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问题之我见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mesee_l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核武器问题”作为当今国际政治中的重要议题已日渐升温,如何审视核武器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其解决方法将指导我们选择正确的路径。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分别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与行动的方法,关键在于把握好两者的平衡。
  关键词 核武器 现实主义 自由主义
  作者简介:常莉,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8-193-0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率先成功爆炸了原子弹,并将它用于实战,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放了两颗。至此,世界认识到了这种武器巨大的危害性,于是开始了彻底消除这一武器的进程。问题的诞生也伴随着其解决办法的寻求。于1968年6月由联合国大会通过《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当今世界为了防止核武器扩散、保障核能安全利用而缔结的一项重要条约。虽然其内容的局限性饱受人们的诟病,但这是目前为止比较正式与广泛的核武器问题解决构想。迄今为止它所面临的挑战有:首先是签约国提出的挑战,签约国对核军控和核裁军体制的挑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一些已签署的条约不予批准;二是要求废除已生效的条约。美国政府一直执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一面通过电脑模拟核试验继续发展核武器。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核大国的战争能力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加强。其次是现代科学技术普及带来的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传播,特别是各国和平利用核能事业的发展,核技术的发展与扩散不可避免。事实上,世界上现在已经有一批发达的无核武器国家拥有了制造核武器的技术能力与资源。对于这些国家而言,是否拥有核武器,问题不在于技术与资源,而在于意愿。第三是拒签约国家的挑战,印度、巴基斯坦。事实上这两个国家已经有了核武器,但是联合国不能承认他们有,因为如果承认它们的核武器国家地位,就等于承认了核扩散的事实,破坏体制;如果不承认它们拥有核武器的事实,而它们又不愿意放弃核武器的话,它们就不会加入这个条约,这也等于是破坏核不扩散体制。还有,如果它们不接受核不扩散的义务,它们也不会接受核禁试的义务,从而也构成对核禁试体制的挑战。
  一、两条路径
  核武器作为现代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谈判筹码之一,消除它的存在似乎越来越困难。核扩散变成了无法被遏制的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的开放,制作核武器的秘方已经不那么神秘了,而当下最令人担心的便是它落入恐怖组合的手里。因为他们不会权衡利用它的利弊。核武器如同潘多拉的魔盒一旦被打开,人们很难再回到1945年以前。时下为解决核武器问题的对策可谓汗牛充栋,归结起来有两种: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两种路径。
  新现实主义代表人物是理论学家肯尼思·沃尔兹,他认为核武器“越多可能越好”既然核威慑能够在东西方之间起到稳定的作用,那么,有限的核扩散应该有助于借助核威慑的力量稳定区域性的冲突关系。豍这种思想倾向于用“制衡”达到和平,而战争是因平衡打破导致的。许多思想家认为,冷战是一种重要和持久的权力平衡体系,并以此解释为什么相对和平——至少没有第三次世界大战——持续了40多年。豎然而,核武器作为大国制衡的工具承认有些作用,但是恐怖分子不需要实现制衡。越多国家持有核武器,那么核武器就越容易落入恐怖分子的手中。核武器不能用新现实主义的思维去考量,因为它的破坏性太特殊了。核武器的诞生之时注定要被消除。
  新自由主义是时下正在尝试的道路,即建立一个常态化的体制,在此平台上进行对话、协商。这一条路走得也十分艰难。核武器的产生虽然造成不同的结果,但审视其原因却与历史上其他用于战争的科技别无二致。战争可谓是人类可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平台”,而导致战争的原因一般分为微观理论与宏观理论。微观理论是以生物学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的,认为战争是和领导人的个性、民众的心理有关。这一点可以解释“古巴导弹危机”中领导人作为的部分原因,赫鲁晓夫的强硬性格使得他富有“侵略性”,而肯尼迪也是一个铁腕人物,最终国家实力决定成败。但是这中理论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的脱节,无法历史的联系的看待问题。宏观理论则是以历史学和政治学为基础,这种观点认为国家的权力与野心导致了战争。核武器迄今为止只用于一次战役,更多的是用于威慑,保持大国地位与拥有话语权,可见国家之间依然是权力之间的角逐。这里我们看到了现实主义的影子。可以认为,核武器的诞生源于现实主义,而它的消除依赖自由主义。
  二、《核不扩散条约》的症结
  作为解决核武问题的一个重要依据《核不扩散条约》自身存在复杂的自相矛盾。而最尖锐的则是“我有,你不能有,但我不承诺不会使用”的论调。本质上来说,在未能实现全面彻底的裁军之前,核军控与核裁军体制始终是一个歧视性的体制。已有核武器的国家公认的五个:美、苏、英、法、中可以保留,而其他国家不能再拥有。虽然它具有不公正性,但是只能这样安排,因为有两个好处:一是核武器国家能够受到一定的约束,二是不扩散比扩散好。但是无核国家接受这一体制并不意味这这个体制是合理的。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把所有的核武器都交给了俄罗斯,成了无核国家。现在俄罗斯方面一条小小的水坝延伸过来,它就后悔了,认为不该放弃核武装,否则不会像现在这样,说话没有人听。豏这也是众多欠发达国家的担忧。现在的国际社会尚处于无政府状态,因此实行“民主、法治”的条件还不成熟。所以不论是什么条约都容易被侵蚀,这也是为什么印、巴、朝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其他国家只能无奈接受,再进行一定的制裁。有建议认为可以建立一个超国家组织来管理监督各国的核武器发展。其实这不是什么新鲜的点子,曾经的国联与现在的联合国,看看它们现在的发展也不难想象这个新的超国家组织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但是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从未停下脚步,这样的超国家组织在未来不是不可能。
  条约本身的矛盾性不仅为无核国家提供口实,也造成有核国家的互不信任。巴特菲尔德和赫兹共同提出的安全困境的概念有助于解释国际安全难以达成的原因。由于安全困境的存在,均无意伤害对方的两方最终却走向战争。豐国家在互相防范之中不自觉的走向战争,如同怀揣手枪,一旦被触动神经就有可能擦枪走火。这种困境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恐惧感,不断的危险促使人类升级防备的级别,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武器自发明以来杀伤力越来越大。有核国家不愿放弃已有筹码,在核博弈是一条有进无退的路。无核国家处于劣势,自然想尽办法,至少不做博弈的牺牲者。应该说核武器并不深得每一个国家的喜爱,他们只是畏惧或渴望它带来的政治结果。但是核武器的不仅仅只有一个结果。   三、现实主义的思考,自由主义的行为
  迄今为止,似乎没有哪一个条约完全造就了理想的局面,国家之间围绕条约总是矛盾重重,因此不断诟病条约本身已经毫无意义,或许条约应当发挥一些我们期望的作用,但是这不该是我们思考的关键。核武器的价值究竟在哪里?为什么很多国家都想要?为什么消除它那么困难?这些问题显然与条约无关。
  核武器自诞生以来只使用过一次,鉴于它强大的杀伤力,一些专家预言原子弹是不能使用的武器。无论哪个国家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都会使自己遭到无法承受的报复,所以人们认为核武器绝对不能使用。这一预言有些伊索寓言式色彩,众多核武器国家正在确保第二次还击能力不被损坏,这已说明尚未有国家认为它将不会使用核武器。从现在国际形势来看,核武器更多的用于威慑,但对于当代西方国家来说,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对于古巴都没有起到作用,所以国家之间的冲突是无法靠威慑来解决的,威慑是能使冲突升级,也许可以达到一时打压的目的,但是,这只会引发新的矛盾。更多的威慑带来更多的反抗,核扩散的事实似乎是有核国家威慑的附加品。
  核武器带给国家的其实是一种大国地位与话语权,拥有这些可以给有核国家带来许多相连的利益。伊朗核危机反映出的正是一种想要获得权力与摆脱威胁的渴求——对抗阿拉伯国家,争夺中东霸权;对抗美国,以斗争防止和威慑其军事打击。这可能是核武器现有最直接的价值。但不排除核武器将会真正用于使用,毕竟一种作为象征性存在的武器还没有先例。
  因此,核武器屡禁不止的原因并不是条约的不完善,而是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国家利益的不平衡与对抗,“所有决定历史进程并改变地球面貌的重点战争,都是为了实际的利益,而不是为了想象的利益而斗争的。”豑汉斯摩根索的现实主义理论是审视核武器问题根本原因的有效路径。这也是沃尔兹所主张的核扩散可以带来平衡的依据——条约限制太理想话了,大家都想要核武器,谁想成为牺牲品抑或不想巧取利益呢?但是在这种论调下,问题只会越来越糟。人类求索利益,但也不乏理智。也许理智也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但它总有向好的趋势。可以看到,“古巴导弹危机”中理智的作用,双方都不愿挑起有核武器参与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不管是不是自私的。虽然公认的有核国家对印度、巴基斯坦、朝鲜、伊朗核问题从内心表示担忧与嫉恨,但是也不会采取核打击的措施,依然通过谈判施压,这些都是新自由主义者所倡导的“对话与合作”。可能略显软弱,没能遏制核扩散的势头,但是起码能警惕想要发展核武器国家,发展核武器需要付出不菲的成本和承受巨大的国际社会的压力。而利用超国家组织来管理核武器的构想还比较遥远,不排除未来将可能实现。
  最后,重新审视核武器,会有这样一个看似危险问题存在:核武器或者说“核”一定要消除吗?虽然很多人回答希望核武器永远消失,但是真的可能或者必要吗?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有很多不可逆的历史事件,而这些事件也推动着历史的发展,社会可以看做是一辆车,它所负荷的东西越来越多,随之也进行了改装,但却不能把载物甩下。因为这是与改装相辅相成的。因此,解决核武器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如何消除它,而是如何限制它的发展与使用,同时要考虑有关国家在寻求核武器背后的国家安全、政权巩固、国家利益等方面考虑,如何缓解这些国家的焦虑与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真正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才是治本之道。
  注释:
  杜彬伟.防止核武器扩散机制的评析及其出路.社会主义研究.2010(2).133.
  [美]迈克尔·罗斯金著.林震译.政治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428.
  顾国良.核武器的“威慑”.世界知识.2003.23.
  尹树强.“安全困境”概念辨析.现代国际关系.2003(1).57.
  张清.摩根索国际政治权力与利益理论.太平洋学报.2006(4).89.
其他文献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的人们交流日益频繁。中西文化在冲突中相互影响和融合,从而形成了跨国文化交流的大趋势。为了使我国
摘 要 大学生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正气,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为祖国的崛起再创辉煌。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优秀传统 大学生 理想道德  作者简介:陈静学,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8-180-02  胡锦涛同志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全面做好各项工作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高速发展,在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职业态度与职业能力也要求得越来越严格。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幼儿教育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幼儿,幼儿们往往会以教师的行为为准则,可见,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在幼儿面前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充分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为此,本文就职业态度与职业能力在幼儿教育中的影响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职业
摘 要 本文分别对新电热棒、正常使用一段时间的电热棒、通电过热电热棒在经自然冷却和水冷的情况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同时系统地分析电热棒金属管表面形貌特征和电热丝表面形貌特征形成的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从而能直观识别电热棒在火灾前、火灾后所处的状态,为电热棒火灾的鉴定提供更为有效的鉴定依据和方法。  关键词 电热棒 残留物 鉴定技术  作者简介:张正红,文山州公安消防支队防火处火查科助理工程师。  中图
摘 要 做好县域区域内的防火监督工作,对促进一个县的火灾防控将起到主导作用,一个县的火灾预防工作做得好不好,重点就看这个县的防火监督措施到不到位,有没有完善的防控体系、监督长效机制。本文对麻栗坡县的防火监督工作作全面细致的分析,寻找县域防火监督的经验,以求对整个县域的防火监督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防火监督 麻栗坡 县域经验  作者简介:黄勇,麻栗坡县消防大队。  中图分类号:D920.4
[摘要]目前,职校的数学教学现状有待提升,不少的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基于此,积极探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便显得尤为迫切。为此,本文作专门从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方面做了探究,由于篇幅所限,仅从上课策略、教育评价策略等两个方面阐述了职高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职高数学 有效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 当今,我国正致力于建立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刑事政策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刑事政策的一般理论出发,探求刑事政策的概念,分析我国主要的刑事政策,阐明了我国的刑事政策应当以保障人权、程序至上、政策的法治化与刑事政策的两极化等方面为发展方向,促进刑事政策的发展完善。  关键词 刑事政策 宽严相济 演变 走向  作者简介:吴芳莉,四川交通运输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D9
翻译策略的选择对译文的表达效果至关重要,具体如何使用一直存在争论。本文从顺应理论入手尝试以动态顺应理论探讨这一问题,希望能对语言学习者提供帮助。 The choice of tr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高校党建工作必须顺应国家高等教育改革趋势,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把握好思想、组织、作风三大方向,努力确保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目前在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组织发展、组织建设等模式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党员发展力度,而且要善于抓好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切实抓好机制建设。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