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汉语动态助词“了”是许多俄罗斯留学生的学习难点,但同时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本文首先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一百条左右俄罗斯留学生真实的语料考察和分析,就其使用情况进行分类总结,分析留学生关于动态助词“了”的使用情况。其次,在第二语言习得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就语料进行原因分析错误的四种情况。再次,就语料的具体情况,结合前人经验和俄语语法特点分析造成俄罗斯留学生使用偏误的原因,从对外汉语教学方面提出参考意见,在教学中适当减少留学生的偏误。
关键词:HSK语料库;助词“了”偏误;对外汉语教学
现代汉语中动态助词属于虚词中十分重要的一类,由于汉语作为典型的“孤立语”,缺乏形态变化,因此动态助词承担了形态变化的功用。而动态助词“了”使用频率高,意义虚化,用法复杂,语言界对其的争论和研究也不间断。俄语具有体、时、态、性、数、格等丰富的形态变化。这些都使得其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现代汉语语法中,“了”作为助词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或成事实,没有时间的限制。而与动态助词“了”同形的还有作为语气词的“了”,“了”主要用在句子的末尾,可以用于表示陈述语气和祈使语气,为了区分通常将动态助词“了”叫做“了1”,将语气词“了”叫做“了2”。但是在“谓词+了”结构中,这个可能是“了2”和“了1”的融合体,我们通常将其归类为“了3”。由于汉语虚词数量少造成的语法的复杂性给第二语言习得者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而本文也希望通过对语料库的整理收集对助词“了”偏误现象及成因进行分析,提出教学上的建议。
一、俄罗斯留学生助词“了”的语料搜集整理
本文主要是基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进行数据收集,查询时使用字符串检索中“字查询”,查询中的考生国籍为俄罗斯。其中含“了”字的句子一共300条,我选取其中1~100进行分析
由于有的考生证书级别信息缺失,于是按照考生的分数进行划分总结,将100名考生按照作文分数分类为50~60分共28人,65~75共58人,80~90共14人,得出下表:
二、俄罗斯留学生助词“了”的偏误类型分析
通过上述图表,我们可以发现,俄罗斯留学生关于助词“了”的偏误类型主要有漏用、误加、混用及错序。
(一)漏用
漏用即该用“了”却没有用“了”。俄语属于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表示和动态助词“了”相似用法时,俄语通常会使用动词的完成体,动词的完成体表示动作有结果或是一次完成的动作。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俄罗斯留学生在学习使用汉语时,就易遗漏表示动作完成的“了”,而且通过不同层次的漏用情况发现,俄罗斯留学生在漏用“了”字中更加容易漏用语气词“了”。
(二)误加
误加即不该加“了”却使用了“了”。在俄语语法中表示过去发生的事要用动词过去式表示,用动词的词尾来体现时态。而汉语的虚词“了”,无论是动态助词还是语气词都有标动作完成的意义,这就使得俄罗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习惯性地将“了”与过去时相联系,把“了”作为时态的标记随意使用。虚词“了”不等于俄语的动词过去式词缀。
(三)混用
通过对100条语料的整理调查,错误率次于漏用和误加的就是混用了,而且在共计11条的混用中,有7条是助词“的”和助词“了”的混用,占63.3%。关于“的”和“了”混用就需要留学生们分清二者的区别。通过汉俄语法的比较可知俄罗斯留学生在面对“是……的”句型无法将其理解为一个固定结构导致“的”和“了”混用。
(四)错序
俄罗斯留学生关于“了”的使用还有一种偏误情况就是错序,面对“动词+宾语”时, 留学生就易错误地将“了”放在动词前 。俄语具有很明显的形态变化,对语序的要求并不严格,但汉语作为孤立语,没有明显的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十分重要。这些导致了俄罗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因语序造成的歧义和错误。
三、俄罗斯留学生助词“了”偏误成因分析
(一)动态助词“了”复杂性
汉语中语序和虚词对于表达语法意义十分重要,而动态助词在虚词中十分重要,在动态助词中“了”本身具有复杂性,“了”的使用有一般规则也有特例,什么时候加“了”,什么时候不加,这些对于俄罗斯留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点,在国内的很多语法书中都对“了”的不同方面进行了阐述,帮助留学生们理解其用法。
(二)母语负迁移
母语的负迁移指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目的语之间差别较大时会对目的语的学习造成阻碍的副作用。俄语属于屈折语,汉语属于孤立语,俄语在很多语法上都和汉语有着很大的出入,例如俄语的形态变化,时态的用法还有六种格的变化等这些都是汉语不具备的,当俄罗斯留学生用母语的思维方式学习汉语时就很容易造成偏误。例如汉语“了”的用法在俄语中可以用词序、调型等表示,这就使留学生对“了”的用法弄混淆,造成遗漏、误加等。
(三)對目的语认知不清
在第二外语习得的过程中,心理上建立一个对目的语的认知十分重要。如果认知不清容易被汉语中的相似结构干扰。还容易造成目的语过渡泛化或过度概括,就是当留学生掌握了一种语法后,就将有限的规则套用到所有的新的目的语现 象中,从而造成偏误。但语言具有约定俗成性,规则永远只是一小部分。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首先要有明确地认知才能更好的学习汉语。
四、对俄罗斯留学生动态助词“了”的教学建议
根据语料库的数据统计及偏误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俄罗斯留学生对于“了”的使用错误有诸多的原因。无论是对外汉语教学教材的编排还是教师课堂讲解都要注意以下五点:
(一)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于母语是俄语的学习者来说,在初级阶段,国语高深的语法不仅不会帮助他们学习汉语,还会造成阻碍并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的编排要由浅入深,设置每一等级学生适合的语法范畴,老师在讲解时也要循序渐进,从简单句入手。
(二)生动化、具体化的讲解,多一些情景练习。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语言只有进入交际中才能更好的学习,教师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要多设置情景对话,将复杂的语法融入日常的语言中,帮助留学生的掌握。
(三)由于汉语虚词“了”本身具有的复杂性,那么这就要求注意讲解“了1”和“了2”的主要区别及其与“了3”的关系,以及与其他语法点的区分。在很多语法书中避开了对“了1”和“了2”还有“了3”辨析,这就导致学生对“了”的复杂用法的不清,这是教材编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四)第二语言的习得不能完全脱离母语,一定要注意汉、俄结合,通过明确二者的异同帮助留学生对汉语语法的掌握。俄语留学生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容易造成汉语语法的使用混乱。比较异同能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那么在编写教材和汉语教学中区分二者的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基于中介语语料库分析了俄罗斯留学生在使用“了”时的偏误类型及偏误原因,发现俄罗斯留学生在使用动态助词“了”时有漏用,误加,错序,混用等四种主要错误类型,并且经过统计发现漏用的错误率最大。通过对汉俄双语的比较以及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提出了俄罗斯留学生的偏误研究,并提出出个人意见。
参考文献:
[1]丁树声.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3]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4]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陆俭明.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6]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8.
[7]罗音.俄罗斯留学生学习动态助词“了”的偏误分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2,2,第三卷(1).
关键词:HSK语料库;助词“了”偏误;对外汉语教学
现代汉语中动态助词属于虚词中十分重要的一类,由于汉语作为典型的“孤立语”,缺乏形态变化,因此动态助词承担了形态变化的功用。而动态助词“了”使用频率高,意义虚化,用法复杂,语言界对其的争论和研究也不间断。俄语具有体、时、态、性、数、格等丰富的形态变化。这些都使得其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现代汉语语法中,“了”作为助词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或成事实,没有时间的限制。而与动态助词“了”同形的还有作为语气词的“了”,“了”主要用在句子的末尾,可以用于表示陈述语气和祈使语气,为了区分通常将动态助词“了”叫做“了1”,将语气词“了”叫做“了2”。但是在“谓词+了”结构中,这个可能是“了2”和“了1”的融合体,我们通常将其归类为“了3”。由于汉语虚词数量少造成的语法的复杂性给第二语言习得者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而本文也希望通过对语料库的整理收集对助词“了”偏误现象及成因进行分析,提出教学上的建议。
一、俄罗斯留学生助词“了”的语料搜集整理
本文主要是基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进行数据收集,查询时使用字符串检索中“字查询”,查询中的考生国籍为俄罗斯。其中含“了”字的句子一共300条,我选取其中1~100进行分析
由于有的考生证书级别信息缺失,于是按照考生的分数进行划分总结,将100名考生按照作文分数分类为50~60分共28人,65~75共58人,80~90共14人,得出下表:
二、俄罗斯留学生助词“了”的偏误类型分析
通过上述图表,我们可以发现,俄罗斯留学生关于助词“了”的偏误类型主要有漏用、误加、混用及错序。
(一)漏用
漏用即该用“了”却没有用“了”。俄语属于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表示和动态助词“了”相似用法时,俄语通常会使用动词的完成体,动词的完成体表示动作有结果或是一次完成的动作。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俄罗斯留学生在学习使用汉语时,就易遗漏表示动作完成的“了”,而且通过不同层次的漏用情况发现,俄罗斯留学生在漏用“了”字中更加容易漏用语气词“了”。
(二)误加
误加即不该加“了”却使用了“了”。在俄语语法中表示过去发生的事要用动词过去式表示,用动词的词尾来体现时态。而汉语的虚词“了”,无论是动态助词还是语气词都有标动作完成的意义,这就使得俄罗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习惯性地将“了”与过去时相联系,把“了”作为时态的标记随意使用。虚词“了”不等于俄语的动词过去式词缀。
(三)混用
通过对100条语料的整理调查,错误率次于漏用和误加的就是混用了,而且在共计11条的混用中,有7条是助词“的”和助词“了”的混用,占63.3%。关于“的”和“了”混用就需要留学生们分清二者的区别。通过汉俄语法的比较可知俄罗斯留学生在面对“是……的”句型无法将其理解为一个固定结构导致“的”和“了”混用。
(四)错序
俄罗斯留学生关于“了”的使用还有一种偏误情况就是错序,面对“动词+宾语”时, 留学生就易错误地将“了”放在动词前 。俄语具有很明显的形态变化,对语序的要求并不严格,但汉语作为孤立语,没有明显的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十分重要。这些导致了俄罗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因语序造成的歧义和错误。
三、俄罗斯留学生助词“了”偏误成因分析
(一)动态助词“了”复杂性
汉语中语序和虚词对于表达语法意义十分重要,而动态助词在虚词中十分重要,在动态助词中“了”本身具有复杂性,“了”的使用有一般规则也有特例,什么时候加“了”,什么时候不加,这些对于俄罗斯留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点,在国内的很多语法书中都对“了”的不同方面进行了阐述,帮助留学生们理解其用法。
(二)母语负迁移
母语的负迁移指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目的语之间差别较大时会对目的语的学习造成阻碍的副作用。俄语属于屈折语,汉语属于孤立语,俄语在很多语法上都和汉语有着很大的出入,例如俄语的形态变化,时态的用法还有六种格的变化等这些都是汉语不具备的,当俄罗斯留学生用母语的思维方式学习汉语时就很容易造成偏误。例如汉语“了”的用法在俄语中可以用词序、调型等表示,这就使留学生对“了”的用法弄混淆,造成遗漏、误加等。
(三)對目的语认知不清
在第二外语习得的过程中,心理上建立一个对目的语的认知十分重要。如果认知不清容易被汉语中的相似结构干扰。还容易造成目的语过渡泛化或过度概括,就是当留学生掌握了一种语法后,就将有限的规则套用到所有的新的目的语现 象中,从而造成偏误。但语言具有约定俗成性,规则永远只是一小部分。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首先要有明确地认知才能更好的学习汉语。
四、对俄罗斯留学生动态助词“了”的教学建议
根据语料库的数据统计及偏误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俄罗斯留学生对于“了”的使用错误有诸多的原因。无论是对外汉语教学教材的编排还是教师课堂讲解都要注意以下五点:
(一)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于母语是俄语的学习者来说,在初级阶段,国语高深的语法不仅不会帮助他们学习汉语,还会造成阻碍并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的编排要由浅入深,设置每一等级学生适合的语法范畴,老师在讲解时也要循序渐进,从简单句入手。
(二)生动化、具体化的讲解,多一些情景练习。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语言只有进入交际中才能更好的学习,教师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要多设置情景对话,将复杂的语法融入日常的语言中,帮助留学生的掌握。
(三)由于汉语虚词“了”本身具有的复杂性,那么这就要求注意讲解“了1”和“了2”的主要区别及其与“了3”的关系,以及与其他语法点的区分。在很多语法书中避开了对“了1”和“了2”还有“了3”辨析,这就导致学生对“了”的复杂用法的不清,这是教材编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四)第二语言的习得不能完全脱离母语,一定要注意汉、俄结合,通过明确二者的异同帮助留学生对汉语语法的掌握。俄语留学生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容易造成汉语语法的使用混乱。比较异同能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那么在编写教材和汉语教学中区分二者的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基于中介语语料库分析了俄罗斯留学生在使用“了”时的偏误类型及偏误原因,发现俄罗斯留学生在使用动态助词“了”时有漏用,误加,错序,混用等四种主要错误类型,并且经过统计发现漏用的错误率最大。通过对汉俄双语的比较以及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提出了俄罗斯留学生的偏误研究,并提出出个人意见。
参考文献:
[1]丁树声.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3]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4]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陆俭明.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6]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8.
[7]罗音.俄罗斯留学生学习动态助词“了”的偏误分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2,2,第三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