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孤独”是自得其乐的独处,是自成体系的完整。就像一个小女孩在嘈杂的房间的一角静静地折纸、画画、凝视着鱼缸中的小鱼,心无杂念,旁若无人,那是一种将散轶于外部事物之中的眼光引回内心世界的专心致志,那是一份心境平和的自给自足、清明安和而无所外求的精神圆融。而“寂寞”是无可慰藉的空虚,是急于冲破的樊笼,深陷其中的人往往不知道做什么好,做什么都沉浸不进去,都打不起精神,都不快乐……那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自厌”,那是自我心灵之火熄灭时的憔悴沮丧。
“孤独”是由自我思想的丰富性而带来的对独处的近乎贪婪的偏好与享受,那是一种对自我充实饱满的精神生活的不紧不慢的消化、悠然自得的回味,娴静而从容。而“寂寞”是由自我内心的荒凉、思想的贫乏而引起的对独处的恐慌,精神的空洞使我们直觉到生命的虚无,情感的真空使我们怀疑自我的存在,那是一种灵魂中空的干瘪,是绚烂的烟花在高空瞬间绽放、又坠回广漠低沉的黑暗中的无望,焦灼却疲乏。
“孤独”源于精神的自由自在,即使身处闹市、被人群包围,也依旧如急流中的一块浮木、沙漠中的一位托钵僧,穿行人世,心无纤尘。当你沉入自我并享受孤独时,人群在你眼中自动隐退,因为喧嚣业已从你心中淡退,或者说,你业已从喧嚣中淡退。而“寂寞”是一种病,源于心灵的饥饿、精神的营养不良,它需要用人群与喧闹来治疗,像病人一样需要身边常有人陪伴,它需要用迎来送往来遗忘内心的狂躁不安。
孤独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层心境。“重要的不是离群索居,而是独立思想”。不必去刻意寻找一个偏僻的角落,从而隐居于孤寂之中。孤独本就是自我心灵的诗意栖居,环境固然有一定的激发效果,却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孤独是在闹市中“心远地自偏”的出离。
孤独很多时候的表现形式是沉默,但沉默不足以代表孤独,孤独与任何可见可闻的形式无关。孤独源于思想的充沛饱满,是思想自发的精神流浪。
孤独不是人类刻意的自我培养、自我要求、自我改造,不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而是自然最古老的真相,是万物最原始的本来面目。人在离开母体之后,一直是孤独的,我们的皮肤隔开了我们与外界,我们孤单地蜷缩在自我的皮囊之中。传说中神是孤独的,正因为如此,他造出了人来和自己做伴;真理是孤独的,正因为如此,能与之親近的人永远只是极少数。我们所居住的这个热闹的地球是孤独的,在广袤的宇宙中,它不过是一个孤独的蓝色的小点,淹没在无边的静默之中。
“孤独”是由自我思想的丰富性而带来的对独处的近乎贪婪的偏好与享受,那是一种对自我充实饱满的精神生活的不紧不慢的消化、悠然自得的回味,娴静而从容。而“寂寞”是由自我内心的荒凉、思想的贫乏而引起的对独处的恐慌,精神的空洞使我们直觉到生命的虚无,情感的真空使我们怀疑自我的存在,那是一种灵魂中空的干瘪,是绚烂的烟花在高空瞬间绽放、又坠回广漠低沉的黑暗中的无望,焦灼却疲乏。
“孤独”源于精神的自由自在,即使身处闹市、被人群包围,也依旧如急流中的一块浮木、沙漠中的一位托钵僧,穿行人世,心无纤尘。当你沉入自我并享受孤独时,人群在你眼中自动隐退,因为喧嚣业已从你心中淡退,或者说,你业已从喧嚣中淡退。而“寂寞”是一种病,源于心灵的饥饿、精神的营养不良,它需要用人群与喧闹来治疗,像病人一样需要身边常有人陪伴,它需要用迎来送往来遗忘内心的狂躁不安。
孤独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层心境。“重要的不是离群索居,而是独立思想”。不必去刻意寻找一个偏僻的角落,从而隐居于孤寂之中。孤独本就是自我心灵的诗意栖居,环境固然有一定的激发效果,却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孤独是在闹市中“心远地自偏”的出离。
孤独很多时候的表现形式是沉默,但沉默不足以代表孤独,孤独与任何可见可闻的形式无关。孤独源于思想的充沛饱满,是思想自发的精神流浪。
孤独不是人类刻意的自我培养、自我要求、自我改造,不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而是自然最古老的真相,是万物最原始的本来面目。人在离开母体之后,一直是孤独的,我们的皮肤隔开了我们与外界,我们孤单地蜷缩在自我的皮囊之中。传说中神是孤独的,正因为如此,他造出了人来和自己做伴;真理是孤独的,正因为如此,能与之親近的人永远只是极少数。我们所居住的这个热闹的地球是孤独的,在广袤的宇宙中,它不过是一个孤独的蓝色的小点,淹没在无边的静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