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场所是课堂,要使课堂教学取得实效,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让学生进行探究。在充满趣味和探究的科学教学中,使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探究意识
兴趣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动力,学生的探究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便会得到弘扬,并以积极主动和坚强的意志参与探究性活动。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进行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例如:在教学青岛版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物质的变化第17课“铁生锈”时,我饶有兴趣地给学生例举了生活中的铁锈,再拿出样品让学生比较没有生锈和生锈的铁制品的不同,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得出:“铁锈是一种新的物质”,我接着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另外一些新的问题:“为什么商店里完好包装的铁钉没生锈?”铁生锈与什么有关?在生活中怎样减缓铁生锈的速度?……此时,学生的探究热情很高,他们纷纷动手观察、试验。最后通过动手实验发现铁钉在水或空气中容易生锈,而在油中却不生锈。给铁加保护层(涂油漆或做成搪瓷)会减缓铁生锈的速度。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自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出发,想尽办法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唤起他们探究学习的意识,从而变“接受学习”为“探索性学习”,进而提高学生探究意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积极参与注重探究过程
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如何获得知识的过程更为重要。这就要使我们的学生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探求。科学课不仅是简单地揭穿谜底,而是将引导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探索这些科学现象。初步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所以,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探求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内化为学习研究的能力。如教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声音的秘密第16 课“声音的产生”时,让每个同学先倾听周围出现的各种声音,并描述自己聽到的各种声音。进而思考:这些声音听起来为什么不同?再让学生想办法使一个橡皮筋、钢尺发出声音,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想出了不少方法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亦激发了学生想主动探求声音产生的原因在哪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科学现象经常就在我们身旁出现。
三、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践行合作探究模式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主要是靠学生亲自尝试、探究获取的。学生有了兴趣和热情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增强,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工具”。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知识的探究欲,要培养他们去主动参与,善于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了有关“水”的知识后,让同学们五人一小组,各自明确自己的任务,搜集有关水的知识。课堂上,同学们跃跃欲试,畅所欲言,交流了世界上水资源的分布,淡水和咸水的分布状况,以及水资源紧缺的现状,进而产生了节约用水的意识。通过这一做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题意识,践行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科学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加强科学实验教学,特别要加强探索性实验的训练,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提出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科学结论。如在教学江苏凤凰教育版“五年级上
册“磁铁”时,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做一个磁铁,但这个电磁铁只能吸引一些小物体,你想用什么方法能让电磁铁的磁力大一些呢?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情感意识、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得以加强。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既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又让科学课堂也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北庄小学
一、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探究意识
兴趣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动力,学生的探究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便会得到弘扬,并以积极主动和坚强的意志参与探究性活动。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进行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例如:在教学青岛版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物质的变化第17课“铁生锈”时,我饶有兴趣地给学生例举了生活中的铁锈,再拿出样品让学生比较没有生锈和生锈的铁制品的不同,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得出:“铁锈是一种新的物质”,我接着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另外一些新的问题:“为什么商店里完好包装的铁钉没生锈?”铁生锈与什么有关?在生活中怎样减缓铁生锈的速度?……此时,学生的探究热情很高,他们纷纷动手观察、试验。最后通过动手实验发现铁钉在水或空气中容易生锈,而在油中却不生锈。给铁加保护层(涂油漆或做成搪瓷)会减缓铁生锈的速度。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自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出发,想尽办法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唤起他们探究学习的意识,从而变“接受学习”为“探索性学习”,进而提高学生探究意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积极参与注重探究过程
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如何获得知识的过程更为重要。这就要使我们的学生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探求。科学课不仅是简单地揭穿谜底,而是将引导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探索这些科学现象。初步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所以,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探求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内化为学习研究的能力。如教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声音的秘密第16 课“声音的产生”时,让每个同学先倾听周围出现的各种声音,并描述自己聽到的各种声音。进而思考:这些声音听起来为什么不同?再让学生想办法使一个橡皮筋、钢尺发出声音,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想出了不少方法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亦激发了学生想主动探求声音产生的原因在哪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科学现象经常就在我们身旁出现。
三、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践行合作探究模式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主要是靠学生亲自尝试、探究获取的。学生有了兴趣和热情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增强,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工具”。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知识的探究欲,要培养他们去主动参与,善于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了有关“水”的知识后,让同学们五人一小组,各自明确自己的任务,搜集有关水的知识。课堂上,同学们跃跃欲试,畅所欲言,交流了世界上水资源的分布,淡水和咸水的分布状况,以及水资源紧缺的现状,进而产生了节约用水的意识。通过这一做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题意识,践行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科学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加强科学实验教学,特别要加强探索性实验的训练,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提出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科学结论。如在教学江苏凤凰教育版“五年级上
册“磁铁”时,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做一个磁铁,但这个电磁铁只能吸引一些小物体,你想用什么方法能让电磁铁的磁力大一些呢?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情感意识、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得以加强。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既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又让科学课堂也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北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