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小学科学教师,年纪略大些的,大概教过1~6年级的《自然》。年轻一些的,大多教过3~6年级的《科学》。更年轻一些的,很幸运,又能从一年级开始教科学,从而有机会对小学阶段所有年级的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把握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科学学习特点。
不论是只想做个教书匠的教师,还是想做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在教学中都会有一个切身的体会,那就是:自己的知识远远不够用!
哪些知识不够用?从《自然》到《科学》(有些地区有《科学与技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的理科知识从来都不够用!
科学研究是怎样进行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践?这些科学方法论的知识基本是空白!
怎样做技术设计?技术与工程是怎么回事?技术素养包含哪些内容?创客教育、STEM、STEAM、STREAM、A-STEM、E-STEM、STEM 等跨学科课程铺天盖地而来,这些与科学教学紧密相关的理念让人迷惑。
面对各种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其实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研究的前辈们早已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不断地跟进自己熟悉领域的发展,补充其他领域的知识,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这种不懈追求的精神就是一种“跨界精神”。
刘默耕先生,新中國小学科学教育的第一人,抗战期间在重庆考入西南联大数学系,抗战胜利后北迁至清华大学,解放战争初期因解放区需要,他未毕业就奔赴晋冀鲁豫边区,在行知学校任教,担任小学自然教学的工作,从此全身心投入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之中。读过刘默耕先生的《小学自然课改革研究》或《小学自然改革探索》的读者,不仅会从他至今仍然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思想中受益,而且还会为他对我国传统《常识》教材的总结、他所写的《自然四字经》等文字所折服。先生博大的思想得益于跨界,他自始至终学习不辍,涉猎广泛。他不断地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学理论,关心科技发展和国际科学教育发展动态,并且通过思考融合所学,创造性地应用于自然教学与教材编写之中。我刚到人教社工作时去拜访他,那时他就说,“自然”课应该更名为“科技”课。现在,技术与工程领域已成为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四个内容领域之一。
殷志杰先生在人教社工作,也是勤学不辍。若是读过殷先生的《像科学家那样——观察》,相信小学科学教师定能够在平时的教学中,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做个细致观察的有心人。殷先生曾说,目前大部分学生只在小学阶段学习天文知识。为了更好地编写《自然》教材中天文方面的内容,他曾阅读了很多天文方面的书籍。殷先生非常喜欢《天文——孩子们的游戏》这本书,在编辑加工时,对这本书评价颇高。《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1949—2000研究丛书·自然卷》主要是殷先生执笔。这本书的各方面背景介绍、对教材的分析、总结都非常准确,极具参考价值,这与他兴趣爱好广泛、阅读面广并且勤于思考和笔耕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旦步入小学科学教育这个领域,每个人不论是否心甘情愿,都不得不做一名跨界者,要沉下心来广泛涉猎、认真学习。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缺什么知识就补什么知识;可以勤于思考,缺什么理论就补什么理论,力图将自己的心得落诸笔头;可以敢于创新,在承担学校创客教育、STEM教育课程开发的同时,向社会这个大课堂学习,关注社会与科技发展;可以团结互助,积极与其他学科教师形成小型研究共同体,在向其他学科教师学习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我们每一位小学科学教师都敢于做跨界者,积极跨界思考,寻求跨界合作,就能共同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不论是只想做个教书匠的教师,还是想做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在教学中都会有一个切身的体会,那就是:自己的知识远远不够用!
哪些知识不够用?从《自然》到《科学》(有些地区有《科学与技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的理科知识从来都不够用!
科学研究是怎样进行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践?这些科学方法论的知识基本是空白!
怎样做技术设计?技术与工程是怎么回事?技术素养包含哪些内容?创客教育、STEM、STEAM、STREAM、A-STEM、E-STEM、STEM 等跨学科课程铺天盖地而来,这些与科学教学紧密相关的理念让人迷惑。
面对各种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其实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研究的前辈们早已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不断地跟进自己熟悉领域的发展,补充其他领域的知识,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这种不懈追求的精神就是一种“跨界精神”。
刘默耕先生,新中國小学科学教育的第一人,抗战期间在重庆考入西南联大数学系,抗战胜利后北迁至清华大学,解放战争初期因解放区需要,他未毕业就奔赴晋冀鲁豫边区,在行知学校任教,担任小学自然教学的工作,从此全身心投入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之中。读过刘默耕先生的《小学自然课改革研究》或《小学自然改革探索》的读者,不仅会从他至今仍然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思想中受益,而且还会为他对我国传统《常识》教材的总结、他所写的《自然四字经》等文字所折服。先生博大的思想得益于跨界,他自始至终学习不辍,涉猎广泛。他不断地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学理论,关心科技发展和国际科学教育发展动态,并且通过思考融合所学,创造性地应用于自然教学与教材编写之中。我刚到人教社工作时去拜访他,那时他就说,“自然”课应该更名为“科技”课。现在,技术与工程领域已成为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四个内容领域之一。
殷志杰先生在人教社工作,也是勤学不辍。若是读过殷先生的《像科学家那样——观察》,相信小学科学教师定能够在平时的教学中,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做个细致观察的有心人。殷先生曾说,目前大部分学生只在小学阶段学习天文知识。为了更好地编写《自然》教材中天文方面的内容,他曾阅读了很多天文方面的书籍。殷先生非常喜欢《天文——孩子们的游戏》这本书,在编辑加工时,对这本书评价颇高。《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1949—2000研究丛书·自然卷》主要是殷先生执笔。这本书的各方面背景介绍、对教材的分析、总结都非常准确,极具参考价值,这与他兴趣爱好广泛、阅读面广并且勤于思考和笔耕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旦步入小学科学教育这个领域,每个人不论是否心甘情愿,都不得不做一名跨界者,要沉下心来广泛涉猎、认真学习。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缺什么知识就补什么知识;可以勤于思考,缺什么理论就补什么理论,力图将自己的心得落诸笔头;可以敢于创新,在承担学校创客教育、STEM教育课程开发的同时,向社会这个大课堂学习,关注社会与科技发展;可以团结互助,积极与其他学科教师形成小型研究共同体,在向其他学科教师学习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我们每一位小学科学教师都敢于做跨界者,积极跨界思考,寻求跨界合作,就能共同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