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和谐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shuzhui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是人们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面对新课改,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方式,为一切学生开创和谐课堂,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成长。
  关键词:和谐 课堂 教学
  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口号的喊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的和谐发展也成为广大教育者热切关注的焦点。和谐课堂是校园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
  何谓和谐课堂?和谐课堂是以教室为载体,以“体验与创造,内和外顺,共同进步,生态发展”为主要特征。课堂教学各要素要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以实现学生健康学习和发展。
  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发展是硬道理,但只有优质高效的发展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应试教育下那种靠题海战术支撑、靠牺牲师生利益加班加点为代价取得的成绩重负低效,不仅教师累、学生苦、家长难,而且代价高、效率低,使课堂教学陷入了“高耗低能”的怪圈。和谐的课堂应该是“效率优先,低耗高效”的课堂,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应当是优质高效、和谐统一的。和谐促进发展,发展必将带来新的和谐。
  和谐的课堂是公平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有教无类,和谐的课堂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宗旨。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只有当每个教师成为教育公平理念的忠实践行者,才能有教育公平的真正实现。
  二、师生和谐,教学相长
  教育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元互动的过程,其效应是由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决定的。在传统的“师道尊严”师生关系的制约下,课堂教学由于缺乏心灵的交流、真情的沟通,而显得苍白无力。和谐的课堂是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课堂,是教与学相互促进、共同生长的课堂。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思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平等沟通,就能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就能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双赢目的。
  三、三维目标,多元智能
  和谐的课堂应当是多元化的课堂。多元智能理论是融合科学性、差异性于一体的动态理论,其核心是关注儿童先天具有的各种潜能,并依据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儿童的智力特点等,借用外力,巧妙整合,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从而使每一个儿童笑容绽放、自信飞扬、彰显个性、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环境应该是和谐、融洽、温馨、人性化的课堂。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解放学生,“要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眼睛,创造让学生观察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头脑,创造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嘴巴,创造让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双手,提供学生探索与实践的机会;解放学生的时间,提供学生当堂练习的机会;解放学生的空间,提供学生自我活动的表现的机会。和谐课堂要致力于在不断解放中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四、师生互动,创造和谐
  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知识交替与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知识认同与情感认同程度。教师不要把学生当作“白板”强行刻画、看成“容器”盲目灌输。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进行人性纯化,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爱好、不同的情感。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层面展示,提供多维平台来拨动学生主动投入心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1.让歌声飞进课堂。优美的旋律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根据课堂的需要,适当地穿插些相关歌曲,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在歌声中得到彻悟。
  2.让“辩论”进入课堂。高中,是学生思想最活跃、兴趣最广泛的时期,但他们对问题的辨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不成熟,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些捉摸不透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我不提倡对他们进行笼统的问答,而是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鼓励,让他们各抒己见,然后集中起来进行交流,对于争议特别大的问题我有时会采用辩论会的方式。
  3.让学生走向社会、感受自然。一提到数学就和抽象乏味、难于理解缠在一起。用学生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有点儿晕”,一节课下来,大家都是昏昏欲睡。“兴趣”是最好的导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建和谐课堂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老师是引路人,是开创者,需要用爱去理解学生、包容学生。
  因此,建设和谐课堂不是空喊口号,和谐的数学课堂是我们的追求。在全国大好的教育形势下,在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必会有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学效率必然会提高,我们的课堂必将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园!
其他文献
摘 要:情境教学是小学各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现在已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因为它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唤醒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在情境教学中知识点容易被学生接受,但是情境的创设不是一个固有的程序,没必要死拉硬拽;情境创设也不是一场演出,非得敲锣打鼓,恐怕是否有效才能真正体现它存在的意义。如今对于教学情境的选取和运用显得有些过热,从而走入了一些误区,我们从教者不得
期刊
摘 要:由小学进入初中由于知识结构的改变,有一部分同学可能在短期内无法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在这里笔者主要针对考试前夕的复习和考试中遇到的问题给大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数学 复习 考试  考试之前的复习过程中和考试过程中都是有一定技巧的,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考试之前要注意的几点:  1.做好复习工作  复习是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使之系统化的过程,是
期刊
摘 要:作业是课堂的延续,是反馈和调控教学过程的最佳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具体要求及一些设计技巧。  关键词:初中数学 作业 设计技巧  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评是教学的常规环节。作业作为其中环节之一,是学生复习巩固新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磨练学生坚强意志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精心设计作业,细心检查作业;而且,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预习是学习个体的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特别是对于可塑性强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 培养 途径  《新课程标准》指出:预习是学习个体的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
期刊
摘 要:综合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它不是由教师直接讲授,而是由教师引导完成,将学习课程资源深入到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之中,强调学生的亲历与实践,即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创新、在创新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小学语文综合探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自身的生活与社会生活为基础,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搭建一个实践、探究与交流的平台,也给学生
期刊
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以“粉笔+黑板”灌输理论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形式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用引导启发式、讨论式、范例式、项目式、模拟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求知。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
期刊
数学是开启科学知识的一把钥匙,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逻辑性思维,提高学生智力的关键。数学好的同学,自然科学一般都学得好,科学及综合科好的同学数学不好的几乎没有。数学这么重要,但我调查后的结果令人深思,好多学生都不喜欢数学、怕学数学,但不得不学数学,造成讨厌数学,甚至有好多学生考学后发誓不再学数学,甚至有好多人不喜欢做数学老师。这是为什么呢?怎么做才能使学生喜欢数学、用好数学,培养好学
期刊
摘 要:小学三年级是教与学明显发生转折、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一个学年。经过了两个年度的学习,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智力上已有了明显的提高,这种提高的标志之一,就是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事物、看图说话、写话和遣词造句的能力。这种能力又是很低级、很初步甚至很朦胧的,在这一种犹如种子发芽但又未破土而出的特定环境和特殊条件的制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和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尤为重要。  关键词:三年级 语文 作文 写作指导 
期刊
摘 要:化学是中学时期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学科,对于提升学生的基础理论素质以及综合实践技能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素养,让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同时对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也有积极的作用。《金属的性质及其应用》一课作为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要一课,对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化学反应、感知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重要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实践技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从自身教学中
期刊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培养浓厚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求知。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巨大原动力,在政治课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