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医精诚 大爱无垠
古人云:“大医精诚。厚德载物。精者,医术高明;诚者,医德高尚。”这便是对陈平波最好的诠解。陈平波是自治区中医医院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一科副主任,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他毕业后一直从事外科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他的心中,一把小小柳叶刀的份量格外沉重。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使执刀二十多年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医院和患者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老年患者面前,他就像儿女一样;在同龄患者面前,他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在低龄患者面前,他像父母一样。“使患者感受到温情服务,让患者重鼓生命之帆”是陈平波的信条。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陈平波时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有时长达12小时。不管时间多晚,工作多累,他都要耐心细致地为每个患者做完查房和治疗工作。陈平波说:“自己也生过病,也被人照顾过,知道病人很无助,对他们笑一笑,把病情解释得清楚一点,回答疑问时耐心一点,病人有什么困难,能帮就帮一点,对我来说,只不过是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对病人来说,就能增强了对抗疾病的信心。”一次,一位孤寡老人在过马路时被车撞倒,入院时,肇事者交500元押金就消失了。在二十多天的治疗中,陈平波承担了全部医疗费用,并且安排护工每天按时给老人送饭,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老人痊愈出院。骨一科经常收治各种严重的车祸患者,许多患者家庭贫困,为治病倾家荡产。陈平波总是要求主治医生在保证患者疾病痊愈的基础上,节省开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去年8月,科室收治一名因车祸入院的全身多发骨折患者,入院时已有失血性休克处于半昏迷状态,并右股骨干中下段粉碎性开放性骨折并骨丢失、右胫腓骨粉碎性骨折,陈平波立即主持抢救,补液、输血、改善微循环、纠正休克,及时而正确的治疗方案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脱离了生命危险。当患者做完胫腓骨骨折手术,已负债累累,陈平波积极与医院相关科室联系,为患者减免了大部分医药费用,顺利地做完了股骨骨折手术。当患者出院时热泪盈眶紧握陈平波的双手时,他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这样的事例在他身上不胜枚举。
长期以来,陈平波用真诚无私的爱在医患之间建立起一座高度互信的桥梁。不管患者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他都一样认真诊治。他视病人为亲人,一心一意为病人着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为患者奉献,他的精神赢得了病人的尊重和爱戴。为了表达感激之情,病人常常给他送礼物、送红包、请吃饭,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别人说他傻,他总是微微一笑说,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病人服务,把患者当亲人一样,你就会认为这些都是应该做的。
骨一科是医院的急诊科室。担负着医院急诊外科的值班工作,急诊患者多、疾病紧急、严重、复杂是急诊科患者的特点,每当患者需要急诊手术或者抢救,不管春夏秋冬,陈平波始终战斗在第一线,深夜的病房、手术室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他以科室为家,每次出差前若遇见复杂手术,总是坚持做完手术再动身;陈平波坚持每周查房,为病人诊疗,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他经常带领医护人员与病人交流沟通,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掌握病人及家属的心态,尽最大努力满足病人及家属所提出的合理要求。每当科室有危重病人,他总是坚持亲自查房提出治疗意见。
在陈平波的心中,患者的利益高于一切,从无数患者期待的眼神中,他深感自己责任的神圣。他不仅关心患者的病情,更关心患者的心情,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在他的激励和感召下,许许多多饱受病痛和精神折磨的患者重鼓生命之帆,勇敢地面对生活。
大海般的胸怀,让他一生付出;水乳交融的医患情,让他倾其所能。陈平渡用一颗赤子之心,赢得了各族患者的爱戴,也为自己的人生乐章谱写了光彩的音符。
以品德立身 以技术立业
刘 琦
茫茫戈壁,一眼望去,一马平川的戈壁滩除了大风和石头,什么都没有,正如歌中唱的那样:“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茫茫的戈壁像无边的火海……”在这样的一片荒漠碱滩上,吐哈人经过十几年不懈努力,把一个个油井钉在了荒滩戈壁上,将埋藏地下几千万年的石油宝藏挖掘出来,就像茫茫戈壁滩上的粒粒珍珠,展示着这荒凉戈壁的另外一份特殊价值。
在为这份成绩添砖加瓦的吐哈人中,有这样一位“以品德立身,以技术立业”的人,他就是吐哈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三所所长刘滨。
刘滨1991年从西安石油学院毕业后,满怀豪情投身到吐哈石油勘探开发会战的激流之中,从此与吐哈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一名油田开发科技工作者,工作17年来,刘滨先后参加了包括鄯善、丘陵、温米、吐鲁番、三塘湖等吐哈油区已开发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他从最基本的数据处理,到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每个环节都做到一丝不苟,培养了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随着油田的高速开采,高含水采油期的到来,油田开采的难题接踵而至,油田开采逐渐转向纵深、解决高含水、低孔、低渗、低压的方向发展。开发的科研工作也在向效率化、高技术含量化发展。刘滨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开动脑筋,制定技术对策,以吐哈油田储层条件为基础,进行多种提高采收率方法的试验比对,最终确定以注气驱油提高采收率的开发方法,先后在葡北油田和温米油田进行了注气驱油提高采收率的开发。
工作初期,刘滨和项目室成员一起,对油田每口井进行筛选,归类整理,论证各种开发方案,从提高采收率比率,到经济评价,再到实施可能性等等各个方面考虑,为达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兼顾因地制宜,高效、高速的油田开发方案,确定了注气驱油提高采收率的开发方案。
他先后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组织完成了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葡北油田注气混向驱矿场试验配套技术研究》和多项股份公司科技技术攻关项目的研究,尤其在吐哈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实施方案设计和油藏管理研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积极推动油田公司注气提高采收率特色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成果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刘滨认为工作不是仅靠个人完成的,而是靠团队。目前,油田开发向着高、精、尖方向发展,更需要团队的力量来啃下一个个难啃的骨头。在日常工作中,他常常亲力亲为,以身作则,为团队树立榜样;他不忘关心、鼓励团队成员,对表现突出的成员,常常予以充分的肯定,激励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刘滨十分重视人才梯队的培养。他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要注意“四力”的培养,“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创造力”,尤其是年轻人,因为他们有无限的潜力,要充分的发挥这一潜力,同时要正确 的引导他们。他会常常走到员工中间去,询问他们的近况,当员工和他说到具体工作有问题时,他总是耐心地一一解答;在工作的间隙,他还经常让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员工到他的办公室,让员工自己总结一下近期学习的内容,一步一步讲解油田提高采收率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他争取让团队成员发挥所长、互补互进。研究院开发三所从测井解释到油藏认识,再到地层建模,从数值模拟到油田综合评价,都有专业科技人员各司其职,当遇到项目难题时,大家坐下来互相交流学习,一起解决难题。
刘滨就是这样一个关注细节的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以品德立身,以技术立业”的全部含义。他给员工、给团队带来了积极向上的心态,也把开发三所打造成了一个带的出去、叫得响亮的科研团队。由于多年来在股份公司技术创新工作中成绩突出,刘滨2004年被股份公司评为首届“杰出项目经理”,2006年被吐哈油田公司授予“十五”期间“科技创新突出贡献者”光荣称号,2009年被吐哈油田公司评为“十大青年标兵”。
青春携手抗雪灾 爱心奉献促和谐
薛艳华 刘 荣
2010年伊始,阿勒泰地区连续9天的降雪在1月8日停止后,时隔不到一周,1月14日大雪簌簌飘飞又持续了5天,雪后强降温紧跟而来,18日起气温骤然降至零下35度至42度。在这场特大暴雪灾害面前,阿勒泰公路总段收费站青年团员们立下“抗击风雪,青年当先”、“全力为收费公路做好服务”的诤诤誓言,他们用实际行动让“青年文明号”熠熠生辉。
“收费广场上不能有雪!”
“收费广场上不能有雪!”这是在阿勒泰地区遭遇暴雪寒潮天气中,216国道线上恰库尔图收费站党支部书记张云轶的声音。
地区级“青年文明号”集体恰库尔图收费站位于富蕴县恰库尔图镇,这是一个有着39名职工,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年轻集体。自2006年底成立,这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青年集体用心打造“十秒钟微笑服务”品牌,努力传播收费“窗口”的文明形象,三年创建成为地区级“青年文明号”集体,获得多项荣誉,闻名于阿勒泰公路系统。
暴雪使世界成为一片雪海。恰库尔图收费站一次次被积雪覆盖,又一次次被青年职工清理出来。到1日20日,该站团员青年已经起早贪黑清理积雪20天了,硬是靠人工保持了4000余平方米的收费广场没有积雪覆盖,为每天上百辆拉着抗灾保畜物资的车辆、客运、货运班车提供了最好的通行环境和“绿色通道”。
“要尽我们所能帮助遇到困难的人。”
收费站职工密切关注往来遇到故障的车和需要帮助的人,只要有异常情况出现,就会有热心青年上前询问,帮助驾驶员修车,提供工具、棉衣物、电话、休息室等。
买合木提江是一名青年团员。1月7日,他正在值班时,发现有辆车在收费站南广场抛锚停下,司机爬上车正在焦急地检修。经了解,这是富蕴县金豹运输公司一辆从乌市返回的重型货车,因在雪中行驶太久,供电系统被破坏。“这车是烧液化天然气的。雪太大了,车底挂了好多雪又化成冰,电路断了!”驾驶员无奈地说。“别着急,问题不大,到站上弄些开水就好解决了!”买合木提江安慰道。当驾驶员接过热腾腾的开水,还有御寒衣物时,连连念叨着“想不到”。买合木提江说:“要尽我们所能帮助遇到困难的人。”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他和另一名团员帮驾驶员一起将机器中的冰一点点抠出,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将车修好。
“要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最好的便民服务!”
2009年l 2月23日晚9时许,当乌图布拉克收费站职工吃过晚饭准备休息时,70多个陌生来客突然挤进了站里……他们是当天从乌鲁木齐发往哈巴河县和布尔津县两辆快客班车上的乘客。当晚,当两辆车结伴行至黑山头时,又被告知交通暂时封闭。此时,距离此地5公里远的国营牧场所有旅店已经住满,无奈之下,他们决定去距此3公里的乌图布拉克收费站碰碰运气。
面对2个班车的70多名乘客,临时负责站内事务的团员李全犯了难,小小的收费办公楼怎么能容纳这么多人呢?站长陶克明得知情况后说:“人命关天,我们一定要全力做好接待服务,我们是‘青年文明号’集体,一定要树立好形象,要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最好的便民服务!”此时,乘客已把收费站挤得满满当当,李全和团员青年们有的去各个房间搬椅子板凳,让乘客坐下来;有的搬来电视机调试着让乘客观看;有的给乘客们端上热茶,驱寒取暖;有的为乘客们端来食物……为了让年弱体虚的乘客休息好,收费站的团员们腾出自己的床铺,让老人和孩子们睡觉。有一位九十多岁的回族老人不愿意占用床铺,他说:“我身体好得很,你们还要上班,应该好好休息才对咧!”
青春是可爱的,因为它拥抱着时代;生命是闪光的,因为它点燃了未来。在抗雪保交通这场战斗中,阿勒泰公路总段收费站的团员青年以无私无畏的精神和行动,书写着对交通事业的忠诚。
乌金的光辉
王小燕
碱沟煤矿是隶属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一个年产1207Y吨的高产高效矿井,从一个简陋的兵团小煤矿到拥有完善安全监测工业控制系统的现代化矿井,在企业一路高歌猛进的发展中,无数勤劳智慧、无私奉献的企业员工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碱沟煤矿采煤机修理工、今年35岁的陈晓阳就是这众多劳动者中的普通一员,在百米井下,千米巷遭,他寒来暑往,十年如一日,诊治煤机故障隐患,一次次抢回了宝贵的生产时间。
陈晓阳个头不高,性格腼腆,1990年7月参加工作,初中文化,干过采区放炮员,当过井下采煤工。1997年,该矿开始组建第一套综采机械化采煤队,他被抽调到综采队并前往技术成熟的矿井学习采煤机操作,看到庞大的采煤机在师傅的操作下,乖巧地挥动着“臂膀”采煤时,他感到这种安全高效的采煤法较以前的人工采煤有着天壤之别,当时他就在心中暗想:我一定要多学点东西,在这支机械化采煤队里干出点名堂!从此他开始潜心研究煤机。工作岗位上他用心琢磨机械部件。掌握操作技能,回到家里又泡在专业书籍和图纸中,煤机俨然已成为他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伙伴。在与采煤机频繁“过招”后,陈晓阳不仅品出了它的“生理特点”,而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一次,采煤机发生了离合器里齿打毛不挂档的故障,厂家来人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就在一筹莫展之际,陈晓阳凭借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使用錾子、刮刀等工具对毛面进行了处理,仅用半小时就使加工后的齿轮紧紧地咬合了……现场一片啧啧称赞声!
采煤机是煤矿机械化开采的核心与龙头,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机械设备,煤机的运转决定着生产的状态。2006年的一天,一阵急促的 电话铃声,将刚下夜班的陈晓阳从睡梦中惊醒。到现场后,他一边向采煤机司机了解情况,一边迅速在大脑里形成一个初步方案。“故障原因不明需要逐项排查……”一个班过去了,牵引部没有问题,又一个班过去了,电动机部没有问题,此时所有的目光集中在了主泵,采煤机的心脏,在主泵箱不到一个平方的狭小空间内,他的身体扭曲着,可是一双手却灵巧自如,拆卸、更换、安装一气呵成。在调试过程中,由于液压阀压力大,喷出的机油溅得他满头满脸都是……又一个班过去了,连续20余小时的紧张抢修,他已是腰酸背疼,疲惫不堪,可是看到出现故障的采煤机重新恢复了活力,他那黑黝黝的脸上充满了喜悦。
2007年,综采一队原来的机修班、电修班、泵修班合并,陈晓阳成为这8个人的头,在他的带领下,班组的活干得更漂亮了12007年初,该矿将首次使用MG250-300-NWD型采煤机摇臂安装工作交给了他们,他们采用液压支架吊摇臂,用小单体进行组装,仅用半个班的时间就组装完毕;区队在+59083-6工作面没有合适的地点作油脂库,他和领班组同志利用废旧的平板车、托辊、钢板进行加工,制作出了移动油脂车。回采过程中,1号液压支架旁煤层松软破碎易垮冒,他加工制作了侧护板,利用液压支架,对顶板进行加宽,不仅安全性好,而且减少了劳动强度。陈晓阳还带领全班成员对150型采煤机液控锁进行改造和安装,并自制了移动餐车、皮带、转载机自移装置等20多个项目,在全矿进行推广应用。据初步统计,仅2008年一年,经他排除的故障达30多起,抢回生产时间200多小时,他提出的8项合理化建议推广应用后,创造经济效益10万余元,累计节约材料费20余万元。
由于工作忙碌,陈晓阳很少操心家里,70多岁的老父亲只有靠妻子照顾,14岁的女儿更是少有时间与他亲昵,结婚16年来他从未抽出时间去探望老家的岳夫……就是这样,陈晓阳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了一名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赢得了全矿干部职工的信赖和钦佩。陈晓阳就像一枚乌金,拥有不起眼的外表和火热的内心,他已把自己的根深植于这百米井下,他已将生命融入这滚滚乌金,他正用勤奋耕耘,用智慧浇灌,在煤海深处绽放生命的光辉!
古人云:“大医精诚。厚德载物。精者,医术高明;诚者,医德高尚。”这便是对陈平波最好的诠解。陈平波是自治区中医医院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一科副主任,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他毕业后一直从事外科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他的心中,一把小小柳叶刀的份量格外沉重。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使执刀二十多年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医院和患者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老年患者面前,他就像儿女一样;在同龄患者面前,他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在低龄患者面前,他像父母一样。“使患者感受到温情服务,让患者重鼓生命之帆”是陈平波的信条。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陈平波时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有时长达12小时。不管时间多晚,工作多累,他都要耐心细致地为每个患者做完查房和治疗工作。陈平波说:“自己也生过病,也被人照顾过,知道病人很无助,对他们笑一笑,把病情解释得清楚一点,回答疑问时耐心一点,病人有什么困难,能帮就帮一点,对我来说,只不过是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对病人来说,就能增强了对抗疾病的信心。”一次,一位孤寡老人在过马路时被车撞倒,入院时,肇事者交500元押金就消失了。在二十多天的治疗中,陈平波承担了全部医疗费用,并且安排护工每天按时给老人送饭,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老人痊愈出院。骨一科经常收治各种严重的车祸患者,许多患者家庭贫困,为治病倾家荡产。陈平波总是要求主治医生在保证患者疾病痊愈的基础上,节省开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去年8月,科室收治一名因车祸入院的全身多发骨折患者,入院时已有失血性休克处于半昏迷状态,并右股骨干中下段粉碎性开放性骨折并骨丢失、右胫腓骨粉碎性骨折,陈平波立即主持抢救,补液、输血、改善微循环、纠正休克,及时而正确的治疗方案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脱离了生命危险。当患者做完胫腓骨骨折手术,已负债累累,陈平波积极与医院相关科室联系,为患者减免了大部分医药费用,顺利地做完了股骨骨折手术。当患者出院时热泪盈眶紧握陈平波的双手时,他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这样的事例在他身上不胜枚举。
长期以来,陈平波用真诚无私的爱在医患之间建立起一座高度互信的桥梁。不管患者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他都一样认真诊治。他视病人为亲人,一心一意为病人着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为患者奉献,他的精神赢得了病人的尊重和爱戴。为了表达感激之情,病人常常给他送礼物、送红包、请吃饭,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别人说他傻,他总是微微一笑说,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病人服务,把患者当亲人一样,你就会认为这些都是应该做的。
骨一科是医院的急诊科室。担负着医院急诊外科的值班工作,急诊患者多、疾病紧急、严重、复杂是急诊科患者的特点,每当患者需要急诊手术或者抢救,不管春夏秋冬,陈平波始终战斗在第一线,深夜的病房、手术室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他以科室为家,每次出差前若遇见复杂手术,总是坚持做完手术再动身;陈平波坚持每周查房,为病人诊疗,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他经常带领医护人员与病人交流沟通,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掌握病人及家属的心态,尽最大努力满足病人及家属所提出的合理要求。每当科室有危重病人,他总是坚持亲自查房提出治疗意见。
在陈平波的心中,患者的利益高于一切,从无数患者期待的眼神中,他深感自己责任的神圣。他不仅关心患者的病情,更关心患者的心情,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在他的激励和感召下,许许多多饱受病痛和精神折磨的患者重鼓生命之帆,勇敢地面对生活。
大海般的胸怀,让他一生付出;水乳交融的医患情,让他倾其所能。陈平渡用一颗赤子之心,赢得了各族患者的爱戴,也为自己的人生乐章谱写了光彩的音符。
以品德立身 以技术立业
刘 琦
茫茫戈壁,一眼望去,一马平川的戈壁滩除了大风和石头,什么都没有,正如歌中唱的那样:“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茫茫的戈壁像无边的火海……”在这样的一片荒漠碱滩上,吐哈人经过十几年不懈努力,把一个个油井钉在了荒滩戈壁上,将埋藏地下几千万年的石油宝藏挖掘出来,就像茫茫戈壁滩上的粒粒珍珠,展示着这荒凉戈壁的另外一份特殊价值。
在为这份成绩添砖加瓦的吐哈人中,有这样一位“以品德立身,以技术立业”的人,他就是吐哈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三所所长刘滨。
刘滨1991年从西安石油学院毕业后,满怀豪情投身到吐哈石油勘探开发会战的激流之中,从此与吐哈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一名油田开发科技工作者,工作17年来,刘滨先后参加了包括鄯善、丘陵、温米、吐鲁番、三塘湖等吐哈油区已开发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他从最基本的数据处理,到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每个环节都做到一丝不苟,培养了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随着油田的高速开采,高含水采油期的到来,油田开采的难题接踵而至,油田开采逐渐转向纵深、解决高含水、低孔、低渗、低压的方向发展。开发的科研工作也在向效率化、高技术含量化发展。刘滨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开动脑筋,制定技术对策,以吐哈油田储层条件为基础,进行多种提高采收率方法的试验比对,最终确定以注气驱油提高采收率的开发方法,先后在葡北油田和温米油田进行了注气驱油提高采收率的开发。
工作初期,刘滨和项目室成员一起,对油田每口井进行筛选,归类整理,论证各种开发方案,从提高采收率比率,到经济评价,再到实施可能性等等各个方面考虑,为达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兼顾因地制宜,高效、高速的油田开发方案,确定了注气驱油提高采收率的开发方案。
他先后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组织完成了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葡北油田注气混向驱矿场试验配套技术研究》和多项股份公司科技技术攻关项目的研究,尤其在吐哈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实施方案设计和油藏管理研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积极推动油田公司注气提高采收率特色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成果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刘滨认为工作不是仅靠个人完成的,而是靠团队。目前,油田开发向着高、精、尖方向发展,更需要团队的力量来啃下一个个难啃的骨头。在日常工作中,他常常亲力亲为,以身作则,为团队树立榜样;他不忘关心、鼓励团队成员,对表现突出的成员,常常予以充分的肯定,激励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刘滨十分重视人才梯队的培养。他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要注意“四力”的培养,“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创造力”,尤其是年轻人,因为他们有无限的潜力,要充分的发挥这一潜力,同时要正确 的引导他们。他会常常走到员工中间去,询问他们的近况,当员工和他说到具体工作有问题时,他总是耐心地一一解答;在工作的间隙,他还经常让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员工到他的办公室,让员工自己总结一下近期学习的内容,一步一步讲解油田提高采收率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他争取让团队成员发挥所长、互补互进。研究院开发三所从测井解释到油藏认识,再到地层建模,从数值模拟到油田综合评价,都有专业科技人员各司其职,当遇到项目难题时,大家坐下来互相交流学习,一起解决难题。
刘滨就是这样一个关注细节的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以品德立身,以技术立业”的全部含义。他给员工、给团队带来了积极向上的心态,也把开发三所打造成了一个带的出去、叫得响亮的科研团队。由于多年来在股份公司技术创新工作中成绩突出,刘滨2004年被股份公司评为首届“杰出项目经理”,2006年被吐哈油田公司授予“十五”期间“科技创新突出贡献者”光荣称号,2009年被吐哈油田公司评为“十大青年标兵”。
青春携手抗雪灾 爱心奉献促和谐
薛艳华 刘 荣
2010年伊始,阿勒泰地区连续9天的降雪在1月8日停止后,时隔不到一周,1月14日大雪簌簌飘飞又持续了5天,雪后强降温紧跟而来,18日起气温骤然降至零下35度至42度。在这场特大暴雪灾害面前,阿勒泰公路总段收费站青年团员们立下“抗击风雪,青年当先”、“全力为收费公路做好服务”的诤诤誓言,他们用实际行动让“青年文明号”熠熠生辉。
“收费广场上不能有雪!”
“收费广场上不能有雪!”这是在阿勒泰地区遭遇暴雪寒潮天气中,216国道线上恰库尔图收费站党支部书记张云轶的声音。
地区级“青年文明号”集体恰库尔图收费站位于富蕴县恰库尔图镇,这是一个有着39名职工,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年轻集体。自2006年底成立,这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青年集体用心打造“十秒钟微笑服务”品牌,努力传播收费“窗口”的文明形象,三年创建成为地区级“青年文明号”集体,获得多项荣誉,闻名于阿勒泰公路系统。
暴雪使世界成为一片雪海。恰库尔图收费站一次次被积雪覆盖,又一次次被青年职工清理出来。到1日20日,该站团员青年已经起早贪黑清理积雪20天了,硬是靠人工保持了4000余平方米的收费广场没有积雪覆盖,为每天上百辆拉着抗灾保畜物资的车辆、客运、货运班车提供了最好的通行环境和“绿色通道”。
“要尽我们所能帮助遇到困难的人。”
收费站职工密切关注往来遇到故障的车和需要帮助的人,只要有异常情况出现,就会有热心青年上前询问,帮助驾驶员修车,提供工具、棉衣物、电话、休息室等。
买合木提江是一名青年团员。1月7日,他正在值班时,发现有辆车在收费站南广场抛锚停下,司机爬上车正在焦急地检修。经了解,这是富蕴县金豹运输公司一辆从乌市返回的重型货车,因在雪中行驶太久,供电系统被破坏。“这车是烧液化天然气的。雪太大了,车底挂了好多雪又化成冰,电路断了!”驾驶员无奈地说。“别着急,问题不大,到站上弄些开水就好解决了!”买合木提江安慰道。当驾驶员接过热腾腾的开水,还有御寒衣物时,连连念叨着“想不到”。买合木提江说:“要尽我们所能帮助遇到困难的人。”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他和另一名团员帮驾驶员一起将机器中的冰一点点抠出,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将车修好。
“要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最好的便民服务!”
2009年l 2月23日晚9时许,当乌图布拉克收费站职工吃过晚饭准备休息时,70多个陌生来客突然挤进了站里……他们是当天从乌鲁木齐发往哈巴河县和布尔津县两辆快客班车上的乘客。当晚,当两辆车结伴行至黑山头时,又被告知交通暂时封闭。此时,距离此地5公里远的国营牧场所有旅店已经住满,无奈之下,他们决定去距此3公里的乌图布拉克收费站碰碰运气。
面对2个班车的70多名乘客,临时负责站内事务的团员李全犯了难,小小的收费办公楼怎么能容纳这么多人呢?站长陶克明得知情况后说:“人命关天,我们一定要全力做好接待服务,我们是‘青年文明号’集体,一定要树立好形象,要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最好的便民服务!”此时,乘客已把收费站挤得满满当当,李全和团员青年们有的去各个房间搬椅子板凳,让乘客坐下来;有的搬来电视机调试着让乘客观看;有的给乘客们端上热茶,驱寒取暖;有的为乘客们端来食物……为了让年弱体虚的乘客休息好,收费站的团员们腾出自己的床铺,让老人和孩子们睡觉。有一位九十多岁的回族老人不愿意占用床铺,他说:“我身体好得很,你们还要上班,应该好好休息才对咧!”
青春是可爱的,因为它拥抱着时代;生命是闪光的,因为它点燃了未来。在抗雪保交通这场战斗中,阿勒泰公路总段收费站的团员青年以无私无畏的精神和行动,书写着对交通事业的忠诚。
乌金的光辉
王小燕
碱沟煤矿是隶属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一个年产1207Y吨的高产高效矿井,从一个简陋的兵团小煤矿到拥有完善安全监测工业控制系统的现代化矿井,在企业一路高歌猛进的发展中,无数勤劳智慧、无私奉献的企业员工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碱沟煤矿采煤机修理工、今年35岁的陈晓阳就是这众多劳动者中的普通一员,在百米井下,千米巷遭,他寒来暑往,十年如一日,诊治煤机故障隐患,一次次抢回了宝贵的生产时间。
陈晓阳个头不高,性格腼腆,1990年7月参加工作,初中文化,干过采区放炮员,当过井下采煤工。1997年,该矿开始组建第一套综采机械化采煤队,他被抽调到综采队并前往技术成熟的矿井学习采煤机操作,看到庞大的采煤机在师傅的操作下,乖巧地挥动着“臂膀”采煤时,他感到这种安全高效的采煤法较以前的人工采煤有着天壤之别,当时他就在心中暗想:我一定要多学点东西,在这支机械化采煤队里干出点名堂!从此他开始潜心研究煤机。工作岗位上他用心琢磨机械部件。掌握操作技能,回到家里又泡在专业书籍和图纸中,煤机俨然已成为他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伙伴。在与采煤机频繁“过招”后,陈晓阳不仅品出了它的“生理特点”,而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一次,采煤机发生了离合器里齿打毛不挂档的故障,厂家来人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就在一筹莫展之际,陈晓阳凭借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使用錾子、刮刀等工具对毛面进行了处理,仅用半小时就使加工后的齿轮紧紧地咬合了……现场一片啧啧称赞声!
采煤机是煤矿机械化开采的核心与龙头,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机械设备,煤机的运转决定着生产的状态。2006年的一天,一阵急促的 电话铃声,将刚下夜班的陈晓阳从睡梦中惊醒。到现场后,他一边向采煤机司机了解情况,一边迅速在大脑里形成一个初步方案。“故障原因不明需要逐项排查……”一个班过去了,牵引部没有问题,又一个班过去了,电动机部没有问题,此时所有的目光集中在了主泵,采煤机的心脏,在主泵箱不到一个平方的狭小空间内,他的身体扭曲着,可是一双手却灵巧自如,拆卸、更换、安装一气呵成。在调试过程中,由于液压阀压力大,喷出的机油溅得他满头满脸都是……又一个班过去了,连续20余小时的紧张抢修,他已是腰酸背疼,疲惫不堪,可是看到出现故障的采煤机重新恢复了活力,他那黑黝黝的脸上充满了喜悦。
2007年,综采一队原来的机修班、电修班、泵修班合并,陈晓阳成为这8个人的头,在他的带领下,班组的活干得更漂亮了12007年初,该矿将首次使用MG250-300-NWD型采煤机摇臂安装工作交给了他们,他们采用液压支架吊摇臂,用小单体进行组装,仅用半个班的时间就组装完毕;区队在+59083-6工作面没有合适的地点作油脂库,他和领班组同志利用废旧的平板车、托辊、钢板进行加工,制作出了移动油脂车。回采过程中,1号液压支架旁煤层松软破碎易垮冒,他加工制作了侧护板,利用液压支架,对顶板进行加宽,不仅安全性好,而且减少了劳动强度。陈晓阳还带领全班成员对150型采煤机液控锁进行改造和安装,并自制了移动餐车、皮带、转载机自移装置等20多个项目,在全矿进行推广应用。据初步统计,仅2008年一年,经他排除的故障达30多起,抢回生产时间200多小时,他提出的8项合理化建议推广应用后,创造经济效益10万余元,累计节约材料费20余万元。
由于工作忙碌,陈晓阳很少操心家里,70多岁的老父亲只有靠妻子照顾,14岁的女儿更是少有时间与他亲昵,结婚16年来他从未抽出时间去探望老家的岳夫……就是这样,陈晓阳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了一名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赢得了全矿干部职工的信赖和钦佩。陈晓阳就像一枚乌金,拥有不起眼的外表和火热的内心,他已把自己的根深植于这百米井下,他已将生命融入这滚滚乌金,他正用勤奋耕耘,用智慧浇灌,在煤海深处绽放生命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