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借”法宝,“趣”读语文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d1988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教材围绕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文的选择上,做了很大的改动:一年级要求小学生朗读背诵的内容大多数是儿歌、古诗、儿童诗,占整本书的60%—70%;内容比较长的课文安排了分角色朗读、说一说、想一想,占整本书的30%—40%,而且随着年龄的升高,对朗读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由于年龄小,识字量有限,还没有完全形成句子的概念。很多學生一字一字点着读,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就很难改变。有的教师一直以来拔不掉应试教育的根,一节课40分钟,基本的字词句讲解占用了大量时间,留给朗读的时间前后不到10分钟,学生无法体会到读书带来的乐趣。教师全程没有指明朗读要求,没有点评指导,这样的读书最终成了“和尚念经”“鸭子大合唱”。
  “趣”字当头,“法”是关键,因此,我提出三“借”教学法宝,让一年级小学生的朗读变得生动有趣。
  一、 “一借”示范榜样,扎根土壤
  “借”教师示范,促朗读:一年级孩子向师性强,模仿能力也很强。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示范朗读,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教师应该在拼音方面给学生把好关,示范嘴型和发音技巧,给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要求学生读字要清晰标准,字正腔圆。对于指导儿歌和句子,我们可以用划分节符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先听老师朗读,停顿和不停顿有什么区别。在对比朗读中,学生感受了停顿带来的美感,然后学习为什么要停顿,如何停顿,读着读着,节奏就自然掌握了。朗读指导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教师不断地示范、带读,让学生听后产生朗读的欲望,以读促读,小学生的朗读水平会逐渐提升,班上的“朗读小能手”也会慢慢冒出头来。此时,教师的朗读可以适当地减少,善于“重用”这些“朗读小能手”。教师要多“借”学生的朗读代替自己的范读。
  二、 “二借”课本插图,娓娓动听
  教师要多引导学生结合图画资源来理解朗读课文。例如《小公鸡和小鸭子》一文,通过两只小动物的互相帮助,影射出生活中的小伙伴们也应该像他们一样,相亲相爱,团结互助。当然,图画是有局限性的,它只能定格在一个画面中。在这个画面里会发生什么有趣、感人的事情呢?此时,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想象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启发孩子的想象,引导学生在脑海里填补那些文中没有说出来的空白,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荷叶圆圆》配有四幅文中四位小伙伴的插图,这四位小伙伴做了什么事情呢?他们会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教师在课堂上找几个朗读比较好、特别会表演的孩子戴上头饰,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中,学生还自行加上肢体语言,让表演更加生动有趣,台下观众个个看得入了神。大家都跃跃欲试,争着想上台表演,学习兴趣非常浓厚,非常投入。
  三、 “三借”现代技术,锦上添花
  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将视频、音频、动画等素材有机地结合起来,更直观地呈现所指导的朗读内容,把抽象转为具体,把静态画面转为动态影像,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产生更好的情感体验,增强朗读的趣味性。如《咕咚》这篇课文,特别有趣。湖里突然一个声音“咕咚”,把兔子吓坏了,以为是什么怪物,他赶忙跑去告诉大家快逃,最后知道原来是木瓜掉进水里的声音。教师可以找一段“咕咚”声音素材和有童趣的背景音乐,播放给学生听,并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通过音乐的渲染,夸张地朗读下来。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兴趣盎然,在欢快的朗读声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品味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每学一课,我们都可以布置朗读作业给学生,这样家长在家可以协助教师检查的同时,又可以解决当前班额大、没法全面照顾每位学生都能在每节课堂有朗读机会的不足。
  让学生爱上朗读,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素养的目的。
  (作者单位:东莞南城阳光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要求每个班都重新布置一下,作为班主任的我就开始忙碌了起来。按照惯例,我让同学们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准备一些布置的素材。  很快,到了收作品的时间了。有的交来了钢笔字作品,有的交来了绘画作品,有的交来了手工小制作。我开始整理这些作品,并从里面选择一些准备布置班级。忽然有一位同学喊道:“老师,侯梦丽折了一朵花,她不敢去交。”谁?侯梦丽?那个坐在角落里,瘦小的、脏兮兮的小女孩,
期刊
“校长,我想和你拉拉呱。”这是九年级某班的学生那天和我说的话。“好啊,孩子,来吧。”因为外面的水房比我办公室高,办公室进水是经常的事情。学生进到我办公室,看到门口有脚印,他就一边和我说话,一边拿起拖把拖地。  在校园里走,孩子们很远见到我就会打招呼,“校长好”是别的班孩子的问候语,凡是我教过的和正在教的孩子都会对我喊“老师好”。偶尔课间操和孩子们一起跑步或运动拉伸时,会聚来一群学生,问我倒立是怎么
期刊
精准审题是高考任务驱动作文行文的基础。立意失误,则行文偏颇;立意单薄,则文寡淡无味;立意高远深刻,则文扎实而动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审题立意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 审清材料内涵,树立整体意识  要读懂材料。如2015年的全国课标Ⅱ卷,材料讲了三个人物的事迹—大李、老王和小刘,问这三个人中谁更具风采。面对这样一道作文题,很多考生会习惯性地从大李的事迹里找出“创新”二字,然后开始写一篇以“创新”为
期刊
板小(南京市板桥小学)校本德育课程建设,通过系统课程学习和鼓舞性活动,实现德性即自主性实践,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接受系统教育、熏陶和实践训练,从而培养美好情感,树立正确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育向上品格。  学校德育课程规划对应德育各途径安排内容,进行课程实施和评价,编写校本教材。如下表所示:  具体实施如下:  一、 建设校本课程,切实推动  2014年起我校首本德育校本教材《灵动·养德》推出
期刊
高中階段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应如何开展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卫东老师提出:“理想的整本书阅读应是冲破语文教学狭小格局的深阅读、深度学习,需要精读、泛读的灵活转换,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深度整合,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对接融通。整本书阅读需要课程化,但又要避免过度结构化,要保持教学的弹性,为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阅读和学习留有充足空间。”笔者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设计了教学流程,并
期刊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要能够使学生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寻求结果,最终解决问题,如何培养儿童问题解决能力应是教师们关注的重点。  一、 导入—感知和唤醒  1. 创设情境。以苏教版三下《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一课的导入为例,教师创设情境:“春天到了,童装商店正在举行春季服饰大展销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这么多物品,老师想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可以怎么搭配呢?”把儿童
期刊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起点、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材施教,也就是“个别化教学”。  一、 关注个别化学习内容,让语文学习更有效  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为例,谈谈我在课堂实践中的个别化学习内容的落实。  师:这一段写得美不美?因为作者实在是太喜欢秋天了,所以在他眼里,秋天的景物像扇走炎热的扇子,像金色的海
期刊
一组来自上海的“学校出游,学生为霸气老师全程打伞”的照片在网上疯转。据知情人透露:“这名老师平时与学生关系很融洽,就像大姐姐一样。”据悉,当天这名男生系自愿为老师撑伞。照片曝光后,市教委第一时间要求各区县教育局积极排摸、确认事实,并要求加强师德师风的教育宣传。  一把遮阳伞,暴露出的是教育的隐痛。近年校园性侵、体罚学生等事件层出不穷,教师形象在某些情形下被“妖魔化”,公众的同情心则不断泛滥,导致“
期刊
班主任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但可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更好地与时代接轨。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要注重转变教学观念,要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针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心理教育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 提升班主任的心理素养  班主任作为教学的組织者和促进
期刊
岳麓二小是一所新学校,年轻教师多。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能否用AI大数据帮助岳麓二小青年教师解决专业成长的问题?  传统听评课存在的问题。传统校本教研的研究主要依靠优秀教师、教研员的个人经验进行,但由于教学的复杂性,这些以经验性为主的教学研究存在着一定局限性:(1) 粗放式的信息采集难以准确量化教师的教学特征,无法精准地反映出日常课堂全貌,教学研究内容存在难以察觉的死角;(2) 传统教研活动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