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联动帮扶”的假设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o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之间的对口帮扶,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对口帮扶这一工作“软件”如果应用不当,也会带来麻烦。
  例如,一位支教名师在受援学校上展示课,课上得非常出彩。学生显得异常兴奋,就像昏暗的夜晚出现一盏明亮的电灯,照亮了他们的心田。然而,当支教名师走后,原课任教师再来上课时,就出现了异样的场面:学生明显带有一种鄙视的眼光看着自己原来熟悉的老师。而原课任老师也自感远不如外来上课老师那样靓丽、那般有风度,一种挥之不去的尴尬情绪萦绕在心头。试想,教师、学生在这样的心理状况下,课堂效益能好吗?接下来的情况就如同人们早已适应昏暗的烛光。突然有强光刺激、耀眼一下,而无法适应原来的烛光一样,课堂上学生总是打不起精神。教师也无信心上课。这种“眩目”效应如果持续下去。其教育教学效果能好吗?
  再例如。支教的专家在受援学校进行的专题报告、工作指导等活动中,明显有一种我说你听、我说你做,甚至有我优你劣的潜意识、潜台词,弄得受援学校领导、教师很不舒服,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就一般情况来讲,受援学校的领导、教师。对自己处在薄弱学校的境地有自己的看法,经常埋怨资源、生源等条件在分配上的不公,心中往往在想,如果大家的条件都一样,我们可以比一比,我们不会比别人差!而作为支教的人员如果不注意放低自己的“重心”。常常不经意地流露出自高或藐视别人的情绪。那情况就麻烦了。
  当然,对口帮扶中的不如意现象还有其他表现,就不一一赘述了。那么,发生这些不良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简单地讲,就是人们在设计对口帮扶时心中存在这样一些假设:只要有几节精彩展示课送到薄弱学校,就会像长明灯一样,永远照亮那里;精彩展示课的“长明灯”,照亮的不仅有学生,还有那里的教师;只要对口帮扶工作一启动,薄弱学校就像永动机一样。会自动、连续地高效运转下去。显然。这些假设是经不住实践检验的。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教育局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过程中,采取的“联动帮扶”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对我们正确认识、有效应用对口帮扶这一工作“软件”可能会有一点启发。
  由于历史原因。新浦区的小学曾出现一定的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不仅出现在实验小学与普通小学之间,也出现在实验小学群体之中。例如,在新浦区西片学区内,有三所实验小学(大庆路小学、幸福路小学和新海小学),其中两所是省实验小学,一所是市实验小学。自然,那所市实验小学要相对薄弱一些。由于这三所小学的地理位置比较近,关系比较融洽,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自愿组成了联动联合体。大家称之为“西三校”。
  西三校的联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工程。他们首先成立了由三所学校校长组成的联动领导小组。并推选一名校长为组长,下设工作小组,其人员由三校的教学分管校长以及教务主任组成。其次,精心制定活动计划以及活动章程,使联动工作按时推进,并有章可循。第三,三校都能给予一定的物力、人力甚至财力支持。他们联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定期轮流举行三校学科联合教学研究。例如,某周四上午,三校的英语教师在大庆路小学集中,进行相关教学研讨、交流(因为英语学科是大庆路小学的强项);下次是语文学科活动,地点在幸福路小学(语文学科是幸福路小学的强项);再下次是数学学科活动,地点在新海小学(数学学科是新海小学的强项)。二是定期进行校际“同题异构”会课活动。在活动中经常邀请校外一些专家进行现场点评与指导。三是教学互访。教学互访主要是学校管理者或者教研组、年级组等,就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校际间寻求智力支持的一种互动式教研活动。四是举办主题论坛。主题论坛是一种就大家共同关心的教育教学问题、一些有代表性的课例或教学设计等展开自由发言、自由辩论的专题讨论会。西三校联动不仅涉及课堂教学、教学研究。还涉及教育工作、学校管理以及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
  西三校联动经过两年时间的运作。不仅相对薄弱的市实验小学的教育教学效益有了提高。而且其他两所省实验小学也有了新的发展。即基本实现了高位均衡发展的目的。进一步调研还发现。三所学校不仅教育、教学、教研等显性工作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学科教研组、年级组等教师群体乃至学校整体的组织功能、组织文化等隐性的内涵也有了新的提升。如各学科教研组的组织性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师之间的协调性、合作性等更强,教研气氛更浓,教研组对新理念、新方法的接纳速度更快。表现出了较好的团体学习能力。从整体上看,学校对新形势、新要求的适应性增强了。也同样表现出较高的团体学习水平。也就是说。学校在向学习型组织迈进的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学校实际的教风、校风显示出更加积极与务实的迹象。西三校联动,可谓一举多得!那么,西三校联动有如此效果,原因何在?
  经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这种联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具有一定对等性。西三校的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办学水平等。虽然某些方面存在差距。但从整体上看相差不很大、不悬殊。这是其一。其二,联动联合体的成员都是自愿加入,大家是合作伙伴,其关系是平等的,因此,其责任、权利等也都平等。二是主体性强。大家都是主人,各校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主体作用。三是有助于组织走向开放。在进行联动之前,因为校际交流少,再加上各校教师人数也不多等因素,致使三所学校中的教研组、年级组等教师群体以及学校整体的组织都趋于封闭,其组织的团体学习能力比较低下,所进行的校本教研、校本研修等也比较简单、肤浅。三校进行联动之后,由于校际交流多,再加上经常有一些外界专家莅临指导,客观上给校内各群体以及学校整体的组织开放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由于联动中各自都能发挥其主体作用,给校内各群体以及学校整体的组织开放提供了充分条件。四是优势互补。三校各有其优势。且恰好可供相互学习、借鉴与补充。五是“同频共振”。由于三校的校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生源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师资水平接近等,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相似,大家的感觉及对问题的认知也接近,因此,三校之间很容易产生共鸣。再加上联动时大家的主动性都比较强,因此,解决问题的力量也大,即能收到“共振”的效果。六是互动共进。联动的直接结果是导致显性互动。这种显性互动已对各校的教学、教育以及教研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联动的间接结果是促进各校整体工作的隐性互动。这种隐性互动表现为学校之间的呼应、较劲与竞赛。不论是显性互动,还是隐性互动,都在促进各校教育教学乃至学校整体工作的共同进步。
  总之,西三校联动对相对薄弱的学校能够有效帮扶并获得共赢,其最重要的条件是对等,最基本的方式是联动,因此,这种帮扶形式我们称之为联动帮扶。
  新浦区教育局抓住这一案例。及时总结经验并提出以下一些假设:均衡化发展,不一定是整体同步进行,也可以分片分步推进;片区均衡化推进不一定只有对口帮扶,联动帮扶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联动帮扶不一定是强对弱,也可以是强对强、弱对弱;联动帮扶取得好效果的最重要条件是对等性,等等。
  基于以上认识、假设,结合本地实际,经区教育局有关部门牵头,学校自愿,新浦区又组成了两个新的联动联合体:北三校(即市东小学、浦东小学和向阳小学)与东三校(即林场小学、南城小学和农场小学)。其中“北三校”是地处新浦城区北片城乡结合部的三所普通小学。这三所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民工子女。生源情况相似。师资情况、办学水平等也比较接近。即具备了应有的对等性。“东三校”是地处新浦区东南片的三所农村普通小学,他们不仅具有一定的对等性,各自的优势也比较明显,并具有较好的互补性。当然,不论是北三校还是东三校,基本上都可以被称为薄弱校。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验,我们发现这两个新联合体,不论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还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等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展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基本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也基本证实了我们的假设。
  新浦区小学片区联动共涉及9所学校。占全区小学总数的53%。可以说,他们的进步、提升,较好地提高了新浦区小学均衡化水平。当然,要达到高标准的均衡化,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其他文献
“劳动”在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它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我们的话题主要界定在中小学生的“体力劳动”教育。  本世纪初启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培育。义务教育阶段把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使其成为一门必修课程的一个学习模块,目的在于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为劳动而劳动或坐在教室里被动接受劳动知识的教育状况。高中阶段,把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
以学为主线是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削减琐碎环节,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放给学生。形成以学生学与练为教学设计轴心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由自学、自教(互教)、归纳三个中心环节构成:即由学生围绕教材的个人自学到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进行自教(互教),再由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提炼升华。由于最大化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大主体对文本的体验空间,
新教材安排了许多“认识课”,如认数、认图形等,这些数学知识常常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并且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知识内容提出了不同的认识要求。由于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决定了小学生有较强的认识需求和求知欲望,而此阶段学生的认识水平又常常处于认识表层。而且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时而会呈现出认识上的迷惘、缺口、疑惑等状态,这些认识状态已使学生形成了一种认识习惯。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坚持从学生的
副词是词汇中最难使用教具或表演等方法来进行直观教学的,传统的副词教学过多地强调模仿、过度死记硬背或机械操练,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引领下,我在《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4 An Englishfriend Part B
总是一次次地被感动着,总是一次次地流泪——汶川“5.12”。  大地震震动着13亿中国人的心。  2008年5月14日7时30分,这是令北川县第一中学教师刘宁永远悲恸的时刻:念初三的女儿终于从水泥断块下被“掏”出来,但却永远离开了他。这个外表粗犷的坚强汉子,在目睹女儿遗体的一刹那,突然情绪失控,放声大哭。悲怆之情,令包括记者在内的周围人潸然泪下。这个在“5.12”大地震中失去女儿的教师,却在地震发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每当听到这首台湾校园歌曲,我都会莫名其妙地想起塔集——高邮湖畔一个让我终生眷恋的水乡小镇。在我的记忆深处,那儿的水,那儿的人,那儿的田野,那儿的村庄,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宁静,那样的淡泊,那样的质朴,那样的亲切,跟谢灵运笔下的山水、陶渊明笔下的田园诗似的,让我百读不厌、爱不释手。  其实,我是带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心境,鬼使神差一脚踏上这片桃花源般诗意的土地的。1984
作为为数不多的剧本先行的好莱坞电影,《心灵捕手》如同一片晶莹的多棱镜,观赏者投射角度各异,其折射出的色彩也是不同的。这个融合了情感追求、既往回忆、乃至于反抗主流价值观的故事,无疑给予了观众多层面的启发,笔者在这里仅从教育维度对此片加以观照。以此尝试对这部经典之作进行全新解读。    交流——一个隐含的教学模式    如果我们想去否认威尔是个天才,那么我们必将陷入嫉贤妒能的自我责备,因为这个在一小时
《推敲》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的一篇课文。叙述了唐朝诗人贾岛创作《题李凝幽居》后,反复斟酌“推”、“敲”二字,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的故事,“推敲”一词因此而生,用来形容写文章或诗歌时斟酌文字。故事内容清晰简单,五年级学生基本上一读就懂。但是,课文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的内涵以及“推敲”所展现的不同意蕴是学生不可能完全意识和体会到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发掘和强化。并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感悟。因此,通过情
清晨,伴着古黄河吹来的徐徐微风,走进宿迁市实验小学的校门,迎接你的除了初升的太阳,琅琅的书声。还有校园里那一个个运动的身影和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欢乐的笑声,健康的体魄,让你感受着生命的美好和蓬勃的活力。该校长期以来坚持以跳绳活动为抓手,丰富课间活动,营造快乐童年,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思路,使素质教育之花在校园竞相绽放。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缔造幸福童年    宿迁市实验小学提出“以人为本,为缔造幸
南通有个“名师导师团”。这是南通市教育局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名师培养力度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一项重大工程。从2006年2月成立以来,名师导师团开展了扎实而有效的工作,其计划之周密,执行计划之严格,对成员之善待,在我的视野里,是很难见到的。正因为此,第一梯队的名师培养对象已崭露头角,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第二梯队的名师培养对象也按计划进行。  的确,这是培养名师的一项工程,各地都有类似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