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人才队伍梯队建设的基础性环节,是高校发展活力与发展趋势的重要标识。由是观之,青年教师的素质水平及其培养生态,不仅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现有发展程度,而且关系到一所高校的未来发展高度。这也是本刊首次以专题呈现的形式把目光聚焦到高校领域就选择“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主题的原因之所在。
在精心策划的基础上,2017年3月底以来,本刊派出多路记者深入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7所高校采访青年教师培养的优秀经验与案例,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并以“拓宽广东高校青年教师发展路”为题分上下两期刊载。盘点这7所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经验,可以发现,其既有共通之处又极具个性色彩。
这7所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共通之处在于,既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更注重引进后的人才培养渠道建设;既创新激励机制,又融入约束机制;既强调青年教师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更强调把青年教师的培养融入到学校人才梯队建设战略之中,打造老中青相互结合、相互支持、相互连接的人才培养生态。
由于意识到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广东各高校立足自身实际与发展定位,与时俱进地积极创新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打造青年教师成长平台,拓宽青年教师发展路径,从而形成了个性色彩鲜明的青年教师培养生态。例如:暨南大学通过实施“新任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营计划”“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計划”“本科课程新任教师教学竞赛”“宁静致远”工程项目之青年项目等措施,推动青年教师成长为学校师资队伍的生力军;华南师范大学立足高水平大学建设,大力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增设青年英才岗、推行预聘制和师资博士后聘用制度等举措创新青年教师聘用方式,建立优秀青年人才破格聘任通道,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南方医科大学适应“创新强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态势,探索分段式阶梯培养青年教师培训体系框架,实现从新进教师到青年骨干,再到高端专家的全覆盖立体培养,建立了一支梯队整齐、后劲充足的人才队伍;广东工业大学明确将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等计入本科教学工作量,并将教师开展教研教改取得的成果列为职称晋升条件,同时,为了推进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建设好协同创新平台,学校提出了“一体双责三延伸”的新机制,并利用这一新机制构筑教师成长新平台,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专门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教代会、工会中设立青年教师工作委员会,建立青年教师教学发展支持系统,实现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咨询服务,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营造青年教师良好的成长环境;广东白云学院创建了基于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周期的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具备教育教学、职业指导、应用研究能力,具有教师、职业导师身份的“双师三能型”教师,此外,学校实施“1 1”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对新入职青年教师除了开展教师岗前培训和专题培训,还实行导师制,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加以指导,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惠州学院把青年教师培养纳入“师海扬帆”计划之中,适应“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着力启动青年教师“双百培养工程”,并把青年教师的培养融入到“双师双能型”师资培育工程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之中,让青年教师获得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与成长平台。
一言以蔽之,高校只有为青年教师构筑多元化、宽通道、规范性的发展路径,才能让那些能为、敢为、善为的青年教师真正有为,更加优秀,并通过这些优秀有为的青年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发整个青年教师队伍成长的活力,从而为高校的发展建构持续向上的人才“基地”。
本栏责任编辑 黄日暖
见习编辑 黄博彦
在精心策划的基础上,2017年3月底以来,本刊派出多路记者深入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7所高校采访青年教师培养的优秀经验与案例,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并以“拓宽广东高校青年教师发展路”为题分上下两期刊载。盘点这7所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经验,可以发现,其既有共通之处又极具个性色彩。
这7所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共通之处在于,既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更注重引进后的人才培养渠道建设;既创新激励机制,又融入约束机制;既强调青年教师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更强调把青年教师的培养融入到学校人才梯队建设战略之中,打造老中青相互结合、相互支持、相互连接的人才培养生态。
由于意识到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广东各高校立足自身实际与发展定位,与时俱进地积极创新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打造青年教师成长平台,拓宽青年教师发展路径,从而形成了个性色彩鲜明的青年教师培养生态。例如:暨南大学通过实施“新任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营计划”“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計划”“本科课程新任教师教学竞赛”“宁静致远”工程项目之青年项目等措施,推动青年教师成长为学校师资队伍的生力军;华南师范大学立足高水平大学建设,大力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增设青年英才岗、推行预聘制和师资博士后聘用制度等举措创新青年教师聘用方式,建立优秀青年人才破格聘任通道,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南方医科大学适应“创新强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态势,探索分段式阶梯培养青年教师培训体系框架,实现从新进教师到青年骨干,再到高端专家的全覆盖立体培养,建立了一支梯队整齐、后劲充足的人才队伍;广东工业大学明确将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等计入本科教学工作量,并将教师开展教研教改取得的成果列为职称晋升条件,同时,为了推进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建设好协同创新平台,学校提出了“一体双责三延伸”的新机制,并利用这一新机制构筑教师成长新平台,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专门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教代会、工会中设立青年教师工作委员会,建立青年教师教学发展支持系统,实现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咨询服务,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营造青年教师良好的成长环境;广东白云学院创建了基于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周期的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具备教育教学、职业指导、应用研究能力,具有教师、职业导师身份的“双师三能型”教师,此外,学校实施“1 1”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对新入职青年教师除了开展教师岗前培训和专题培训,还实行导师制,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加以指导,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惠州学院把青年教师培养纳入“师海扬帆”计划之中,适应“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着力启动青年教师“双百培养工程”,并把青年教师的培养融入到“双师双能型”师资培育工程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之中,让青年教师获得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与成长平台。
一言以蔽之,高校只有为青年教师构筑多元化、宽通道、规范性的发展路径,才能让那些能为、敢为、善为的青年教师真正有为,更加优秀,并通过这些优秀有为的青年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发整个青年教师队伍成长的活力,从而为高校的发展建构持续向上的人才“基地”。
本栏责任编辑 黄日暖
见习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