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我住长江头》的音乐及演唱分析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0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歌曲是一种常见的声乐体裁,它以特定的表现手法和对应的形式结构以及富有魅力的抒情方式,成为了国际声乐艺术当中一种十分杰出的艺术形态。古诗词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汲取了艺术歌曲创作和演唱方法当中的诸多精粹,因而被视为我国艺术歌曲中的集大成者。本文从歌曲本身所蕴含的文学历史性及演唱的处理等方面对这首歌进行分析,从而在演唱时更好的把握作品的内在含义,更好的表现出歌曲的艺术性。
  关键词:艺术歌曲;作品分析;歌唱情感;歌唱处理
  一、作者简介
  (一)曲作家
  青主,又名黎青,原名廖尚果,出生于广东惠阳,不仅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学家,更是我国近代研究美学第一人,是一位美学家。1912年,青主远赴德国留学,回国后满怀着热情投身于当时火热的国民革命运动中,后因广州起义的失败而遭到通缉,在旧相识萧友梅的支持下一心从事音乐事业,曾经主编上海音乐专门学院校刊《乐艺》。后半生辗转于各大学教授德文课程,协助翻译并出版了大量德语文学作品。
  (二)词作家
  李之仪,北宋词人,字端叔,号姑溪居士,出生于沧州无棣(现山东),北宋中后期文人集团“苏门”中重要的一分子。生平官位并不显赫,但与文豪苏轼相交甚好,友情流传至今。著有文集《姑溪词》《姑溪居士文集》。
  二、歌曲剖析
  (一)创作背景
  1922年起,青主就职于广州黄埔军校,1924年顺应社会潮流投身到国民大革命当中,而后因广州起义的失败而遭通缉,不得不暂居香港避难,身处异乡。此时青主的内心十分低落和苦闷,当时黑暗动荡的社会环境迫使他不能公开自由的说话、行动,他便一心投入音乐创作的事業当中,通过创作歌曲抒发其对革命岁月和对战友深深的怀念。
  (二)作品赏析
  1.音乐解析
  从音乐总体风格出发,《我住长江头》的音乐风格和中国传统民歌有异曲同工之妙:曲调悠长,但又与山歌小调不尽相同。青主借古喻今,运用了悠扬绵长的音乐敲到好处的衬托出原词缠绵的意境。歌曲旋律平和而又含情脉脉,仿佛是诗人饱含深情的低声吟唱,曲调中还包含着青主对现世与岁月无限感慨的激动心情,所以在每一句的结尾处常常会出现下行(谱例1)或上行(谱例2)的拖腔,增强诗歌本身的诵读性,增加了歌词本身的语感,使歌曲演唱时曲调更接近于吟诗,但却更加饱含深情。
  从歌曲的调式调性来看,《我住长江头》运用了西方多调式复合思维。在整首歌曲中,西洋大小调式与中国民族调式交替出现,体现着西方古典音乐体系与中国民族音乐体系的交融和碰撞(结构、调式布局如下):
  乐段:      前奏 A B
  小节:        4 16 16+16+16
  调性:     G大调 V D宫调或D大调 G宫调或G大调
  和声处理: G的属长音                    G-e和弦交替出现
  2.歌词分析
  艺术歌曲的填词多选取古代名人诗词,其结构严谨,立意明确,巧妙典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我住长江头》的歌词就是来自词牌《卜算子》。
  开始的曲风较为平静:头两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描绘出二人虽两心相悦,却无奈被滚滚长江之水远隔两岸的景象,衬托期盼之心寂寥,思念之情恳切,重叠的句式更增加了叹咏的意味。三、四句承接前两句的情境:江头江尾之隔,引出了全词主干——“日日思君不见君”。共住江畔呼应后面的“共饮长江水”。字面意思浅显易懂,尽管我们共饮一江水,可为什么我渴望见到你却不能如愿,深味之下,“共饮”好似又能稍稍宽慰思念离别之恨,使词情分外温婉含蕴,并将听众带入到一种迫切等待的情景中。
  下阕“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一句仍围绕着长江之水承接上一句进一步书写离愁别绪,以水抒情,以水喻义,借悠悠东流的长江感叹相自己的孤寂心情何时才能结束,“几时休”、“何时已”一是主观祈盼恨之能已,二又客观暗喻恨之无已。最后两句“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是全诗感情高潮所在,将内心情感淋漓宣泄,表明虽不能跨越江水之隔,但两情相惜的心意却互通,使得单方的孤寂思念改变为双方对美好未来的祈盼,情感得到升华。
  全词层层递进,立意明确,情思深婉,语言直白热烈,构成这首歌曲特有的灵秀隽永的风神。在把握和表达诗词内容和韵味方面,作者采用极具流动性的6/8拍子,配以简约的音型和节奏,突出了中国古诗词“咏诵”了的特质。
  三、演唱研究
  声乐不仅是人声与语言相互统一的艺术形式,而且是音乐与文学相融合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歌唱艺术是歌者将自己的音乐理念、情感、体会与演唱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来的二度创作,歌者运用具有审美价值的歌声不光需要诠释词曲作者创作的意愿与理念,还向听众传达着歌曲本身的内涵与情感。
  (一)演唱处理
  1.呼吸与气息
  气息是声音的内在动力,是声音的强大支柱,是声音的根本,没有好的气息就不会唱出好的歌声。《我住长江头》这首作品对演唱者的气息控制有较高的要求,强有力的气息支持是这首作品演唱的关键所在。歌曲开头“我住长江头,君主长江尾”旋律较为平稳,要求歌者用叙述性的语气去演唱,仿佛在抑制着自己内心强烈的相思之情,到“共饮长江水”一句中的“水”字音高突然提升,气息支持迅速加强并以弱声结束。
  歌曲的前半段每一乐句句尾都有一小节的间奏,如果在这里深深的换一口气,然后再接着唱第二句的头一个字,就会比较容易将感情连贯起来。如果演唱者一句休息一小节再唱下一句,就容易把歌唱散,失去歌曲的完整性和音乐的流动性。   2.“以字行腔”
  “以字行腔”、“字正腔圆”是对演唱者的一种高标准要求,是声乐艺术的根本要求。《我住长江头》开头“我住长江头”的“头”占6拍,在字头“T”出来后要注意归韵到“ou”上,演唱中国歌曲时多要求讲究韵腔,“头”字的声母“T”在听觉上几乎是一带而过,这一点与意大利语歌曲十分相像,意大利语歌曲在演唱时也多强调突出原音,辅音被一带而过,但与中国歌曲不一样的就是中文的咬字。同样在演唱“尾”字时也要将字头字尾咬清楚,并注意突出韵母“ei”,这样不仅能保持演唱时字正腔圆,还能有利于保持演唱歌曲时声音的位置。
  闭口音更加需要注意发音,不能用声音硬挤着把字喊出来,这样唱出来的字会变得十分干瘪不够自然。在演唱“共饮长江水”一句中,“水”字e?一个连线到a?被要求弱唱,所以演唱时把“水”字咬在上口盖上,然后抬一下上口盖就是a?,不要顺着音型往上唱、想着唱到口腔外面去,这样唱出来就挤了。
  四、情感表现
  声乐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用心演唱的歌曲才能打動人心,所以在诠释作品时不仅仅要求歌者展现自己的声音和技术条件,同时还要展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内心深处的情感。同时,从一个人的演唱中也可以听出他作为歌者的修养、审美和艺术表现力,所以歌唱的艺术同时也是演唱者文化底蕴与内心感情的综合反映。
  《我住长江头》在演唱时,最重要的就是牢牢把握歌曲中有关于“思念”的基调,突出歌曲的“情”,这样才能准确的传达作品想要体现的主题。这首歌曲讲述的内容和情节十分的单纯,音调的起伏也比较平缓,戏剧性和对比性不很强烈,所以要求歌者在“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声音力度的控制来刻画歌曲中的意境。
  直到“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时,前几句的情感都与第一句相仿,要求用平稳的语气说出对对岸男子的思念之情。到了“只愿君心似我心”一句,钢琴伴奏开始出现变化,右手声部织体加密为和弦,使音响效果变得更加厚重右有力,凸显了女子对爱人忠贞不渝的决心,在演唱这句时,应该比上一句的情绪更加热烈坚定。直到“定不负相思意”这一句,旋律回落了一个八度,音区总体呈下行状态,但演唱的力度不能减弱,体现出女子虽因分隔两岸内心苦闷而发出幽幽叹息,担心中仍对爱情充满期待和向往。此后进入第一次反复——歌曲的过度阶段。到再一次唱到“定不负相思意”时感情要越发有力,表现出女子内心坚如磐石信念,“定不负”三个字语气要果敢肯定,仿佛告诉人们女子的心中已有决断,内心深处一片豁然开朗,使乐曲结束在一片明亮的色彩中。
  结语:
  总之,青主以自己开拓性的努力创作出了这首优秀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奠定了中国古诗词艺术发展的基础。此外,他对于“词曲组合”的观点:“音乐即音乐,并不是诗意的附席”对于中国艺术歌曲以后的创作也具有重大的意义,这首《我住长江头》是非常优秀经典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值得我们进行更身层次的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青主和他创作的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01).
  [2]韩敏虎.陈世宾.舒伯特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钢琴艺术,1999第一期
  [3]韩万斋.中国音乐名作快读.四川出版集团
  [4]王大燕.余笃刚.艺术歌曲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5]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华乐出版社
  作者简介:
  张欢(1996-)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西省大同市,学历学位: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学生党支部是我们党在大学生中的基层党支部,担负教育、组织、教育、凝聚、服务青年大学生的重要作用。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第一负责人,担负支部党建的重要职责,其“头雁效应”的发挥对党支部建设着重要的影响。 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具有信仰坚定、政治过硬、政治理论扎实等特点。本文主要着重探讨辅导员与学生党支部书记职位高度契合,辅导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头雁”作用
期刊
摘要: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理想信念、责任意识、实践行动是新时代培育奋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面临着网络“丧文化”的侵蚀、利益多元化责任意识的缺失以及时代发展下艰苦奋斗意识的淡薄的挑战,因此培育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应注重家庭对奋斗精神的涵养、创新学校思想政治课堂、净化网络思想政治环境空间、拓展社会实践四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培育。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奋斗精神  习近
期刊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与突出优势,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高职生作为未来祖国建设的生力军,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培育其高度的文化自信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培育高职生文化自信的意义,分析了高职生文化自信培育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高职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对策。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生;文化自信;对策  引言  近些年,我国高职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为
期刊
摘要:人从一出生就开始接触母语,母语习得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二语习得则是有意识的学习过程,是对词汇发音系统、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等进行有意识的学习。本文基于二语习得认知神经理论,围绕二语与母语习得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母语习得主要是认知图式的创造过程,二语习得则包括图式增加、调试和重建三种过程。关键期假说认为,二语习得的最终水平与始学年龄密切相关,若二语习得始于关键期之后,则很难达到类似母语的水平。陈述
期刊
摘要:林风眠是中国美术教育史上的杰出人物,对中国美术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林风眠主张西方现代艺术与传统中国艺术融合,他认为,近现代国画已远不如往,“无生路”,因此他回国后创办了国立艺术院。他对我们最大的启示是:美术学习者要思想自由,行动严谨,以免太自由而漫无目的地创作新的作品。当时国内美术界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全盘否定中国画的传统,只学习西方现代艺术;第二种是坚持中国画的优良传统,抵制外来艺术的
期刊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实行大规模扩招与新媒体的崛起,以及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繁杂性与繁重性,如何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职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作为河南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郑州职业技术学院系统规划、整体推进、瞄准各种体制机制顽瘴痼疾深化改革,积极构建机制健全、内容完善、措施务实、保障有力的具有郑州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关键词:“三全
期刊
摘要:文章选取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在基础英语课堂上频繁出现的话轮沉默现象进行分析,并针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提出使课堂活跃起来的方法,为更好地在三本院校开展英语精读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独立学院;英语课堂;现象分析  沉默的外在表现是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言语交际,但它却能在一定语境下传递出丰富的信息。理解沉默的内涵对人类交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课堂这种特定的
期刊
摘要: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进行思考,观察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并概括其本质属性,引导人们发现新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思维成果,这种创造性思维被叫做创意思维。艺术家、设计师、发明家、作家等通常被认为是最具有创意思维的人群。对艺术家、设计师所从事的创作活动而言,创意思维是一切工作的灵感来源与发展动力。艺术设计作品如果缺乏创意思维的指引,就会失去蓬勃的生命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创意思维
期刊
摘要:宫斗题材电视剧展现了后宫女性无法选择与改变的悲剧人生。本文以《后宫》系列电视剧为例,从悲剧因素、悲剧的情节设置和悲剧美感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宫斗题材电视剧的悲剧美学。  关键词:宫斗剧;悲剧;悲剧美学  《后宫》系列电视剧包括《后宫·甄嬛传》(以下称《甄嬛传》)与《后宫·如懿传》(以下称《如懿传》),是宫斗题材电视剧中的杰出作品,话题度、收视率和口碑等均名列前茅。宫斗题材电视剧围绕皇帝与妃子之间
期刊
摘要:在中国画创作中我们要培养画家的审美意识,从而提升绘画格调。在创作过程中我们需要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并从这些素材中提取概括出最经典生动的艺术形象,才能成为感动他人的典型形象。绘画过程中不断的发掘自己的艺术语言,不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要更多的注入情感,才能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表达自我。  关键词:审美意识;格局;典型形象;格调;艺术语言;表现形式  在中国画学习的漫长道路中,大家往往都从临摹、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