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性发散思维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性发散思维,主要从“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倡导一题多变,诱发学生思维”、“重视说理训练,完善学生思维”、“重视说理训练,完善学生思维”等方面加以强化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发散思维 问题情境 一题多变
  历史在创新中前进,人在创新中成长,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适合时代的创新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教育,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在享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它的实施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由于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训练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5、50、5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为之感到新奇,议论纷纷。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到5元=50角=500分;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到5米=50分米=500厘米。此时教师提出能不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就得出“5元=5.0元=5.00元”、“5米=5.0米=5.00米”。对于这几个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的性质”,这样的情境创设,形成了悬念,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二、倡导一题多变,诱发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中进行一题多变,不仅可通过将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加以改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更应强调计算题中的一题多解,达到诱导学生进行发散性创新思维的目的。
  例如:“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还剩多少件?”教师引导审题后,要求学生改编成新的应用题。学生改编后形成如下形式:
  (1)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还剩几分之几?
  (2)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发出了几分之几?
  (3)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购进的比发出的多几分之几?
  ……
  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地展开创新思维活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向纵深发展。
  三、重视说理训练,完善学生思维
  说理训练有利于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一工程队,4人6天共修公路240米。照这样计算,8人12天能修公路多少米?”针对本题,我们应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分析:
  1.用由果索因分析
  要求出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必须先知道每人每天修公路多少米。已知条件告诉我们4人6天共修公路240米,所以每人每天修公路的米数是可求得的。因此,本题列式为:240÷4÷6×8×12。
  2.用由因导果分析
  已知4人6天修公路240米,可以求得每人每天修公路多少米。已知每人每天修路多少米,那么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就可求出。列式为:240÷4÷6×(8×12)。
  3.用推理、假设、探究分析
  由题意可知每人每天修公路的米数一定,假设工作的时间不变,人数由4人增加到8人,是原来的2倍,修公路的米数也相应增加到原来的2倍。而时间由6天增加到12天,是原来时间的2倍,所以修公路的米数应是原来的(2×2)倍。列式为240×(8÷4)×(12÷6),也就是:240×(2×2)。
  这种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并掌握说理的训练,优化了应用题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途径的能力,在指导学生有理有据地分析解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逻辑性。
  最后,再结合以上三道算式,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解法说说每一步表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总之重在说理,以完善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捕捉教学时机,培养创新思维
  人类的文化史就是一部创造史。创新教育是新世纪的召唤,是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需要创新,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学生和教师双边互动的结晶。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1.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首先,要民主。教师要真正摆正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明确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处于主体地位,不搞师道尊严,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只有在这种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在学生完全自由、放松的情况下,学生才愿意动脑筋,才有标新立异的勇气和信心,才会有创新。其次,要鼓励。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这是思维创新的表现,它蕴育着未来的大发明、大创造。教师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和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也不能挖苦、讽刺。这样,大大地鼓舞了学生求新变异的勇气,培养了创新的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迸发创新火花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构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基本教学模式是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根据这个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大致有以下几种:(1)创设信息情境;(2)创设探索情境;(3)创设猜想情境;(4)创设求异情境。
  3.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育创新思维
  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条“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借助以往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抓准知识的切入点,结合数学信息的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知识建立的整个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的方法研究事物有助于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规律。然而,人们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经历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而抽象概括的过程既要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也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方法通常是在结合使用、交替使用和综合运用中发挥作用。因此,上述逻辑思维的方法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经常用到的一般方法,也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基本方法。我们要根据各年级的教学内容,认真研究那些逻辑思维方法对学习某个内容所起的作用,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冀晓梅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数学教学参考,陕师大出版社,2012,4。
  [2]武跃飞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新课程学习,山西新闻出版集团,2012,9。
其他文献
摘 要:“收”与“放”是一对矛盾,因为课堂教学中,“收”就是让学生“规规矩矩”地上完一堂课,根据教师的要求,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放”则是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的发挥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放松的空气”中学习,获取知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这二者的关系,做到收放自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教学 收与放 处理措施  现今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将开放式的教学渗透入平时的教学中,
期刊
高效课堂教学,是世界各国教学所追求的共点,也是各国教育研究的热点课题,但各国的国情、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要求不同,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特征、特点、要求及其涵义当然也不同。在我国虽然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已具有初步的实践经验,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不同,对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也不同。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加强对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与探索,具
期刊
最近听了一位化学老师的公开课,教师将托盘天平等实验器材搬到了多媒体教室,然后将学生分成六人一组。教师在多媒体演示屏上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强调了托盘天平的使用要求。做了演示后,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又让学生代表上台演示,最后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体会。  课堂效果还不错,可我总感觉这堂课有值得商讨的地方:  一是教师是否准确把握了本课时的教学容量。  二是这堂课有没有必要兴师动众非在多媒体教室完
期刊
摘 要:所谓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感 小学数学 培养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在生活体验中建立数感  “数感”主要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
期刊
摘 要: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活 新课改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
期刊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要求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准则,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只要学生扎实地掌握了知识,并做到学以致用,何愁语文教学效益不高呢?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管理出效益。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探究:  一、采取有效措施出效益  1.在时间管理上,要探索教与学的科学比例。到底是“教”需要的时间长,还是“学”需要的时
期刊
摘 要: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小学教育的成败,而且会大大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如何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教学思想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育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并改
期刊
任何改革必须先进行观念革新,只有观念的更新,才能有行为的转变。没有观念的变革,即使是行为转变了,也只能是机械的模仿。  经过一学期的课堂改革尝试,我在师生观、教学观、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评价观四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一、师生观  传统教育中的师生观是专制型的师生观,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它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夸大到极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以
期刊
当班主任既有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又有失败的苦恼和自责。当好一个班主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需要耐心、责任心、爱心和恒心。在这里我将自己当班主任的一些经历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开学初必作的一些准备  1.全面了解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刚接手班级,我都会提前去拿学生的花名册,向本班的前班主任了解情况,提前对这群孩子们有一个大概了解;若是带刚入学的学生,就利用新生注册的时候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并且与家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必须拓展延伸,这样才能立足课本,开放视野,扩大阅读面、知识面,从而达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关键词:初中语文 拓展延伸 资源整合 开发利用  语文教师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课堂,让学生超越课堂之外,跳出教材本身去搜集、阅读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这些对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课外材料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