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干扰素注射治疗银屑病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应用重组α-2c干扰素(α-IFN)治疗12例银屑病患者,男7、女5,年龄22~82岁,病程平均18年.2例为点滴状、5例钱币状、5例斑块状.皮损占全身皮肤面积10~30%.所有患者既往的药物治疗均无明显效果.并于治疗开始前及以后每周一次进行血球计数、血糖、转氨酶、血尿素氮和肌酐的测定,对典型皮损进行活检.

其他文献
作者报告了3例有大量真菌菌丝的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病理及治疗情况.患者年龄为65、67、72岁.2例为家庭妇女,1例为农民.除1例有糖尿病史外,身体均健康.临床表现均为右前臂有结节、斑块,上有溃疡,无触痛,局部淋巴结不肿大.其中2例出疹前有局部外伤史.3例均外用过皮质类固醇软膏治疗但无效.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功能及多项皮肤免疫功能试验,结果几乎都在正常范围内.孢子丝菌素试验均阳性.病理示:真皮
近年来对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的研究已取得不少进展.这些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嗜酸性粒细胞(Eos)内成分的毒性、HES发生机理和病理改变、临床表现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对40例酒渣鼻患者用0.75%灭滴灵凝胶进行局部治疗,采用随机分组、双盲、对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患者为中度或重度酒渣鼻,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30~70岁,平均48.7岁.病期平均9年.面部炎症性损害(丘疹和脓疱)用计数方法评定,治疗前平均为30.8个.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程度则用评分方法,凡无红斑或毛细血管扩张时为0,轻度为1,中度为2,重度为3.
期刊
60年代后期美国田纳西大学医学院的张槐耀在提纯牛脑磷酸二酯酶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种因子,它对磷酸二酯酶的活性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后发现该因子为一种依赖Ca2+的活性蛋白,称之为调钙蛋白(Cal-modulin,GaM)。这一发现带给了生物界极大的兴趣。近20年来,调钙蛋白的研究迅猛地发展起来。对它在银屑病中的作用也有了不少初步的探索。
期刊
弓形体病(Toxoplasmosis)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凡有生物的地方几乎都有弓形体的存在.估计世界上约有40%成人受弓形体感染;在意大利,50%以上居民受弓形体感染.但感染后发病者较少.其临床与内、儿、神经、眼及皮肤各科均有关,本文着重介绍皮肤弓形体病.
期刊
自1970年Mottironi和Terasaki首次描述了抗人淋巴细胞毒抗体在低于37℃时反应活性更强后,相继又报道了它们存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一些病毒感染,甚至在一些健康人中也有发现。后来,在一些非病毒感染的疾病中,如结核、麻风中也有冷反应淋巴细胞毒抗体(LCAs)存在。
亲表皮性淋巴瘤一般有一个为期很长的早期,这时临床上疾病局限于皮肤,若干年后可出现皮肤外播散,首先的症状是出现可扪及的淋巴结病。治疗的方法取决于疾病是局限性和(或)播散性以及其发展情况。采用不同的适当疗法常可使临床缓解,但并不能改变存活时间。治疗越早,取得的缓解率越高,缓解时间越长。
尽管在成年以后痤疮能自发地缓解,但其机制不明.已有实验证实,痤疮缓解与皮脂生成量无关,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脂生成率呈增加趋势.然而痤疮缓解也可能是由于皮脂成分的改变,但至今仍无文献报导.为了研究皮脂成分改变导致痤疮缓解的可能性,作者对皮肤活检标本中5种主要皮脂脂质的生成率进行了测定.受试者为3组年龄相匹配的男性患者,第一组为严重痤疮患者,第二组为正在好转的严重痤疮患者,第三组为以前患过严重痤疮的
期刊
本文报道1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麻风患者发生硬腭损害。患者女件,45岁,主诉全身逐渐出现多数痛觉丧失的红色斑疹5年。曾口服DDS100mg/d和强的松龙10mg/d4周。治疗开始时用过利福平一次剂量600mg。检查发现面部、躯干和四肢有多数、广泛、不对称、高起的红色水肿性、干燥鳞屑性损害,边界清楚。所有皮损痛觉丧失,神经干无粗大,无伴发的畸形。左小腿皮损查菌阳性(+),右耳及额部阴性。麻风菌素
期刊
疏散型跖部汗孔角化症(PPD)是一种独特而少见的跖部过度角化性疾病,临床上类似于跖疣、鸡眼或胼胝。本文报告1例组织学上有经表皮排出现象,其他表现均为典型的P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