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专业第三方是解决方案提供者

来源 :大众理财顾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2974814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保险业正在迎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根据保监会2月15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行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10万亿元,同比增长27.50%。其中,财产险和人身险业务同比分别增长9.12%和36.51%。赔付支出超过万亿元,同比增长21.20%。保险业资产总量15.1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2.31%。总体来看,2016年保险市场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结构调整成效显现,有效防范风险,助实体惠民生能力明显提升。
  


  而根据另一份行业机构的调研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从事保险服务的保险代理人、经纪人超过650万,是投资理财领域从业人员最多的职业,远远超过理财规划师、基金从业人员和证券从业人员人数的总和。
  但在大童保险服务执行副总裁李晓婧看来,我国保险业目前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尤其是作为与人们密切相关的寿险,其保险代理人的模式从引1992年进我国至今也不过20多年。这20多年里,人们对保险的认识从最开始的拒绝到尽头的逐步接受,行业的发展模式也从最初的粗放渐渐向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可以说,我国保险业刚刚走过启蒙阶段,下一步,将迎来真正的飞速发展时期。
  “在这一阶段,保险的销售是产品导向型的,保险代理人更多是向客户推销保险产品,并没有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研究客户的需求,更不用说根据客户的需求制订合适的解决方案。”李晓婧指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导致这一阶段的保险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并不高,其服务的对象,也大多是中低端客户。”
  产品导向型这一模式之下,保险行业从业门槛极低,代理人只要能将产品推销给消费者就达到目的,并不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考验的更多是从业者的销售能力。“但是,这个阶段已经接近尾声,未来,随着人们对保险认识的逐步深入,客户越来越成熟,仅靠单纯的推销已经没有市场。”李晓婧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中产阶层快速成长起来,伴随着他们的崛起,商业保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面对这一人群,他们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对产品的要求也更高,简单的产品推销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产品和客户需求的严重不匹配倒逼从业者跳出原有的发展模式,去探索能真正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新思路。”
  这就催生了保险专业中介在中国的引进和落地。“保险专业中介作为独立于保险主体企业的第三方,第一次做到了站在客观中立的角度,不再代表任何一家保险企业利益,不再简单推销某一家或几家保险公司的产品,真正从客户需求出发,帮助客户精准分析市场上哪些产品适合他们,并为他们制订综合的解决方案。”李晓婧说。
  “这对保险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将越来越高,并朝着年轻化、专业化、精英化的方向发展。”李晓婧说,“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样的人才,才是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人才,是客户真正需要的服务提供者。”
  正是因为有了对行业服务模式的深刻理解,李晓婧用了6年时间,带领一支由十多个人组成的研发队伍,研发了一套以家庭为单位、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对家庭財富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专业服务模式——DOSM,即需求导向型、解决方案式专业化咨询服务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理念、理论、流程、工具、课程、讲师六大要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客户在大童平台上,可以享受到一站式家庭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极大地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据悉,这也是中国保险业首个获得国家版权局著作认证与产权保护的咨询服务模式,目前已通过上千名大童风险管理顾问,在上万个中国家庭中进行了有效的实践。
  李晓婧告诉记者:“通过DOSM,我们给客户提供的是一整套解决方案,保险产品组合在方案中只是作为实现方案的工具,也就是说,我们已经从产品导向完全转为了需求导向。”
  该模式在实践中还在进行不断升级。4月,大童DOSM3.0已正式发布,目前正在大童全国进行推广。为此,大童成立了一支由500名培训师组成的培训队伍,在全国23个省市的100多个城市传授DOSM模式。“如果做一个横向对比,掌握了DOSM模式的保险销售人员,其产能将大幅提高。”李晓婧告诉记者,“保守估计可以提高5~10倍。并且,在产能提高的同时,其工作时间相比过去也会有大幅缩短,原因就在于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以前服务的是单个客户,面对的也是客户个人的需求,这样一来,所需要服务的人数就十分庞大;现在,是从家庭的角度配置保险产品,服务的是一个个家庭,相应地,所需要服务的人数自然大大减少。以前,只能给中低端客户提供服务,现在,通过学习和掌握DOSM模式,具备了为中高端人群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其带来的单位产能的提升将十分明显。比产能更重要的是,保险专业第三方的从业者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得到了客户的极大认可,这种对我们专业工作的肯定和尊重,是新一代保险从业者事业存在的最大价值。”
其他文献
对各类理财产品的放任自流使得金融风险增大,实体经济被金融边缘化,金融脱实向虚几乎达到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这一轮以银监会为“轴心”的,旨在去杠杆、防风险的金融产品整顿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一浪高过一浪,一波紧过一波。金融业去杠杆的力度加大,去金融机构之间层层套嵌,在金融机构中间相互倒腾、打转、层层剥离,但就是不到实体经济去的问题;严打利用理财资金疯狂加杠杆、酿风险;彻底铲除银行与保险、证券、基金
期刊
互联网金融浪潮下,P2P网贷近年来得到了爆发式发展。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风险事件也层出不穷。诸多P2P网贷平台违规风险事件、技术风险事件及网络安全问题频频发生。于是,在很多人看来,P2P网贷就是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P2P网贷平台也开始变身,先是从P2P变成互联网金融,而后又从互联网金融变身科技金融。难道互联网金融真的是一个伪命题?  假如是伪命题,为何平安银行、工行、建行、中行等金融机构也纷纷涌入
期刊
几年前,笔者的母校组织了毕业30周年同学聚会。毕业后,校友们星散全球各地,通过聚会,大家齐聚母校,共话30年人生沉浮。笔者的大学同学大多是成功人士,大部分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留学海外,目前事业有成。而笔者则在20世纪90年代留学北美,但1998年回到国内发展。和那些留在国外的同学相比,笔者既没有他们聪明,也不如他们勤奋。但目前来看,笔者(包括其他留在国内的同学)在财富水平上却比留在海外的同学要好一
期刊
有的国家虽然一向不看好比特币,但是对比特币所采用的区块链技术的立场反差却很大。  区块链这种电子分类账可以记录分布式的电脑网络中的交易。这些记录一旦写入,就不可逆转,因为任何更改都必须先在整个网络进行验证。许多国家逐渐认识到区块链技术在安全领域的潜力,其中有许多甚至已经开始了区块链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有的国家虽然一向不看好比特币,但是对比特币所用的区块链技术的立场反差却很大。  比特币——游走在法律
期刊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理财规模达到90万亿元,从事投资理财类业务的从业人员超过700万人,其中专业理财规划师超过22万人,如右图所示。但需要注意的是,专业理财师在所有投资理财从业人员中,目前人数最少,而随着我国个人理财市场的蓬勃发展,个性投资理财需求越来越旺盛,优秀的理财师市场缺口巨大。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从业人员看到了理财师这一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纷纷加入这一行列。然而
期刊
自2014年11月2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涉及67项资格认证相关的行政审批事项被予以取消,一石激起千层浪,由此引发了一场政府、业界、学界和商界的大讨论。    资格认证,通常是指对某个行业或领域内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建立一定的标准,通过一定的考核达到该标准的,则可以获得该项资格认证。通过对这些标准的层次再作进一步细分,则可以形成从初级到高级的不同水准的资
期刊
随着货币供给加速和居民财富的积累,我国投资理财行业规模迅速扩大。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包括银行理财、信托、保险资管、券商资管、公募基金、基金子公司、私募基金等在内的泛资产管理市场管理资产总规模达到约100万亿元。而波士顿咨询则预测,到2020年,中国泛资产管理市场管理资产总额预计达到174万亿元,2015~202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达13%;剔除通道业务之后,管理资产总额预计达到14
期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正视财富、渴望通过理财使财富增值保值,面对股票、基金、保险、外汇、收藏品等众多理财产品,许多投资者都渴望有一名专业人士指点迷津。行业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等城市,9成以上受访者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更有4成以上人群表示需要专业的个人理财服务。个人理财市场日趋成熟与壮大,金融机构个人理财岗位需求越来越大。而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国理财规划师数量明显不足。据了解,一个成熟的理
期刊
如今,投资理财市场异常发达,只要有了一定数额的资产或收入之后,大多数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参与到投资理财。当然,投资理财作为一项市场经济活动,也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来说,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某个理财产品,然后坐等收益;复杂的来说,就需要根据投资者的财务状况、理财目标、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来综合分析,采取什么样的资产配置。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以求获得最大的收益。  对
期刊
智能投顾已经成了投资理财领域的新兴话题。相较于理财师服务,智能投顾有更强大的金融运算能力,因此,当前已经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重视,许多机构开始研发智能投顾系统。包括京东金融等机构都参与了人工智能选股和智能配置。除推荐个股外,相关机构主要以“做选择题测算风险偏好—提供风险配置”方案为主,本质上还是一个静态的配置方案。但也有部分机构可以展示策略,提供动态化的资产配置过程,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这类投资机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