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的农产品出口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a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选取中国对沿岸22个国家的2007-2014年农产品出口相关面板数据,建立贸易便利化水平指标体系,并以贸易便利化水平为视角,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结果得出,“一路”沿岸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量上升0.3351%。设计了三种贸易便利化水平模拟方案,比较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不同溢出效应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便利化;随机前沿
  中图分类号:F114.46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7)01-0167-06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the related data of twenty-two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ing partners of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7-2014 were selected, and an index system of trade facilitation was established. Then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gravity model was constructed in the perspective of trade facilitat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trade facilitation level of countries along the coast raised every 1 percentage point,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quantity would increase by 0.3351%. Three different trade facilitation simulation programs were also designed, and the different spillover effect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s were compared.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were given.
  Key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Trade facilitation;Stochastic frontier
  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路”,主要通过海上航运通道和关键港口城市,包括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欧盟、南太平洋岛国和拉美七大区域[1]。当前国际贸易环境逐渐改善,传统关税贸易壁垒的影响力逐渐被削弱,然而由于通关程序、政策倾向、公共基础建设等存在地域差异,国际贸易存在很多“隐形障碍”。亚洲发展银行声称,因贸易便利化水平低而造成的交易成本占总贸易额的 1%~15%,部分地区的贸易负担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国际贸易[2]。“一路”强调要着力解决贸易投资便利化问题,通过构筑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互联互通空间网络,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高效配置、达到市场深度融合。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个新兴研究焦点,全毅等(2014)[3]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目标是:以海洋经济合作为重点,通过经济外交与人文交流,构建经济合作机制,推进港口互联互通和自贸区建设,发展多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陈万灵等(2015)[4]认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思路和发展方向是:以通道建设为基础,以经贸合作制度建设为支撑,全面提升“海上丝绸之路”通道功能和贸易、投资及经济合作水平,最终实现共赢。目前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整体贸易的研究较少,沿线局部分析较多。陈伟光(2015)[5]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联动机制,谭秀杰等(2015)[6]、毛艳华等(2015)[7]在对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探索了沿线各经济体开展贸易便利化合作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专门针对“一路”农产品出口的实证论文鲜见。陈雯(2009)[8]、蒋冠(2015)等[9]使用面板数据引力模型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陈晓娟(2014)[10]、王文晓(2013)等[11]使用GTAP模型研究了不同关税水平下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建议。然而,在引力模型中,对随机扰动项没有加以利用,会导致贸易潜力估计存在偏差。GTAP模型忽略贸易环境中存在的非效率因素,作者直接设定关税全为零,脱离实际关税减让事实,使拟合结果与事实差距甚大。
  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于少数国家和地区,与“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市场庞大需求不相适应。中国与 “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的不断加深也为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提供了契机。为了改善当前窘迫的农产品出口境况,开辟更广泛的农产品出口市场,本文以“贸易便利化”水平为视角,选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22个主要国家,通过构建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指数,使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 “一路”农产品出口做出预测,并模拟三种贸易便利化水平下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发展趋势,探讨沿岸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我国农产品出口预期值影响因素、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给我国农产品贸易带来的契机。
  1 研究方法及变量说明
  1.1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简介
  Meeusen、Broeck和Aigner 等(1977)将随机前沿方法与面板数据相结合,最初用于分析生产函数中的技术效率。各贸易对象都期望在既定成本下得到最大化贸易额,本质上与生产函数类似,因此可将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应用于估算贸易最佳前沿水平及贸易效率[12]。将实际贸易量、贸易潜力及贸易效率分别表示为:   式中:Tijt为第t期i国对j国的实际贸易水平;T*ijt为第t期i国对j国的贸易潜力值,表示前沿水平的贸易量,即t期i国对j国贸易可能的最大值,此时贸易非效率的影响为零,贸易被认为是无摩擦的[13]。可见,贸易潜力的概念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传统引力模型中存在差别,前者的贸易潜力是一个最优值,而后者是贴近实际贸易量的一个平均值;TEijt表示第t期i国对j国的贸易效率;Xijt为引力模型中影响贸易量的决定因素,包括贸易国GDP水平、人口、贸易两国的距离、是否相邻、两国的贸易便利化指数等; β为待估参数;参考张燕[19]的数据处理办法,Vijt是随机扰动项,满足经典计量假设,即Vijt~iidN(0,σ2v);uitjt代表贸易非效率项,且cov(uijt,vijt)=0[20]。
  利用Frontier 4.1 软件,使用极大似然法对式(3)进行估计,得到待估参数。
  1.2 贸易便利化测评体系
  贸易便利化,指国际贸易各项活动中所涉及的各种程序以提高政策透明度和降低国际贸易成本[14]。参考Wilson等(2005)[15]的研究成果,以口岸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4个一级指标来衡量贸易便利化水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虽然包括欧盟,但是鉴于加入欧盟的国家均为发达国家,其贸易便利化水平较高,提升空间有限,因此本文的贸易便利化研究不包括欧盟国家。其中,沿线国家中的马尔代夫、伊拉克、索马里、苏丹、吉布提等国家的数据缺失,因此,本文分析选取的是沿线的22个国家。汪洁等(2015)[16]提出将贸易便利化二级指标指数化,贸易便利化一级指标分别赋予权重:口岸效率为50%,规制环境25%,电子商务15%,海关环境10%,最终加权可得各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
  1.2.1 口岸交通质量 该指标是衡量该国的陆运、港口和空运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作效率的指标,得分越高,说明该国的口岸越方便货物进出、越有利于减少农产品运送时间。因此,将该一级指标分成陆地设施质量、港口设施质量及航空设施质量3个二级指标,取值范围均在1~7,1表示最差,7表示最好。
  1.2.2 海关环境 海关环境指标主要考查该国的通关费用、海关规制透明度及一国关税政策等软件环境是否清廉、是否便民,该指标得分越高,表示该国的海关环境越优,越有利于降低贸易成本。该一级指标由海关程序负担、关税水平、非常规支付和行贿3个二级指标构成;取值区间是[1,7],程序越简洁、关税水平越低、非常规支付和行贿越少,则二级指标越接近7。
  1.2.3 规制環境 规制环境是对国际贸易宏观环境的衡量,包括一国规章制度的透明度、公正性、稳定性、服务性,规制环境越优良,越有利于别国投资者进行国际贸易或者投资。选取反垄断政策的有效性、金融服务的可利用性和司法独立性3个指标作为二级指标,取值范围是1~7,反垄断政策越有效、金融服务越高级、司法越公正,则二级指标越接近7。
  1.2.4 电子商务 该指标用来衡量一国是否拥有足够的通讯信息基础设施,以及是否能够利用信息化提高商业效率及推动经济发展[13]。教育质量越高,该国参与电子商务的人就越活跃,比值越接近7;百人中使用互联网人数,此指标以互联网使用人数比例进行测算 (0~100),0=沒有人使用互联网, 100=所有人都使用互联网。在进行贸易便利化指标测算时,将使用互联网人数进行量纲化处理,将该实际值/最大值×7,作为二级指标的数值。
  1.3 变量及数据来源说明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选取2007-2014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岸主要的22个国家的数据作为样本,将22个国家分为4个板块,东盟、南亚、西亚及非洲。东盟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菲律宾、文莱、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以上四国属于南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伊朗以上四国属于西亚;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南非属于非洲。
  我国农产品出口数据由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整理而得,参照朱智洺等(2016)[1]对农产品的分类方法,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SITC),参照Rev.4版本,选取农产品的编号为00~09、11、12、21、22、26、29、41、42、43。时间区间为2007-2014年。各国GDP数据、人口均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data.worldbank.org.cn/frontpage;两国的地理距离由地球在线http://www.earthol.com/测算,测量的是两个国家之间首都的距离;国家与中国是否相邻,根据世界地图得,若是相邻国家则取1,不是则取0;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指数由笔者根据2007-201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整理而得。
  2 模型构建与分析
  2.1 贸易便利化指数测算
  根据表2,可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参差不齐,平均水平为4.01。各板块国家整体比较:西亚贸易便利化水平居于首位,均值为4.52,东盟次之,南亚和非洲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比较薄弱,且低于沿线国家平均水平。单个国家来看,新加坡(6.17)、文莱(6.06)、阿联酋(5.33)、马来西亚(5.25)、卡塔尔(4.91)处于贸易便利化水平前五位,为农产品贸易提供了优良条件,有益我国农产品出口效率的提高;缅甸(2.24)、孟加拉国(2.93)、柬埔寨(3.11)、老挝(3.14)、伊朗(3.22)贸易便利化水平偏低,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不利,会降低我国农产品出口效率。
  2.2 随机前沿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1)我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农产品出口模型的log 函数值和单边LR检验值分别为-189.7162和59.6487,单边LR检验值在1%水平下显著,拟合的模型具备高度解释能力。   (2)农产品出口模型的值为0.9548,表明实际农产品贸易量与前沿贸易量差异的95.48%来源于贸易非效率因素,使用随机前沿模型方法比普通的引力模型更加恰当。
  (3)贸易对象国的GDP变量(lnGDPjt)通过1%显著性检验,即贸易对象国GDP每上升1%,可以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量提高0.7359%,鉴于此,农产品出口对象国可着眼于新兴发达国家,更有利于农产品出口提升。
  (4)贸易对象国人口变量(lnpopjt)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有较强的正向刺激作用,弹性系数为0.3278。即农产品进口国的人口激增,当地农产品生产量难以满足本地需求,会大大提高对我国农产品的进口量。
  (5)贸易距离变量(lndis)与我国农产品出口呈显著负相关。该结论满足经典引力模型推断,与大多数研究结果相一致 [17,18]。距离越大,食品保鲜、储藏难度加大,运输成本增加,农产品出口量降低,因此农产品出口偏好离我国近的国家或地区。
  (6)是否与我国相邻(land)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存在相当大的正向刺激作用。这也与第(5)点的观点保持一致。
  (7) 贸易便利度指数通过5%显著性检验,贸易对象国的贸易便利度指数每上升1%,则我国对其农产品出口提升0.3551%。相对GDP、人口、贸易距离及地理方位来说,贸易便利度水平可以通过有效投资、建设、管理在短时期内改善。根据2.1可知,非洲、南亚当前的平均贸易便利度较低,因此长期内我国可增强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网络电子板块的投资,提高该区域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有效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短期内,东盟、西亚的贸易便利度水平较高,会大大减少我国农产品贸易阻力。
  2.3 贸易便利化模拟分析
  设计了三种模拟方案。第一种方案: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现实贸易便利化水平未达到平均水平(4.01)的国家,贸易水平赋值为4.01;第二种方案:新加坡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为沿线国家中最高的,将新加坡贸易便利化水平(6.17)作为剩余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指数,重新考察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境况;第三种方案,将沿线所有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达到最高值7,考察在最完美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下,沿线国家进口需求变化状况。
  表4呈现三种模拟方案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不同效应。
  从整体看,对农产品出口正向刺激最大的是方案三,此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均达到7,农产品出口增加额高达4 092.9113亿美元,占2104年我国对该22国农产品出口总量的27.32%。其次是方案二,当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到新加坡当前水平,则对我国农产品进口额会增加2 993.6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9.98%。方案一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溢出效应最小,出口增加额仅提高3.25%,说明,当前贸易环境较差的国家即使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至平均水平,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正向刺激仍不明显。
  从单个国家来看,随着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对进口我国的农产品均有显著刺激作用,其中对缅甸、柬埔寨、孟加拉国的进口刺激较大,增长率位于沿线22国的前三位;增长额最快的是越南、泰国、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可见,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后,我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会更加紧密,并且东盟在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地位会日趋重要。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选取2007-2014年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岸22個主要国家的农产品出口面板数据,将贸易便利化水平分为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建立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体系;以贸易便利化水平为视角,运用Frontier 4.1 软件,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设计三种模拟方案,分别模拟在不同贸易便利化水平下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变化趋势。得出以下結论:
  (1)“一路”沿线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参差不齐,平均值为4.01。东盟的贸易便利化水平略低于西亚,原因在于东盟国家中缅甸、柬埔寨、老挝拉低了区域平均水平。南亚和非洲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比较薄弱,且低于沿线国家平均水平。单个国家来看,新加坡(6.17)、文莱(6.06)、阿联酋(5.33)、马来西亚(5.25)、卡塔尔(4.91)处于贸易便利化水平前五位,为农产品贸易提供了优良条件,有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效率的提高;缅甸、柬埔寨、孟加拉国、老挝及伊朗在沿岸国家中贸易便利化排名靠后,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据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结果,贸易国GDP规模、人口数量、便利化水平、与我国是否相邻均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均起到积极作用,而双边贸易距离对农产品出口起到消极影响。其中贸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我国农产品出口将提高0.3351%。
  (3)三种模拟方案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具有不同效应。整体来看,方案三最优,方案二次之,方案一最差,分别使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同比上升27.32%、 19.98%、 3.25%。说明,当前贸易环境较差的国家即使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至平均水平,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正向刺激仍不明显。若沿岸国家均大幅度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对我国的农产品刺激是异常显著的。
  (4)从单个国家来看,随着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沿岸国家对我国的农产品进口均有正向溢出作用,其中对缅甸、柬埔寨、孟加拉国的农产品进口刺激较大,出口增长率位于沿线22国的前三位;增长额最快的是越南、泰国、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反映了东盟的枢纽地位。
  3.2 建议
  提高“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贸易环境,降低贸易成本,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同时,也就促进了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因此,把加强互联互通和贸易便利化建设作为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
  首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应当增加对沿线国家经济的支持,改善沿线国家的金融环境,尤其应加快商业环境的发展,重视商业环境在贸易中的作用。其次,我国应加大对沿线国家公共基础建设的投入,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公路、铁路、航空网,提高其物流运输水平,为我国农产品贸易提供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再者,要积极参与沿线国家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尤其是高标准自贸区的谈判,实现通关便利化,尽可能地减少国际贸易中的非效率。最后,我国应该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加强人文科技方面的互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了解贸易对象国的饮食文化,尽可能匹配“一路”沿岸国家的农产品需求。   参 考 文 献:
  [1] 朱智洺, 丁丽红.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空间研究[J]. 河南科学, 2016(6): 1005-1011.
  [2] 谭晶荣,潘华曦.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16(5):39-49.
  [3] 全毅,汪洁,刘婉婷.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与建设方略[J].中国经贸,2014(8):4-15.
  [4] 陈万灵,吴旭梅.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口需求变化及其中国对策[J]. 国际经贸探索, 2015 (4): 87-100.
  [5] 陈伟光. 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机制的联动[J]. 国际经贸探索, 2015 (3):72-82.
  [6] 谭秀杰, 周茂荣.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2):3-12.
  [7] 毛艳华,杨思维.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便利化合作与能力建设[J]. 国际经贸探索, 2015 (4):101-112.
  [8] 陈雯.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引力模型“单国模式”的实证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09 (1): 61-66.
  [9] 蒋冠, 霍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效应及贸易潜力——基于引力模型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当代经济管理, 2015, 37(2):60-67.
  [10]陈晓娟. 中韩FTA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14.
  [11]王文晓,郑雅洁. 中韩FTA建立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基于GTAP模型的研究[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3 (2):74-79.
  [12]刘海云,聂飞. 金砖体系下中国双边出口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 国际经贸探索, 2015(1): 16-27.
  [13]馬凌远.中国对外贸易成本的分解及其对出口的影响——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J]. 世界经济研究, 2012(9):71-80.
  [14]孙林, 徐旭霏. 东盟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11(8):101-109.
  [15]Wilson J S, Mann C L, Otsuki T. Assessing the benefits of trade facilitation: a global perspective [J]. The World Economy, 2005,28(6): 841-871.
  [16]汪潔,全毅.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便利化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5(6): 36-46.
  [17]李豫新, 杨萍. 新疆对周边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价格月刊,2015(10):86-92.
  [18]王瑞,王丽萍. 我国农产品贸易流量现状与影响因素: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 2012(4):39-48.
  [19]张燕.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中澳双边贸易效率及潜力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 2015(12):20-30.
其他文献
摘要:以28份不同紫芽茶树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采摘春梢一芽二叶制备蒸青茶样,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总量、咖啡碱、花青素含量和各儿茶素组分、酯型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总量、儿茶素总量等生化成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均具有高水浸出物(>45.00%)特性;茶多酚含量变幅为17.30%~27.50%,平均为23.43%,高茶多酚(>25.00%)材料有7份,以‘右文岗红梗绿叶2号’含量最高
期刊
摘 要:为促进中国主要农作物市售种子质量信息的共享与应用,研发了基于B/S架构 + ASP.NET + Microsoft SQL Server的中国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网络信息系统,其服务器端程序集和用户端(浏览器端)分别应用C#语言和XHTML + JavaScript开发,主要包括共性数据查询、种子质量评价鉴定核心数据查询、种子及幼苗图像查询、种子质量信息交流4种功能。利用该系统实现了2012
期刊
摘要:通过对山东省10地市18县市区316位食用菌散户的问卷调查,对其参与横向合作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利用单因素分析法进行变量筛选,继而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筛选后的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散户的性别、文化程度、食用菌年产量、从事食用菌种植的年限、食用菌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所在地距农贸市场距离、政府宣传推广和周边散户参与横向合作的比例7个变量对散户参与横向合作意愿
期刊
摘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维护农户财产权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一体化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山东试点区为调研对象,从农村集体资产清算、集体经济组织性质、股权管理、股权设置与转让四个方面进行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现实效果进行评价。基于以上分析,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需要在集体成员资格标准的确立、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的科学合理、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的创立以及相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法(Emergy Ecological Footprint,EEF)对日照市单位面积耕地的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日照市单位面积耕地的能值生态承载力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变化不大;能值生态足迹总体增长;生态赤字总体增大,但近两年有下降趋势;对可持续发展指数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日照市耕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先降低,近年来又有所升高。为了实现日照市耕地可持续发
期刊
摘要:以金乡4号大蒜青蒜苗为试材,采用发光二极管(LED)精量调制光源,以白光为对照,研究红、蓝、黄、红/蓝/黄(7/2/1)、红/蓝(7/2)5种不同光质对青蒜苗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光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及地上部生长,红光有利于色素形成,蓝光抑制干物质积累与色素形成;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形成,黄光及蓝光有利于含氮化合物形成。  关键词:LED光源;青蒜苗;光质;生长;品质  中图分类号:S
期刊
摘要:以日本白菜品种“绿半白”和韩国抗根肿病品种“白菜王”为试材, 通过小孢子培养获得DH自交不亲和系,经5代回交获得BC5代抗根肿病萝卜胞质不育系CCR11239,DH系经6代自交育成CCR11239的保持系CCR11240。以韩国品种“白菜王”与鲁春白1号(83-1)杂交,经5代自交获得自交亲合系CCR11241,经CCR11240×CCR11241,获得新品种CCR11242。该品种经品比试
期刊
摘要: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黄瓜基因组中鉴定出3个NRT2基因,并对这些基因的基因组分布、结构、遗传进化和顺式元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黄瓜的NRT2基因分别位于1号、1号和5号染色体,具有2个或3个外显子,分别与拟南芥的NRT2.4或者NRT2.5直系同源;它们都具有数个植物激素和逆境应答元件,暗示它们不仅在氮素吸收过程中具有一定功能,而且与植物逆境应答有关。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黄瓜NR
期刊
摘要:以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寿光试验站收集的46份白蜡为试验材料,对白蜡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的构建进行探究。利用SSR标记技术对白蜡试材进行区分,从150对引物中筛选出11对SSR引物对选定白蜡试材进行扩增,每个引物可以检测到3~5个基因型,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2.52条带和2.09条多态性带,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2.93%。将11对引物及其检测出的等位基因依次赋值,构建了供试白蜡种质资源的分子身
期刊
摘要:以澳洲青苹、富士和黄元帅为研究对象,对果实发育中后期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进行连续测定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单果重呈上升趋势,果形指数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可滴定酸含量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呈降低趋势,澳洲青苹和黄元帅酸度降低速度较快,是富士酸度降低速度的3倍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增加趋势,且三个品种间的增加速率差异不大;固酸比呈增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