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能力的培养莫轻视课外阅读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xf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与他们的课外阅读密切相关。因为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具备了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他们把阅读中积累的大量词汇和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教师不能一味地以课本为本,迷恋于做练习,占用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必须让其广泛阅读,必须要向课外拓展、延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作文 作文能力 课外阅读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很多家长、老师无不使出浑身解数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但有时收效不大,习作也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明确提出,1~2年级“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3~4年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课外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45万字以上”。这不是空穴来潮,而是有根据的。叶圣陶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调查也表明,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与他们的课外阅读密切相关,因为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具备了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他们把阅读中积累的大量词汇和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教师不能一味地以课本为本,迷恋于做练习,占用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必须让其广泛阅读,必须要向课外拓展、延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动力
  
  1.课堂阅读指导,调动课外阅读兴趣。语文教师要上好、上活每一节语文课,充分利用好每一篇课文,让学生从不同类型的课文中体会到不同的趣味、知识,特别要注重让学生能动地体悟,教学时不要把知识讲的一览无余,让学生失去探究的欲望。同时要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思索、发表独到见解,还可以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之后,发动学生搜集资料,在课堂上展示交流,交流读书过程中体会到的“趣”和“味”,使学生逐步产生读书的兴趣,激发、鼓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外阅讀活动。
  2.提供展示舞台,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精妙的词句,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因此,应尽量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展示。如每天早读课让出五分钟,让它成为学生们介绍好词佳句的舞台,学生可将平日里阅读课外书籍时摘录的优美词句与大家交流,说说好在哪里,然后,老师适当选择抄写到黑板上实行资源共享;还可以开辟专门的“知识角”,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佳词妙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
  
  二、课外阅读习惯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阶梯
  
  1.持之以恒,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凝聚着各个时代人类的思想和精神财富,课外阅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美妙无穷的智慧之门,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则是通往这扇门的阶梯,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农村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担子,主要落在学校教师身上,而习惯养成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关键在于积累,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推荐给学生一定的喜闻乐见的书,要求学生做到:(1)选好一本书,一定要看完,不能半途而废;(2)坚持每天看课外书,决不能想起就读,想不到就一连几天不读;(3)制定看书的计划,每天定量;(4)遇到生字查字典或向别人请教,边读边思考。见缝插针地读,每天读一点,习惯成自然,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感到一天不读书,生活缺少些什么,到那时,阅读习惯自然形成了。如果说要求是开始,那么习惯就是结局。
  2.重视积累,提高阅读的有效性。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因此,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在阅读时,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奇事异闻摘录下来,广撷博采课外语言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或借鉴,培养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每读完一本书或精彩段落,可写下不同行式的读书笔记、或书评、或心得、或随感等,在学生阅读过大量他人的文章后,脑海中就有了大量的习作模板,当看到某个习作要求时,大脑中会呈现与之相符的习作模板,只需将自己真实的经历替换,就可以有一篇不错的习作了。
  
  三、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金钥匙
  
  我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怎么“破”万卷书,我认为,仅仅课内是不够的,学生在课内是学方法,要在课外求发展,课外自由地大量阅读是提高习作能力的保证,课外阅读考学生自学,因此,作为教师“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为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做好引导推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读物的同时,还要求学生:(1)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鼓励学生勤动手,勤动口,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以及名言警句、成语、歇后语等,鼓励学生在阅读欣赏之后反复吟诵,琅琅上口,达到熟练背诵,以便在写作时能整句整段引用,模仿或迁移,成为锦上添花的写作材料,使其不断“厚积”。(2)每人准备一个练习本,鼓励学生勤动脑,勤动笔,坚持让学生每读过一本课外书后练练笔,如模仿文章的精美语段进行仿写或写读后感等。鼓励学生把摘录的好词佳句运用于平时的口头表达或习作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运用中增加积累。这样做好了“积累的储备”、“聚财而吸收”的工作,就有了相应的知识储备,生活积累和真切体验,就不怕作文“无话可说”、“无米之炊”了。坚持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也会有明显提高的。
  记得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是在告诫我们博览群书的重要性,阅读和作文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大量的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新课标也为各年级段确定了课外阅读任务,博览群书能够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当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而激起情感,生发灵感,厚积而薄发,写作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生年纪小,好奇心强,创造思维活跃、创造行为最强,在教学中要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寓心理健康教育于知识教育中,不能将心理健康变成一种空洞的道德说教,应以饱满的热情去关注每一个学生。  关键词:体育运动 学习兴趣 培养  皮埃尔·顾拜旦说过:“一个民族,老当益壮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强;一个民族,未老先衰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弱
[摘要]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品德课教学,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就要树立三维目标全面发展观,就要树立协调发展观,就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思想品德课教学 新课标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
为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创造性思维,"倡导探究性学习"被列为新的课程理念之一,于是教材中增添了探究实验.但是,对于探究实验如何命题评价是教师比较头疼的事.为此,笔者愿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人教版普通高中老、新版教材均将其列为必做实验之一.该实验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即为下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评价体制的改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有的考试评价制度是明显滞后的.现有的考试评价体制侧重于对知识的考查,而对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的考查太
基于对发达国家经济与环境发展历史轨迹的描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环境退化之间的动态演进过程,并不断地被环境经济学界的许多研究所充实和完善。文章通过对E
中型猛禽。全长30cm左右。无明显的脸盘和领翎,额基白色。头、后颈、上背及翅上覆羽为深褐色,初级飞羽表面带棕色。胸以下白色,遍布粗重的棕褐色纵纹。尾棕褐色并有黑褐色横斑,端
[摘要] 本文主要讲解了数学语言的特点以及在教学中如何使用恰当的语言即数学教学语言,总结了数学语言准确性、逻辑性、科学性等四个特点,并得出了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语言及方法时应注意的四个问题:语言要有启发性;语言要通俗易懂;语言的训练要循序渐进。  [关键词] 数学语言 准确性 启发性    在数学教学中往往我们只注重具体定理的推导,题目的讲解,而忽视了教师教学语言的表达与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掌握。近几年来
基因工程是指将某特定的基因(DNA片段),通过载体或其他手段送入受体细胞,使它在受体细胞中增殖并表达的一种遗传学操作.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能够将一种生物DNA片段(外源基因)
目前 ,按照新课程标准 ,初一《生物学》教材就编入了“生态系统”的有关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具体生态系统的认识 ,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可在学生中开展“认养一片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