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新媒介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e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根据2018年发布的外语国标关于跨文化能力的要求,探讨了将多模态语料库作为一种新的媒介,运用到跨文化外语教学中的优势,并对其在跨文化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多模态语料库 外语教学 跨文化教学 跨文化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9.017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 for foreign languages issued in 2018,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multimodal corpus as a new medium in cross-cultur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analyzes its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cross-cultural ability.
  Keywords multimodal corpu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ross-cultural teaching; cross-cultural ability
  0 引言
  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使得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面临严峻挑战,民族中心主义、文化歧视和偏见等问题却尘囂甚上,如何加强世界人民的跨文化理解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外语教学在跨文化教育方面显得尤其重要,外语人才因为其所学专业而具有进行更多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便利条件。与此相适应,2018年发布的“外语国标”在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中提出了“跨文化能力”要求。[1]在培养外语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媒介方面,教材建设一直是研究的重点,[2]本文试图探讨将多媒体语料库作为教材方面的有益补充,探讨其成为跨文化教学新媒介的可能性。
  1 多模态语料库在跨文化教学中的优势
  多模态语料库是指音频、视频和文字语料等多种信息集成,研究者可以通过多模态方式加工、检索和统计进行相关研究的语料库,它可以应用到语言研究,教学研究以及人文社科研究等多方面。[3]相对于传统的静态文本或者语音语料库,多模态语料库的重要特性是其语料的多模态性,文字、图像、语音、视频等各种媒体形式集成一体,充分调动使用者的多种感官系统。将多模态语料库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不仅能够发展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4]
  传统的教学材料都经过精心设计和改编,与自然状态下使用的真实语言有很大差距。多模态语料库的语料因其采集和整理方式而具有较好的自然性和真实性,有利于学习者呈现更加自然的语言面貌和更加真实的交际场景。同时,因为其语料的多模态性,更容易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从而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外语教学和跨文化教学中,相对于传统教材,多模态语料库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具有下述三个明显的优势。
  (1)语言面貌的自然性。传统教学材料中的语言,一般称之为标准语言,语言内容、语体风格都要标准化视听语料往往选在录音室录制,这导致书本语言与真实交际语言有较大差距。而多模态语料库,因为要研究交际行为的多种模态,所以在语言面貌上要尽可能的表现出自然性。比如多模态语料库会标注讲话者的省音、迟疑、重复、声调等口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语速、音响等方面也不会有意调整。在实际的交际行为中,这些看似非标准的语言行为对交际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同样一句话,因为声调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意思。所以,多模态语料库所能呈现的语言面貌的自然性,对于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交际场景的真实性。在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实践中,“设计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教学任务和活动”是一个重要手段。[5]而多模态语料库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能够提供给学习者一个真实的交际语境。我们通常认为交际行为的成功实现需要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这两种途径的结合,而传统的教学中对于非言语行为往往不够重视。多模态语料库能够在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等非言语交际方面,[6]更加真实地还原交际场景。而且,学习者也能从中观察到交际各方的非言语行为在实现交际目的中的作用,从而学习到更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学习者的参与度。多模态语料库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语料是多模态的,不仅有文本,还有图像、音频、视频等,学习者的多种感官能够被同时调动,从而提升他们的兴奋点和兴趣点,来更多参与到教学当中。其次,语料的真实性,会给予学习者身临其境的感觉,会让他们获得一定程度的参与感,而不仅仅是个旁观者。
  2 多模态语料库对跨文化能力培养的作用
  2018版外语国标,把跨文化能力具体阐述为“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跨文化同理心和批判性文化意识;掌握基本的跨文化研究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理解中外文化的基本特点和异同;能对不同文化现象、文本和制品进行阐释和评价;能有效和恰当地进行跨文化沟通;能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7]我们的跨文化教学也应以此为指导,来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国标规定了五方面的跨文化能力,可以从三方面来解释:第一条可以称之为跨文化意识和态度,第二和第三条涉及到跨文化知识,最后两条可以概括为跨文化沟通技能。我们分别从这三方面出发,探讨多模态语料库成为跨文化教学新媒介的可能性。   2.1 跨文化意识和态度
  外语国标对跨文化意识和态度的阐述包括三方面: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跨文化同理心和批判性文化意识。对于意识和态度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文本往往使用显性的路径,规定学习者应该具有何种的意识和态度,但这种灌输式的方法在学习者身上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多模态语料库的作用就是能够提供一个隐形的培养路径,这是因为其所提供的语料来自于真实的交际,使得学习者能够真正浸入到特定社会的文化环境当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和态度。比如我们以“辩论”为索引词,将某一多模态语料库的相关语料集中在一起,学习者通过感受音视频资料中辩论各方的音调、姿态、着装等非言语行为,来感受异族文化的辩论行为,尤其是其中与本族文化差异较大的方面将对学习者形成较大的冲击,学习者由此可以更好地体会在辩论中东方民族的“含蓄和内敛”以及西方民族的“奔放与激情”,形成对不同文化的正确评价态度,能够在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行为中从对方角度出发理解交际对象,从而形成对世界文化多元性的认同。
  2.2 跨文化知识
  外语国标的第二和第三条主要强调外语学习者应该掌握跨文化理论、中外文化异同以及进行跨文化评价这三方面的知识。多模态语料库所提供的语言面貌的自然性和交际场景的真实性,使得学习者能够更好理解和掌握文化知识,能够将所学到的跨文化理论运用到对各种文化的评价中。文化从广义上来说,包括社会习俗、价值观念、历史传统、思维方式等方面。我国的外语教学往往重视对“文化知识点的导入”,却缺乏将这些文化知识转化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8]笔者认为,转化方法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文化知识更多属于语言系统的深层结构,很难直接从文本中获得。多模态语料库能够让学习者身临其境般置身于交际场景中,使他们不自觉地受到其它文化的影响,从而隐形地获得文化知识以及跨文化理解力。因为多模态语料库首先是给予学习者一个真实的文化语境,没有经过人为的改编或者美化;其次是语料的多模态,更能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他们参与到对各种文化知识的理解与评价中。
  2.3 跨文化技能
  外语国标对跨文化能力阐述的最后两点是关于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技能,不仅强调自身具备,同时要能够帮助他者。跨文化技能包含语言交际、非言语交际和交际策略这三方面,[9]多模态语料库可以在这三方面的技能培养上发挥重要作用。在语言能力方面,教材中所教授的语言往往都是“中规中矩”的或者说“合乎语法”的,和实际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有一定差距,而多媒体语料库能够凭其语言面貌的自然性而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在非言语方面,因为多模态语料库重点研究交际的多模态,所以会着重呈现和标注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学习者可以从中了解和体会各个文化中非言语行为的异同。而在交际策略方面,传统的教材没有相关的知识,而多模态语料库为了让研究者了解交际行为,会标注和解释语料中交际各方所使用的交际技巧或者策略,这对于外语学习者了解和掌握交际策略具有重要作用。
  3 结论
  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多模态语料库作为新兴事物正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其在各方面的应用也不断增多,如何将其作为一种新媒介运用到外语教学和跨文化教学当中,需要更多的研究,尤其是要加强其在教学中的实证研究,以检验其对外语教学的实际效果,为跨文化教学提供更多的方法和途徑。
  参考文献
  [1][7] 外指委(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葛春萍,王守仁.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02).
  [3] 黄立鹤.语料库4.0:多模态语料库建设及其应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38(03).
  [4] Elisa RAVAZZOLO et Carole ETIENNE,  Nouvelles ressources pour le FLE €?partir des €閠udes en interaction , Linx [En ligne], 79 | 2019, document 2, mis en ligne le 30 d€閏embre 2019.URL:http://journals.openedition.org/linx/3454
  [5] 郑晓红.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教材评价研究——与Michael Byram教授的学术对话及其启示[J].外语界,2018(02).
  [6]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9] 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7(04).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为全校通识课,“中国哲学智慧”课程不能照抄照搬专业课“中国哲学史”,它在教学理念与目标、教学方式和方法上都应有自己的特色。就教学理念而言,该课程教授的是中国哲学的大智大慧,不是小聪明、厚黑学,故应以中国哲学基础知识传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和价值培养作为两大教学目标;就教学方式而言,既要有哲学教育的共性,也即重视批判性思维、论证和说理等能力的培育,又要体现中国智慧的一些基本特质,而且还要
期刊
摘 要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翻转课堂”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增强学生对“工业通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与此同时,翻转课堂摒弃了传统课堂中固化的教学方式,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定位翻转过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探究这一教学模式在“工业通风”课程中的可行性是实现“工业通风”课程进步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工业通风 教学改革  Abstract The
期刊
摘 要 分析国内促进大学生发明创新的举措及不足之处,结合郑州轻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大学生发明创新及技能培养的课程。详述了课程的六个模块、课程实施的注意事项及实施效果,以及后续的研究计划。具有一定和合理性和较强的可行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打造优势学科提供了支撑。  关键词 物联网工程 课程 发明创新 专利  中图分类号:G642
期刊
摘 要 课程思政能够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双重育人效果,同时也对当前工科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控制理论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现代控制理论课程为例,分析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将思政教育的资源和元素融入到知识点的讲解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达到全方面育人的目的
期刊
摘 要 在国家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生态环境退化已成为制约西部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西部高校开展环境科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教育,以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思路,立足西部生态环境治理,培养大批具有扎实的多学科背景知识的污染综合治理、绿色发展的综合性技术人才,以满足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对相关人才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 环境科学 第二学士学位 西部大开发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期刊
摘 要 本文基于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利用ELVIS 多功能教学实验平台,提出了虚实互动的实验模式,设计了教学案例,验证了其可行性,在节约教育投资、共享教育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教学改革 虚实结合 口袋实验 理实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
期刊
摘 要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辅导员的岗位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相对于本科生辅导员,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健全。本文从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管理现状、轮岗制度的优势和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析,分析了实行轮岗制的可行性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为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对策有所帮助。  关键词 研究生辅导员 轮岗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8
期刊
摘 要 C语言是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习的好坏,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位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教学中思考、思考中教学”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得会,有兴趣的学、并且学有所成”。  关键词 教学方法 C语言 計算机课程 高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
期刊
摘 要 如何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理念深度融合,是当前职业学校各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让学生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建构知识认知,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拓展学习思维和提高学习效率。该文探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基于移动微学的“四维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践,为该课程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财务管理”课程 移动微学 四维教学策略 设
期刊
摘 要 高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尤为重要。而高职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教学往往与企业实践严重脱节,导致培养人才与企业岗位需求不符。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以“管理心理学”专业基础课程为例,结合高职学生特点,进行基于企业岗位需求的课程教学设计分析,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课程教学 岗位需求 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