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疏浚物海洋倾废的物理归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来源 :海洋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che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1 波浪掀沙、潮流输沙和海底演变的物理机理在海洋中定点倾倒疏浚物的运动,一般可由三个过程描述:沉降、扩散和输运.根据天津港疏浚现场抛泥测验,从自航耙吸式挖泥船底部倾卸入海的疏浚弃土,一部分立即沉入海底形成浮泥,另一部分则扬起成为悬沙,呈两种运动形态.浮泥,是在天津港附近海域最先发现的一种泥沙特殊运动形态.悬沙在水中随海流运动扩散运移,同时发生絮凝沉降;浮泥,则在重力和海洋动力的作用下,沿海底流动.当风浪足以掀起浮泥时,浮泥被搅起形成悬沙.风平浪静,悬沙淤落再形成浮泥.海底演变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其运动形
其他文献
介绍南沙综合数据库及信息系统中南沙海洋环境质量数据库子系统的设计思想及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特点。该系统实现对南沙海洋水质及沉积物环境质量调查数据的系统管理。使用该系
根据1995年的调查,并与1993年比较,探讨了疏浚泥倾倒对塔角海洋倾倒区底栖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倾倒活动对底栖生物的影响较大。倾倒区内底栖生物种类明显减少,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变化显著
本文总结了北黄海辽宁青堆子湾,常江奥,小窑湾,大窑湾5个海湾水 和底质的化学污染物的分布特征。水质污染主要是无机氮和无机磷超标。底质污染为磷酸盐,硫化物和重金属多类污染要
本文综述北级、南极、全球以及局地海域的海冰范围,密集度、厚度、漂移和一般性质以及它们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并且回顾70年代以来利用这些资料进行的大气-海冰-海洋相互作用的研究
全球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简要地回顾了全球变化研究的过程,着重讨论了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后果-海布升对海岸地区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对三角洲和平原低地地区带来
根据对16个验潮站的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本文首次分布了浙江沿岸近30余年来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9mm/a,是过去100a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的2.5倍,显示出区域性构造沉降因素不容忽视。
核电站排放的冷却水含有的残余氯,其化学性质活泼,降解迅速,给测定带来了较大的负偏差。本文报告了邻联甲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残余氯的改进方法。
依据地形,水文和泥沙资料,分析野鸭山港湾水下地形的长期冲淤动态,推导出海岸剖面形态并模拟剖面的稳定性。在得出岸滩地形处于动态平衡的结论后,将平衡剖面与岸线轮廓的计算统一
采用1958-1985年黄海北部和中部大面和断面调查的水温资料,计算出水温平面分布代表性系数,对该区断面观测的水温平面分布代表性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讨论了使用该资料分析时要考虑的几种
报道了南海北部近海污损生物中多毛类的组成及其分布。采集的多毛类种类共48种,隶属于17科36属,其中管栖多毛类11种,主要种类及华美盘管虫,内齿盘管虫,三崎旋鳃虫;游走多毛类37种,主要种类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