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根据新课标倡导的先进理念,要让学生作文“鲜活”起来,必须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关注体验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从而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促进学生主动地习作,从而体验到作文的乐趣。
关键词:作文教学 求诚 兴趣 读写结合
要让作文“鲜活”起来,根据新课标倡导的先进理念,必须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的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如何发挥学生写作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应是当前语文教改中的重要课题,要彻底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怕写的局面,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我觉得应弘扬“求诚”的写作教学思想。
一、发展个性,让学生“真情告白”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語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得到突出体现。而现在的作文,千人一面,似曾相识,失去了作文最本质的东西,即真感情、真体验、真感受和说真话。作文也就没有了灵魂。
在教学中,我积极营造实话实说的氛围。我采用当堂读学生习作的形式来慢慢地引导学生吐露真言,抒发真情。每次我总是精心挑选学生的习作,有的文字虽稚嫩质朴,但事件真实可信,流露的情感真挚自然。我就在全班学生前朗读展示,以此唤醒、影响更多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中慢慢地形成了这样的观念:文章最贵在于真。
比如我在五年级上作文课时,我的一位顽皮的学生,在《我是未来的 》半命题想象作文中,有一句话:“假如我是魔术师,我非要把班长×××变成一只狗!” 起因就是“班长在检查他的作业时过于挑剔了。”这篇文章的文采不错,有独到之处,对于其中的“不健康”成分老师并没有一棍子打死,还评了个“优”,在作文辅导课上,念给同学听,让学生讨论文章的优缺点,总结表扬小作者敢说心里话,想象力丰富,并指明同学之间的矛盾应该怎样处理,特别表扬了班长工作认真负责,但今后要注意方式方法。上述两例学生作文,共同点是文采好,思想有些“不健康”。作为教师应该正确看待学生作文中抒发的真实情感,写出的切身体会,并运用巧妙的方法就加以引导。
二、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作为传统教学精华之一,“读写结合”正确地反映了语文学习的一条规律,体现出了语文知识学习和语文技能的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辨证统一关系。但当我们冷静地面对协作教学长期徘徊于费时低效的怪圈子时,却遗憾的发现,在当前的写作教学中,“读写结合”早已变成了“读写分离”。一方面,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学生没有读,或几乎不读课外书;另一方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常肢解作为整体的作品,进行主题,写法、结构和词语的拆分,以致学生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于是学生写作时,只能机械地套用写作理论知识做拼凑游戏,从而造成作文水平低下。
(一) 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知识的宝库。学生只要认真阅读它就可以学代很多优美实用的词句,学会许多不同风格的体裁和巧妙构思,从中了解到许多可外知识,帮助、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另外,大量的阅读还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创造思路。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阅读的材料越多,写作思维就越活跃,写作思路也就越宽。
(二)勤做笔记,积累素材
苏霍姆林斯基早在三十多年前就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读书笔记,是学生把自己的所感所思写成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既是学生对所读读物产生的感受和认识的文字记录,也是一种表达能力的训练。我尝试坚持对学生进行写“摘录笔记”的训练,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并写出越读感受。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写作水平也就提高了。
(三)抓住教材,读写结合
一篇文字优美,描写生动的好课文,对学生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读好一篇课文,让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内容,领悟作者独具匠心的设计安排,对学生的学习情感是一种激发。例如:我们学习了《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后,学生被文乡下人家的景色和朴实的生活深深吸引。在学习了课文写作方法的基础之上,教师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因势利导,学生将在家帮助爸爸妈妈去池塘喂鱼的生动情景再现。所以,要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文,就必须让他们多读多悟多写,不断地从中外优秀作品中汲取丰厚的营养,真正使生活成为写作的内容,使写作成为生活的工具。
总之,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就必须真正在“求诚”上下功夫,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顺应他们的心理,让他们讲真话、言真情,让学生的作文真正“鲜活”起来。
关键词:作文教学 求诚 兴趣 读写结合
要让作文“鲜活”起来,根据新课标倡导的先进理念,必须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的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如何发挥学生写作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应是当前语文教改中的重要课题,要彻底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怕写的局面,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我觉得应弘扬“求诚”的写作教学思想。
一、发展个性,让学生“真情告白”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語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得到突出体现。而现在的作文,千人一面,似曾相识,失去了作文最本质的东西,即真感情、真体验、真感受和说真话。作文也就没有了灵魂。
在教学中,我积极营造实话实说的氛围。我采用当堂读学生习作的形式来慢慢地引导学生吐露真言,抒发真情。每次我总是精心挑选学生的习作,有的文字虽稚嫩质朴,但事件真实可信,流露的情感真挚自然。我就在全班学生前朗读展示,以此唤醒、影响更多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中慢慢地形成了这样的观念:文章最贵在于真。
比如我在五年级上作文课时,我的一位顽皮的学生,在《我是未来的 》半命题想象作文中,有一句话:“假如我是魔术师,我非要把班长×××变成一只狗!” 起因就是“班长在检查他的作业时过于挑剔了。”这篇文章的文采不错,有独到之处,对于其中的“不健康”成分老师并没有一棍子打死,还评了个“优”,在作文辅导课上,念给同学听,让学生讨论文章的优缺点,总结表扬小作者敢说心里话,想象力丰富,并指明同学之间的矛盾应该怎样处理,特别表扬了班长工作认真负责,但今后要注意方式方法。上述两例学生作文,共同点是文采好,思想有些“不健康”。作为教师应该正确看待学生作文中抒发的真实情感,写出的切身体会,并运用巧妙的方法就加以引导。
二、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作为传统教学精华之一,“读写结合”正确地反映了语文学习的一条规律,体现出了语文知识学习和语文技能的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辨证统一关系。但当我们冷静地面对协作教学长期徘徊于费时低效的怪圈子时,却遗憾的发现,在当前的写作教学中,“读写结合”早已变成了“读写分离”。一方面,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学生没有读,或几乎不读课外书;另一方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常肢解作为整体的作品,进行主题,写法、结构和词语的拆分,以致学生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于是学生写作时,只能机械地套用写作理论知识做拼凑游戏,从而造成作文水平低下。
(一) 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知识的宝库。学生只要认真阅读它就可以学代很多优美实用的词句,学会许多不同风格的体裁和巧妙构思,从中了解到许多可外知识,帮助、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另外,大量的阅读还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创造思路。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阅读的材料越多,写作思维就越活跃,写作思路也就越宽。
(二)勤做笔记,积累素材
苏霍姆林斯基早在三十多年前就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读书笔记,是学生把自己的所感所思写成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既是学生对所读读物产生的感受和认识的文字记录,也是一种表达能力的训练。我尝试坚持对学生进行写“摘录笔记”的训练,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并写出越读感受。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写作水平也就提高了。
(三)抓住教材,读写结合
一篇文字优美,描写生动的好课文,对学生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读好一篇课文,让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内容,领悟作者独具匠心的设计安排,对学生的学习情感是一种激发。例如:我们学习了《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后,学生被文乡下人家的景色和朴实的生活深深吸引。在学习了课文写作方法的基础之上,教师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因势利导,学生将在家帮助爸爸妈妈去池塘喂鱼的生动情景再现。所以,要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文,就必须让他们多读多悟多写,不断地从中外优秀作品中汲取丰厚的营养,真正使生活成为写作的内容,使写作成为生活的工具。
总之,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就必须真正在“求诚”上下功夫,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顺应他们的心理,让他们讲真话、言真情,让学生的作文真正“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