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不觉,走上讲台身为人师已16个春秋了。一路走来,有苦有甜,有泪有笑,遇见过各种各样的学生、各种各样的困难。而这期间能结识你——《中国教师报》,无疑是我今生最美的遇见。
那是在我最困惑最泄气的时候:眼看着同学朋友一个个改行跳槽、另谋高就,日子似乎过得滋润又富足……想想自己,教书多年,虽然日日早起晚睡,辛苦奔忙,却清贫依旧。我忍不住怀疑自己的选择:这样的工作是我最初的梦想吗?这样的生活还值得坚持吗?这样的坚持还有意义吗?我的思想一度陷入迷茫……或许,冥冥之中早已注定,这一辈子我就该当一名老师。就在此时,我遇见了你——《中国教师报》。
是你,让我看到了那一串平凡而又响亮的名字;是你,让我看到了那一些普通而又动人的事迹;是你,让我迷茫的心里点起了亮堂的明灯;是你,让我曾经的困惑得以释怀。我的心震撼了!
是你——《中国教师报》,让我坚定了自己投身教育的信念。
你刊登的《在课改中追寻永恒幸福》一文,让我认识了许多教育一线的同仁:席凌云、庄霄勇、赵娟娟、潘娟、孙志云和王艳红 。他们把课改当作人生的最大幸福,并为之孜孜不倦,不懈追求。他们用真心谱写出了一首首动人的“课改之歌”,用鲜活的事例讲述了自己在课改中的成长历程。他们别样的课改人生,成为我不竭的精神动力,让我时刻告诫自己: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已经加入了教师的行列,就定下心,俯下身,干一行,爱一行。不求物质富有,但求精神富足。既安之,则乐之。既然定下心来干,就要高兴地干,主动地干。调整好心态,保持好状态,坚持好常态。既乐之,则优之。既然主动地干,就要干好,干出成绩。只有战胜自己,把“教师”当做事业,我们才能接纳现在、把握未来。抱怨无济于事,突围才有希望,改变才能超越。《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的雷夫教师,不就是二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在一间又小又破的教室里,最终成为教育奇迹的创造者吗?只要坚定信念、坚持付出,平凡的教师岗位中,同样蕴藏着无限幸福!
是你——《中国教师报》,让我提升了自己课堂教学的能力。
你刊登的《教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一文,让我懂得要 “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尽量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等,这些实用的教学技巧,让我的课堂充满了和谐与活力,赢得了学生的认可和赞赏。在那篇《见证人性的光辉和黯淡》——《窗》的教学实录里,我还学到了“三有六让”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即“有趣、有情、有理”,“目标让学生清楚、疑问让学生讨论、过程让学生经历、结论让学生得出、方法让学生总结、练习让学生自选”。经过长期的实践与磨合,我的课堂教学模式日趋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你刊登的关于“高效课堂教学”的理念,更是让我明白:高效课堂是“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结合;高效课堂中教师必须熟练操作和驾驭课堂教学模式,离开了模式,课堂教学就失去了“标准”; 高效课堂是生活课堂、生态课堂,是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这些经验指引我不断调整和改进,让我的课堂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所教班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市“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竞赛”中还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是你——《中国教师报》 ,让我树立了生本理念,懂得了师爱的藝术。
你刊登的《当老师,你真的准备好了吗》一文,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以生为本”的理念和强烈的行动意识。教育传播的是思想,改造的是灵魂,需要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每个孩子身上都沉睡着一个巨人,等待着老师用爱去唤醒;每个学生心里都留着一份空间,等待着老师用爱去填充。老师的一个小小举动,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好老师总是被孩子铭记,潜移默化中,他的精神也会被无限放大!所以,只有深爱学生,才能真正教育学生。“爱”,才是最高的教育技巧;“爱”,才是最美的教育艺术。就像广西北流市优秀乡村校长李维荣一样,为了“教好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他无视奢华的诱惑,在穷乡僻壤里安之若素,踏遍崎岖和泥泞,翻山越岭进行家访,最终《让每朵山花都能幸福地绽放》。
是你——《中国教师报》,让我找到了精神的依托,拥有了心灵的归属。
你以丰富的栏目,倾力报道与教师、教育有关的人和事,让我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的教育动态,让我的观念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你以极大的热情,关注一线教师的成长和生活,让我直面内心的感受、分享名师的智慧。特别是“教师生活周刊”栏目,总能让我读出信心、读出共鸣,让我的闲暇变成有意义的《杀时间》。在这里,我可以放下生活的烦恼、卸下虚伪的面具,《正视真实的自我》;在这里,我可以整理自己的思想、收拾纷乱的心绪,轻吐《语丝》;在这里,我可以释放自由的心灵、阐述独到的见解,《顺心而写,“再活一次” 》……
时至今日,我依然倍感幸运,《中国教师报》——你是我今生最美的遇见。
是你——《中国教师报》,让我坚守了自己的信仰;
是你——《中国教师报》,让我拥有了交流的平台;
是你——《中国教师报》,让我明确了前行的方向;
是你——《中国教师报》,让我找到了诗意的栖居。
更让我欣慰的是,你将一直伴随我今后的教学生涯,不管前路有多艰难,有你就不会孤单!
江西省大余县青龙中学
那是在我最困惑最泄气的时候:眼看着同学朋友一个个改行跳槽、另谋高就,日子似乎过得滋润又富足……想想自己,教书多年,虽然日日早起晚睡,辛苦奔忙,却清贫依旧。我忍不住怀疑自己的选择:这样的工作是我最初的梦想吗?这样的生活还值得坚持吗?这样的坚持还有意义吗?我的思想一度陷入迷茫……或许,冥冥之中早已注定,这一辈子我就该当一名老师。就在此时,我遇见了你——《中国教师报》。
是你,让我看到了那一串平凡而又响亮的名字;是你,让我看到了那一些普通而又动人的事迹;是你,让我迷茫的心里点起了亮堂的明灯;是你,让我曾经的困惑得以释怀。我的心震撼了!
是你——《中国教师报》,让我坚定了自己投身教育的信念。
你刊登的《在课改中追寻永恒幸福》一文,让我认识了许多教育一线的同仁:席凌云、庄霄勇、赵娟娟、潘娟、孙志云和王艳红 。他们把课改当作人生的最大幸福,并为之孜孜不倦,不懈追求。他们用真心谱写出了一首首动人的“课改之歌”,用鲜活的事例讲述了自己在课改中的成长历程。他们别样的课改人生,成为我不竭的精神动力,让我时刻告诫自己: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已经加入了教师的行列,就定下心,俯下身,干一行,爱一行。不求物质富有,但求精神富足。既安之,则乐之。既然定下心来干,就要高兴地干,主动地干。调整好心态,保持好状态,坚持好常态。既乐之,则优之。既然主动地干,就要干好,干出成绩。只有战胜自己,把“教师”当做事业,我们才能接纳现在、把握未来。抱怨无济于事,突围才有希望,改变才能超越。《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的雷夫教师,不就是二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在一间又小又破的教室里,最终成为教育奇迹的创造者吗?只要坚定信念、坚持付出,平凡的教师岗位中,同样蕴藏着无限幸福!
是你——《中国教师报》,让我提升了自己课堂教学的能力。
你刊登的《教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一文,让我懂得要 “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尽量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等,这些实用的教学技巧,让我的课堂充满了和谐与活力,赢得了学生的认可和赞赏。在那篇《见证人性的光辉和黯淡》——《窗》的教学实录里,我还学到了“三有六让”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即“有趣、有情、有理”,“目标让学生清楚、疑问让学生讨论、过程让学生经历、结论让学生得出、方法让学生总结、练习让学生自选”。经过长期的实践与磨合,我的课堂教学模式日趋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你刊登的关于“高效课堂教学”的理念,更是让我明白:高效课堂是“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结合;高效课堂中教师必须熟练操作和驾驭课堂教学模式,离开了模式,课堂教学就失去了“标准”; 高效课堂是生活课堂、生态课堂,是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这些经验指引我不断调整和改进,让我的课堂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所教班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市“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竞赛”中还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是你——《中国教师报》 ,让我树立了生本理念,懂得了师爱的藝术。
你刊登的《当老师,你真的准备好了吗》一文,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以生为本”的理念和强烈的行动意识。教育传播的是思想,改造的是灵魂,需要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每个孩子身上都沉睡着一个巨人,等待着老师用爱去唤醒;每个学生心里都留着一份空间,等待着老师用爱去填充。老师的一个小小举动,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好老师总是被孩子铭记,潜移默化中,他的精神也会被无限放大!所以,只有深爱学生,才能真正教育学生。“爱”,才是最高的教育技巧;“爱”,才是最美的教育艺术。就像广西北流市优秀乡村校长李维荣一样,为了“教好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他无视奢华的诱惑,在穷乡僻壤里安之若素,踏遍崎岖和泥泞,翻山越岭进行家访,最终《让每朵山花都能幸福地绽放》。
是你——《中国教师报》,让我找到了精神的依托,拥有了心灵的归属。
你以丰富的栏目,倾力报道与教师、教育有关的人和事,让我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的教育动态,让我的观念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你以极大的热情,关注一线教师的成长和生活,让我直面内心的感受、分享名师的智慧。特别是“教师生活周刊”栏目,总能让我读出信心、读出共鸣,让我的闲暇变成有意义的《杀时间》。在这里,我可以放下生活的烦恼、卸下虚伪的面具,《正视真实的自我》;在这里,我可以整理自己的思想、收拾纷乱的心绪,轻吐《语丝》;在这里,我可以释放自由的心灵、阐述独到的见解,《顺心而写,“再活一次” 》……
时至今日,我依然倍感幸运,《中国教师报》——你是我今生最美的遇见。
是你——《中国教师报》,让我坚守了自己的信仰;
是你——《中国教师报》,让我拥有了交流的平台;
是你——《中国教师报》,让我明确了前行的方向;
是你——《中国教师报》,让我找到了诗意的栖居。
更让我欣慰的是,你将一直伴随我今后的教学生涯,不管前路有多艰难,有你就不会孤单!
江西省大余县青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