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贸易新常态与治理新框架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ish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生产、贸易结构正在向三足鼎立格局演变;以美、中、德为核心国的北美自贸区、欧盟、华夏共同体的G3新框架,很可能代表了一个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未来
  推进全球贸易增长,改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是今年G20峰会的两大重要议题。随着2012年以来全球贸易增速明显减缓,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学术界和企业界开始对全球贸易态势的判断进行争论。这种增速下滑,是周期性的,还是常态性、结构性的演变?
  杭州G20峰会在闭幕词中“决心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这毋庸置疑代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治理在失序、迷茫中的又一次努力,向更具代表性、更加高效的新框架的又一次艰辛探索。
  数据显示,全球生产、贸易结构正在向三足鼎立格局演变;以美、中、德为核心国的北美自贸区、欧盟、华夏共同体的G3新框架,很可能代表了一个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未来。

一、 全球贸易新常态


  从1980年-2011年,全球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9%,同期全球贸易增长率为7.3%,是前者的2.5倍;1980年-2011年的30年间曾七次出现贸易增速低于GDP增速的情况。
  除上世纪80年代初的连续三年低迷之外,其余各次的持续时间均仅限于当年,且其后均伴有明显的贸易回弹。2012年以后,已经连续四年贸易增长率跌到GDP增长率之下。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全球贸易出现了降幅达13.6%的负增长,其严重程度仅次于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全球贸易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首先是贸易核心国发生了变化。在2012年之前,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2000年美国在全球货物贸易中的占比达到15.48%,比第二大贸易国德国的7.96%和第三大贸易国日本的6.51%之和还要多;美国也一直是全球最多国家或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在2000年有47个国家或地区以美国为最大贸易伙伴国。
  2013年美国的第一大贸易国的位置被中国所取代,2015年全球三大贸易国依次变为中国、美国、德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分别为11.9%、11.5%、7.2%,三国也各自成为24个、21个、21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美国核心”的全球贸易旧结构已经被中国、美国、德国三足鼎立的新结构所取代。


  结构的变化,还表现在全球贸易正越来越体现为北美价值链、欧洲价值链、亚洲价值链的区块结构。下图所描述的分别是1995年和2014年占全球贸易总量80%以上的前30大贸易国(地区)之间的贸易依存网络。图中,各国(地区)与其最大贸易伙伴以直线相连,粗体黑线则代表双方互为最大贸易伙伴。
  从这一贸易网络的演变中可发现,全球贸易正在更多地体现出区域贸易的特征。在1995年,亚洲各国(地区)大部分以日本为最大贸易伙伴,欧洲国家大多以德国为最大贸易伙伴,北美、南美的几大贸易国则以美国为最大贸易伙伴。欧洲价值链已经显现,而亚洲贸易大国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等都以美国为最大贸易伙伴,亚洲价值链的态势尚不明显,所体现的更多是以美国为核心的全球价值链在亚洲的分工。
  从1995年到2014年,全球贸易网络的基本结构在这17年间发生了两大显著变化:首先,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的贸易“核心”已由日本转变中国,且中国的核心地位更为明晰、稳固;其次,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等亚洲主要贸易国,都转而以中国为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依然以美国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但中国贸易对美国的依赖正逐步减弱,在全球贸易网络中,亚洲价值链的态势更加明显。以美国、德国、中国为核心的北美、欧洲、亚洲价值链“三足鼎立”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贸易增速的减缓实际上反映了这种结构的变化。美、德、日、英、法等国在1980年-2011年的平均货物贸易增长率分别为6.8%、6.6%、6.0%、5.5%、5.5%。而在同一时期,贸易出现高速增长的国家主要包括越南16.8%,中国15.9%,印度11.9%,泰国11.4%,韩国11.2%等。印度的高速增长主要源于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垂直转移,而越南、泰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的高速增长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
  综合来看,2012年之前全球贸易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亚洲国家、新兴经济体、资源国家推动,源于四个因素:第一,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劳动力进入世界生产和分工体系。第二,以集装箱技术、交通运输技术为代表的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贸易成本的大幅下降。第三,贸易制度成本的下降,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关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关税从平均45%以上降到本世纪的15%以下,而WTO的成立,以及全球200多个自由贸易协定的建立更使得大量的区域内关税降至为零。第四,全球生产垂直化分工所推动的中间品贸易的迅速增长。
  在以上四个因素中,中国都是决定的力量,因而成为这一时期全球贸易快速增长的发动机。第一,中国数亿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世界生产体系;第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交通运输技术及基础设施的突飞猛进迅速降低了中国的贸易技术成本;第三,中国进入WTO之后的贸易制度成本也大幅下降;第四,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制造加工业向中国的大规模转移推动了中国加工贸易的迅速增长。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四个因素推动了全球贸易从“美国核心”到“中、美、德三足鼎立”,从以美国为核心的全球价值链到北美、欧洲、亚洲的区域价值链这两大结构变化。与此同时,中国等新兴国家、亚洲国家的贸易高速增长正向发达国家的相对平缓的贸易增长回归。
  以2012年为分界,全球贸易正从“高速增长、美国核心、中国驱动”的旧常态向“增速趋缓、三足鼎立、区块结构”的新常态演变。
  有趣的是,中国现在的贸易增速趋缓,和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的贸易增速趋缓很相似。从1955年到1975年,日本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并达到1970年-1975年的平均23%的惊人增长率。此后逐年向下,从80年代开始回归到发达国家的6%左右的均值。日本劳动力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停滞现象与1970年-1975年这一贸易增长的拐点同步出现。   第三,推动合作而不对抗:美苏争霸的历史经验值得注意,由两个核心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容易演变成两强争霸。只要把对手打掉,剩下的一强就成为全球的霸主,这种巨大利益的诱惑使得G2体系通常不稳定。现在常常提起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似乎美国是发达国家的核心,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核心,而世界大局似乎进入了美、中争霸的时代。需要指出的是,一方面中国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发展阶段类似,有相似的诉求;另一方面,在经济政策上,中国常常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利益并不一致,反而和发达国家更为接近。比如说,中国的平均实际关税率只有4%左右,大大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15%,而和发达国家接近。在环境政策上,中国现在也倾向于严格的环境保护,在政策上和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更为接近。而欧洲的德、法,在反对美元霸权,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上,和中国,而不是美国立场更加接近。亚投行成立时,英国是西方第一个加入的国家。欧洲大陆,无论是语言、文化还是法律体系都和英、美体系有明显差别。美、德、中的G3, 相对于所谓的美、中G2, 可能更接近现实,更加稳定,更趋于合作,而不是对抗。
  第四,鼓励多元化,而不是霸权:世界进入了以创新驱动,以知识和人力资本为主导的时代。多元的文化是创新的土壤,不同国家之间的有序竞争推动世界的良性发展。美国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试图建立一个“美国主导”的全球经贸规则,恢复美国在G1-G7体系下的全球主导地位。而我们所提出的北美自贸区、欧盟、华夏共同体的G3体系鼓励竞争,鼓励多元化。在一个三足鼎立的体系,任何一方都难以建立霸权,因而是一个稳定而多元的结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全球鼎足三立的生产结构相适应的G3体系,既不是美国试图恢复的G1, 也不是美中对抗的G2,才是万象更新的全球经济治理新框架的未来。
  “让G20成为行动队而非清谈馆”的声音在美丽的西湖回荡,一个有效而具有代表性的全球经济治理新框架,华夏共同体与鼎足三立的G3, 在西湖的群山后,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冉冉升起。我们能听到清脆的童音:“要合作,不要对抗;要竞争,不要斗争;要多元,不要霸权!”
  鞠建东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院长,清华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余心玎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助理教授
其他文献
库卡是机器人四大家族中唯一可能被收购的公司,收购库卡是美的转型的标志性事件,也将对中国机器人产业格局带来重大改变  美的对库卡的收购要约,不仅是今年最引人瞩目的中国公司对外收购案例之一,也是对国内机器人产业影响最大的事件。交易双方,一方是正在转型的中国家电巨头,一方是位列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百年德国老店。  5月19日,美的集团(000333.SZ)发布公告,宣布拟通过要约收购的方式收购库卡集团(
期刊
筹资和支出两端均受压的养老金制度,必然要建立“多支柱”体系,问题是,建立何种形式的“三支柱”体系?现有的“统账结合”制度如何向“三支柱”过渡?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隐性债务怎么解决?  2015年,平均每2.87名职工赡养1名退休者。  在黑龙江、吉林、青海等8省,职工养老金可支付月数低于10个月,黑龙江仅1个月。  与上年相比,2015年20省的可支付月数发生下滑……  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发布
期刊
在沪港通取消总额度限制以后,港股将成为境内险企又一个重要的资产配置领域  在沪港通开通一年零十个月之后,保险资金迎来入场的机会。  9月8日,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的监管口径》(下称“《监管口径》”),正式允许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业务,投资港股通股票的账面余额纳入权益类资产计算。  这是保监会继2007年和2014年以来,关于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又一新规。  2014年11月1
期刊
目前票据的风险根源是将票据作为管理工具,调节银行资产负债表,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即便实现了票据电子化,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风险频发的问题  原计划10月份挂牌的上海票据交易所(以下简称“票交所”),因系统测试不够完善,其正式上线时间或被推迟到11月份。  8月末,《财经》记者曾独家报道,央行金融市场司巡视员、负责上海票据交易所筹备工作的徐忠有望执掌央行研究局。  今年5月,徐忠临时受命,带领几位央
期刊
从外部作用于市场的因素不应简单地冠之以“干预”,而应是市场作为事物在其发展中必须接受的条件,不存在没有任何外部约束条件的事物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合理配置资源的科学,最初发源于希腊,原意指家政管理,后逐渐演变为国家管理。离不开“干预”的市场  从经济学产生到现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流派主要有古典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其后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等。古典经济学主张由市场
期刊
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重塑机器人产业,机器人应用不仅会在工业领域高速扩张,还将向生活服务领域蔓延,产业变革之际,正是后来者的机会之窗  机器人既是高端制造业的基础装备,也是人类社会的生活服务设施,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正在从工业应用向生活服务应用蔓延,产业变革之际,正是后来者的机会之窗。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市场。201
期刊
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开放是两个驱动轮,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也是二十多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两条主线  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适时启动深港通”,这是一个起点。从4月到7月,相关部委和各方就深港通相关标的、额度等问题达成一致,完善深港通的方案,上报中央。8月16日深港通方案获批,同一天,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发布了《联合公告》。8月至11月各方将就深港通开通进行制度和技术准备,力争
期刊
恒大和宝能目标一致,志在分得万科的经营利润。如果可以一起入驻董事会,这两位杠杆高手将提高万科的杠杆率,并改写分红方案  8月5日,中国恒大(03333.HK)突然购入万科A(00002.SZ)股票,截至8月15日,恒大共持有7.53亿股万科A股,占万科总股本约6.82%,共耗资约145.7亿元。此后未有新的披露,但市场传闻恒大仍在买入万科股票,持股已超过7%。  恒大为什么要大举买入正处于风口浪尖
期刊
强调认识经济理论的复杂性让我想到了影响不平等性的最后一个因素——也许是最重要的因素:民粹主义运动。民主国家很容易发生民粹主义起义,特别是当不平等性加剧的时候  伯克利经济学家巴里·艾肯格林最近发表了关于不平等性的讲话。对艾肯格林来说,在不平等性这个话题上,他发现在过去250年中有六大最重要的过程在起作用。  首先是1750年到1850年,英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英国工业革命所产生的收益流向了城市和
期刊
着力防范国有资产流失令持股条件显得苛刻,业内期待实操层面自下而上倒逼政策放宽  员工持股向来是国资改革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国资委终于对这个硬骨头有了具体的试点意见。  8月18日,国资委下发《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下称《试点意见》),对员工持股的原则、开展试点企业的条件等作了规范。  在此轮国资改革中,关于员工持股的意见发轫于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