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受众观赏心理分析

来源 :管理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ameiscaohao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们对春晚的高度审美期待导致了其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这样一台全民参与的晚会所呈现出的问题恰恰是日常电视节目问题的集合体。研究这样一台拥有目前中国电视最高收视率的、状况百出、形式复杂的超长时间、超大规模的晚会,研究这样一台晚会的受众心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每个年龄层面、不同性别的受众对电视节目的需求不同,那么,对于春晚这样一个高度浓缩各种节目元素的节目来说,不同的受众有不同的关注点,共同的关注点又具有不同的关注度。
  关键词:春节文艺晚会 老年 中年青少年 受众心理
  
  春节文艺晚会是综合文艺晚会的代表,也是节日文艺晚会的最高体现。春节文艺晚会简称“春晚”,已经成为富有中华文化含义、声播海内外的大型文艺综合晚会,从某种方面说,它甚至代表了民族的文艺形象。历年的春节晚会可谓是收视率最高,批评呼声也最高的全民观看电视评电视“运动”。虽然一届届春晚总导演率领最精英的制作团队都在穷其精力制作一台有别于以往,适合所有观众胃口的晚会,可是事实证明,众口依旧难调,人们对春晚的高度审美期待导致了其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07年春晚的“黑色三分钟”,更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增加了饭后的一道谈资,也为主持人,尤其是08年春晚的主持人肩上增添了一座无形的大山——舆论压力。那么,这样一台全民参与的晚会所呈现出的问题恰恰是日常电视节目问题的集合体,研究这样一台拥有目前中国电视最高收视率的、状况百出、形式复杂的超长时间、超大规模的晚会,研究这样一台晚会的受众心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如果能够正确认识春晚受众的心理状态,对于主持人和晚会制作者来说,会更加有的放矢,化被动为主动。
  春节晚会自1983年开始于每一年的除夕晚上与观众共同辞旧岁迎新春,在欢歌笑语中展现国泰民安、和谐安定的美好图景。春晚是比收视率高达83%的新闻联播还要高收视率的节目,高达96%。如果说受众关注新闻联播是为了知晓天下大事,为了时刻与世界、与时代保持同步,是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审视每一条消息,对新闻主播的报道字斟句酌,关注之密切甚至细微到新闻主播衣服的“凹凸处”,苛刻到一个误播哈欠导致其备受争议,那么春晚对于受众来说无疑更像是一道不可或缺的年夜饭,充满期待,人人参与,重在全家团聚感受到的喜庆氛围和仪式感。
  春晚受众心理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年龄、性别和社会分工等方面的不同,因为每个年龄层的受众都有其知识结构、社会经历、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共性,这些共性是导致不同年龄段观众审美体验不同的根源。所以,以年龄作为划分标准来研究春晚观众的观看心理,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一、不同年龄段观看春晚的心理
  
  1、老年人心理:
  我国是拥有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老年人的比例逐年上涨,老年人心理的变化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生理上的退化,退休后的地位和生活的改变导致心理上的变化。呈现出与其他年龄段不同的观赏心理特征:
  (1)、红色情结
  老年人有着普遍的念旧心理。他们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亲身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毛泽东是人民的大救星的革命道理,对党和毛主席充满了感激之情。建国初期,中苏友好,苏联老大哥的文学艺术对他们影响很深。他们爱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花儿开》,爱看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等。他们有的参加了抗日战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有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建功立业,他们怀着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和对毛泽东思想的无限敬仰和崇拜,发愤图强、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他们性格中充满了正义和忠诚、集体主义精神和熊熊燃烧的激情斗志。这一代人社会阅历丰富,见证了共和国的兴衰起伏、经历过人民翻身做主的艰辛涅□,带着悠长往事的沉重镣铐,经历着生命起伏的大风大浪,对待事物有着深刻的情感体验,在道德感和美感方面更注重道德美,多数老年人依然充满了赤子之心和政治热情,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们赞美美好的事物,摒弃邪恶的势力,在外表美和内在美之间,老年人更倾向于内在美。08春晚的抗击冰雪诗朗诵会受到老年观众的普遍关注,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忧国忧民的使命感。
  (2)、情有独钟
  建国以来,由于党的教育方针没有得到认真贯彻落实,尤其是反右斗争及十年“文革”的破坏,“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导致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在年轻时代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再加上当时条件的限制,既无电视电脑,又无发达的传媒,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单调。对于戏曲相声传奇故事、歌曲中的民族唱法等情有独钟。那些港台明星、年轻歌手、通俗歌曲对于绝大多数年老的观众来说更不在观看、欣赏范围之内,或者说关注度较低。他们真正喜欢的是民生语言类通俗易懂的节目。
  (3)、“守岁”习俗
  白天为老年人平日里观看电视的最佳时间段,老年人的生活作息时间规律,受传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影响,夜晚上床睡觉的时间较早,但是遇到春节这样的特殊情况会相对延长观看电视的时间。因为老年人传统的“守岁”思想和习俗,点着灯笼,燃着柴火迎财神、迎灶王,与家人坚守到午夜零点钟声敲响的一刻,这一年才算圆满结束,有了财神灶王的护佑,新的一年才能风调雨顺。那么,除夕之夜这样长的一段时间,春晚理所应当的成为了守岁的一项活动,填补着老年人这一时间段的空白,久而久之,春节晚会就成为了守岁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老年人大多数时间观念性强,往往墨守成规,对于自己多年养成的习惯也会很固执的坚持,比如读报、听评书、看电视剧等。春晚对于老年观众来说就像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年夜饭,几十年养成的习惯,一旦失去就会焦躁不安、失落郁闷。这种同执还体现在对于喜爱的主持人极为信任,当主持人以其他角色出现时仍对其行为十分信任,08的春晚就有董卿、周涛等主持人客串小品角色进行更加生活化的演绎,这样的角色往往更加贴近老年人的心理。
  目前中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20%,这样看来,满足了老年人的收视心理就等于赚得了10%以上的收视率。历年春晚的节目也都是新旧搭配、刺激与平和搭配,比如:既有费玉清、又有周杰伦,既有林依轮、又有韩雪,既有赵本山、又有王宝强……可以看出晚会导演充分考虑到每个年龄层次受众的需求。虽然时间带走了老年人的健康体魄。但是很有教养的留下了一件无与伦比的珍贵宝贝——平和心态。他们宽容大度,十分理解“春晚”节目的众口难调。对于一切事物的不苛求、不较真、不抗拒这“三不”足以让春晚导演和主持人放平心态,轻装上阵。
  
  2、中年人心理:
  (1)、动荡的一代
  中年人是心理和生理都发育成熟,开始承担一定的社会和家庭责任的一大部分群体,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承受着家庭和事业的重担。这部分人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上山下乡、文化大革命、闹学潮、改革开放、下岗 再就业等等一系列的重大社会变革,属于在动荡中成长起来的一带,性格上坚毅、刚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这一代人是唱着“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成长,看着金庸的武侠小说和电影《少林寺》、《霍元甲》成熟的,这一代人有着深深地依恋情结,人格心理学家根据“回避—焦虑”两个维度将成年人的依恋分为四种类型:安全型、焦虑型、拒绝回避型以及恐惧回避型。不同的依恋类型观看不同的节目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安全型会产生乐观的期望,客观评价节目;焦虑型有很强的情绪反应,长时间沉浸在节目带来的情绪中不能自拔;拒绝和恐惧回避型没有很强的情感体验,但是却表现出高度的生理呼唤和宣泄。中年人对明星和主持人有着明显的情感依赖,比起向家人寻求信赖,他们更倾向于向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倾诉自己的情感,才有了日益火爆的短信和热线互动,春晚的主持人既能带给他们喜乐愉悦的观赏体验,轻松欢快的春晚“氛围”又能缓解他们累积了一年的紧张情绪或者人际关系,无论哪个角度,春晚对于中年人来说都是一次绝好的宣泄和放松的机会。
  (2)、贫下中农教育
  60年代上山下乡导致一大部分青年放弃读书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70年代国家培养了一少部分工农兵大学生,77年恢复高考。能考上大学的人也仅仅是2-3%,教育对于那个年代的青年人来说还只是僧多肉少,但物以稀为贵,这一部分人对知识的渴求高于任何一代年轻人。他们通过夜大、自考等成人教育渠道,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知识。他们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大胆探索、勇于创业、解放思想,开拓了视野。另外,随着70年代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来自国内和国外的艺术形式和电视节目在不断丰富、接触的渠道在不断的拓宽,一定意义上看,这一代中年人对艺术的鉴赏能力高于父辈。比如,他们重视艺术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口口传唱的“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雨打向两岸”是真正的来自于生活体验,对于白毛女中的喜儿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感慨。他们高举着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大旗,深刻的体验着世界的美好。
  吃着社会主义大锅饭长大的这一代,家中很多的兄弟姐妹,受到的教育是集体主义教育,被团结一致的精神熏陶和灌溉,一切以集体的利益为重,吃苦在先,享乐在后。由于中年人处于年龄的中间区域,性格相对中庸,处于家庭的中心位置但同时又是夹缝中生存,上有父母,下有儿女,外有事业,内有家庭。他们面对事物想到的更多的是家人,是他人,他们能够接受父辈对于红色经典的沉醉迷恋,也能够接受孩子们对于周杰伦的疯狂崇拜。所以,这一代人对于具有举国欢庆意义的春晚,更多的是民俗仪式化的依赖。
  (3)、多重角色
  中年人有着独立的经济来源,是家中的顶梁柱、主心骨,是拥有角色最多最复杂的一个年龄层次,但是无论在社会上的领导角色、职员角色、还是家庭中的儿子、丈夫或者女儿、妻子的角色,都促使他们养成了指导的个性,希望对自己的家人负责,指导、带领家人进行活动。他们多数人经历了上山下乡、改革开放、下岗再就业,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对于未来的危机感。在除夕这样一个时刻追求轻松愉悦、缓解身心压力的氛围当中,中年人往往更加主动的带动家人感受团聚的氛围。观看春晚就成为一项重要的活动。中年人因为所受的教育和久经社会的经历,养成沉稳、包容的个性,他们对春晚的要求不同于以往的精英节目的要求,仅仅是不俗气、不浮华、不粗糙这“三不”而已。
  
  3、青少年心理:
  (1)、冲浪的一代
  网络是青少年接触社会的主要渠道之一,节目在播出之前网络上就已经存在春晚的节目单。多数是大家“跟帖”预测性的讨论得来的,青少年渴望通过春晚进行交流,进行更加火热的“灌水”,这就是所谓的“饮水机效应”,即人们喜欢在开水间接热水的时候针对某一个话题进行随机的“闲聊”,现如今的饮水机改为网络,应该称其为“BBS效应”。网络带给年轻人的不仅仅是大量的未经过滤的讯息,更多的是对于“速朽”的容忍,他们能够去年把“不想长大”唱的火热,今年又将“中国话”唱的响亮。07年他们能够说任何话都不忘了加上宋丹丹那句“你太有才了”,08伊始就改为蔡明的“这是为什么呢?”只要有热点、有焦点、有亮点,青少年们就爱看。
  (2)、“减负”的教育
  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偶像崇拜欲,有调查显示如果将明星、超女、杰出人物、政治人物、IT精英、父母、老师作为偶像备选,那么青少年选择明星、超女的占92.58%,近几年春晚在节目上有意插入港台明星,比如:周杰伦、SHE、谢霆锋等。牢牢拴着了青少年不安分的眼球。
  “减负”的教育,减掉的不是学生肩膀上的负担,而是减掉了青少年应负的责任。他们不再手握钢枪踢着正步保家卫国、不再热烈追随马克思列宁主义、不再手捧毛主席语录、不再高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是手持双节棍跳着HIP-HOP、追求周杰伦、手捧MP3、高唱着“哼哼哈嘿、快使用双节棍”的一群集体无意识青少年。但是,肩膀上的负担轻了,内心的压抑和挣扎却日趋激烈。问题少年不断涌现,网瘾少年更是令其父母为之头疼,根源在于父母和社会所施加给青少年的压力不断增强,造成“唯分数论”,似乎考卷能说明一切问题,分数能证明一个学生最真实的能力。学生们只感到了学海无涯,不是并不具备乘风破浪的决心和勇气。青少年由于人在学海。身不由己,造成了课余生活的相对单调,父母更是责令其远离电视,逢年过节是青少年大赦天下的日子,除夕之夜更是青少年难得的放松日,因此更加无比亲近电视。
  (3)、求新求变无厘头
  虽然这一代有着诸多的差强人意,但是仍旧有其自身的优越性,这是一支最活跃、最热情、最忠实的队伍,因为他们处于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年龄。喜欢新颖、热闹、奇特的形象和内容,喜欢节奏快、跳跃性强、内容活泼的节目,是接触新事物最多、接受新事物最快的一代,春晚能够让他们永远充满了期待,类似于苹果MP3的无屏机身理念,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首歌是什么。不落伍、不闭塞、不守旧这“三不”是引导青少年观看春晚的直接动源。
  传者脱离受众就谈不上产生所谓的“社会效应”,离开受众就会失去生命力。传者与受众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认识到这样的关系,了解受众的需求,春晚的氛围在主持人的正确营造和引导下会更显和谐欢乐、喜庆祥和。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探索高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促进其工业化应用,以褐藻酸钠为唯一碳源筛选培养基,从鲍鱼内脏中筛选出一株高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B4,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
在中国,个人平均资源相对较少,所以节约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建筑节能改造,可以节约大量能源。但是在现有的住宅建筑节能改造方案的评估和优选中,许多的评价目标是不确定的,
在我们身边,常常有这样一些人,起初无论智力还是知识都表现平平的人到后来却取得了很大成功,比如赚了很多钱,办起了很成功的企业,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等等.而那些智力超群的
毕业设计在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毕业设计的质量好坏,不仅与毕业生的质量挂钩,还能够衡量学校教学质量。那么高校应该如何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正> 朋友开了一间广告公司,一直经营得很不错。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令他十分懊恼。五一节过后不久,他很器重的一位策划师不辞而别离他而去,不仅走了,还顺手带走了他所有的
刊发此文,作为本刊对热心读者的新春礼物
2月19日出版的美国《财富》杂志推出"全美最受推崇的公司",通用电气公司(GE)再度独占鳌头.这是继1998、1999及2000年连续三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美最受推崇的公司"之后,第
时近年关,忙碌子一年的感光行业又在为即将至来的消费旺季大张旗鼓地造势、备货、整刷门面-这厢,金黄色的柯达正风风火火地心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办第二届大规模的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