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路径研究

来源 :大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辅导员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力量,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辅导员自身的发展。目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存在辅导员职责定位不清、专业背景不受限、职业认同度低、培训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应通过理清职责定位、严把入口关、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完善培训体系来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4-0131-03
  一、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意义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队伍主力的辅导员,其专业化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因此,加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需要一定的人员保障。辅导员是大学生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群体,辅导员的专业化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教育部43号令规定,辅导员具有九项基本职责,其中首要职责就是做好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因此,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有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辅导员应该是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大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人。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大学时期也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大学生不能很好地辨别哪些信息对他们有利,这也给辅导员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时代,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是保障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只有通过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高校辅导员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帮助他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1]。
  (三)有利于辅导员自身的发展
  在新时代下,国家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帮助大学生解决更多的日常事务都需要辅导员具有过硬的本领。说到底,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做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就对辅导员自身的理论水平、道德认知、能力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辅导员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学风建设、党团与班级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校园危机事件应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每一项都需要辅导员具有较专业的素养,因此,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有利于辅导员自身的发展 [2]。
  二、辅导员专业化建设问题
  (一)辅导员职责定位不清
  目前,多数高校辅导员职责定位不清。辅导员除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肩负着众多的行政性事务。一方面,作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辅导员肩负着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他们被列为教学人员,要承担一定数量的思想政治教学任务,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另一方面,由于涉及学生层面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较多,他们又被列为行政人员,处理来自各个部门的大量日常性事务,如评奖评优、就业保障、防艾教育等。这些事务占用了高校辅导员更多的时间,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做本职工作。
  (二)专业背景不限制
  从目前高校的招聘过程来看,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招聘辅导员基本上是不限专业的,这就从入口上保障不了辅导员的专业化。在教育部43号令中明确规定,辅导员要具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和知识、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等。在招聘时不限制专业背景,就不能保障辅导员整体的专业化素质,从而不利于輔导员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职业认同度低
  由于目前多数高校对于辅导员的晋升发展没有明确的规定,有些高校甚至限制了辅导员转岗,这就很容易造成辅导员工作的懈怠。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部分辅导员之所以选择辅导员岗位,是想先进入高校,并以辅导员岗位为跳板进行转岗,而真正乐意做辅导员工作的占比较小,即使在入校时饱含对辅导员工作的热情,但一段时间后,由于没有更好的职业发展,也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同时,在部分高校,辅导员被认为是最底层的工作者,其发展并不受重视,这也造成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低,对于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不利。
  (四)培训体系不完善
  就目前来看,大多数高校在辅导员培训方面重视程度较高,但总体来看,培训体系尚不完善。大多数高校对于辅导员培训没有建立完备的培训制度,没有专业的人员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大多是依托校外的培训,但校外的培训较零散,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特别是针对辅导员科研方面的培训较少,更多的是侧重辅导员实操类的,整体而言培训体系不完善 [3]。
  三、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路径
  (一)理清职责定位
  目前多数高校辅导员超负荷管理学生,事务性工作烦琐。所以,需要高校严格按照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 ∶ 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足额配备到位。在足额配备辅导员的基础上,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进行界定,按照教育部43号令的九大职责执行,其中辅导员重中之重的工作,也是辅导员最主要的职责,即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不应该让辅导员在不相关繁忙的事务中消耗过多的时间,而应该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促使辅导员工作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最基本的保障 [4]。
  (二)严把入口关
  高校应明确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辅导员工作并不是任何人、任何专业背景的都可以做。在进行辅导员招聘时,要严格限制专业背景,招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马克思主义专业、心理学专业等专业背景的人才,严把入口关。同时,对招聘进来的具有相关背景的人才还要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让他们尽快适应辅导员工作,发挥专业才干,更好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宣传党的思想、方针、路线,更好地组织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5]。   (三)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高校在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过程中,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辅导员职称评定制度,明确辅导员发展路径,消除辅导员职业倦怠感。二是建立健全辅导员培训制度。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因此高校应建立健全相应的辅导员培训制度,不断丰富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实践,推动辅导员更好地开展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6]。三是建立健全辅导员考核机制,明确辅导员考核指标并进行量化,确定辅导员工作正负面清单,实行学工部、二级学院、学生三方考评,科学地考评辅导员的工作。四是建立辅导员激励机制,对于表现优异的辅导员要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树立“优秀辅导员”标杆并在全校辅导员中进行表彰,进一步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四)完善培训体系
  高校应明确辅导员专业化的重要性,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培训体系。从辅导员入职开始,就应该对辅导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完善培训体系,包括培训机构、培训人员、培训内容、培训考核等方面,辅导员培训应该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素养为基础,让辅导员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性,在处理学生事务时充分运用培训的知识,使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7]。
  四、结语
  高校辅导员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辅导员专业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让辅导员工作回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下一步要切实落实的重要任务,以此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骆伟森,蒋登翔,张维田.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策略分析[J]. 通信与信息技术,2021(01):77-78+59.
  [2] 张梦醒.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能力提升困境与挑战[J]. 商业文化,2021(01):140-141.
  [3] 刘继兵.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途径[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179.
  [4] 徐卿.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路径研究[J]. 黑河学刊,2019(04):132-134.
  [5] 张学堂,李成,刘敏涛,等. 新时代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路径研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20(04):81-83.
  [6] 杨艳彦,姜辉.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探索[J]. 中外企业家,2020(11):195.
  [7] 余森海,许培德,姜阳.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路径探究[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1):123-125.
  (責任编辑:胡甜甜)
其他文献
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在“新课改”背景下,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为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思想借鉴。与传统教育理念不同,这种新型的教育理念更偏向于生活与教育的有效结合,人们通过见证时代发展来加深对思想政治时代性的感知与理解,以此来满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对高端素质人才的需求。文章以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为基础,对如何将这一理念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及其意义进行有效的研究与分析。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国一直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社会发展战略制定的主要依据,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进行有效结合,是我国学术界长期研讨的重要课题.本文结
2003年SARS疫情至今,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损失.本文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情况为依据,从事件
校园欺凌是一种影响较恶劣的社会现象,是形成重大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隐患.当前我国关于校园欺凌的规制不太健全,也没有专门针对校园欺凌设立的法律.所以,在全面推进依法治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它是孕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红色文化不仅为大学生思想教育提供了优秀的文化根基,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因此,本文就红色文化的特性与价值展开分析,研究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摘 要: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智能环境的普及已经深刻改变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对于培育人才的大学来说,辅导员的工作和职责也随之不断拓展和延伸,从基本的班级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理论教学延展为情绪疏导、心理辅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本文将对新时代大学生辅导员的工作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新时代;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网络普及率与使用率提高,网络电视、视频等新媒体迅速发展,高职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也从传统媒体渐渐转向新媒体,但要在当今复杂多变的新媒体时代正确利用信息资源,就需要高职学生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本研究以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分析媒介素养教育发展情况及新媒体时代下该专业学生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现状,提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媒介素
本文针对新时期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工作的改革策略,从顶层设计、专业能力、教学合作、针对性与实效性、相关制度以及其他改革方式六个方面展开探究分析,以期为高校思政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性建议。
鄂温克族是定居在黑龙江流域地区、人口数量不足5000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民俗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群中多彩绚烂的一支,具有独特的异域风格.本文以民族文学《额尔古纳河右岸》英
摘 要:目前,公众对社会重大事件会予以很高的关注度,大学生是社会热点话题中的活跃群体,网络是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本文主要论述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生成机理和应对策略,深入探究网络舆情发展情况,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与法治意识角度出发,构建多元化主体的应对体系。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生成机理;大学生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