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梅铎,传媒将会怎样

来源 :海外星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ow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铎(又译默多克),全世界响当当的传媒巨子,万众瞩目的传奇人物,姑且不论他手中握有多少电视台、多少国际知名报纸、多少广播公司、多少出版社,单就他的媒体帝国可以覆盖全球2/3的人口来说,就足以令任何商业和科技领域相形见绌。
  也因此,他的一举一动都给人以牵一发而动全局之感,从婚姻大事、谁来接班、患了前列腺癌,乃至刚刚过完的70岁生日,似乎稍有差池,就可改变传媒帝国的走向。
  假如没有了这位传媒之王,全球2/3的人读报、看电视看到的也许会以另一种方式呈现;
  假如没有了梅铎,他的传媒帝国进军各大洲、染指网络的扩张梦想也许仅仅是个梦想;
  假如没有了梅铎,庞大的家族事业、错综复杂的争权夺利也许在群龙无首的状态下上演一出帝国衰落记;
  假如……
  于是,梅铎在3月11日的寿辰上放出豪言:“我的前半生大多被荒废。按照我的个人估算,我的生命大概还剩下17.5万个小时,当然这还包括睡觉、和家人在一起及参加一些无聊会议的时间,我必须抓紧每分每秒,因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精心打造媒体帝国
  
  从澳大利亚起步
  梅铎现在居住在纽约曼哈顿,但出生地却是澳大利亚墨尔本,那里是他事业起步的地方。1953年,年仅22岁的梅铎继承父亲在Adelaide News的控股权,这是他传媒事业的开始。虽然那只是一份小报,但梅铎却把它办得有声有色。第二年,翅膀稍硬的他便收购澳大利亚的新闻有限公司(新闻集团的前身),当时该公司旗下只有一家报纸《新闻报》,是南澳大利亚州第二大日报。此后,梅铎通过收购把澳大利亚各州府的多家报纸收罗网下,使新闻公司茁壮成长。他还于1964年出版了《澳大利亚人报》,这是澳大利亚第一份全国性日报,至此,梅铎已成为澳大利亚家喻户晓的传媒名人。
  
  连串大手笔狂扫英伦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羽翼丰满的梅铎开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英国便是他进军世界传媒的第一站。这位在英国不知名的“澳大利亚年轻人”登陆后,迅即在英国报业界刮过一股并购旋风,把多年来积压的沉闷一扫而光。
  梅铎首要的目标,就是英国历史最悠久、最大众化的报纸之一——《世界新闻报》。为了取得这家报纸的控股权,梅铎可谓是机关算尽。当时最先提出收购的是被该报总裁卡尔视为“强盗”的英国传媒巨头马克斯韦尔,他不断出高价誓要夺得《世界新闻报》。就在那时,梅铎像骑士般出现在疲于应战的卡尔面前,他提出由他与卡尔的侄子克利弗成为联合董事长,共同抵御马克斯韦尔,这一提议很快得到卡尔的同意。但这只不过是梅铎所设的陷阱而已,交易完成后,梅铎拥有《世界新闻报》40%的股权,此时他原形毕露,要求做惟一的董事长,并趁机收购卡尔家族另一成员手中的股份,使自己手中股权上升到49%,卡尔大呼上当之时却大势已去。梅铎成为这一战役的大赢家,从此拥有进军世界报业的桥头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梅铎接连收购《太阳报》、《泰晤士报》和它的姊妹报《星期日泰晤士报》,从此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报业帝国。
  
  扩张美国版图
  20世纪80年代,梅铎抛弃了高债务战略,转向更保守的管理方式,但兼并、收购的步伐并没因此减缓,触角开始伸向媒体高度发达的美国。
  梅铎1985年取得了美国公民权,决心在那里创建电视传媒王国。他建立的电视网络公司——福克斯公司,对美国电视传媒传统三强ABC、NBC和CBS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此后,纽约的WNYW、音乐频道、《纽约时报》,洛杉矶的KTTV、11频道和两家有线体育台统统被囊括旗下。
  2000年8月14日,梅铎的新闻集团还宣布出资53.5亿美元购买有10家电视台的美国产业集团Chris-Craft,创下在美国数个城市同时拥有两家电视台的纪录。新闻集团在美国已控制了福克斯电视网和22家电视台,在这个媒体林立的国度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
  但进入21世纪后,梅铎在美国的扩张却遇到诸多的不顺。就在今年2月份,梅铎即将收购美国休斯电子公司属下直接电视公司的消息已是满天飞,一个世界级的卫星电视巨无霸似乎呼之欲出。但天有不测风云,谈判因休斯电子公司董事长迈克尔·史密斯不同意而陷入僵局,梅铎本想以此项交易作为自己70大寿最珍贵的礼物,可惜未能如愿。梅铎紧接着又把目标投向美国另一家卫星公司——“回响之星”,只可惜“回响之星”的总裁埃根一直是梅铎的死对头,他们最终是否能坐下来谈判还是个未知数。
  
  “流血”亚洲只为圈地
  除了在欧美布下天罗地网外,梅铎对亚洲也早有野心。自从1993年从“小超人”李泽楷手中购得香港卫星电视以来,他就一直在亚洲开疆拓土,梦想着有朝一日建立一个跨越东西方的传媒帝国。
  如今,“香港卫视”已投入约10亿美元巨资,从当初主要以英文为主的5个频道,扩展到今天的27个频道。去年年初,梅铎宣布与“香港电讯”合作,利用“香港电讯”在宽频科技、互动电视及互联网的优势,配合卫视丰富的节目资源,建立一家实力强大的综合多媒体公司,在香港甚至全亚洲提供宽频服务。本来这是个天衣无缝的合作,但眼看收购在即,半路却杀出了“小超人”李泽楷,从而掀起一场“香港电讯”争夺战。但梅铎最终敌不过“小超人”,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香港电讯”落入他人之手。
  除此之外,梅铎还斥巨资进军中国和印度的互联网业。新闻集团下属有一个数字投资公司,专做风险投资,在中国投资了21CN.com、netease.com、renren.com、 Chinabyte.com等著名网站,但所有这些投资目前都看不到任何盈利,如今梅铎在亚洲的亏损高达5亿美元。外界把梅铎在亚洲的失败归咎于他的天真和时运不济,但梅铎却不以为然,他自认在亚洲的“流血”是为了圈地,只要努力付出,盈利的那一天终会到来。
  
  边骂边赶网络潮流
  梅铎曾是国际互联网最大的批评者之一,声称“互联网毁掉的产业比它创造的产业要多得多”,指责互联网企业在股市中的水分太大。然而,互联网上的无限商机最终也促使其传媒帝国向互联网时代过渡。梅铎曾宣布,他旗下的新闻集团将“一劳永逸”地转变成一家互联网公司。
  目前,新闻集团正紧锣密鼓与世界最大的移动电话公司诺基亚磋商合作大计,包括通过手机上网收看电视节目。梅铎和诺基亚如果真能合作,相信可以抗衡合并后的美国在线及时代华纳。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是看中了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用网上服务。梅铎也看到这方面的发展趋势,他的集团在卫星电视方面,拥有全球性的网络,提供娱乐和资讯,以无线方式进入家庭。但他也认为,消费者希望使用移动电话和无线的设备来进入互联网。诺基亚在这方面的技术堪称大哥大,如果这两个集团合作,应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梅铎的“中国情结”
  
  多年来,梅铎南征北伐,实现了在全球构建媒体王国的梦想,已是古稀之年的他至今还没放下宝刀。据说他晚年人生的目标之一,便是真正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有人认为,当68岁的梅铎与中国女子邓文迪牵手的那一刻,就意味他开始中国市场的进入。邓文迪出生于中国广州,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得工商管理学硕士。她与美国一位运动服制造商结过婚,曾任梅铎新闻公司香港卫视业务开发副总裁。梅铎自与邓文迪交往后变成了一个“悠闲松弛”的人,以前他经常打着领带、西装革履,现在他却穿着黑色马球衬衫和休闲裤。
  娶一位中国太太,也许就是梅铎“中国情结”最深刻、最生动的表征。但梅铎与中国结缘最确切的时间,应该追溯到1985年。这一年,梅铎的新闻集团将20世纪福克斯的50多部电影赠予了中国中央电视台。这些影片包括《音乐之声》、《巴顿将军》等,曾一度使很多中国人疯狂着迷,他们都记住了好莱坞的这家电影公司,却不知道它背后真正的老板原来就是梅铎。而梅铎真正进入亚洲乃至中国市场,却是以1993年新闻集团收购李泽楷的“香港卫星电视”为标志。1995年和1999年,新闻集团下属的伦敦《泰晤士报》,先后两次赞助了在英国大英博物馆举行的大型中国文物展;1996年,新闻集团旗下的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出版了邓榕所著《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的英文版。而当梅铎将英国的BBC新闻从他的卫星电视节目中抽走,并中止香港末代总督彭定康的传记合同时,其意义远比赞助文物展要大得多。当外界质疑梅铎的行为时,他的回答是:“我们准备在中国扎根啊!”
  是的,梅铎真的要在中国扎根,目前北京正在积极申办2008年奥运会,梅铎一再声言支持中国申办奥运,并希望中国申请奥运成功。看来,梅铎这个中国女婿还不空负其名。
  


  三次婚姻与接班人
  
  梅铎的第一任妻子名叫帕特,但这段婚姻极为短暂。1967年,梅铎与当时担任英国《每日镜报》记者的19岁的安娜结婚,育有两男一女。但由于梅铎太热衷于工作,他与安娜的婚姻再次触礁。1999年6月,68岁的梅铎再度结婚,他的新娘是32岁的中国女子邓文迪。这对老夫少妻婚后的生活十分幸福美满。
  虽然梅铎雄心勃勃,永不言老,但他毕竟已70了,加上去年初患上了初期的前列腺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谁将成为他接班人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女儿伊丽莎白今年32岁,是新闻集团占有40%股份的英国天空广播公司的节目总监。长子拉克伦28岁任集团驻澳分公司总裁,次子詹姆斯27岁,是新闻集团美国数字出版公司的总裁。伊丽莎白曾一度被认为是梅铎的接班人,拉克伦的地位近来急速上升,双方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
  梅铎曾表示,他的3名子女必须“显示出一些本领来”,才能接替自己的职务。至于现任妻子邓文迪如果有了孩子,梅铎表示也必须按“规矩”,等到孩子30岁之后才可继承家族事业。
  
其他文献
公车上,有一个中年人坐在窗边。  上来一个年轻人,站在他前面,车内很拥挤,空气不太流通,年轻人要求坐在窗边的中年人把窗户打开。  外面下着大雨,车窗打开后,雨飘了进来,中年人迅速把窗关起来,年轻人相当不悦。中年人对年轻人骂道:“你没看到我淋到雨了吗?”  没多久,中年人下车,年轻人坐上靠窗的位子,此时,上来一位妇人,站在年轻人的前面,扯着嗓门对年轻人嚷着:“热死了,把窗户打开吧。”年轻人打开窗户,
期刊
有一个人练习跳伞,不巧掉在一棵树上,刚好有个人从树下经过。  他急忙问那个人:“请问我现在在哪里?”  “你在树上啊。”  这个人说:“我猜你一定是个哲学家。”  “你怎么知道?”树下的人十分惊讶。  “因为你说的话都不假,但对我却毫无用处。”  人需要清楚的指引,而不是故弄玄虚的话语。有些人说了很多似乎很有道理的话,却让人摸不着边际;有些人只说了一两句,却有醍醐灌顶之效。
期刊
特色 购物与美食 著名景点 备注 香港 世界旅游组织誉为最受欢迎的15个旅游点之一,世界闻名的购物及美食天堂。 香港中西食肆约有7000余间,生猛海鲜、烧鸡烤鸭、燕窝鱼翅,可谓应有尽有;日本电器、法国香水、意大利皮具 、瑞士钟表随处可寻。 太平山顶、九龙公园、赤柱、黄大仙庙、浅水湾、青马大桥、海洋公园、大屿山、维多利亚港以及筹建的迪斯尼乐园
期刊
小姐妹两人正在埋怨得洗那么一大堆碗碟时,恰好祖母也进入厨房,拿起一块抹布一起帮忙。  “我最喜欢洗一大堆的碗碟,”她说,“一大堆碗碟表示有一大堆菜,一大堆菜表示有一大堆人,有一大堆人便显得热闹和开心。  经她这么一说,那一次姐妹两个洗得特别快,而且心情和往常大不相同。  做同样的一件事,如果用不同的心情,就会有不同的效果。与其自怨自艾,何不调整心态?用一颗积极乐观的心,去面对眼前的问题。
期刊
印尼政坛的“牛仔”,其实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指一批作风比较激进的国会议员。今年2月,500人的印尼国会有80%的议员通过国会特别委员会提呈调查报告,谴责瓦希德涉嫌两起金融丑闻,印尼政治史上首次出现“国会与总统对峙”局面。这个特委会的副主席兼发言人就是印尼华人李宁彪,他在半年前站到政治斗争的最前线,成为政坛的焦点人物。     “说话太多”惹祸上身    其实,李宁彪原来也是瓦希德上台的支持者,当时他
期刊
2004年底美国总统大选揭晓之前,原通用电气CEO杰克·韦尔奇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论述,题目是《美国选民要问的五个问题》,列举作为国家领袖必须具备的五种特质。  ● 他是真的(real)吗?  在面临危机的时候,诚信极为重要。在这里,韦尔奇指的是自信和信服力,因为除非一个人知道自己是谁,对自己信心十足,否则无法做出困难的决定,并对自己的信念深信不疑。  坦诚、不装模作样,将使一个领袖勇气十足
期刊
作者简介  凯特·哈德森并非在一般家庭长大,母亲歌蒂·韩是著名喜剧明星,生父比尔·哈德森是喜剧演员兼音乐家。她蹒跚学步期间,父母就离异了。之后,凯特由母亲和明星继父寇特·罗素抚养成人。天生丽质的凯特不仅继承了母亲乐观快活的个性,也遗传了父母非凡的演艺细胞,年仅26岁的她,就已演过10多部电影,并以影片《成名在望》提名奥斯卡最佳女配角。  正当事业发展日上高杆的时候,去年年初,凯特·哈德森却选择了做
期刊
报上通常都是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消息,但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论坛报》,有一天便给读者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报上登的全是好消息。  这家报纸将当日报头改为《好消息论坛报》,以显著位置报道某市因资源回收获得利润,另一城市的自来水滋味则是历年来最甘甜的,就连体育版、娱乐版甚至社会版全都是好消息。  该报总编辑在头版写道:“我们报道的世界似乎充满了打打杀杀、死亡与毁灭,但是我们知道,大部分的生活不是这样的。” 
期刊
泛泛之交,你可能先忘了他的名字,然后连样子也记不住。怎样才能使人对你“没齿难忘”?把自己的模样弄到商品上去是一绝招。  如美国邮政署眼见个人订制车牌生意兴隆,从中得到灵感,允许大家使用印有自己样子的邮票。类似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连环漫画里的超级英雄、摇头晃脑的洋娃娃等,都可换上你的样貌。但这样做代价不菲,例如,一个糖果玩具,要制成你的样子,约要100美元(详情,请浏览网站jayorama.com
期刊
原创音乐、华丽服饰、夸张逗趣的表演,以及天衣无缝的动感设计,加拿大的“太阳马戏团”(Cirque du soleil)不靠任何动物,却创造了全球马戏团最佳票房的成绩。创办人莱利伯特从小就在街头卖艺,还曾学过吞火表演,2004年,他成为首位进入《财富》杂志全球富豪榜的马戏团团长,身家高达11亿美元。    马戏团界的黄金招牌  成立于1984年的太阳马戏团很特殊,在它的表演场地上,你看不到一般马戏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