通过比较,展现了东西方文化在利用天然光营造建筑室内环境气氛时的不同手法和方式,结合案例简述了东西方文化通过结合天然光与建筑做法来营造专属光环境氛围的设计思想.
文章主要介绍了福建的传统防御性民居——庄寨,庄寨具有独特的空间形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章从建筑特征、平面布局、防御体系三方面介绍了青石寨的建筑概况,并对青石寨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展示了其独有的建筑魅力.
井陉县于家村作为河北省传统村落的代表之一,其独特风貌值得被世人铭记.文章对于家石头村的历史沿革,村落的空间布局和街巷公共空间的特色做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它有着南方宗族式村落的完整性和完美度,也有着北方宗族式传统村落的独特性.文章以石材的建筑特色作为切入点,将公共建筑和民居建筑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探讨,同时也将石窑的建造过程进行详尽梳理,最后针对于家村的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意见.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建筑建设的变化,中国从“建设时代”进入到“重建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由于建筑自身寿命、建筑环境、建筑空间、建筑机能等方面不能满足日趋增长的空间需求,乡村旧建筑更新迫在眉睫.为切实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广州市港头村于2020年10月开展“趣味·港头”竞赛,旨在对港头村内的旧建筑进行更新设计,提升港头村风貌.笔者结合参赛实践及竞赛结果进行分析,从经济、文化、历史、社会等多方面探究以设计为导向的乡村旧建筑更新策略.
绍兴东浦古镇是浙东运河沿线一个历史悠久的水乡集镇,有上千年历史,素有“酒乡”“桥乡”“鱼米之乡”等美誉.文章对绍兴东浦古镇水岸空间形态进行研究,从曲折尽致、开合有致、虚实相生、眼前有景四个角度进行剖析,提取美学元素,探寻后申遗时代中国传统“美学元素”空间转化形式和途径,在推动运河古镇可持续发展和文化复兴上具有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
原临时政府参议院旧址(主楼)是中国最早的议会建筑之一,在设计、建造上均具有开创性.文章针对该历史建筑的加固修缮工程,阐述了中国近代建筑保护修缮的思路、方法及原则.
兴化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素有“莆田三坊七巷”之称.文章以莆田市老城区兴化古城街巷的保护整治为研究内容,基于街区的基础调研与问题分析,从街巷肌理修补、第五立面整治、传统街屋治理、景观空间塑造四个方面梳理归纳街巷保护治理策略.结合坊巷具体项目设计与驻场服务的全过程实践,探讨兴化古城街区街巷保护与整治的设计思路.
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探究徽饶古道中各空间要素对其传统氛围形成的相对重要权重,针对依据属性及功能归纳出的六类空间要素构建层次分析模型,进行量化计算、一致性检验,发现在古道传统氛围形成中,各空间要素的贡献率依次如下:传统语汇(0.3765)>装饰构件(0.1933)>水体远山(0.1496)>生活要素(0.1265)>树木绿植(0.0807)>休憩设施(0.0735),以此为依据提出空间优化意见,为塑造更富于传统氛围的徽饶古道空间提供参考.
文章以国家级传统村落南昌后万村为研究对象,实地调研并绘制南昌后万村的数字模型,借助Grasshopper中Butterfly插件,基于Blue CFD的模拟分析,研究巷道宽度和巷道两侧建筑高度在夏冬两季对后万村巷道风环境的影响,对南昌后万村夏冬两季的整体及局部风环境情况模拟分析和评价,对改善传统村落的风环境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