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拳历史变革传说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传于山东菏泽地区的曹州梅花拳,长期流传着“梅花拳在历史上经历了四次变革才日趋成熟”的说法,现介绍如下。
  1982年至1985年,国家体委号召对武术作为文化遗产进行挖掘,当时菏泽地区著名的拳师冯天民(梁山县人,梅花拳第十六代传人)之弟子杨培考整理了梅花拳的渊源。杨在资料中称“梅花拳有四次变革”:第一次变革,始于公元前213年。有七位兄弟结为莫逆,老大董发利(董发道长,河南开封南五里董子庙人)习杆子花拳,老二张辛(河南开封内牛山村人)习少子丁拳(前期少林拳),老三关凤龙(山西太原关于庄人)习花新拳(为前期梅花拳),老四蔡中(江苏徐州南铜山村人)习洪运拳(前期洪拳),老五周义辛(江苏沛县八里庄人)习杆子拳(前期猴拳),老六陈子金(河南开封相子庄人)习八手拳(前期八卦掌),老七陈东(开封蔡吉屯人)习滚地拳(前期地躺拳)。公元前209年,由老大提议将七兄弟各拳汇为一拳,定名为“七兄花拳”,由老三关凤龙执笔整理拳谱。
  第二次变革,始于公元前140年4月初。七兄弟后代董青、张长中、关洪金、蔡艺华、周芹、陈心方、陈海,由董青、关洪金重修拳谱,正式将该拳定名为“七子花拳”。
  第三次变革,公元495年。关洪金后代关清玉文武双全,修道于中岳嵩山。后来印度僧人跋陀禅师到嵩山与关清玉结为兄弟。公元493年3月,关清玉召集十二兄弟汇集嵩山。老大关清玉,老二跋陀,老三周红,老四张金丁,老五周云,老六杨世玲,老七蔡铃中,老八陈凤祥,老九杨钢,老十孙大明,十一李江海,十二关铃芹。十二兄弟汇集拳艺精华并编撰拳谱定名为“梅花精拳”。
  第四次变革,公元1628年,正式定名为梅花拳。当时连续三年灾害,百姓颗粒无收,官府腐败,民不聊生。梅花拳派汇集弟子组成起义军,主要头目有关红、张万、张之明、张大中、陈风中、杨纪林、王金英。起义军征战六年,于陕西某地集会,四月初又辗转山西。梅花拳械在转战中得以经受考验与充实,并重新进行了整理,定为梅花拳八路内功拳。第一路梅花拳,第二路梅花螳螂拳,第三路梅花地躺滚龙飞虎拳,第四路梅花八卦九宫合龙拳,第五路梅花大战扑食拳,第六路鹰抓梅花式,第七路梅花弹腿,第八路梅花穿梭大战拳。
  传说毕竟是传说,其真实性待考。自从明末以来梅花拳的承传人中没有一人是当过大将军的,也没有参加过大型的战斗(义和团除外),但是现在仍保留下来的梅花阵法是拳法与古代阵法的结合,也说明了梅花拳在历史上必定参加过大型战斗,也有人当过大将,也是文武双全的。
其他文献
太极拳的美奠基于形神合一。如果仅仅着眼于一招一式的外在美,而不深及其内在的意蕴、神韵,则会损害太极拳精、气、神的浑然统一,背离太极拳的真谛。谈到太极拳的美,大致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一、形式美    形式结构的和谐,以及变化中的统一,产生了太极拳的形式美。形式美约可分为以下诸类。  1.仿生美 太极拳的拳势从大自然中吸取灵感,形成了诸如“白鹤亮翅”、“野马分鬃”、“金鸡独立”等一些仿生象形的动
期刊
在被誉为华夏之根的华山脚下,座落着一座古老的村镇,它叫岳庙西城子村。西城子村多数人姓孟,他们祖祖辈辈习练着一种拳法,当地人称其为华山太极拳。  华山武术以太极武术为最,在孟氏家族与华山高道的精心钻研下,华山太极武术经过酝酿和萌芽、发展与积累、鼎盛与流传、继承与衍续四个阶段,呈现出兴衰更替、彼此融合的脉络。  华山太极拳以孟子的中庸之道和太极图为准则,阴阳不见面,阳主气,阴生形,用心意表现人身运动姿
期刊
太极拳有“八门五步十三势”之说。八门讲的是八种手法,即棚、捋、挤、按、采、捌、肘、靠。五步说的是五种步法: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太极拳先贤把阴阳、八卦、五行引入拳理,用以表示太极拳动作的变化。太极拳手舞八方之位,足踏五行之轨,合之数为十三。  “中定”在太极拳术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太极拳动作之核心。十三势以“中定”为主,其余十二势为辅。“中定”功夫,在推手中有至精至妙的作用。与人推手时如
期刊
李存义 (1847~1921),河北深州人,字忠元,幼年家贫,少年时帮人赶车,后拜在形意拳第二代宗师刘奇兰门下,习武学艺九年,随师走南闯北,切磋武艺,所向无敌,家乡父老赞他是“河北门神”,武林人称他是“北侠单刀李”。    1896年,李存义抵金陵任军队国术总教习,后又任过两江督标把总,因淡于仕途,离职。他回到河北任丘瑞生祥布庄看家护院,白天教武;后在保定开万通镖局;后又拜师于董海川、郭云深,武艺
期刊
武缘  马凤雷    幼时的我显得格外瘦弱矮小,在学校里常受一些大孩子欺负,使我萌生了习武“报仇”的强烈念头。  初中一年级时,我开始照着武术书依样画葫芦地练,又在家中吊一个自制沙袋拼命击打。每天早上及下午放学回家都照例练习一段时间。我虽吃了不少苦,却感觉“武功”没什么长进。一次,为同学“见义勇为”,却被几个高年级同学打得鼻青脸肿,平时所练的“武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我这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
期刊
少林金刚门之踔腿功属于外绣硬功型技艺,练的是阳刚之劲,不需要配合内功修炼,是一种简单、易学、易练、易用的腿功,只要肯下苦功,就能练成。少林踔腿功酷似足射功,但比足射功更完善、更科学,是一种隐蔽性极强的低腿、暗腿技法,适宜实战中使用。  少林金刚门之踔腿功,主要是通过各种功法修炼十趾的硬度,这到无坚不摧的功力。在技击时专跟对方膝关节以下部位:胫骨与踝关节,同时也可用来攻击对方裆部、腹部和腰部。现将踔
期刊
导言:此文已将武术中最为关键的,亦令许许多多迷武、习武之人孜孜以求的,即打开武术之门的钥匙——整体发力这一环节陈述得淋漓尽致。风云生先生口述与高健先生整理,真可说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读者阅后,自然是大快“朵颐”!  《精武》的作者陈剑先生是我未曾相识的朋友,或许他根本不知道我这个人,可几年来我却始终在关注他。大约2000年或2001年,有武友送我姚承光老师编著的《意拳》(注:即大成拳)函授教材的
期刊
诸力,是指詠春拳在实战中粘缠逼迫对手,令对手瞬间失势的一种内劲。这种技法运用的前提是,实作者必须经过长期的特殊程序的训练,从而具备敏锐的手臂皮肤知觉及全身浑厚的内劲。  诸力是詠春拳高级功夫——藕桥藕打的核心动力,是论年不论月的修为,也是衡量一个习练者詠春拳修为的标准。  以下是诸力在实战中运用的一个例子。  甲乙双方以格斗式对峙(图1)。甲方(左者)以直拳击向乙方胸部。乙方以詠春摊手消截来拳(图
期刊
1937年7月7日,日军突袭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日军的进攻遭到二十九军的坚决抵抗,早已驰名的大刀队更是英勇杀敌。  7月8日晚11时许,日军二百余人由永定河东岸向西进攻,企图占领卢沟桥。在作战中,我方守桥的一排官兵全部阵亡。宛平西门城墙上守城的连长眼看日军步步逼近,心急如焚,不等上级命令,便派出一排兵力增援桥西。战士们操起大刀、手榴弹,借着夜色偷偷前进。当他们逼近日军时,突然举刀砍杀,声震四
期刊
名称与意义    小念头,过去亦别称“三拜佛”,但仍以前者的名称流行。所谓“三拜佛”者,是由于再次“古式”套路中有一摊两伏的动作;而已四指朝天,形如拜佛状的护手作为收回身前的动作。但由叶师及现实所传者,多为“一摊三伏”之法,故以不算三拜佛已。  以“小念头”作为詠春第一首拳套之称别具含义。当一名初学者启蒙之日,教者会以告诫的语气对他说:“小念头不正,终归不正;习武如是,做人如是。”  小念头者,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