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通识选修课程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kao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识选修课程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价值。本研究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分析发现通识选修课程结构比例偏低,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教学质量不高。要加强通识选修课程管理,就必须正确认识通识选修课程的价值,重建通识选修课程制度,改变通识选修课程管理方式,整合通识选修课程教学资源,完善通识选修课程质量监控体系。
  关键词 通识选修课程 课程管理 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Elective Course Management
  ——Take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as an example
  ZHANG Zheng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There's great value of general education elective courses to promote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y for example, it found that there's low structure scale, unsystematic framework, and poor teaching quality of general education elective courses. To improve the courses management, it should recognize the value of general education elective courses, reconstruct the courses system, change the management style, integrate th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perfect the teaching quality control system.
  Key words general education elective courses; courses management; general education
  改革开放初期,为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我国部分高校开始试行选修制,积极增设了专业课程之外的選修课程(即公共选修课程)。这些选修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诉求,起到了拓展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经过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当前许多高校都将公共选修课程纳入了通识课程平台,但不少高校在通识选修课程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①本研究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结合该校通识选修课程管理的实际情况,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1 现状与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借鉴了相关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基础上,中南民族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了公共选修课程。2004年,为适应学分制的选课需要,中南民族大学将公共选修课程划入通识教育平台。学校将通识课程作为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开设通识选修课程。当前,全校通识选修课程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就业与技能等四个课程群。学校还借助培养方案修订的契机,适时增加通识选修课程的结构比例,例如,2009年版人才培养方案就要求学生必须选修不少于10个学分的通识课程,且理工类专业学生必须选修人文、社科类课程,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必须选修自然科学类课程。从课程结构体系来看,中南民族大学的通识选修课程建设已经趋于规范化,然而在教学质量调查过程中发现,学生对通识选修课程的满意度并不高,持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学生仅占调查对象的35.8%。
  从课程数量上而言,学校通识选修课程资源不足。以2010-2011、2011-2012、2012-2013这三个学年的开课情况为统计对象,学校共开设了895门次通识选修课程,平均每学期开设149门次。学生要修满10个学分就至少须选修5门通识选修课程,而学校现有本科生2.3万余人,4年的通识选修课程总容量即要达到11.5万人次。按照每学期开设150门通识选修课程的平均数计算,4学年则共可开设课程1200门次,那么每门通识选修课至少需容量96名学生,如此大的班容量显然难以保证应有的教学效果。从课程内容上来说,人文社科类的课程居多,自然科学类的课程偏少。尽管该校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覆盖面较广,但所涉及的课程内容与当前科技社会发展的差距还较大。
  基于以上对该校通识选修课程基本状态的调研,分析发现该校通识选修课程管理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首先,通识选修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的结构比例偏低。当前我国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基本上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等三部分组成,尽管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比例不低,但很多都是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开设的必修课程,而真正留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比例相当小。虽然中南民族大学明确规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分比应为7:3,然而在通识选修课程中也未能给学生留下太多的选择空间。
  其次,通识选修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从目前该校的情况来看,通识选修课程缺乏系统的课程体系设计,开课计划性不强,课程设置缺少客观的规范和标准。有的课程过于通俗,达不到培养学生通识能力的目标,而有的课程专业性又太强,课程设置不够通识化,受众面狭窄。在选课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应有的选课指导,学生对通识选修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了无所知,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通识选修课程可有可无,因而导致学生盲目选课。   第三,通识选修课程的教学质量不高。从开设通识选修课程的教师职称来看,讲师群体是开设通识选修课程的主力军,这是由于该校为满足学生的选课需要,将开设通识选修课程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再者,该校对通识选修课的管理较松,教师增设或取消通识选修课的随意性大,导致通识选修课程的连续性不强。通识选修课往往班容量规模都较大,再加上教师对通识选修课的时间精力投入不足,这也致使课程质量缺乏可靠保障,从而难以打造出高品质的通识选修课程。
  2 对策建议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社会需要大学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在当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引下,高校需要深入推进通识选修课程改革,加强通识选修课程管理。
  首先,要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来认识通识选修课程的作用,树立通识教育的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识课程之于人才培养的价值丝毫不亚于专业教育。②通识选修课程就是要赋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自由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探究未知事物,满足学生的多方面需求。事实上,我国通識选修课程的开设程序通常是教师提出开课申请,教务部门审批,至于开设什么课程、教授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法都由教师决定,却较少考虑学生的选课需求。虽然学生拥有选课权利,但实际上他们的选课“自由”也相当有限,这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学生选修通识课程的“自由”真正落到实处,又在何种程度上得以实现,这是我们树立通识选修课程观念所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
  其次,要重建通识选修课程制度。推进通识选修课程改革,是深入推进学分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识选修课程是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专业课程的有益补充,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深化学分制改革的目标之下,必须改变通识选修课程所占结构比例偏低的现状,否则就不可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譬如,吉林大学将通识选修课程定位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因此将通识选修课程分为哲学与社会、政治与法律、历史与文化、文学与艺术、经济与管理、自然科学、方法与技术等七类,并将课程的管理权限分为校院两级,核心课程由学校组织,一般课程由学院组织,学生根据要求从核心课程里面进行限选,从一般课程里面进行任选。在重建通识选修课程制度的过程中,高校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通识选修课程的制度创新。
  再者,要改变通识选修课程的管理方式。世界一流大学在出台新的课程体系时,往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与研究,明确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而当前,许多高校为了调动教师开设通识选修课程的积极性,往往以“质量”换“数量”。这样,通识选修课程的管理重心就下移到了教师,而教师又常常是依据自己的学术研究兴趣来开设通识课程,导致学校无法保证通识选修课程的讲授内容与讲授标准,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整合通识选修课程教学资源。学校要整合校内外课程教学资源,为学生选修各种通识课程提供方便。首先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准许学生选修校内各种非本专业的课程作为自己的通识选修课程,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另外,也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武汉地区有着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高校之间有着鲜明的学科差异性和较强的互补性,高校之间要建立跨校选修课程机制,为学生的跨校选课提供便利。③譬如武汉地区南湖十校联合办学单位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教学资源,向参与联合办学的院校提供一定的通识课程资源供学生选择。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在MOOC课程迅速铺开的背景下,高校也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料和新的网络教学形式来进行通识选修课程的教学。因此,学校管理层要切实整合校内外课程教学资源,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丰富、有效的通识选修课程体系。
  第五,要完善通识选修课程质量监控体系。当前,很多高校教师认为学校对通识选修课程的教学要求不高,所以在教学投入上没有专业课程多,备课不认真,教学内容更新慢,对学科知识前沿和动态关注不够,授课方式单一,致使很多通识选修课程大都呈现出“满堂灌”和“独自讲”的形式,甚至个别教师上课就是播放各种视频资料。显然,这种教学现状与学校开设通识选修课程的初衷相违背,与真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相去甚远,不可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因此,学校要加大通识选修课程的监管力度,建立通识选修课程准入门槛、考评体系以及退出机制。高校还要遴选优质通识选修课程,以建设精品课程的标准和投入来打造优质通识课程,促进课程质量提升。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构建相应渠道,将学生的通识选修课程需求及时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和学生实现及时沟通,不断改进通识课程教学质量。
  在全国高校围绕高等教育质量积极探索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思考专业综合改革、创新能力发展、实践教学改革等问题,而且也应继续推进通识选修课程改革,充分发挥通识选修课程对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价值。教育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因此,高校通识选修课程改革要顺应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只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通识选修课程,才有助于学生跨越学科专业壁垒,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本文系2012年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JYS12006)、2011年度中南民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JYMW11001)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孟卫青,黄崴.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制度困境与出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4):46-50.
  ② 贾永堂.我国大学通识教育难以深化的根本因素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5(2):34-38.
  ③ 别敦荣.大学城资源共享亟须突破“玻璃门”[N].中国教育报,2013-12-13(2).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高校住宿社区化、完全学分制的推行,传统的班级概念趋于淡化,团组织功能也出现退化趋势,面临新变化、新矛盾,高校共青团工作出现了空白区域和工作盲点。本文以嘉兴学院学生公寓管理模式改革为契机,在传统共青团工作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模式,形成“传统团组织”与“公寓特色团组织”相结合、“网络团组织”与“网下团组织”相结合的 “双网格化”团建新模式。  关键词 高校团建 双网格
期刊
摘 要 高一新疆班学生能否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也是新疆班在内地学习适应的体现。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高一年级新疆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了一些重要数据,为指导学生学好数学及如何有效地实施数学教学提供了更好的依据。  关键词 新疆班 数学学习 适应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每位学生从初中到高中不仅有一个教学内容的衔接
期刊
摘 要 1998年计量经济学被教育部列入高等学校经济门类各专业的8门共同核心课程之一。然而在实践教学中,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却难以保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探讨经济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 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在1998年教育部举行的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发展繁盛的后续力量。社会主义中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作为国家未来主人翁的新时期大学生也应当建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医学专业大学生更应如此。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现状,提出要遵循原则,把握规律,让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由被动接受变主动需求,从而提高教育成效。  关键词 医学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期刊
摘 要 少儿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速度与水平取决于运行经费的支撑、相关政策的保障、建设主体的发展理念和区域性的综合条件等因素。本文以大连市少儿图书馆为例,在阐述大连少儿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模式与取得成效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少儿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少儿图书馆 总分馆 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少儿图书馆
期刊
摘 要 集团化办学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学校和企业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的积极作用,对学校的人才培养,企业、行业的用人需求,国家的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土资源和地理信息职业教育集团深入探索集团化办学策略,通过扶持保障、利益互惠、资源共享三大策略,促进校政、校企、校际之间的有效合作,努力实现集团内各成员单位的互利共赢。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集团化办学 策略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尤其是医药产品贸易的快速发展,各界对医药院校国贸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切实提高此类人才的培养质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从课程体系的概念入手,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总结出现阶段医药院校国贸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诸如课程设置与实践发展脱节、双语课程比重偏低等问题,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医药院校 国贸 课程体系 优化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已备受关注,但是他从某种意义上代表的只是廉价。并非“Made in German”德国制造所代表的品质优秀。造成这种区别的直接原因在于工人的技术水平。根本原因却是培养这些技术工人的职业教育体制。中国是否可以复制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国的职业教育应怎样有序发展?文章对此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 双元制 职业教育 探索 厂中校 双主体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 本研究根据高职英语教育的特点,选取旅游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大学英语和行业英语的紧密衔接关系。分别从学校机构的合作、师资力量的培养、教学方法改革、教材创新等方面探讨英语课程如何更好地服务专业学习,实现教学的层次性发展,推动专业英语教学的进步,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 公共英语 旅游英语 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Connection Re
期刊
摘 要 目的:以广东医学院为例,探讨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实施及其意义。方法:统计广东医学院2010-2012年对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资助情况,并总结项目实施模式、效果及其存在问题。结果:分析发现,广东医学院近几年对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资助力度为上升趋势,学生在该项目的推动下,锻炼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另外,创新实验还有问题存在有待进一步解决。结论:要发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优势,指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