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的发展状况是关系到十几亿人吃饭、决定着我国社会是否稳定、工业及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是否能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尽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下降,但是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被削弱,而是加强和巩固,必须坚持农业基础地位毫不动摇,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业 发展 创新
中图分类号:F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7-0199-0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降低,从1978年的28.2%降至2012年的10.1%,也面临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资源缺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业比较效益低等突出矛盾。农业的发展状况是关系到十几亿人吃饭、决定着我国社会是否稳定、工业及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是否能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尽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下降,但是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被削弱,而是加强和巩固,必须坚持农业基础地位毫不动摇,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基础。我认为,加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应从以下几方面发展农业。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全面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不断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强化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要完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提高抗旱抗灾能力;要继续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加强改造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支持农民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等级,提高土地产出率;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武装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农业基础设施重要性,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設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来进一步改变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局面。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
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发展我国农业、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不可能通过传统种植或增加要素投入途径来获得, 只能依靠先进科学技术, 把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转化为直接的高效率的生产力。要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着力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和技术集成推广力度,推动发展各级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不断加强人才交流和技术合作;继续开展高产创建,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和农民技术培训力度;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完善农业科技与服务平台功能,提高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三、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
按照粮食安全、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增收为的目标,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发展重点,强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逐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进而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制,落实各项监管措施;抓好农产品产地环境治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要按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耕地、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
四、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抓手,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实践证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放活土地经营权,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供政策支撑。一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二要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同时强调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实现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努力提高现代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
五、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让农民分享现代化成果。
要探索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业和农村流动,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民享受更好的生活环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互动互促,扭转城乡居民生活差距越拉越大的局面,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使农民能稳定、安心生产。
[关键词]农业 发展 创新
中图分类号:F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7-0199-0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降低,从1978年的28.2%降至2012年的10.1%,也面临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资源缺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业比较效益低等突出矛盾。农业的发展状况是关系到十几亿人吃饭、决定着我国社会是否稳定、工业及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是否能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尽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下降,但是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被削弱,而是加强和巩固,必须坚持农业基础地位毫不动摇,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基础。我认为,加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应从以下几方面发展农业。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全面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不断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强化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要完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提高抗旱抗灾能力;要继续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加强改造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支持农民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等级,提高土地产出率;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武装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农业基础设施重要性,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設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来进一步改变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局面。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
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发展我国农业、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不可能通过传统种植或增加要素投入途径来获得, 只能依靠先进科学技术, 把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转化为直接的高效率的生产力。要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着力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和技术集成推广力度,推动发展各级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不断加强人才交流和技术合作;继续开展高产创建,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和农民技术培训力度;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完善农业科技与服务平台功能,提高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三、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
按照粮食安全、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增收为的目标,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发展重点,强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逐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进而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制,落实各项监管措施;抓好农产品产地环境治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要按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耕地、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
四、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抓手,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实践证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放活土地经营权,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供政策支撑。一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二要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同时强调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实现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努力提高现代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
五、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让农民分享现代化成果。
要探索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业和农村流动,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民享受更好的生活环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互动互促,扭转城乡居民生活差距越拉越大的局面,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使农民能稳定、安心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