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和最终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适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表达;自主;意识
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和最终目的。一切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服务的。而高质量的表达能力因其是人类日常生活和交际的基本功能,也是学习的重要基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少人进行了认真的探索、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教学中以读为本,加强朗读训练,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讀中理解文章内容,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悟情明理,在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力求做到多读少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找到最佳的突破口,语文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就能相继解决。所以表达能力的培养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呢,就此我谈谈几点做法。
一、重视阅读,以读为培养表达能力的基石
在教学中,“读”是学生与文本沟通的首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首要环节。德国狄兹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可见,多次重复阅读可以使生疏演变为熟练,可以从熟练中产生技巧,并具有熟能生巧的能力。在小学阶段,读是更为基本的技能,多读多诵,体验就在其中,多读多诵,感悟就在其中。因诵成好,因诵成悟,因悟入巧,因巧入神,语文素养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升华的。所以,诵读是语文能力获得的重要基础,多读是提高语文表达能力的重要保证。在我们的主导之下,选可读之文章去读,选精美之文章熟读,是学语文最根本的办法。怎么读?我赞成出我之口,发而为声,入人之耳,激越有神地读;主张要放开喉咙读,要口、耳、心、脑全面投入,全神贯注地读;尤其欣赏读得出神入化,摇头晃脑,陶醉于自我朗读之中的境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和凭借,有关知识的、情感的、文化的等等内容都立体地蕴涵在课文中。
二、给学生创造表达机会,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每个人未必都适用,特别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由于长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内心会越来越自卑,以至于经常都坐到老师视线的死角,甚至放弃语文学习。所以,教师的提问要带有针对性,这样,成绩差的学生会循序渐进,慢慢树立自信。同时,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以课堂为基地,练就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精神的表达。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是双向甚至是多向活动,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发言环境,激发他们想讲、有话可讲,有机会可讲,让学生学得有趣、有益、有效。我在课堂中经常给学生创造一些合适的表达机会,让那些差生也迎头赶上。例如我在执教时,让学生根据文章重点段归纳板书,再让一个绘画好的学生画出课本内容,最后找一名擅长朗读的学生有表情地朗读有关小节。这样就打破了常规教学,让学生把参与学习活动当成了乐事。当学生的突出表现变成了很深刻的情感体验后,这种语文学习就能在孩子们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恰当、中肯的点评,应以尊重为基础,构建起和谐沟通的课堂。在点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说话语气的引导,对学生明显的语病、用词不当等错误,要适时地给予纠正。通过我的教学观察,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及时,措辞一定要恰当,不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注意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努力消除说话怯场、跑题、冗长、片面等毛病,让每名学生都能以一个愉快的、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到课堂口语训练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挫折中进步。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促进口语表达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千万不要急于把一大堆问题抛给学生,期望学生一下子就把它们一一解决,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而一旦学生解决不了时,教师应通过引导、点拨、设疑和评价等方式,激励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争辩。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读课文、正音、自查工具书、解题、释词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比如一篇写景的文章,词句优美,文字显浅易懂,学生一般都能读懂。在整体感知阶段,我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喜爱的段落朗读,要求学生不但要读通顺而且要读出感情。学生在欣赏这篇词句优美的文章的同时,往往会选择自己认为最生动、最优美的段落来诵读,学生自然会读得兴趣盎然,读出应有的味道来。
四、循序渐进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表达
语文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它的知识体系、知识网络。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应注重整体效益。傅文昌先生说过:“不要面面俱到,反而面面不到,不如突出一点,突出特色,这样似乎一课只讲一点,其他的都舍弃了。”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拓宽、延伸、知识建构等,活用课文,使教学完成从课内到课外,从点到线到面,从已知到未知延伸,打破封闭教学格局,形成开放态势,力求学的更广博、更创新一些。当然,真正做到这些,我们不仅要有大胆创新的精神,还要认真搞好教学研究,这样才能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我在多年语文教学中,采用背诵比赛的办法,激发了学生背诵的兴趣,降低了背诵的难度,提高了背诵的速度,节约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只有采用多种形式,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语言思维及操作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效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也只有实现了多样化,学生的表达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乐清市清江镇第一小学)
关键词:表达;自主;意识
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和最终目的。一切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服务的。而高质量的表达能力因其是人类日常生活和交际的基本功能,也是学习的重要基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少人进行了认真的探索、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教学中以读为本,加强朗读训练,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讀中理解文章内容,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悟情明理,在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力求做到多读少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找到最佳的突破口,语文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就能相继解决。所以表达能力的培养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呢,就此我谈谈几点做法。
一、重视阅读,以读为培养表达能力的基石
在教学中,“读”是学生与文本沟通的首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首要环节。德国狄兹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可见,多次重复阅读可以使生疏演变为熟练,可以从熟练中产生技巧,并具有熟能生巧的能力。在小学阶段,读是更为基本的技能,多读多诵,体验就在其中,多读多诵,感悟就在其中。因诵成好,因诵成悟,因悟入巧,因巧入神,语文素养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升华的。所以,诵读是语文能力获得的重要基础,多读是提高语文表达能力的重要保证。在我们的主导之下,选可读之文章去读,选精美之文章熟读,是学语文最根本的办法。怎么读?我赞成出我之口,发而为声,入人之耳,激越有神地读;主张要放开喉咙读,要口、耳、心、脑全面投入,全神贯注地读;尤其欣赏读得出神入化,摇头晃脑,陶醉于自我朗读之中的境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和凭借,有关知识的、情感的、文化的等等内容都立体地蕴涵在课文中。
二、给学生创造表达机会,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每个人未必都适用,特别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由于长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内心会越来越自卑,以至于经常都坐到老师视线的死角,甚至放弃语文学习。所以,教师的提问要带有针对性,这样,成绩差的学生会循序渐进,慢慢树立自信。同时,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以课堂为基地,练就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精神的表达。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是双向甚至是多向活动,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发言环境,激发他们想讲、有话可讲,有机会可讲,让学生学得有趣、有益、有效。我在课堂中经常给学生创造一些合适的表达机会,让那些差生也迎头赶上。例如我在执教时,让学生根据文章重点段归纳板书,再让一个绘画好的学生画出课本内容,最后找一名擅长朗读的学生有表情地朗读有关小节。这样就打破了常规教学,让学生把参与学习活动当成了乐事。当学生的突出表现变成了很深刻的情感体验后,这种语文学习就能在孩子们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恰当、中肯的点评,应以尊重为基础,构建起和谐沟通的课堂。在点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说话语气的引导,对学生明显的语病、用词不当等错误,要适时地给予纠正。通过我的教学观察,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及时,措辞一定要恰当,不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注意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努力消除说话怯场、跑题、冗长、片面等毛病,让每名学生都能以一个愉快的、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到课堂口语训练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挫折中进步。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促进口语表达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千万不要急于把一大堆问题抛给学生,期望学生一下子就把它们一一解决,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而一旦学生解决不了时,教师应通过引导、点拨、设疑和评价等方式,激励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争辩。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读课文、正音、自查工具书、解题、释词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比如一篇写景的文章,词句优美,文字显浅易懂,学生一般都能读懂。在整体感知阶段,我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喜爱的段落朗读,要求学生不但要读通顺而且要读出感情。学生在欣赏这篇词句优美的文章的同时,往往会选择自己认为最生动、最优美的段落来诵读,学生自然会读得兴趣盎然,读出应有的味道来。
四、循序渐进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表达
语文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它的知识体系、知识网络。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应注重整体效益。傅文昌先生说过:“不要面面俱到,反而面面不到,不如突出一点,突出特色,这样似乎一课只讲一点,其他的都舍弃了。”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拓宽、延伸、知识建构等,活用课文,使教学完成从课内到课外,从点到线到面,从已知到未知延伸,打破封闭教学格局,形成开放态势,力求学的更广博、更创新一些。当然,真正做到这些,我们不仅要有大胆创新的精神,还要认真搞好教学研究,这样才能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我在多年语文教学中,采用背诵比赛的办法,激发了学生背诵的兴趣,降低了背诵的难度,提高了背诵的速度,节约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只有采用多种形式,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语言思维及操作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效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也只有实现了多样化,学生的表达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乐清市清江镇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