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中国白毛女”第一人

来源 :北京支部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go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王昆(1925.4-2014.11),祖籍河北唐县,中共党员。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国歌坛民族唱法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1962年担任东方歌舞团团长。
  王昆12岁参加抗日文艺宣传工作,1944年,在延安鲁艺学习,首演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中的主角喜儿,并演出《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剧。
  无人能敌的金嗓子
  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后,各文艺团体纷纷到民间采风,延安成了民歌和新秧歌的海洋。
  正在鲁艺工作团的王昆好像饿极了的婴儿,一下子吸到了丰美的母乳,听也听不够,学也学不完,每天像只快乐的黄莺,嘴不离歌——到食堂排队打饭时唱,去菜地里劳动时唱,跟大家一起修飞机场时还唱。
  1945年4月23日,是党中央定下的七大召开的日子。鲁艺打算用歌剧《白毛女》向党的七大献礼,让谁演主角喜儿呢?
  最初选定的演员因故不能演了。党的七大一天天临近。一天,《白毛女》曲作者之一张鲁正为此犯愁呢,忽然,远处传来一串天籁般的歌声,动听极了,他赶紧跑出屋,循声望去,原来是个十八九岁的姑娘,瘦骨伶仃的。一打听,是从西北战地服务团来的,叫王昆。
  接下来,张鲁悄悄跟了王昆3天,听她唱歌,又让她当面唱了好几首,他感叹道:“延安有这样歌喉的人实在太少了!”
  张鲁向鲁艺领导一汇报,组织上对王昆进行了全面考察,结论:饰演喜儿,延安非王昆莫属。为啥?她出身贫苦,年龄和喜儿相仿,性格和喜儿一样纯洁刚烈,天然接近角色。
  还有,她天生一副“华北乡下姑娘型”长相,纯美而质朴。特别是她唱民歌、晋剧、秦腔、大鼓、河北梆子等都很有味儿——这正是演《白毛女》这出民族新歌剧必备的本事。更别说她那无人能敌的金嗓子了。
  鲁艺领导一锤定音:就是她了!
  要入戏,不要做戏
  剧本写一场排一场,日日夜夜紧赶。才19岁的王昆,平生第一次担任中国现代文艺史上第一部大型民族新歌剧的主角,开始还是不知道怎么表演。
  “停停停,这会儿你在想什么?”不苟言笑的导演舒强眉头紧皱,“假如你是喜儿,大年三十,爹躲债在外,该是什么心情?”王昆怎么回答都不对,就说:“导演您教我做戏吧。”这可把舒强给惹火了:“啊?戏是做出来的吗?怎么能做戏呢?我最恨的就是做戏!”
  王昆一下窘在那里,一双美丽的大眼满含泪水。舒强点拨她,“入了戏,动了真情,你就不是王昆,而是悲惨的喜儿了。每个动作、每个表情,都是喜儿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不是瞎比划。回去写角色自传,弄清楚喜儿的阶级地位、受压迫的根源。”
  豆油灯下,王昆如饥似渴地咀嚼剧本,想不透就向懂得革命理论的师长刨根问底,向扛镢头老农求教,角色自传写了厚厚一大沓子。舒强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她很快就入戏了。只要“北风吹”的旋律一响,感情的闸门就打开了,王昆立刻沉浸在喜儿悲惨情景中——
  “比方哭爹这段唱里:‘昨天黑夜爹爹回到家’这句,最初的甩腔是直的,可王昆在唱到这儿时,又增加了一个音符,加了一个弯儿,哎呀!一下子就把我这曲子的色彩大大地增强了!”《白毛女》主要曲作者之一张鲁如此回忆。
  舒强导演也深情地回忆道:排到第三幕喜儿逃出黄家时边跑边唱:“他们要杀我,他们要害我,我逃出虎口,我逃出狼窝……”跑着跑着,啪地摔一跤——剧本就是这样规定的。开始那一跤她老摔不好,我反复说,不行,还得摔!她就啪啪地一个劲地摔呀,把膝盖摔得青一块、紫一块……
  鲁艺学院没围墙,老乡们放羊、下地路过时都围过来看排练。王昆唱得情真意切,催人泪下,演着演着台下就哭成一片,有的甚至哭得背过气去。
  “可以公演了!”鲁艺领导终于吐口。
  歌声唤起军民斗志
  1945年4月28日晚,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灯火通明。来自全国各解放区出席七大的正式和列席代表们、延安各机关的首长,几乎全体涌向大礼堂。
  毛主席来了,朱德、刘少奇、周恩来来了,陈毅、叶剑英来了,王昆在中组部工作的亲叔王鹤寿也来了……整个大礼堂坐得满满当当。陈赓的票被别人抢去了,只好坐在窗台上。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伴随着漫天的“雪花”,凄婉透亮的歌声像甘洌的山泉流淌出来。许多观众被喜儿和爹爹这短暂的快乐感染得眼睛发热,但随之大家的心就被紧紧地揪住了:大年三十,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贫苦佃农啊,活路在哪儿?悲惨无助的杨白劳除夕夜被黄世仁逼得喝卤身亡,横尸雪地,喜儿无法承受这个横祸,扑在爹爹身上,使劲摇晃着爹爹,悲痛欲绝,声泪俱下:“爹——呀!爹——呀!”凄厉哀婉的哭腔,声声令人心碎,悲愤压得整个礼堂透不过气来。
  当穆仁智不顾杨白劳横尸雪地,当场就要拉走喜儿去顶账时,凄厉而悲怆的哭腔骤起,恰似瀑布从天降:“猛听说把我卖给了人,好比烈火烧在身,莫非爹爹不疼人,莫非嫌儿不孝顺。大叔大婶救救我,千万不跟财主去啊……”
  王昆以哭带歌,歌中有哭,哭中有歌,撕肝裂肺,直穿人心。将军们眼喷怒火,铁拳紧攥,女同志抽泣不止。
  坐在窗台上的陈赓气得直嚷嚷:“怎么还不把黄世仁给毙了!”很多女同志都呜呜地哭出了声。中组部副部长李富春转过身提醒大家:“哎,同志们哪,这是在演戏呀,莫哭哩。”可他自己的声音也“充满了悲怆”。
  戏演到高潮,八路军把在深山洞里苦熬3年的喜儿救了出来,后台传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歌声。这时,毛主席和所有的中央领导情不自禁起立鼓掌,全体观众都起立鼓掌,整个大礼堂掌声雷动,直掀屋顶。
  《白毛女》又迅速走向各解放区,走向全国,王昆的歌聲唤起军民斗志。有的解放军战士高喊着“为喜儿报仇”,奋勇向敌人冲去。就连俘虏们看了《白毛女》也热泪长流,发给路费让回家也不回家了。有的村搞土改开始发动不起来,一演《白毛女》,群众仇恨地主的情绪腾就燃烧起来。一个剧能够在千千万万群众中起到这样大的教育作用,这在我国现代文艺史上是空前的。
  (责任编辑:王晓霞)
其他文献
北京邮区中心局是全国邮政的重要邮件内部作业处理枢纽。全局的700多名党员,分散在全国的各条铁道汽车邮路上和分拣场地邮件集散场地。38个基层党支部平时开展的活动虽不少,但只有开党员大会或者看到汇报材料,才能相互知晓对方的活动内容,没有平面比较,缺乏相互竞争。  2018年2月,中心局党委开展了“我为主题党日打Call”活动,力求在“比学赶帮超”的气氛营造中,推动基层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常态化、特色
期刊
今年5月18日,东城区在北京市首先启动了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东城区编办主任邵惠安告诉记者,作为试点的东四、朝阳门、东直门3个街道在减少层级结构的同时,将25名正科級干部下沉至26个社区担任社区“专员”,直接面对群众,随时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社区专员到社区4个多月,脸晒黑了、腿变勤了,与群众感情更深了。  上党课费劲、党日活动没特色、物业费收不上来、老楼加装电梯一楼不签字……这些以往困扰社区的难题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新时代提升党的基层组织组织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并解决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还存在着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联系群众的因素。密切联系群众是最根本的政治。基层党组织如果脱离群众的情感和日常诉求,那么就会失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号召力、凝聚力,这是影响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重要因
期刊
去年9月以来,按照市委统一安排部署,市国资委系统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整体谋划,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稳步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也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落实落细,着力解决好这些问题。  “政治生物钟”解决党支部“自转”问题。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是中央、市委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自上而下开展的一项党建基础性工作。市委下发了《关于
期刊
活动单位:香山公园机关党支部  活动名称:树好合格党员的好样子  活动主旨:提高党性意识 夯实支部规范化建设  活动内容:按照公园党委统一安排,近日,香山公园机关党支部党员分两批次前往李大钊烈士陵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中,党员们参观了主题展览,重温了入党誓詞,并在会议室开展了党员观展体会交流、红色文化知识答题,观看《为你而歌》党建专题片。党支部书记以《树好合格党员的好样子》为题,为参加党日活动的
期刊
近期,本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主旋律电视剧《那些年,我们正年轻》在北京卫视圆满收官。该剧讲述了一群大学生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投身科研设计,为航天梦想付出青春的故事。剧情生动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红色青春奋斗史、科研坚守奉献史,他们在流金岁月的拼搏、奉献和责任担当深深感动了广大观众。  《那些年,我们正年轻》播出后,收视率连续占据排行榜前三。热播后,众多网友纷纷留言点赞。一位网友说:剧中主人公
期刊
答:党支部使用上级党组织划拨的活动经费须经集体讨论决定,不能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开展主题党日、创先争优等活动,一般应召开支委会研究制订活动方案,报上级党组织同意后组织实施。同时,要定期向本支部党员公布上级党组织划拨的活动经费使用管理情况。  党费开支的所有票证和单据,经党支部书记和经办人签字,证明实际用途与党费使用计划相一致后留存;如用途与党费使用计划不一致的,须作出书面说明并留存。  特殊情况下
期刊
活动单位:中国电影博物馆藏品部党支部和办公室党支部  活動名称:听延安电影团成员姜云川讲党课  活动主旨:坚定理想信念 继承艰苦奋斗精神  活动内容:在我党建立的第一个电影机构延安电影团成立80周年前夕,7月11日,电影博物馆藏品部党支部联合办公室党支部党员积极分子一行11人,到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的延安电影团团员姜云川家中,请他给大家上了一堂“学习传承延安电影团精神”的生动党课。当年党中央对电
期刊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132师师长的赵登禹将军率兵在北京南苑与日军展开激战,7月28日,赵登禹将军在丰台大红门附近遭遇日军伏击,壮烈牺牲,年仅39岁。1952年6月11日,毛泽东主席为赵登禹亲属签发了《北京字第捌拾号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1997年北京市大红门中学更名为北京市赵登禹中学,2003年4月与嘉园小学合并为北京市赵登禹学校。2014年9月3日,“赵登禹将
期刊
刘伯坚是我党我军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一生信念坚定、爱党爱国、家国情深、人格高尚,政治工作突出,被毛泽东誉为“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  刘伯坚自幼聪明好学,才华出众,很早就闻名于川北高原,保宁府尹一度要他当秘书,并任命他为苍溪县县长,但他志不在此,婉言谢绝说:“不谋高官厚禄,志在求知报国。”  1920年,刘伯坚赴欧洲勤工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