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因此,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创新,是写作的特征,也是文章的生命。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而有效地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创新;老调;新世纪
刘禹锡有句经世名言:“请君莫奏前朝曲,听我新翻《杨柳枝》。”那么,学生写作文如何才能不奏“前朝曲”,而多翻“杨柳枝”呢?我觉得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新的发现,跳出前人的窠臼,另辟蹊径。宋人范温评价苏东坡,说:“老坡作文,工于命意,必超然独立于众人之上。”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内容创新——老调也要弹出新世纪的音符
“文章合为时而作”,就是说,我们写文章要写时代的人,叙时代的事,论时代的理, 描绘时代的风貌,传播时代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把那些閃耀着时代光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表现、新要求和新趋向等捕捉入篇,融于意象之中,使文章立意与时代脉搏合拍跳动。因此我们老师要引导学生写出突显时代特色的文章,要写出本时代的东西。这样才不至于一写到母爱都是写妈妈面容苍老,两鬓染霜,要不就是双手开裂,犹如老树皮。好象一定要把妈妈的形象定位成任劳任怨才能显示出母爱来。可以说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许多学生文中妈妈的形象简直千篇一律,好象我们的妈妈永远都应该是一个为了家庭只知道付出,不知道打扮自己的土包子。有许多简直还跟朱德的《我的母亲》里母亲的形象相似。时代在进步,其实不少的妈妈现在走出来都是很年轻,充满朝气的时代女性,也很少再看到三四十岁的妈妈那么苍老,妈妈的形象在变,你的作文还一直停留在过去的时代,又怎么能写得出真正的好文章呢?
可见,内容的创新在如今的作文教学里已经十分必要。作为语文老师就要适当引导学生写出有时代特色的文章,老调也要新弹。同样是写母亲,我们可以让学生写新时期女性的形象。比如有位学生就写了《妈妈请我当老师》,说在新形势下,妈妈感觉到自己的知识不够用,于是就拜孩子为师,学起了计算机,文章幽默风趣,把一个勤奋上进充满朝气的母亲形象塑造的十分成功。
2 结构创新——给文章套上一件漂亮的外衣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才能通幽,曲折才能生姿。作文最忌的就是平铺直叙,要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才能做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例如杨朔的《荔枝蜜》由“不大喜欢”蜜蜂起笔,接着是吃蜂蜜而“动情”,听蜜蜂事迹而“心颤”,最后愿“自己也变成一只蜜蜂”,欲扬先抑,波澜起伏。鲁迅是逆转达手法的高手,《药》中老栓为儿子治病而买人血馒头,结果小栓在一片“好药”的议论之后死去;《一件小事》中,“我”一天比一天“看不起人”,后来在人力车夫的实际行动教育下,终于进行了深刻的自我解剖,起初觉得有些迂的车夫成了“我”须仰视并且“时时记起”的人物。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巧设文章“转折点”。
3 思维创新——插上飞翔的翅膀
初中语文课本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是“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写成的名篇。一样的咏梅,两者迥然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处境偏僻,心情寂寞,饱受风吹雨打,极度消极孤苦,然而互相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目空一切,孤芳自赏;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不怕狂风暴雨飞雪,敢于傲雪开放,并且昂然向上,向百花报春,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这一切,与词人的生活阅历和个人的胸怀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说:一样的景致,在不同的人眼里有着不一样的反映。而我们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给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灵感,引导学生打破常规,从多方面寻求标新立异,发现新的角度,提出新的属于自己的见解,另外还要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使作文更具有说服力,这样才不至于钻进“死胡同”。比如对于以前一直说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就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从现在的现实去思考,经过启发,学生就写出了“酒香也须吆喝”和“学会吆喝”等立意新颖的文章。
4 批改创新——给学生展示的平台
作文修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修改主要是学生自己的事,无需老师包办代替,否则达不到师生思想交流的目的,有些教者认为学生修改“不放心”,总不肯大胆放手,生怕搞砸了,这种“灌输式”、“代替法”会禁锢学生的良性思维的,时间一久,学生的依赖性变强,反正有老师改,自己也就懒的动笔了,有时甚至连老师修改的部分也一扫而过,根本也不去认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改”。而且老师自己也被禁锢在批改作文的圈子里。经常听到同行最多的抱怨就是批改作文麻烦,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还没有什么效果。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这时学生很容易接受。所以我们可以改变以往的批改方式,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或别人的文章,或轮流交换互阅等。当然在批改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进行针对性的批改。我尝试让学生进行几步走的方法,第一次,改错别字,第二次,改句子,第三次,找篇章结构上的亮点及缺点,提出意见,第四次,写自己对整篇文章的看法,包括内容和思想。这样一次次重复,学生渐渐就掌握了批改的方法,也知道了作文应该怎么写才好。而且因为是批改者,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既解放了老师,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一举两得。
教师在作文修改的指导上应有所偏重,不可面面俱到,否则学生的作文将变成某一种模式。对于全班有倾向性的问题,可以由班上同学进行讨论评改;对于某些个性化的毛病,有针对性个别指导。这样就不会停留地就某一篇文章的字、词、句、语法等修改上,而是师生共同进行交流,双方思想上进行碰撞,学生也才会用心去修改,而且会逐渐对写作产生兴趣,才能越写越好。
以上只是本人在作文教学过程里的一点小见解,加以整理,希望可以抛砖引玉,通过自己和各位同行的努力,让作文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让素质教育的路越走越好!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韩圩九年制学校 江苏省淮阴区 223300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因此,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创新,是写作的特征,也是文章的生命。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而有效地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创新;老调;新世纪
刘禹锡有句经世名言:“请君莫奏前朝曲,听我新翻《杨柳枝》。”那么,学生写作文如何才能不奏“前朝曲”,而多翻“杨柳枝”呢?我觉得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新的发现,跳出前人的窠臼,另辟蹊径。宋人范温评价苏东坡,说:“老坡作文,工于命意,必超然独立于众人之上。”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内容创新——老调也要弹出新世纪的音符
“文章合为时而作”,就是说,我们写文章要写时代的人,叙时代的事,论时代的理, 描绘时代的风貌,传播时代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把那些閃耀着时代光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表现、新要求和新趋向等捕捉入篇,融于意象之中,使文章立意与时代脉搏合拍跳动。因此我们老师要引导学生写出突显时代特色的文章,要写出本时代的东西。这样才不至于一写到母爱都是写妈妈面容苍老,两鬓染霜,要不就是双手开裂,犹如老树皮。好象一定要把妈妈的形象定位成任劳任怨才能显示出母爱来。可以说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许多学生文中妈妈的形象简直千篇一律,好象我们的妈妈永远都应该是一个为了家庭只知道付出,不知道打扮自己的土包子。有许多简直还跟朱德的《我的母亲》里母亲的形象相似。时代在进步,其实不少的妈妈现在走出来都是很年轻,充满朝气的时代女性,也很少再看到三四十岁的妈妈那么苍老,妈妈的形象在变,你的作文还一直停留在过去的时代,又怎么能写得出真正的好文章呢?
可见,内容的创新在如今的作文教学里已经十分必要。作为语文老师就要适当引导学生写出有时代特色的文章,老调也要新弹。同样是写母亲,我们可以让学生写新时期女性的形象。比如有位学生就写了《妈妈请我当老师》,说在新形势下,妈妈感觉到自己的知识不够用,于是就拜孩子为师,学起了计算机,文章幽默风趣,把一个勤奋上进充满朝气的母亲形象塑造的十分成功。
2 结构创新——给文章套上一件漂亮的外衣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才能通幽,曲折才能生姿。作文最忌的就是平铺直叙,要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才能做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例如杨朔的《荔枝蜜》由“不大喜欢”蜜蜂起笔,接着是吃蜂蜜而“动情”,听蜜蜂事迹而“心颤”,最后愿“自己也变成一只蜜蜂”,欲扬先抑,波澜起伏。鲁迅是逆转达手法的高手,《药》中老栓为儿子治病而买人血馒头,结果小栓在一片“好药”的议论之后死去;《一件小事》中,“我”一天比一天“看不起人”,后来在人力车夫的实际行动教育下,终于进行了深刻的自我解剖,起初觉得有些迂的车夫成了“我”须仰视并且“时时记起”的人物。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巧设文章“转折点”。
3 思维创新——插上飞翔的翅膀
初中语文课本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是“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写成的名篇。一样的咏梅,两者迥然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处境偏僻,心情寂寞,饱受风吹雨打,极度消极孤苦,然而互相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目空一切,孤芳自赏;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不怕狂风暴雨飞雪,敢于傲雪开放,并且昂然向上,向百花报春,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这一切,与词人的生活阅历和个人的胸怀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说:一样的景致,在不同的人眼里有着不一样的反映。而我们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给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灵感,引导学生打破常规,从多方面寻求标新立异,发现新的角度,提出新的属于自己的见解,另外还要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使作文更具有说服力,这样才不至于钻进“死胡同”。比如对于以前一直说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就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从现在的现实去思考,经过启发,学生就写出了“酒香也须吆喝”和“学会吆喝”等立意新颖的文章。
4 批改创新——给学生展示的平台
作文修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修改主要是学生自己的事,无需老师包办代替,否则达不到师生思想交流的目的,有些教者认为学生修改“不放心”,总不肯大胆放手,生怕搞砸了,这种“灌输式”、“代替法”会禁锢学生的良性思维的,时间一久,学生的依赖性变强,反正有老师改,自己也就懒的动笔了,有时甚至连老师修改的部分也一扫而过,根本也不去认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改”。而且老师自己也被禁锢在批改作文的圈子里。经常听到同行最多的抱怨就是批改作文麻烦,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还没有什么效果。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这时学生很容易接受。所以我们可以改变以往的批改方式,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或别人的文章,或轮流交换互阅等。当然在批改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进行针对性的批改。我尝试让学生进行几步走的方法,第一次,改错别字,第二次,改句子,第三次,找篇章结构上的亮点及缺点,提出意见,第四次,写自己对整篇文章的看法,包括内容和思想。这样一次次重复,学生渐渐就掌握了批改的方法,也知道了作文应该怎么写才好。而且因为是批改者,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既解放了老师,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一举两得。
教师在作文修改的指导上应有所偏重,不可面面俱到,否则学生的作文将变成某一种模式。对于全班有倾向性的问题,可以由班上同学进行讨论评改;对于某些个性化的毛病,有针对性个别指导。这样就不会停留地就某一篇文章的字、词、句、语法等修改上,而是师生共同进行交流,双方思想上进行碰撞,学生也才会用心去修改,而且会逐渐对写作产生兴趣,才能越写越好。
以上只是本人在作文教学过程里的一点小见解,加以整理,希望可以抛砖引玉,通过自己和各位同行的努力,让作文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让素质教育的路越走越好!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韩圩九年制学校 江苏省淮阴区 22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