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科学家为全球性问题开出什么“药方”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cd19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2600年,世界将拥挤得摩肩接踵,电力消耗将让地球变成炽热的火球,这是岌岌可危的”,11月5日,在腾讯we大会刚刚开幕时,画面中那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用机械式的语调平静地宣告着人类悲惨的未来。
  机器发出的声音不会变,但这位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史蒂芬·霍金用“自己是乐观主义者”的态度给人希望。他给出避免世界末日到来的方式是——移居太空,并认为这“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甚至会决定我们是否还有未来”。
  气候变暖、物种灭绝、粮食问题、资源分配不均衡……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正在被各种全球性问题困扰,但人类从未停止过脑洞大开的探索,期待用星际迁徙、返老还童、癌症免疫、人工智能等解决问题。或许在未来,我們可以乘坐太空船去探访阿尔法星,也能够与机器人女友一起朗诵叶芝的诗,还可以让确诊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返老还童。
  星际航行正探索移居太空的可能性
  当人们为日常琐事忙碌时,或许并不会在意地球上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负荷。但霍金认为,伴随着指数级增长的人口,探索新家园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将会对旧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霍金是家喻户晓的物理学家,也是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他的《时间简史》启蒙了一代人的宇宙观。他假设,在其他适宜的星球上,一定会有生命存在。
  月球、火星、水星等都曾列入“考察对象”,但又因为各种原因落选了。霍金介绍,除了行星,一些卫星也存在可能,比如木星的卫星之一“欧罗巴”,它的表面是冰层,但其下可能会有液态水,也就可能会孕育生命。然而,得知答案的唯一方式就是登陆“欧罗巴”。
  霍金说:“星际航行必然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我所说的长期,是指未来200年~500年。”
  这不是电影或是小说里的科幻剧情,而是人类正在进行的尝试。去年,霍金与企业家尤里·米尔纳推出了长期研发计划——“突破摄星”,目标是让星际旅行变成现实。霍金说,如果成功,将向太阳系最近的星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发送一个探测器。
  “突破摄星”执行董事、前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主任彼得·沃登也在大会现场分享了“突破摄星”项目新进展。项目组通过行星飞船到太空,收集宇宙信息,寻找生命体。如果可以保证飞船能够以光速的20%的速度持续20年的航行,持续地给地球传回相关信息,那么2050年左右,就可以收到可能有生命的其他星球上一些生命迹象的图片。
  另外,在“突破摄星”项目中,有一个叫做“突破聆听”的子项目,目的希望能够寻找外星人可能发给地球的信号。他介绍,项目把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集结起来,比如西弗吉尼亚州绿岸射电望远镜、澳大利亚帕克斯望远镜。一年以前,项目组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合作,期待使用中国FAST望远镜取得突破。
  人工智能是拯救还是毁灭人类?
  人工智能是近几年最热的话题,但人类对它们是既期待又恐惧的。人工智能到底会帮助人类,还是将人类带向毁灭的深渊?
  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计算专家、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分享了量子计算机的进展。他称,量子计算是一个革命性的计算原理,量子计算机3个小时的运算量相当于超级计算机运算60万年。
  姚期智认为,人类已进入一个能看到量子计算机将要“出生”的时间段。这是“最后一公里”,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可以结合在一起”。
  “长时间内人工智能无法超越人类,由于没有人类机体的生理基础,人工智能产生不了人类的高级情感。”中国科幻作家、第74届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认为,人工智能的最大威胁主要表现在:让人类变得懒于思考、懒于自我反思,从而使得人类智力退化。
  用年轻血液减缓人类衰老?
  在人类操心地球未来之前,或许最害怕的还是自身的衰老。
  然而,斯坦福大学神经学教授、老年疾病研究专家托尼·韦斯科里给出了令人惊喜的答案:“返老还童不是没有可能。”
  只是他给出的解决方案令人咋舌,是用输入新鲜血液减缓衰老。这是他正在进行的研究,主要针对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患者,通过输入健康、年轻的血浆来治疗疾病,这项临床研究对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或延缓人类衰老提供重要解决方案。2014年,他在年老小鼠和年轻小鼠之间建立了血液循环系统,发现重复输入年轻血浆能够使得老年小鼠的大脑变得年轻。
  另一项和死亡紧紧相连的是癌症。以肝癌为例,整体5年生存率不足15%,中国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占全球的50%以上。肝癌起病隐匿,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往往已是中晚期,患者已失去了进行手术等根治性治疗的机会,而化疗、放疗等手段对肝癌也效果不佳。因此肝癌患者越早得到确诊,治疗效果越好,生存率才能越高。
  癌症研究科学家、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人类基因组医学研究所所长张康和团队基于大规模的临床数据分析和深度机器学习,开发出一种高效血检方法,能以无创形式快速有效诊断原发性肝癌。
  还有一些解决疾病方案看上去像一场“恶作剧”。未来学家、致力于解决世界性问题的黑科技发明家帕布罗斯·霍尔曼就讲述了不拘一格的新奇研究,他打算用灭蚊激光炮降低疟疾感染率。起初,他用激光束击落蚊子觉得很有趣,后来发现也许用激光打蚊子能挽救一些生命。在非洲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疟疾,其中一半是儿童,这正是他为解决疟疾问题所尝试的事情。
其他文献
11月16日~17日,晋北地区寒风料峭,冬意浓浓,定襄县却涌动着一股暖流。中国工程院院士、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会长、太原钢铁(集团)公司董事会规划委员会副主任王一德带着专家团队来到这里,就法兰锻造及相关产业发展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与地方政府、当地企业共同探讨法兰产业的未来与发展,为定襄法兰产业发展把脉献策。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许富昌,忻州市副市长范建民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持续
期刊
近日,为矿山运营商提供爆破服务的智利公司Enaex与研发机构SRI International合作,尝试创造一种矿工机器人,并把这种自动化机器人解决方案称为RoboMiner。  该人形机器人由仿生化躯干、头部和手臂组成,机器上的有效载荷包括可以实现立体视觉、力反馈、场景渲染和定位的传感器。它被安装在一个带有四个坚固轮子的移动平台上,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被派往危险的矿井环境下工作,适应各种地形情况,能
期刊
近日,科技部牵头组织多个国家部委和科研机构,高规格召开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同时成立了人工智能规划推进办公室,并宣布了首批四个专项开放创新平台的依托单位名单。  回溯到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被认为是“中国科技历史上的重要一笔”。科技部作为组织实施的牵头单位,四个月后,迈出了备受瞩目的第一步。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
期刊
美国马里兰大学工程师发现,杨木和松木等多孔木材能大大提高阳光下的水—蒸汽转化效率。这些发现可用于一种简单廉价的可降解水净化装置。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焦耳》杂志上。  研究人员测试了不同密度木材的太阳能蒸发效率。每块木头有手掌大小,只有1或2毫米厚。为了使木材變暗,以便更好地吸收太阳的热量,他们将木头顶部碳化,然后测量通过木材的水转化成蒸汽的速率。结果显示,具有更多空隙和通道的木材结构有助于促进这一
期刊
人工智能火了!人工智能牛了!很大程度归功于近年来一只不断进化的“狗”——阿尔法狗(AlphaGo)。  中科院院士张钹简单分析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两条路径:一是符号主义,即从信息处理的宏观层面去模拟智能;二是连接主义,即从网络介观层面去模拟人类行为。当人工智能的开拓者提出上述方向时,不少人认为不可能,但事实证明这两条路都行得通。  “人工智能第一次震撼,是IBM的‘深蓝’程序打赢国际象棋冠军,这是用计
期刊
作为中国防原医学的主要开拓者和领军人,他从全面研究防原医学到集中研究复合伤,从研究核武器损伤到贫铀弹伤害,为国家医学核防护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核盾将军”。  同时,他还是位精通书画诗歌的艺术家。熟悉他的人说,他打通了科学与艺术的“任督二脉”。  参与14次核试验  聚光灯下的程天民,身着西装,满头银发,但风骨不减。他感慨道,自己曾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深知新中国来之不易。  “当看到
期刊
多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生活在深海的“暗光鱼”眼部存在一种新型视细胞,可让这种鱼在昏暗条件下也拥有良好的视觉。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挪威等国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报告了这一发现,认为这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动物的视觉系统。  包括人类在内的大部分脊椎动物眼部视网膜包含两类光感受器,分别是负责白天视觉的视锥细胞和负责夜间视觉的视杆细胞。在昏暗环境中,人类会同时使用两类光感
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材料计算与设计的手段筛选出新型相变材料钪锑碲合金。该材料利用结构适配且更加稳定的钪碲化学键来加速晶核的孕育过程,显著降低了形核过程的随机性,并大幅加快结晶化,即写入操作速度。与业内性能最好的相变器件相比,钪锑碲器件的操作速度提升超过10多倍,达到0.7纳秒的高速可逆操作,并且使操作功耗降低了近1/10。  这一研究成果对深入理解和调控非晶
期刊
新突破让老年细胞“穿越”回到青春时代。据报道,英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向衰老细胞简单加入了从红酒、黑巧克力、红葡萄和蓝莓中天然提取的白藜芦醇类似物,让这些已失去活性的细胞再次焕发了青春,重新拥有了年轻时的细胞分裂能力,染色体上的端粒也再次变长。  发表在《BMC细胞生物学》杂志上的这一重大突破,证明了用小分子调控剪接因子表达的细胞老化调控机制,将引领科学家们研发全新疗法,帮助老年人在延長寿命的同时,过
期刊
我国第一代导航卫星北斗一号与第二代导航卫星北斗二号以及第三代导航卫星北斗三号在工作原理上有明显不同之处。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是通过采用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方式来确定用户的位置。在平时,地面中心站经两颗北斗一号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不断向用户询问是否需要定位的信号,而用户终端一般只处于光收听不发信息的状态。当需要定位时,用户终端分别经两颗北斗一号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向中心站发送需要定位的申請信号。这时,地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