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件事情让我记忆深刻,大班刚开学时,我发现芳芳小朋友走路时右腿有点跛,画画时只能用左手。我就询问其家长原因,她妈妈说,她是先天性的脑瘫造成的右手、右腿的残疾。听后,我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冷悯之情。我想,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要更多地给她关爱。
后来,我发现班级里的孩子不但不知道同情、帮助她,似乎还有些歧视她,甚至欺负她。一天,凡凡走在芳芳的后边,嫌芳芳走得慢,挡住了他的路,他使劲地推了一下芳芳,还没好气地说:“走快点,真讨厌!”推得芳芳差点摔倒。
现在的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从小在家中便感受到“至高无上”、“惟我独尊”的地位。家长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只知道一味地对孩子“施爱”,而不懂得引导孩子去感受理解成人给予他们的种种关心和爱护。因此,孩子只知接受,不懂回报。再加上家长“重智轻德”的思想,使得这些在爱河中泡大的孩子,缺少了一份对同伴的关心,对弱者的同情和帮助。看到这种现象,我觉得大力开展幼儿的德育教育活动已经刻不容缓。
一、幼儿期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学前期是一个人最早产生道德规范、形成道德准则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的生理和心理正处于迅速发育的阶段,可塑性很大,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因此他们可以开始建立对世界、对社会、对自己乃至身边一切事物的基本概念。由此可见,幼儿期是幼儿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如果将人的一生比作一条长河,那么,人生最初的几年就是河的源头。源头上一丁点的扭曲,都有可能改变河流的走向。只要在源头上轻轻引导一下,就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一生的方向,这正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魅力所在。
二、在一日活动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游戏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幼儿园的德育内容主要是发现幼儿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一日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
现在存在道德价值标准虚化的现象,使得很多幼儿在道德能力上面临挑战,就是说幼儿在道德认知上知道怎么做,然而在道德行为上却做不到。原因是在幼儿德育教育中往往采用说教的方式,常常直接告诉幼儿对与错、是与非。由于幼儿缺乏生活经验,思维又以形象性、直观性为主,他们很难在缺乏直观感受的情况下,仅凭抽象的语言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我根据自己多年在德育教育活动中的经验,总结了如下的德育教育方法:
1.换位思考法。“换位思考”,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俗地讲,就是设身处地地想到对方的感受和难处,从而修改和调整自己的举止、言行。在幼儿园主要是让幼儿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特定的社会性情感和事件并产生移晴。例如:关心生病的父母,让幼儿想想自己生病会如何?心情怎样?会想些什么?妈妈生病会如何?心情怎样?自己应该怎么做呢?
让孩子扮演别人也是一种换位思考方法,让幼儿从他人的立场体验情感,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如:针对凡凡推芳芳的行为,我在班级里开展了“假如我是芳芳”的主题活动,幼儿在扮演芳芳时,体会到芳芳的痛苦,产生对芳芳的同情心,从而能够设身处地的为芳芳着想,而且想出了许多帮助芳芳的办法。
2.故事诱導法。从多种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故事教学不仅能促进幼儿语言和智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更能让幼儿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有助于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幼儿园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而且他们往往会把故事中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来看。教师可以利用孩子对故事的兴趣和信任来选择和创编一些品德故事,并适时让孩子对故事中的是与非展开讨论,加强印象,明辨是非。记得我带中班时,班上有个叫宝宝的小姑娘年龄比较小,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总是提不好裤子。当我讲了《七色花》等乐于助人的故事后,很快收到了的效果:当宝宝提裤子时,小朋友们会主动去帮助她。
3.树立榜样法。“儿童是好模仿的(陈鹤琴语)”。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要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涌现出的良好的行为,善于观察和捕捉孩子身上闪现的美好品德,并及时地当众表扬鼓励,以肯定孩子的行为,引起其他孩子的效仿。除了把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树立为学习榜样外,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自身的良好行为也是一个优秀的典范,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为人师表,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处处为孩子树立榜样,用深厚的感情、进步的思想和文明的行为去感染幼儿,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
同时,还要家园配合,要求家长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躬行身教,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只有幼儿园、家庭、社会相互协调一致,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才能使幼儿在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4.游戏法。幼儿具有爱玩的天性,游戏活动是幼儿最为喜爱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形式。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游戏可以缩短幼儿掌握道德行为准则的过程。在游戏中,幼儿懂得了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揭示了正确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提高了道德认知水平。例如贴人游戏、老鹰抓小鸡、捞鱼等都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在玩这些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承受挫折的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等都得到了培养。再如幼儿玩《三只蝴蝶》角色游戏时,真切地感受到同伴间相亲相爱的友情,有效地培养了幼儿互助友爱的情感。
游戏能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能使幼儿园德育活动不再枯燥乏味,能使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有助于幼儿将外在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德育教育在幼儿的社会陛发展中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只有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健全的人格出发,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幼儿期是品德形成的最佳时期,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行,教会幼儿如何做人,如何生活,是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应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抓住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每一个契机,发挥各种教育方法的交互作用,把德育的单渠道变为多渠道,有效开展幼儿园的德育教育,真正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
后来,我发现班级里的孩子不但不知道同情、帮助她,似乎还有些歧视她,甚至欺负她。一天,凡凡走在芳芳的后边,嫌芳芳走得慢,挡住了他的路,他使劲地推了一下芳芳,还没好气地说:“走快点,真讨厌!”推得芳芳差点摔倒。
现在的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从小在家中便感受到“至高无上”、“惟我独尊”的地位。家长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只知道一味地对孩子“施爱”,而不懂得引导孩子去感受理解成人给予他们的种种关心和爱护。因此,孩子只知接受,不懂回报。再加上家长“重智轻德”的思想,使得这些在爱河中泡大的孩子,缺少了一份对同伴的关心,对弱者的同情和帮助。看到这种现象,我觉得大力开展幼儿的德育教育活动已经刻不容缓。
一、幼儿期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学前期是一个人最早产生道德规范、形成道德准则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的生理和心理正处于迅速发育的阶段,可塑性很大,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因此他们可以开始建立对世界、对社会、对自己乃至身边一切事物的基本概念。由此可见,幼儿期是幼儿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如果将人的一生比作一条长河,那么,人生最初的几年就是河的源头。源头上一丁点的扭曲,都有可能改变河流的走向。只要在源头上轻轻引导一下,就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一生的方向,这正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魅力所在。
二、在一日活动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游戏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幼儿园的德育内容主要是发现幼儿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一日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
现在存在道德价值标准虚化的现象,使得很多幼儿在道德能力上面临挑战,就是说幼儿在道德认知上知道怎么做,然而在道德行为上却做不到。原因是在幼儿德育教育中往往采用说教的方式,常常直接告诉幼儿对与错、是与非。由于幼儿缺乏生活经验,思维又以形象性、直观性为主,他们很难在缺乏直观感受的情况下,仅凭抽象的语言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我根据自己多年在德育教育活动中的经验,总结了如下的德育教育方法:
1.换位思考法。“换位思考”,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俗地讲,就是设身处地地想到对方的感受和难处,从而修改和调整自己的举止、言行。在幼儿园主要是让幼儿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特定的社会性情感和事件并产生移晴。例如:关心生病的父母,让幼儿想想自己生病会如何?心情怎样?会想些什么?妈妈生病会如何?心情怎样?自己应该怎么做呢?
让孩子扮演别人也是一种换位思考方法,让幼儿从他人的立场体验情感,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如:针对凡凡推芳芳的行为,我在班级里开展了“假如我是芳芳”的主题活动,幼儿在扮演芳芳时,体会到芳芳的痛苦,产生对芳芳的同情心,从而能够设身处地的为芳芳着想,而且想出了许多帮助芳芳的办法。
2.故事诱導法。从多种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故事教学不仅能促进幼儿语言和智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更能让幼儿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有助于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幼儿园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而且他们往往会把故事中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来看。教师可以利用孩子对故事的兴趣和信任来选择和创编一些品德故事,并适时让孩子对故事中的是与非展开讨论,加强印象,明辨是非。记得我带中班时,班上有个叫宝宝的小姑娘年龄比较小,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总是提不好裤子。当我讲了《七色花》等乐于助人的故事后,很快收到了的效果:当宝宝提裤子时,小朋友们会主动去帮助她。
3.树立榜样法。“儿童是好模仿的(陈鹤琴语)”。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要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涌现出的良好的行为,善于观察和捕捉孩子身上闪现的美好品德,并及时地当众表扬鼓励,以肯定孩子的行为,引起其他孩子的效仿。除了把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树立为学习榜样外,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自身的良好行为也是一个优秀的典范,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为人师表,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处处为孩子树立榜样,用深厚的感情、进步的思想和文明的行为去感染幼儿,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
同时,还要家园配合,要求家长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躬行身教,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只有幼儿园、家庭、社会相互协调一致,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才能使幼儿在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4.游戏法。幼儿具有爱玩的天性,游戏活动是幼儿最为喜爱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形式。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游戏可以缩短幼儿掌握道德行为准则的过程。在游戏中,幼儿懂得了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揭示了正确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提高了道德认知水平。例如贴人游戏、老鹰抓小鸡、捞鱼等都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在玩这些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承受挫折的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等都得到了培养。再如幼儿玩《三只蝴蝶》角色游戏时,真切地感受到同伴间相亲相爱的友情,有效地培养了幼儿互助友爱的情感。
游戏能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能使幼儿园德育活动不再枯燥乏味,能使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有助于幼儿将外在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德育教育在幼儿的社会陛发展中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只有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健全的人格出发,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幼儿期是品德形成的最佳时期,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行,教会幼儿如何做人,如何生活,是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应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抓住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每一个契机,发挥各种教育方法的交互作用,把德育的单渠道变为多渠道,有效开展幼儿园的德育教育,真正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