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王沂东是当今中国最具实力的油画艺术家之一。他游刃有余地将西方古典油画的精湛技法与中国民族文化的审美意蕴融于一体,成功地再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笔法精细严谨、造型线条分明、形体结构确并擅长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以古朴凝重而又俏丽灵动的艺术魅力扣人心弦。
关键词:王沂东;油画;色彩语言
王沂东的色彩语言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他的画面经常以黑、白、红三种色的巧妙搭配为主,运用古典技法和中国画中以及传统年画艺术中的平面性、装饰性表现手法的结合,创造出具有象征性、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色彩。他以红色作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媒介,运用不同冷暖、明度、纯度、面积的红色与黑、白色的对比与结合,创造了生动而沉稳、强烈而和谐的画面。他的色彩语言的形成与变化,可以从他创作思路的逐渐转变中进行分析。王沂东致力于对欧洲古典绘画技法的深入研究,他努力将中国本民族文化精神与古典技法相融合,运用叙事性的描绘方式展现沂蒙山的风土民情。此时期他的色彩语言采用古典油画单纯统一的色调,色彩的冷暖、明暗、补色对比微妙含蓄,蕴藏在大块儿固有色和整体色调之中。在早期代表作《古老的山村》,画家运用古典油画单纯统一的色调方法来表现,画面大部分以蓝褐色石头墙为主,面积不等的土黄色色块从画面左上方逐渐向下延伸至院子里的大块冷黄色地面,与蓝褐色石阶形成了一种蜿蜒趋势的节奏感与纵深感。右上角的一小片白色天空,增加了空间感,让画面透气。女子红色的小棉袄和小木门上的红色福字给沉静的画面增添了情趣和生动性。色彩的明暗、冷暖对比微妙和谐,使画面清新质朴、厚重统一,淋璃尽致地体现出沂蒙山区浓厚而深沉的文化底蕴和纯洁质朴的民风。另一幅代表作《农家母女》,一位小女孩正在帮母亲托起背上的薯藤,两人红色的上衣交织在画面中央,维系着母女的深厚感情,体现画家对祈蒙山区人民的亲情的赞美。
王沂东有幸出国参观欧洲大师的作品,他坚定了探索古典绘画的决心,对色彩、造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尝试融入中国元素。他的色彩语言开始以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藏蓝、红色、黑色和白色为主,鲜艳强烈的红色在他的画面中被赋予多样的面貌,有的热烈奔放、有的冷峻沉静、有的温润平和。他将黑色以中国画中充满韵律感的墨色方法处理,展现了具有东方韵味的墨韵和墨趣,增强了画面的精神性。对于色块儿的安排,他采用了具有一定装饰意味的平面构成的方式,将中间色调向亮部压缩,增强物象的明暗对比,舍弃局部色彩的细节描绘,形成了简洁明朗的平面效果,以主观的色彩经营来表现人物的精神本质和画面的深层内涵。画家在年的《惊塾》、《折蒙娃》中就开始倾向于探索红、黑、白色的组合与对比产生的独特审美效果。
《蒙山雨》、《祈河水》作品背景都采用深沉饱满的黑灰色来表现岩石的苍劲有力和嶙起伏,有一种中国的水墨画的生动气韵,展现了祈蒙山区的景观地貌特征。前幅作品两位少女似乎在祈祷雨的来临,右边少女的红色裤子用色偏冷且明度较低,烘托了画面的宁静深沉,而头绳与衣领的小面积鲜红色又增添了灵动之美,两人的白色上衣与黑灰色岩石形成鲜明对比,象征了一种刚强和阴柔的对立美。后一幅作品黑色岩石构成了倒三角形的黑色块,给人一种下沉的不稳定感和重量感。站立少女色调明亮,成稳定的十字型,与黑色岩石构成平衡感,红色裤子处理成较暖、明度较高的中性土红色调,遣染了画面的深沉气氛。躺卧少女明度较低,以突出前面的主体人物。整幅画面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似乎有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随后的作品《沂蒙小调》、《早春的雪》、《泉》等也运用了类似的色彩表现毛法。
《吉日》、《待嫁的新娘》、《守夜的新娘》、《山里的媳妇》、《闹房》等作品,多以身着红袄的折蒙新娘为主体,画面大面积使用红色,背景多以红色的床单、被子等作为衬托,上面印有白色、绿色等的中国民俗图案,具有浓烈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鲜艳夺目的红色象征了生命、爱情、喜庆祥和、光明和希望。画家将红色放入多种环境之中,如强烈照射的阳光、黑暗中蠢蠢欲动的烛光或白雪賠趙的大地,红色在这些环境之中变幻出不同的情绪和氛围,加上画家纯熟的古典写实技法,创造出震撼人心的作品。在王沂东的作品中,画面色彩的平面构成效果更加强烈,红色更加鲜艳夺目,画家将红色的丰富变化隐藏在大色块的合奏里,将中间灰色调压缩在亮调之中,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以衬托红色的热烈奔放。背景以黑、白色表现中国水墨画般的笔墨韵味,与强烈的红色形成对比,强化了主体人物的轮廓线,人物如红色剪影附着在背景之中,流露出中国年画的平面装饰性的审美特征。这样表达方式可以更纯粹醒目地体现色彩的精神价值,因为它是艺术家用心灵和情感创作的,能让观者更直接地体会作品的深层本质和主体人物的内在精神。
在《远方来信》,画家将典雅庄重的古典气质与中国传统含蓄温润的特质完美融合,是其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画中较暗较冷红色调的红底印花粗布床单衬托着女子鲜亮红色的服饰,窗外隐约摄入的阳光使女子的红衣与粉润的面部产生丰富的明暗与冷暖变化,增强了人物的体积感。整幅画面色调凝重,内涵深厚,用色强烈夸张,红色既有丰富的对比变化又有和谐的统一。画面的光影、色块搭配、形体塑造构成了优美的韵律,让人不禁去猜测女子读信时的心境,既惊喜又略带一丝忧伤和孤独。
参考文獻:
【1】苏瀚宇. 中国当代油画观念表达方式诠释[J].天津大学学报. 2010,(4).
【2】王婧婧.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油画语言个性化探索[D].新疆师范大学.2007.
【3】田博庵. 绘画感怀—论中国画的传统精神[J].时代文学. 2011,(6).
关键词:王沂东;油画;色彩语言
王沂东的色彩语言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他的画面经常以黑、白、红三种色的巧妙搭配为主,运用古典技法和中国画中以及传统年画艺术中的平面性、装饰性表现手法的结合,创造出具有象征性、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色彩。他以红色作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媒介,运用不同冷暖、明度、纯度、面积的红色与黑、白色的对比与结合,创造了生动而沉稳、强烈而和谐的画面。他的色彩语言的形成与变化,可以从他创作思路的逐渐转变中进行分析。王沂东致力于对欧洲古典绘画技法的深入研究,他努力将中国本民族文化精神与古典技法相融合,运用叙事性的描绘方式展现沂蒙山的风土民情。此时期他的色彩语言采用古典油画单纯统一的色调,色彩的冷暖、明暗、补色对比微妙含蓄,蕴藏在大块儿固有色和整体色调之中。在早期代表作《古老的山村》,画家运用古典油画单纯统一的色调方法来表现,画面大部分以蓝褐色石头墙为主,面积不等的土黄色色块从画面左上方逐渐向下延伸至院子里的大块冷黄色地面,与蓝褐色石阶形成了一种蜿蜒趋势的节奏感与纵深感。右上角的一小片白色天空,增加了空间感,让画面透气。女子红色的小棉袄和小木门上的红色福字给沉静的画面增添了情趣和生动性。色彩的明暗、冷暖对比微妙和谐,使画面清新质朴、厚重统一,淋璃尽致地体现出沂蒙山区浓厚而深沉的文化底蕴和纯洁质朴的民风。另一幅代表作《农家母女》,一位小女孩正在帮母亲托起背上的薯藤,两人红色的上衣交织在画面中央,维系着母女的深厚感情,体现画家对祈蒙山区人民的亲情的赞美。
王沂东有幸出国参观欧洲大师的作品,他坚定了探索古典绘画的决心,对色彩、造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尝试融入中国元素。他的色彩语言开始以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藏蓝、红色、黑色和白色为主,鲜艳强烈的红色在他的画面中被赋予多样的面貌,有的热烈奔放、有的冷峻沉静、有的温润平和。他将黑色以中国画中充满韵律感的墨色方法处理,展现了具有东方韵味的墨韵和墨趣,增强了画面的精神性。对于色块儿的安排,他采用了具有一定装饰意味的平面构成的方式,将中间色调向亮部压缩,增强物象的明暗对比,舍弃局部色彩的细节描绘,形成了简洁明朗的平面效果,以主观的色彩经营来表现人物的精神本质和画面的深层内涵。画家在年的《惊塾》、《折蒙娃》中就开始倾向于探索红、黑、白色的组合与对比产生的独特审美效果。
《蒙山雨》、《祈河水》作品背景都采用深沉饱满的黑灰色来表现岩石的苍劲有力和嶙起伏,有一种中国的水墨画的生动气韵,展现了祈蒙山区的景观地貌特征。前幅作品两位少女似乎在祈祷雨的来临,右边少女的红色裤子用色偏冷且明度较低,烘托了画面的宁静深沉,而头绳与衣领的小面积鲜红色又增添了灵动之美,两人的白色上衣与黑灰色岩石形成鲜明对比,象征了一种刚强和阴柔的对立美。后一幅作品黑色岩石构成了倒三角形的黑色块,给人一种下沉的不稳定感和重量感。站立少女色调明亮,成稳定的十字型,与黑色岩石构成平衡感,红色裤子处理成较暖、明度较高的中性土红色调,遣染了画面的深沉气氛。躺卧少女明度较低,以突出前面的主体人物。整幅画面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似乎有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随后的作品《沂蒙小调》、《早春的雪》、《泉》等也运用了类似的色彩表现毛法。
《吉日》、《待嫁的新娘》、《守夜的新娘》、《山里的媳妇》、《闹房》等作品,多以身着红袄的折蒙新娘为主体,画面大面积使用红色,背景多以红色的床单、被子等作为衬托,上面印有白色、绿色等的中国民俗图案,具有浓烈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鲜艳夺目的红色象征了生命、爱情、喜庆祥和、光明和希望。画家将红色放入多种环境之中,如强烈照射的阳光、黑暗中蠢蠢欲动的烛光或白雪賠趙的大地,红色在这些环境之中变幻出不同的情绪和氛围,加上画家纯熟的古典写实技法,创造出震撼人心的作品。在王沂东的作品中,画面色彩的平面构成效果更加强烈,红色更加鲜艳夺目,画家将红色的丰富变化隐藏在大色块的合奏里,将中间灰色调压缩在亮调之中,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以衬托红色的热烈奔放。背景以黑、白色表现中国水墨画般的笔墨韵味,与强烈的红色形成对比,强化了主体人物的轮廓线,人物如红色剪影附着在背景之中,流露出中国年画的平面装饰性的审美特征。这样表达方式可以更纯粹醒目地体现色彩的精神价值,因为它是艺术家用心灵和情感创作的,能让观者更直接地体会作品的深层本质和主体人物的内在精神。
在《远方来信》,画家将典雅庄重的古典气质与中国传统含蓄温润的特质完美融合,是其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画中较暗较冷红色调的红底印花粗布床单衬托着女子鲜亮红色的服饰,窗外隐约摄入的阳光使女子的红衣与粉润的面部产生丰富的明暗与冷暖变化,增强了人物的体积感。整幅画面色调凝重,内涵深厚,用色强烈夸张,红色既有丰富的对比变化又有和谐的统一。画面的光影、色块搭配、形体塑造构成了优美的韵律,让人不禁去猜测女子读信时的心境,既惊喜又略带一丝忧伤和孤独。
参考文獻:
【1】苏瀚宇. 中国当代油画观念表达方式诠释[J].天津大学学报. 2010,(4).
【2】王婧婧.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油画语言个性化探索[D].新疆师范大学.2007.
【3】田博庵. 绘画感怀—论中国画的传统精神[J].时代文学. 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