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办学目的不明确,实践教学践行不到位,是困扰民办应用型院校发展的主要问题。师徒制的教学方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各种手工匠人、民间艺术的主要传承方式。师徒制的教学方法,能够为民办应用型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促进民办应用型院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师徒制;民办应用型院;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11-0081-02
1 师徒制教学法概述
受工业革命的影响,传统的师徒制不断走向衰落,但至今都尚未消失。现阶段,师徒制度得到了新的发展,在各个行业中均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导师带学生的模式是师徒制传承的典型成功案例。师徒制度的发展满足了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师徒制度符合人们的教育需求,更适应人们的发展需求。因此师徒制度这种教育模式不会消失在社会中,而且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适应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紧跟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实用型人才。
2 目前民办应用型院校存在的教学问题
2.1 办学目标不明确
民办应用型院受到自身办学性质的影响,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面临着重重挑战,虽然打着“应用型”的旗号,但办学模式仍然难以逃出传统办学思路的桎梏。部分民办应用型院校像传统院校一样打起了“全面素质教育”的旗号,从培养目标上就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就使得课程设计、培养方案都走向了错误的方向,最终更难以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2.2 教学模式传统而落后
我国虽然一直不断提倡实践教学的开展,但实践教学的理论尚需要进一步完善。现阶段国内民办应用型院校均采用以生产实习、课程制定、实践培训、毕业设计为流程的实践教学方式,但这种方式的弊端较多,学生只能在学校进行实践学习,无法走入社会,进入到企业进行实践。实践教学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只能充当理论教学的辅助方式[1]。
2.3 缺乏应用型师资资源
目前民办应用型院校引入的教学人才大多都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这些教育工作着大多都是在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到民办应用型院校任职,因此缺乏必要的实践训练,同时也不具备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实践经验,因此无法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民办应用型院校在教师职称评定政策上,不重视对教师实践能力、教学成果以及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评定,因此在政策上误导了广大教师,使其更加注重科学研究方面的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
3 师徒制教学法对民办应用型院校改革的启示
3.1 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巩固实践教学的地位
传统的师徒制是发生并应用于生产实践过程中的一种职业技能教育模式,以“学以致用”为宗旨,更关注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民办应用型院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更多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将实践教学工作作为重点,并提高实践教学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应尽快将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现在教学大纲中,同时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使得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未来走入社会奠定基础,更快地适应工作。这不仅有利于为社会提供更多实践人才,也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了帮助。
3.2 以实践为核心,实现教學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师徒制教学方法的最大特征就是“工学不分”,实现了学习和实践的完美结合,师傅对于徒弟的教诲,往往都是在工作实践之中完成的,教与学在一线工作的过程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从现代教学理论的角度讲,传统的师徒教学方法属于最典型的情境教学和现场教学。
人才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与院校的培养目标脱节,是诸多民办应用型院校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方面是用人单位难以在人才市场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才,即使开出较高的薪酬也难以填补职位空缺[2]。另一方面,是从民办应用型院校毕业的学生难以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许多学生抱怨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没有用处。其关键就在于学校方面对于人才市场的核心需求不关注、把握不准确,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问题。
综上所述,想要学生在毕业后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想让学校获得社会更多的认可,学校的教育就必须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相适应。民办应用型院校要建立自主的实训中心,寻找优质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以企业技术为需要,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做到人才的有序输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实施“老带新”“一带一”的教学带教模式,实现工学的有效结合。
3.3 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传统的师徒制度中,师傅会把自己多年所总结的经验以及磨炼的技术传授给徒弟,因此其独有性较为显著。师傅在师徒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师傅技术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徒弟日后所能取得的成就。将师徒制度应用到现代民办应用型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要磨炼自身的职业技能。因此要求学校要致力于教师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而为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立打好基础。同时也应该完善相关政策,比如奖励制度以及机制保障等,可以和企业进行合作,共同为教师的培养作出努力。首先可以通过学校和企业相互合作的方式,在企业中建立教师实习基地,让实践经验匮乏的青年教师到实习基地中进行学习[3]。同时学校也可以在企业中选拔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到学校中进行教学工作,同时通过团队建设的方式为学校建立起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从而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民办应用型院校应当重视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找准人才市场的主要需求,着重培养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汲取传统师徒制教学方法的优秀经验,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结合统一,以化解民办应用型院校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实现学校发展的同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志飞. 应用型大学“师徒制”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以艺术类课堂教学改革为例[J]. 艺术品鉴,2017,(2).336 407
[2]吕永霞.新时期“师徒制”在职业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5):141-142.
[3]郝志阔,吴耀华.传统师徒制教学方法在现代化烹饪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258-259.
关键词:师徒制;民办应用型院;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11-0081-02
1 师徒制教学法概述
受工业革命的影响,传统的师徒制不断走向衰落,但至今都尚未消失。现阶段,师徒制度得到了新的发展,在各个行业中均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导师带学生的模式是师徒制传承的典型成功案例。师徒制度的发展满足了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师徒制度符合人们的教育需求,更适应人们的发展需求。因此师徒制度这种教育模式不会消失在社会中,而且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适应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紧跟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实用型人才。
2 目前民办应用型院校存在的教学问题
2.1 办学目标不明确
民办应用型院受到自身办学性质的影响,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面临着重重挑战,虽然打着“应用型”的旗号,但办学模式仍然难以逃出传统办学思路的桎梏。部分民办应用型院校像传统院校一样打起了“全面素质教育”的旗号,从培养目标上就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就使得课程设计、培养方案都走向了错误的方向,最终更难以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2.2 教学模式传统而落后
我国虽然一直不断提倡实践教学的开展,但实践教学的理论尚需要进一步完善。现阶段国内民办应用型院校均采用以生产实习、课程制定、实践培训、毕业设计为流程的实践教学方式,但这种方式的弊端较多,学生只能在学校进行实践学习,无法走入社会,进入到企业进行实践。实践教学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只能充当理论教学的辅助方式[1]。
2.3 缺乏应用型师资资源
目前民办应用型院校引入的教学人才大多都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这些教育工作着大多都是在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到民办应用型院校任职,因此缺乏必要的实践训练,同时也不具备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实践经验,因此无法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民办应用型院校在教师职称评定政策上,不重视对教师实践能力、教学成果以及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评定,因此在政策上误导了广大教师,使其更加注重科学研究方面的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
3 师徒制教学法对民办应用型院校改革的启示
3.1 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巩固实践教学的地位
传统的师徒制是发生并应用于生产实践过程中的一种职业技能教育模式,以“学以致用”为宗旨,更关注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民办应用型院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更多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将实践教学工作作为重点,并提高实践教学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应尽快将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现在教学大纲中,同时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使得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未来走入社会奠定基础,更快地适应工作。这不仅有利于为社会提供更多实践人才,也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了帮助。
3.2 以实践为核心,实现教學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师徒制教学方法的最大特征就是“工学不分”,实现了学习和实践的完美结合,师傅对于徒弟的教诲,往往都是在工作实践之中完成的,教与学在一线工作的过程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从现代教学理论的角度讲,传统的师徒教学方法属于最典型的情境教学和现场教学。
人才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与院校的培养目标脱节,是诸多民办应用型院校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方面是用人单位难以在人才市场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才,即使开出较高的薪酬也难以填补职位空缺[2]。另一方面,是从民办应用型院校毕业的学生难以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许多学生抱怨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没有用处。其关键就在于学校方面对于人才市场的核心需求不关注、把握不准确,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问题。
综上所述,想要学生在毕业后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想让学校获得社会更多的认可,学校的教育就必须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相适应。民办应用型院校要建立自主的实训中心,寻找优质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以企业技术为需要,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做到人才的有序输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实施“老带新”“一带一”的教学带教模式,实现工学的有效结合。
3.3 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传统的师徒制度中,师傅会把自己多年所总结的经验以及磨炼的技术传授给徒弟,因此其独有性较为显著。师傅在师徒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师傅技术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徒弟日后所能取得的成就。将师徒制度应用到现代民办应用型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要磨炼自身的职业技能。因此要求学校要致力于教师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而为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立打好基础。同时也应该完善相关政策,比如奖励制度以及机制保障等,可以和企业进行合作,共同为教师的培养作出努力。首先可以通过学校和企业相互合作的方式,在企业中建立教师实习基地,让实践经验匮乏的青年教师到实习基地中进行学习[3]。同时学校也可以在企业中选拔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到学校中进行教学工作,同时通过团队建设的方式为学校建立起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从而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民办应用型院校应当重视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找准人才市场的主要需求,着重培养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汲取传统师徒制教学方法的优秀经验,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结合统一,以化解民办应用型院校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实现学校发展的同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志飞. 应用型大学“师徒制”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以艺术类课堂教学改革为例[J]. 艺术品鉴,2017,(2).336 407
[2]吕永霞.新时期“师徒制”在职业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5):141-142.
[3]郝志阔,吴耀华.传统师徒制教学方法在现代化烹饪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