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love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邓州,20世纪90年代初,一个以560名雷锋生前战友为骨干的邓州编外雷锋团的成立,使这座城市又有了一个响亮而温暖的名字——“雷锋城”。
  20多年来,邓州编外雷锋团牢记初心,坚守承诺,立足本职,敬业奉献,广泛传播雷锋事迹,大力弘扬雷锋文化,自觉践行雷锋精神,先后被授予“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党支部”“全国最佳学雷锋组织单位”“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已成为邓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金字招牌,成为享誉全国的一朵鲜红耀眼的精神文明之花。
  是什么“肥田沃土”蕴育着她如此茁壮?靠什么“阳光雨露”滋养着她如此盛开?是什么“基因密码”呵护着她历久弥新?在毛泽东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发表56周年纪念日前夕,记者来邓州编外雷锋团探源。

战友情缘 不懈追求


  ——铸就半个多世纪传承雷锋精神的执着坚守
  1960年8月,邓州560名热血青年入伍来到原沈阳军区工程兵工兵第十团,有幸与早入伍8个月的雷锋成为同团战友。这其中,有30名同志与雷锋在一个连队朝夕相处;有一部分同志和雷锋有过亲密的接触,甚至还得到过雷锋的热情帮助。
  他们与雷锋在一起的日子里,亲眼见证了雷锋光辉灿烂的军旅人生,亲耳聆听了他的先进事迹,亲身感受到平凡而伟大的雷锋精神。这段难忘的经历和无瑕无私的战友情缘,也开启了他们崭新的人生征程。从那时候起,他们就把雷锋作为心中的楷模、学习的榜样,特别是1963年毛主席发表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后,更加坚定了他们学雷锋的信念和决心,先后有64人提干、313人入党、216人当上班长,为部队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1964年至1985年,这些雷锋战友相继退役回到家乡邓州。但大家都坚守“我是雷锋的战友,要为雷锋争光,决不给雷锋抹黑,要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的信念,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雷锋战友的本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自觉践行和传播雷锋精神,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续写新的雷锋故事。
  1968年,在部队服役8年的丁士豪、聂保新等128名老战友,因部队需要一留再留;退伍时,他们自觉服从组织安排,毅然返乡扎根农村。
  1985年,宋清梅从雷锋团第九任团长的位置上转业回乡,安排在邓州市文明办当副职,他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一干就是15年,無怨无悔。
  副团职干部严文雷转业安排到邓州化肥厂任党委副书记,1995年企业改制,他和家人都下了岗,与安排在邓州其他企业工作的60多名老战友一样,没有一人给组织找任何麻烦,自谋职业。
  被群众誉为“园林骆驼”的张三明,转业回到邓州后,先后五次调动工作,在哪里都是先进模范。他在邓州园林处任副主任8年期间,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带领工人为花草树木修葺,累得口鼻出血,顾不上照料常年患病的妻子,没有任何怨言,为邓州打造出了30余公里的绿色长廊。
  转业到邓州公证处任主任的孙绍显,20多年没收过群众一份礼、一分钱。一次他为人讨回18万元本金,台商从香港寄来一条金项链、两枚金戒指和一封感谢信,孙绍显接到后第二天就全部退回。
  转业在村支书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的高国建,带领乡亲修路架桥,办企业、搞副业,全村400多户家家住上了小洋楼,人均收入翻三番,成为邓州远近闻名的小康村。高国建也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党支部书记。2000年3月14日,由于长期超负荷为村民操劳,心脏病突发离开了人世。全村男女老少2000多人自发为他吊唁送葬,场面感天动地。像高国建这样的乡村干部,在他们战友中有250人之多,为了乡亲们脱贫致富,苦了家庭,累了自己,甚至献出了生命,大家都无怨无悔。
  在他们这些雷锋的战友中,有奋不顾身在火海、激流中救人的,有长期资助失学儿童上学的,有捐献骨髓、坚持义务献血的,还有帮助困难家庭脱贫、照顾孤寡老人的……这样的好人好事不胜枚举,他们都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了。
编外雷锋团作为学雷锋标兵接受群众献花

  近30年来,他们还应邀为军地宣讲雷锋事迹和编外雷锋团事迹2000余场次,听众达250余万人次,足迹遍及14个省57个县市,为党员干部、青年学生、革命军人等架起了一座知雷锋光辉事迹、学雷锋崇高精神、走雷锋成长之路、做雷锋精神传人、树时代文明新风的桥梁。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邓州编外雷锋团这些雷锋战友都已是古稀之年,依旧保持着雷锋战友的本色,依旧在默默无闻地学习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努力践行着“生命不息永奋斗,雷锋精神长相伴”的诺言。

广播“种子” 培育新人


  ——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随着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邓州编外雷锋团深深感到,学习弘扬雷锋精神,单靠他们这些雷锋的战友,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不断发展新成员、培育新“种子”,才能给团队注入新鲜血液,永葆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为此,他们专门制定了《邓州编外雷锋团章程》,对团队的性质、宗旨和隶属关系作了明确定位,对成员履行的义务和担负的责任也作了规范,特别是在入团程序上,对入团条件、入团手续严格审查把关,从各单位推荐的先进个人中筛选出优秀者,批准加入编外雷锋团。凡是加入团队既要举行隆重仪式,组织授旗和宣誓,还要由雷锋团老战友为他们作学雷锋辅导报告,使他们既感到加入编外雷锋团是人生征程上的光辉一页,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   在此基础上,他们还与邓州人民武装部一道,选送新兵到雷锋团锻炼成长。从2002年至今,先后5次挑选345名优秀青年到原沈阳军区“雷锋团”服役,退役后及时充实到编外雷锋团,组建“薪火营”,成为团队新生的骨干力量。截至目前,邓州“编外雷锋团”共发展成立了25个营、15个直属连、排(队),新老成员已达14000余人。
  为引领这1万多名“雷锋人”自觉立足岗位学雷锋、走向社会作奉献,以出色的工作、优异的成绩、良好的言行、奉献的精神,向社会传递积极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鄧州编外雷锋团做到“三个始终”:
  ——始终坚持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围绕培养和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大中小学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奉献中感悟雷锋精神、体现人生价值。2017年,河南工院大学生雷锋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参与人数达万人之多;许昌学院大学生雷锋营,在全省高校率先开展“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市34个固定服务基地和市区21处公共服务点,常年开展敬老助残、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成为许昌市最大的志愿服务群体。每年都有3000余名邓州编外雷锋团成员学业有成、走向社会,他们像颗颗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江南北,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始终坚持立足岗位学雷锋。他们倡导立足实际学雷锋,就是要学习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凝练和塑造出独具自身特色、赋予雷锋精神新内涵的行业精神。像邓州电力雷锋营,率先提出“人人是经理、个个活雷锋、处处营业厅”的服务理念,精心打造“电力雷锋为民服务车”“学雷锋标兵岗”,创设“互联网+雷锋”供电服务体系,用互联网的速度和雷锋式的服务态度提升客户满意度,被国家电网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务实为民的先进事迹专题片《永远的雷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始终坚持紧贴实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在全团大力开展“学雷锋、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彭桥雷锋卫生排在排长曾伟的带领下,多年来坚持到彭桥镇光荣院、庙湾村“爱心家园”慰问五保户老人,老人们逢人就讲“曾伟他们是活雷锋,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亲,不是儿女胜似儿女”。这些年,他们先后义诊、扶贫帮困捐资累计50余万元,曾伟被河南省评为“最美乡村医生”“感动中原十大新闻人物”,其先进事迹在中央电视台《乡村》栏目播出。还有黄志牧业雷锋营,作为编外雷锋团的新生力量,他们把雷锋精神融入企业发展中,先后投入专项资金8400万元,以创办规模养殖小区为平台,采取“入资代养、安排就业、入股分红”等形式,2017年帮扶贫困户700多户,直接增收810万元。为5名贫困大学生捐资3.9万元,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邓州编外雷锋团所属的类似这样的营连还很多,像荣冠酒业连、巾帼营、吧友营、义工营、交警营,群众赞誉编外雷锋团:聚起来一团火,把天地照得通红通明;撒出去满天星,无论走到哪里,都把温暖和爱心播洒到哪里。

真心呵护 深切关爱


  ——托举编外雷锋团的一个个坚强臂膀

  2019年1月7日,邓州市市委书记吴刚冒着风雪严寒,来到“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带领相关部门领导现场办公,认真听取编外雷锋团外请专家拟制的展馆升级改造方案的意见。吴刚书记边听边记边问,对下一步展馆建设提出新要求、寄予新期望,对展馆改造存在的困难,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全力支持。
  2002年,原中央委员、济南军区政委张文台在南阳视察工作期间,专题听取了邓州市委关于编外雷锋团建设情况汇报,并为邓州编外雷锋团题词:“与时俱进学雷锋精神,开拓创新做雷锋传人。”当他听说邓州编外雷锋团展馆准备建设时,协调有关部门拨专款120万元用于展馆建设。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建成后,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为展览馆题写了馆名。
  2012年8月,时任河南省军区政委的周和平、省委宣传部部长的赵素萍率领省机关同志专门到邓州召开关于邓州编外雷锋团建设联席会议。同年11月3日,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在邓州举行了授予邓州编外雷锋团“学习雷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暨事迹报告会。
  南阳市历任领导对邓州编外雷锋团都十分重视和关心。1989年,时任南阳地委书记李金明就指出:“雷锋精神在南阳”,并在地直召开学雷锋报告会,邀请邓州编外雷锋团团长宋清梅为大会作学雷锋报告。李文慧任南阳市市委书记3年间,先后5次到邓州编外雷锋团调研,并于2012年以南阳市委、市政府,南阳军分区的名义联合发文《向编外雷锋团学习的决定》。
  邓州市历届领导,更是视邓州编外雷锋团为邓州的名片,全方位地关心。特别是2002年,市委、市政府把改建办公楼的1000万元,用于建造编外雷锋团展览馆,至今他们还是在老办公楼办公;每年大力宣传、表彰编外雷锋团及社会各界学雷锋先进人物或群体,在交通岗设“雷锋亭”,在公交车中设“雷锋号”,还设立“雷锋银行”“雷锋医院”等,每年评选一次学雷锋标兵,并命名一批雷锋店、雷锋班组。现在邓州人民在睡梦中醒来,听到的第一支歌就是环卫洒水车播放的《学习雷锋好榜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邓州市委、市政府对编外雷锋团现有办公场所进行了多次整修,完善办公室、会议室等基本活动场所,每年财政拨付专项经费用于编外雷锋团日常办公开支和其他保障,还启动了展览馆升级改造和雷锋广场建设工程,累计投资1.5亿元,占地280余亩。经过精心设计提升改造的展馆,从外部看,坐落在一个大五角星中央,周围是雷锋公园环绕。这一民心工程,不仅为邓州人民提供了一个寓休闲、娱乐、教育、文化于一体的最佳胜地,而且为世人奉献了用雷锋精神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一处永久精神殿堂。
  尤其是2018年9月28日上午,习总书记在辽宁省抚顺市考察时,向雷锋墓敬献花篮并参观雷锋纪念馆,当看到雷锋帮助战友做好事的展板时,总书记问道:“这些战友在哪里?我听说有一个编外雷锋团。”抚顺雷锋纪念馆李强馆长答:“是邓州编外雷锋团,他们当年是雷锋战友,现在不断宣传弘扬雷锋精神。”习总书记亲临雷锋纪念馆参观,并再一次提到邓州编外雷锋团,对他们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和无穷的动力,更加坚定了邓州编外雷锋团“生命不息、学雷锋不止”的初心信念,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矢志不渝学雷锋、做雷锋的热情斗志。
其他文献
新年伊始,春意盎然。2019年1月19日上午,由厦门雷锋文化艺术馆和《雷锋》杂志福建工作站、《雷锋》杂志杭州工作站组织牵头,厦门市同安区西柯中心小學、神州聚海党支部、荷兰华人艺术团、荷兰华人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厦门宝生园商贸有限公司、丙洲鑫砥江展馆、山西太原雷锋驿站共同组成的学雷锋“帮帮团”走进厦门爱欣老年公寓,开展慰问活动。  此次活动,学雷锋“帮帮团”不仅给老人们带来了大米、油、保健品、茶点水果
期刊
王小波曾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仪式感的生活便是如此,它让我们充满爱地去期待每一刻,缔造每一天的不同与意义。  仪式感是对生活的敬畏,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珍惜岁月,珍惜拥有的所有爱。平凡的日子,很容易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平淡。这时,你就需要尽力去寻找一种新的方式,使平淡的日子变得五彩斑斓、神奇而有趣起来。  我会努力地每月给爱我的人或我爱的人学做一道
期刊
“动则军旗猎猎、军号声声,静则曲径通幽、书墨留香”。近日,雷锋杂志社慰问团走进东部战区航空兵某部,与一线官兵一同挥毫泼墨、献礼新春。书法家将新时代雷锋精神倾注于水墨,将对军旅的深情厚谊倾注于笔端,笔走龙蛇、铁画银钩,先后为官兵创作书法作品:《军魂》《见贤思齐》《春华秋实》《家和万事兴》等书法佳作,给年轻战士送去温暖的精神食粮和满满的正能量!  著名军旅书法家朱剑平在饱蘸浓墨抒豪情的同时,为官兵讲解
期刊
2019年1月31日上午,全国创建雷锋学校考察组莅临福建省武夷山市洋庄老区学校进行争创全国雷锋学校考察。  首先,金建安校长带领考察组参观校园,介绍了校园红色文化建设、水土保持绿色建设情况。接着,考察组成员与五位精准扶贫学生、一位留守儿童、一位退伍军人亲切交谈,并赠送《雷锋》杂志与慰问款。  考察组成员在与学生交流中,鼓励孩子们珍惜时光,好好学习,理解雷锋的钉子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从小事做起,帮
期刊
2018年,厦门市同安区西柯中心小学积极弘扬雷锋精神,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了学雷锋系列主题活动,1月18号下午召开创建工作总结大会。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雷锋》杂志智库成员、品牌主管袁雪雪,“身边的活雷锋”杨宗华、郑发标、李晓方,荷兰艺术团团长歌唱家籍晓岚,军旅歌唱家夏文泉,同安区德育科科长林军号等。西柯中心小学雷锋先进教师队伍代表以及一年级的少先队员们也参与其中,会场雷锋精神气息浓郁,学生
期刊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是毛泽东主席的经典语录,用在河南邓州编外雷锋团政委姚德奇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姚德奇,1942年出生于河南邓州,1960年8月参军走进原沈阳军区工程兵工兵第十团的军营,恰好与早入伍8个月的雷锋成为同团战友。正是这人生的邂逅和缘分,姚德奇与雷锋结下了深厚而纯洁的战友之情,也一直影响着他的人生轨迹——接受采访的姚德奇老人(中)  59年来,姚
期刊
张丰,山东郓城人,退役军人,现为容和堂医药集团董事长。  熟知他的人都说:“郓城是水浒故事的发祥地,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张丰算得上是硬汉子,称得上是梁山一百单九将。”  此话有据。短短数年间,他凭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担当,迈入医药领域,在国家四大战略交汇点上,做大做强健康产业,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成为山东省医药行业的翘楚;他凭着退役军人拼搏执着的理念,创新发展,在量子医
期刊
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救亡图存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动因,爱国强国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百年之前,从天安门广场到东交民巷,从火烧赵家楼到营救被捕学生,从北京学生总罢课到上海工人大罢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浪潮,迅速“彌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这种“大写的”的家国情怀,如同高亢嘹亮的号角、熊熊燃烧的火炬,使“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开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中国
期刊
今年44歲的王会岑是河南省新野县施庵镇宋张村村民,2015年9月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中国好人”。他还是河南省“服务三农模范人物”“南阳市道德模范”“南阳市职工职业道德标兵”“南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童年时代学校组织的学雷锋活动,感染了这位农民的儿子,从此他十分崇拜雷锋,日积月累逐步养成了向雷锋同志学习、默默无闻做好事的好习惯。走向社会后,随时随地学雷锋、做
期刊
五星红旗飘扬世界之巅  在西藏东南部,有一个叫察隅的地方,那里雪山森林环绕。翻越德姆拉山口,沿着察隅河谷前行,便会来到宁静的松冷村和西巴村。村民们传唱着这样一支歌谣:“边疆泉水清又纯,边疆歌儿暖人心,我是鱼儿你是水,鱼儿不把水来离……”  多年来,驻守在这里的边防官兵与松冷村、西巴村群众一起,守护神圣国土,共建美好家园,携手谱写着军爱民、民拥军的精彩华章。酥油茶香  香!接过阿妈索朗递过来的熱腾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