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着重从色彩绘画过程中画家、色彩、画面三位一体的关系作比照来阐述语文教学中教师、教材、教法三者的关系。另外,就色彩绘画的异化问题引发对语文教学异化的探讨。
【关键词】色彩 绘画 语文 教学
本文从色彩绘画看语文教学,并非我一时冲动地想法。因笔者从小受家庭的影响,颇喜爱绘画,尤其在色彩绘画这一领域小有心得,进了大学,学的又是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对语文教育也颇为关注。在这两门学科长期的碰撞下,逐渐产生了将它们结合起来的想法,加上它们之间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因此,萌发了从色彩绘画的角度去阐释语文教学的念头。
本文着重从色彩绘画过程中画家、色彩、画面三位一体的关系、色彩绘画的异化问题引发的对语文教学的异化等方面来探索语文教学。
第一,从色彩绘画过程论述语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
首先是自主。一个画家应该有自己的绘画风格,自己的特性,以及用色的个性。体现在画上,便是在绘画过程中要尊重画家的个性,尊重色彩的个性。大凡成功的画家,在作画时都有自己的个性。梵高粗犷的线条,雷诺阿细腻的用笔都尽显其绘画的独特魅力。而在用色方面,每一种颜色都有其优缺点,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特性,充分发挥色彩的个性而使其相得益彰。在绘画过程中画家、色彩、画面三位是一体的。只有在保证画家、色彩的个性基础上,画面才引人注目。同样,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也要首先保证尊重教师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其次是合作,在绘画过程中,始终围绕着色彩的调和、搭配即色彩之间的合作。如果在一幅画上,色彩之间不能相互协调,画面没有统一的色调,没有主次之分,整个就是一堆杂乱地颜色,缺乏整体的美感。色彩之间的合作为画面色彩效果之根本。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注重科学化的同时,更需要讲究艺术性,语文教学也是没有固定呆板的模式的,它也需要经过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不断努力探索,才有可能向前发展。笔者在这里特别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地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两大支柱。不管是合作还是探究,笔者都坚持着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三方面的互补。
第二,从色彩绘画角度论述语文教学的一般方法。
色彩绘画经过历史的沉定,逐渐形成了“整体——局部——整体”的一般方法。在作画时,面对一个对象,首先整体观察,从整体上把握对象,从整体造型上把握用色,塑造整个形体,然后局部用色,局部比较,局部刻画。在比较中完成各部分刻画后,还需整体参照,做整体调整,以使达到整体的最佳效果。
语文教学的一般方法笔者也主张用“整体——局部——整体”,防止从局部入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和从整体出发,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片面错误。这种方法就是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可先分析后综合,亦可先综合后分析,分析综合是多层次、多水平的。比如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首先在整体上来个统观,再分析每册教材的地位,然后分析每一单元在全册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本单元的重点。……依此类推,直至每一段,每一句,甚至每一个词。最后的环节很重要,需要在整体上来一个总结,达到每一部分的充分展示,整体的最佳效果。
这种“整体——局部——整体”的思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有利于更好地把握语文这样的人文学科。
从色彩绘画的角度论述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过程和结果”的问题。色彩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往往看重的并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在作画过程中的摸索学习。许多成熟的理论、技法便是在过程中摸索而来,像塞尚的画,永远就保持着一种似乎没有完成的状态,但就是这种绘画作品让人产生意犹未尽的回味效果,颇值得让人研究、学习。语文教学的好坏是需要经过不断探索,通过实践检验出来的。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是一个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去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一味追求答案的正确与否,只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限制学生的思维拓展。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的探讨应作为知识获得的主要渠道。
第三,从色彩绘画的异化探讨语文教学的异化问题。
马克思关于“异化”的概念的提出是从人类存在和人类生活的角度出发的,它强调了人的存在的社会物质基础,异化实际上是人背离自身生活的过程。
语文教学的异化表现在内容和方法上:
一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异化。表现为内容的繁、难、偏、旧。这也是学生负担过重的数量上的表现。受传统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思想的影响,学校教育便盲目填充,造成学生作业多、科目多、补课多等繁重现象,导致了学生机械性学习、重复性学习的浪费。人不能为知识而一味地追求知识,知识只是人发展的手段,知识如果不转化为智慧那永远是无用的垃圾。退一步来讲,短暂的学校教育期间也根本不可能穷尽人类无限广博的知识。因此,要削减一些过深、过难、重复性、机械性的内容,给学生一些自由发展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从重重束缚下解放出来。
二是语文教学方法的异化。现行的语文教学方法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强制性。它把学生单纯地视为被动的接受者,对他们进行空洞的说教、单纯的灌输,甚至不惜采用暴力。学生的自由、尊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受到了践踏,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学习产生了厌倦,他们渴望摆脱这种单调乏味的教育牢笼,他们渴望自由与快乐。异化的语文教学是失败的语文教学,为了使语文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我们需要探寻病根。衷心希望大家一起来关心语文教学!
文章到此就搁笔了。虽然笔者这类文章从一角度或一方面去论述另一角度或另一方面的问题,存在着牵强附会之处,而且必须在承认前提的正确下才能去引证另一方面,但是这类文章在既定的事实情况下,探索一事物与另事物的联系,从而使得双方都得到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价值。况且,万事万物都始终在变化、发展着,现在的正确前提也要不断充实、发展,随之而来,论证的另一方面也需要得到提高。所以,对于做学问,笔者认为,结论只是暂时的,不断探索的精神才是做学问的人必须持有的。
由于时间仓促,一些观点都没有详细论证,再因笔者只是初次探索,在这里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色彩绘画以及色彩原理,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笔者也希望本文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秀。写此文,一方面是为着探索语文教学,希望能改变视角,以综合的研究视角,发掘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课程整体观上定位好语文学科。另一方面,笔者也鼓励积极探索语文教学新法,但要避免片面追求语文教学的出新、出奇,防止语文教学的异化。在此,祝语文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日新月异!
【参考文献】
[1] 韦志成 主编.《语文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
[2] 魏书生、张彬福、张鹏举 著.《魏书生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9月第一版.
[3] 李创新 主编.《中学语文创新教法》,学苑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4] 安宁 编著.《色彩原理与色彩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4月第一版.
[5] 吴镇保、张闻彩 著.《色彩理论与应用》,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年3月第一版.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色彩 绘画 语文 教学
本文从色彩绘画看语文教学,并非我一时冲动地想法。因笔者从小受家庭的影响,颇喜爱绘画,尤其在色彩绘画这一领域小有心得,进了大学,学的又是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对语文教育也颇为关注。在这两门学科长期的碰撞下,逐渐产生了将它们结合起来的想法,加上它们之间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因此,萌发了从色彩绘画的角度去阐释语文教学的念头。
本文着重从色彩绘画过程中画家、色彩、画面三位一体的关系、色彩绘画的异化问题引发的对语文教学的异化等方面来探索语文教学。
第一,从色彩绘画过程论述语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
首先是自主。一个画家应该有自己的绘画风格,自己的特性,以及用色的个性。体现在画上,便是在绘画过程中要尊重画家的个性,尊重色彩的个性。大凡成功的画家,在作画时都有自己的个性。梵高粗犷的线条,雷诺阿细腻的用笔都尽显其绘画的独特魅力。而在用色方面,每一种颜色都有其优缺点,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特性,充分发挥色彩的个性而使其相得益彰。在绘画过程中画家、色彩、画面三位是一体的。只有在保证画家、色彩的个性基础上,画面才引人注目。同样,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也要首先保证尊重教师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其次是合作,在绘画过程中,始终围绕着色彩的调和、搭配即色彩之间的合作。如果在一幅画上,色彩之间不能相互协调,画面没有统一的色调,没有主次之分,整个就是一堆杂乱地颜色,缺乏整体的美感。色彩之间的合作为画面色彩效果之根本。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注重科学化的同时,更需要讲究艺术性,语文教学也是没有固定呆板的模式的,它也需要经过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不断努力探索,才有可能向前发展。笔者在这里特别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地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两大支柱。不管是合作还是探究,笔者都坚持着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三方面的互补。
第二,从色彩绘画角度论述语文教学的一般方法。
色彩绘画经过历史的沉定,逐渐形成了“整体——局部——整体”的一般方法。在作画时,面对一个对象,首先整体观察,从整体上把握对象,从整体造型上把握用色,塑造整个形体,然后局部用色,局部比较,局部刻画。在比较中完成各部分刻画后,还需整体参照,做整体调整,以使达到整体的最佳效果。
语文教学的一般方法笔者也主张用“整体——局部——整体”,防止从局部入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和从整体出发,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片面错误。这种方法就是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可先分析后综合,亦可先综合后分析,分析综合是多层次、多水平的。比如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首先在整体上来个统观,再分析每册教材的地位,然后分析每一单元在全册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本单元的重点。……依此类推,直至每一段,每一句,甚至每一个词。最后的环节很重要,需要在整体上来一个总结,达到每一部分的充分展示,整体的最佳效果。
这种“整体——局部——整体”的思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有利于更好地把握语文这样的人文学科。
从色彩绘画的角度论述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过程和结果”的问题。色彩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往往看重的并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在作画过程中的摸索学习。许多成熟的理论、技法便是在过程中摸索而来,像塞尚的画,永远就保持着一种似乎没有完成的状态,但就是这种绘画作品让人产生意犹未尽的回味效果,颇值得让人研究、学习。语文教学的好坏是需要经过不断探索,通过实践检验出来的。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是一个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去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一味追求答案的正确与否,只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限制学生的思维拓展。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的探讨应作为知识获得的主要渠道。
第三,从色彩绘画的异化探讨语文教学的异化问题。
马克思关于“异化”的概念的提出是从人类存在和人类生活的角度出发的,它强调了人的存在的社会物质基础,异化实际上是人背离自身生活的过程。
语文教学的异化表现在内容和方法上:
一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异化。表现为内容的繁、难、偏、旧。这也是学生负担过重的数量上的表现。受传统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思想的影响,学校教育便盲目填充,造成学生作业多、科目多、补课多等繁重现象,导致了学生机械性学习、重复性学习的浪费。人不能为知识而一味地追求知识,知识只是人发展的手段,知识如果不转化为智慧那永远是无用的垃圾。退一步来讲,短暂的学校教育期间也根本不可能穷尽人类无限广博的知识。因此,要削减一些过深、过难、重复性、机械性的内容,给学生一些自由发展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从重重束缚下解放出来。
二是语文教学方法的异化。现行的语文教学方法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强制性。它把学生单纯地视为被动的接受者,对他们进行空洞的说教、单纯的灌输,甚至不惜采用暴力。学生的自由、尊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受到了践踏,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学习产生了厌倦,他们渴望摆脱这种单调乏味的教育牢笼,他们渴望自由与快乐。异化的语文教学是失败的语文教学,为了使语文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我们需要探寻病根。衷心希望大家一起来关心语文教学!
文章到此就搁笔了。虽然笔者这类文章从一角度或一方面去论述另一角度或另一方面的问题,存在着牵强附会之处,而且必须在承认前提的正确下才能去引证另一方面,但是这类文章在既定的事实情况下,探索一事物与另事物的联系,从而使得双方都得到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价值。况且,万事万物都始终在变化、发展着,现在的正确前提也要不断充实、发展,随之而来,论证的另一方面也需要得到提高。所以,对于做学问,笔者认为,结论只是暂时的,不断探索的精神才是做学问的人必须持有的。
由于时间仓促,一些观点都没有详细论证,再因笔者只是初次探索,在这里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色彩绘画以及色彩原理,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笔者也希望本文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秀。写此文,一方面是为着探索语文教学,希望能改变视角,以综合的研究视角,发掘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课程整体观上定位好语文学科。另一方面,笔者也鼓励积极探索语文教学新法,但要避免片面追求语文教学的出新、出奇,防止语文教学的异化。在此,祝语文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日新月异!
【参考文献】
[1] 韦志成 主编.《语文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
[2] 魏书生、张彬福、张鹏举 著.《魏书生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9月第一版.
[3] 李创新 主编.《中学语文创新教法》,学苑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4] 安宁 编著.《色彩原理与色彩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4月第一版.
[5] 吴镇保、张闻彩 著.《色彩理论与应用》,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年3月第一版.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