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南京市畜禽养殖产业快速发展,局部地区出现种养脱节,部分畜禽粪污得不到有效处理和循环利用,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该文分析了南京市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强化环境管理和加大政策扶持等5个方面探讨了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防治的对策.
关键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综合利用;南京市
中图分类号 X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4-0084-02
畜禽粪污是传统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有机肥源,过去因优质安全、价格低廉、操作简便而被农民接受和利用,作为种植肥料基本被农田消纳。随着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和化肥广泛使用,畜禽粪污农用还田的传统逐渐被农民舍弃。同时,由于畜禽养殖业发展早期,产业发展规划不受重视,落实难以到位,导致一些区域无序发展、种养脱节,养殖总量超过环境容量,畜禽粪污得不到有效处理和综合利用,对周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为削减区域污染负荷,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应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动畜禽养殖产业走上生产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道路。
1 养殖污染概况
南京位于长江中下游,市域面积6582.31km2,地貌特征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丘陵占4.3%,岗地占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39.2%[1]。南京下辖11个行政区,其中浦口、六合、江宁、溧水、高淳为主要涉农区。2016年,全市生猪年出栏量72.79万头,家禽年出栏量2763.05万只,奶牛存栏1.17万头,生猪、肉禽、蛋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96.83%、67.52%、98.13%、100%。全市粮食、油料、蔬菜等播种面积约26.67万hm2。
统计显示,2015年南京市畜禽养殖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在全市水污染物总排放量中的占比分别达到15.44%、6.31%,浦口、六合、江宁、溧水、高淳等主要涉农区的畜禽养殖业化学需氧量排放占比达到16.39%~31.15%,氨氮排放占比达到4.94%~20.40%。此外,畜禽粪便还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未有效处置还会增加周边河湖营养负荷。
2 存在问题
近年来,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工作不断强化,但由于畜禽养殖环境监管起步晚,基础薄弱,手段不足,目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产业结构布局不尽合理 近年,南京市畜禽养殖产业结构和布局逐步优化,规模化养殖比例在不断提高,但部分区域种养脱节问题尚未解决,小规模和散户养殖仍占有一定比重,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数量还不多。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以及国家对化肥使用的补贴等政策[2],畜禽粪肥的应用受到限制,部分畜禽粪污得不到有效处理和综合利用,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2.2 规范处理设施建设不足 南京市现有规模养殖场基本已配备粪污存储设施,近50%规模养殖场已配备污水处理设施,但仍有部分养殖场尚未配套粪污存储、综合利用或无害化治理设施,或养殖场配套设施不符合建设标准规范,存在储存或处理能力不足、“三防”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2.3 粪污综合利用尚不规范 南京市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已达91%,但部分畜禽粪污、污水还田前未经过无害化处理,达不到《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等相应标准,可能引起农作物根系病虫害和疾病的传播,以及肥料的流失和二次污染。
2.4 环境治理保障机制不到位 畜禽粪污治理设施投入较大且运行成本较高,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设施和终端产品的财政补贴有限,财税、信贷等经济激励较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专项资金难以普惠,养殖场仍需自筹部分资金建设或长期配套粪污设施运行费用,普遍缺乏投入治污设施并正常运行的积极性。
3 对策措施
对畜禽养殖业实施分区管控,分类指导,按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原则,开展畜禽养殖环境整治和规范管理[3],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禽养殖产业规模适度、布局合理、资源要素集聚集约、生产生态协调发展。
3.1 调整畜禽养殖产业布局 按照生态红线保护、环境承载能力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统筹考虑土地利用、城乡建设发展等相关规划要求,科学、合理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4]。禁养区内不得新建、扩建和改建各类畜禽养殖场,现有畜禽养殖场全部关停转迁,实现全面禁养。限养区内原则上不发展新的养殖场,实行养殖规模总量控制,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养殖粪污综合利用。适养区内按照种养结合、畜地平衡、适度规模原则,合理规划畜禽养殖总量、品种和规模,并加强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
3.2 优化畜禽养殖产业结构 鼓励扶持畜禽养殖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支持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支持养殖场建设与改造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设施。鼓励分散饲养向集约饲养转变,逐步降低小散养殖场比例。发展农牧循环的适度规模养殖场,推广畜—沼—农(果、菜、茶、鱼)生态养殖模式,鼓励养殖场通过引进优良畜禽品种、改善饲养结构模式、改造设施设备等,从源头减少污水浓度和排放量,降低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难度。
3.3 强化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 鼓励养殖场流转周边耕地实现种养结合,或与周边种植户建立粪肥供应关系,将粪污处理后就近还田利用。鼓励规模畜禽养殖场采用“三分离一净化”粪污处理系统、畜禽场沼气工程处理技术,推广生态发酵床养殖、种养结合等生态养殖模式。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加大资金补贴和技术指导力度,进一步推动有机肥使用范围。在小型养殖场和分散养殖密集區,鼓励开展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
3.4 强化畜禽养殖环境管理 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畜禽养殖产业相关规划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新改扩建畜禽养殖场依法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把好新建项目环境准入关。构建畜禽规模养殖信息管理平台,对畜禽养殖场养殖基本情况、废弃物产生、处理、利用以及污染物排放等信息统一管理、动态更新,强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管理。对规模较大的畜禽养殖场,列入畜禽养殖重点污染源清单加强环境监管,逐步安装粪污废水处理在线监控、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视频监控等设备。
3.5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 加大对生态养殖项目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力度,鼓励养殖场开展循环经济改造。合理安排畜禽规模养殖用地,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和综合利用设施工程用地,作为农业生产用地予以优先保障。鼓励单位和个人利用畜禽粪污制造有机肥,对沼液、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和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1]李惠芬.南京城市规划小史[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3.
[2]李朋霏,陈冬青,荀艳波.多管齐下防治畜禽养殖污染[J].中国畜牧业,2014:74-75.
[3]申明召,鄂正阳,龚亚萍.规模化畜禽养殖业零排放模式探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44-47.
[4]孟祥海.中国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问题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2014:180.
(责编:徐焕斗)
关键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综合利用;南京市
中图分类号 X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4-0084-02
畜禽粪污是传统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有机肥源,过去因优质安全、价格低廉、操作简便而被农民接受和利用,作为种植肥料基本被农田消纳。随着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和化肥广泛使用,畜禽粪污农用还田的传统逐渐被农民舍弃。同时,由于畜禽养殖业发展早期,产业发展规划不受重视,落实难以到位,导致一些区域无序发展、种养脱节,养殖总量超过环境容量,畜禽粪污得不到有效处理和综合利用,对周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为削减区域污染负荷,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应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动畜禽养殖产业走上生产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道路。
1 养殖污染概况
南京位于长江中下游,市域面积6582.31km2,地貌特征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丘陵占4.3%,岗地占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39.2%[1]。南京下辖11个行政区,其中浦口、六合、江宁、溧水、高淳为主要涉农区。2016年,全市生猪年出栏量72.79万头,家禽年出栏量2763.05万只,奶牛存栏1.17万头,生猪、肉禽、蛋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96.83%、67.52%、98.13%、100%。全市粮食、油料、蔬菜等播种面积约26.67万hm2。
统计显示,2015年南京市畜禽养殖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在全市水污染物总排放量中的占比分别达到15.44%、6.31%,浦口、六合、江宁、溧水、高淳等主要涉农区的畜禽养殖业化学需氧量排放占比达到16.39%~31.15%,氨氮排放占比达到4.94%~20.40%。此外,畜禽粪便还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未有效处置还会增加周边河湖营养负荷。
2 存在问题
近年来,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工作不断强化,但由于畜禽养殖环境监管起步晚,基础薄弱,手段不足,目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产业结构布局不尽合理 近年,南京市畜禽养殖产业结构和布局逐步优化,规模化养殖比例在不断提高,但部分区域种养脱节问题尚未解决,小规模和散户养殖仍占有一定比重,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数量还不多。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以及国家对化肥使用的补贴等政策[2],畜禽粪肥的应用受到限制,部分畜禽粪污得不到有效处理和综合利用,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2.2 规范处理设施建设不足 南京市现有规模养殖场基本已配备粪污存储设施,近50%规模养殖场已配备污水处理设施,但仍有部分养殖场尚未配套粪污存储、综合利用或无害化治理设施,或养殖场配套设施不符合建设标准规范,存在储存或处理能力不足、“三防”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2.3 粪污综合利用尚不规范 南京市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已达91%,但部分畜禽粪污、污水还田前未经过无害化处理,达不到《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等相应标准,可能引起农作物根系病虫害和疾病的传播,以及肥料的流失和二次污染。
2.4 环境治理保障机制不到位 畜禽粪污治理设施投入较大且运行成本较高,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设施和终端产品的财政补贴有限,财税、信贷等经济激励较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专项资金难以普惠,养殖场仍需自筹部分资金建设或长期配套粪污设施运行费用,普遍缺乏投入治污设施并正常运行的积极性。
3 对策措施
对畜禽养殖业实施分区管控,分类指导,按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原则,开展畜禽养殖环境整治和规范管理[3],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禽养殖产业规模适度、布局合理、资源要素集聚集约、生产生态协调发展。
3.1 调整畜禽养殖产业布局 按照生态红线保护、环境承载能力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统筹考虑土地利用、城乡建设发展等相关规划要求,科学、合理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4]。禁养区内不得新建、扩建和改建各类畜禽养殖场,现有畜禽养殖场全部关停转迁,实现全面禁养。限养区内原则上不发展新的养殖场,实行养殖规模总量控制,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养殖粪污综合利用。适养区内按照种养结合、畜地平衡、适度规模原则,合理规划畜禽养殖总量、品种和规模,并加强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
3.2 优化畜禽养殖产业结构 鼓励扶持畜禽养殖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支持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支持养殖场建设与改造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设施。鼓励分散饲养向集约饲养转变,逐步降低小散养殖场比例。发展农牧循环的适度规模养殖场,推广畜—沼—农(果、菜、茶、鱼)生态养殖模式,鼓励养殖场通过引进优良畜禽品种、改善饲养结构模式、改造设施设备等,从源头减少污水浓度和排放量,降低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难度。
3.3 强化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 鼓励养殖场流转周边耕地实现种养结合,或与周边种植户建立粪肥供应关系,将粪污处理后就近还田利用。鼓励规模畜禽养殖场采用“三分离一净化”粪污处理系统、畜禽场沼气工程处理技术,推广生态发酵床养殖、种养结合等生态养殖模式。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加大资金补贴和技术指导力度,进一步推动有机肥使用范围。在小型养殖场和分散养殖密集區,鼓励开展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
3.4 强化畜禽养殖环境管理 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畜禽养殖产业相关规划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新改扩建畜禽养殖场依法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把好新建项目环境准入关。构建畜禽规模养殖信息管理平台,对畜禽养殖场养殖基本情况、废弃物产生、处理、利用以及污染物排放等信息统一管理、动态更新,强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管理。对规模较大的畜禽养殖场,列入畜禽养殖重点污染源清单加强环境监管,逐步安装粪污废水处理在线监控、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视频监控等设备。
3.5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 加大对生态养殖项目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力度,鼓励养殖场开展循环经济改造。合理安排畜禽规模养殖用地,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和综合利用设施工程用地,作为农业生产用地予以优先保障。鼓励单位和个人利用畜禽粪污制造有机肥,对沼液、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和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1]李惠芬.南京城市规划小史[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3.
[2]李朋霏,陈冬青,荀艳波.多管齐下防治畜禽养殖污染[J].中国畜牧业,2014:74-75.
[3]申明召,鄂正阳,龚亚萍.规模化畜禽养殖业零排放模式探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44-47.
[4]孟祥海.中国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问题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2014:180.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