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生学习与发展状况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86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W大学2011年调查数据,分析了本科生的生源状况、家庭情况、经济来源与支出、学习动力、学习兴趣、时间分配、教育期望、在校满意度等情况,诊断了W大学本科教育的优势与不足,力图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基本依据。
  关键词:本科生;本科教育;发展状况
  2011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26.95%,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由1999年的437万[1]增加到2308.51万,[2-4]高等教育规模稳居全球第一,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2012年3月16日,教育部以教高〔2012〕4号印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5]本报告试图通过对W学校2011年本科生学情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厘清该校本科生在校的生活学习状况,通过学生的视角反映学校的本科生教育状况,查找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学校制定改革与发展措施提供依据。
  一、W大学本科生基本状况
  本次调查采用完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在W大学本科生总体数据库32089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400名学生作为分析样本,回收1369份,清理和剔除不合格数据后剩余1367份有效数据,其中男生的比率为58.5%,女生的比率为41.5%。
  1.学生来源
  从图1可以看出,来自农村的学生占63%,而来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学生仅占3%。我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因此,能够考取重点大学的学生以大中城市的考生为主。而像W大学这样的省属高校农村学生占大多数,是地方本科院校的一大特色。
  从图2可以看出,W大学83%的学生来自不同类型的重点中学,只有17%的学生来自普通中学。同时,从图3可以看出,高中最后一个学期,成绩排名在前5%的比例为33%,在前5%~20%的比例为43%,即76%的学生高中最后一个学期在班级的排名位于前20%。
  2.学校专业选择情况
  76.9%的学生是第一志愿报考的W大学,12.9%的学生是第二志愿报考的W大学。68.5%的学生就读专业是第一志愿,12.3%的学生就读专业是第二志愿。学生高考能否满足个人志愿,进入自己选择的学校和感兴趣的专业学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调查结果来看,W大学绝大多数学生第一志愿选择的是W大学,被调剂的仅占4.3%;就读专业被调配的仅占12.9%,大多数满足了个人第一志愿或第二志愿。这为学生在就读专业发奋学习奠定了基础。
  3.学生家庭情况
  根据统计结果可知,W大学学生的父母的职业为行政人员、公务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不到14%,超过半数为工人、农民、体力劳动者。父亲的学历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10%,初中以下学历的占50%;母亲的学历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5%,初中以下学历的占66%。
  4.学生经济来源与经济支出情况
  据统计结果提供的数据均值来看,上一学年,88.95%的学生从父母/亲戚处获得经济支持,平均为8178元;16.97%的学生拿到了助学贷款,平均为5223元;21.21%的学生获得了奖学金,平均为1176元;24.95%的学生获得了助学金,平均为1621元;47.33%的学生通过自己打工,获得了一定的经济补偿,平均为1107元。另外,还有少数学生通过私人借贷、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政府或学校补贴以及其他收入获得经济支持。总体来看,父母或亲戚(家庭)的支持是学生经济来源的最主要部分,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私人借贷及自己打工收入只是学生经济来源的补充部分。
  学生在校的经济支出除了学费和住宿费外,其他的主要是生活费和生活费以外的其他支出。学费和住宿费为固定性支出,本文主要考察生活费和生活费以外的其他支出。W大学学生每月的平均生活费支出为541元,其中伙食费为342元,服装费为99元,其他的生活费用为120元。27.2%的学生每月的伙食费不足300元,有3.9%的学生每月的伙食费甚至不足200元,大部分在300元~500元之间。学生每月的服装费和其他生活费大多均少于200元。
  二、本科生学业发展的状况
  1.学习动力
  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过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学习动力在其间所起的作用很大。调查中,请受访者评价自己的学习动力并打分,取值为1~7,其中1代表很弱,7代表很强。有63.1%的受访者给自己的学习动力打分在5分以上,认为自己学习动力很强的占到了12.1%,认为自己学习动力很弱的仅为1.8%。
  除了调查学生的学习动力程度之外,还询问了受访者学习动力来源的状况,发现W大学学生学习动力来源最主要的是“就业、升学”,82.6%的受访者认为“就业、升学”较强的影响着自己的学习动力,其次是“父母和老师期望”、“提升自我”和“探索知识的兴趣”,其比例分别为80.5%、79.6%和70.0%,影响程度最小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使命感”,比例为48.6%。以“国家和社会的使命感”影响为参照系,学生的学习动力受“就业、升学”的影响程度是“国家和社会的使命感”影响的4.5倍,受“父母和老师期望”的影响程度是其3.9倍。上述结果表明,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是就业、升学和父母、老师的期望。
  2.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查中,给受访者设置了几道学习兴趣来源的选项题,分别是:“我喜欢学习因为它使我不断成长”、“学习遇到困难时我总是会想尽办法克服”、“我专心致志学习时内心充满了快乐”和“不知道我所学的东西对我有什么意义”,请受访者评价自己的学习兴趣。据统计结果分析可知,W大学大多数学生都表示自己喜欢学习,从学习中不断成长并获得快乐,绝大多数学生会尽可能靠自己的努力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但是也有近80%的学生同意或者有点同意“不知道我所学的东西对我有什么意义”。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对所学课程意义的理解与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和问题,需要任课教师更多的帮助和引导;另一方面说明学生的培养方案有调整的余地,课程的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任课教师的授课方式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   3.在校时间分配
  学生在大学期间,一方面需要学习专业知识,接受专业技能的培训,为进入劳动力市场顺利就业打下牢固的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在各种课外活动中实现全面的社会化发展,包括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工作、课外活动(如校园刊物、学生会/团委、社团活动、校内外运动比赛等)、健身锻炼、娱乐等等。调查学生在校一周的时间分配情况,学生每周花在学习(不包括上课,如预习、复习、阅读相关文献或专业期刊、做作业/实验等)上的时间大多数在16~20小时、21~25小时和11~15小时这三个时间段,占到了受访者总数的68.5%。如果取时间段的中值计算加权平均值,学生每周花在上课以外的平均学习时间为17.4小时,即学生在上课以外平均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是2.5小时。W大学学生中超过半数的学生参与兼职打工,有23.5%的受访者每周兼职打工的时间为1~5小时,加权平均值为5.0小时;没有兼职打工的学生占到了42.8%。参加课外活动最多的是每周1~5小时,占到了39.6%,加权平均值为7.4小时。玩游戏、看视频和健身、锻炼最多的也是每周1~5小时,分别占到了34.0%和33.6%,加权平均值为9.1小时和8.9小时。总体来看,学习时间是学生分配时间的最大模块,也是大学生活的主题。除此之外,在相关学生工作、社会活动、健身锻炼、娱乐等方面,学生花费的时间比较均匀,大部分在5~9小时之间。
  4.教育期望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及逐渐普及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并不满足于大学本科教育,对未来学业抱有更高的期望。由受访者对未来学业期望的调查结果可见,W大学本科生中大多数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期望今后在国内攻读硕士学位的占44.1%,在国内攻读博士学位的占10.2%,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占9.6%,期望在大学本科毕业后进一步在学业上深造的学生比例达到了63.9%。没想过或走一步算一步的学生仅占6.9%。
  5.与老师的交流
  大学生大多数离开家庭,生活在校园中,生活上、学习上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自己解决,在这一过程中与老师的交流沟通、取得学校和老师的帮助显得十分重要。统计数据可知,能够经常与老师交流的学生仅是少数,能够很经常或经常与老师讨论问题的不到15%,特别是有超过半数的学生从未与辅导员或班主任交流过。用1到7表示与老师的友好程度,结果显示,与任课教师的关系加权平均分为4.98,与辅导员的关系加权平均分为4.82,与任课教师行政人员的关系加权平均分为3.98。
  三、本科生满意度
  学生满意度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对于学校提供的各种教育服务的实际感知和期望之间的比较后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感知效果高于期望值就会满意;反之,感知效果低于期望值就会不满意。满意程度依据二者之间的差异程度而定。它是学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其满意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学生自身的内在评价标准影响,通常带有主观情绪色彩,是学生对所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一种看法。
  1.专业兴趣
  所学专业是学生在高考或大学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的期望选择的学业领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情况决定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受访者对所学专业非常有兴趣的占19.9%,比较有兴趣的占52.6%,两者之和占到了72.5%,即W大学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是感兴趣的,加上23.5%对所学专业有一点兴趣的学生,总体来说,有超过96%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是有兴趣的,而对自己专业没兴趣或讨厌的仅占4%。
  在调查中另外设置了1个选题,让受访者评价自己所学的专业对未来过上满意生活是否有帮助,有21.9%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对未来过上满意生活非常有帮助,有47.4%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对未来过上满意生活比较有帮助,两者之和占到了69.3%,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评价较高。
  2.学业指导
  学业指导是指学校对学生在学习方面提供的指导和帮助,涉及到与学习相关的所有方面,包括制定的培养计划、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各种辅导培训等,旨在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确立符合自身个性发展的价值和目标。根据W大学受访者对学校提供的学业指导的评价情况统计结果可知,认为学校提供的学业指导很好的占10.2%,认为好的占43.1%,即对学校提供的学业指导满意的学生占到了53.3%,超过半数;认为学校提供的学业指导一般的学生占43.7%;仅有3.0%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学业指导不好。
  3.学习生活经历
  学习生活经历包括了学生在学校期间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学习的内容、学习和生活的条件、人际关系、学校的环境等。请受访者对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经历进行评价,有9.8%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学习生活经历很好,42.7%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学习生活经历好,两者之和占到了52.5%,即过半数的学生对自己在校的学习生活经历是满意的。另有45.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一般,仅有2.3%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不满意。
  4.学校认同
  在调查中设置了这样一道选项题:“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你还会选择这所大学吗?”以此来考察学生对所就读学校的认可情况。7.2%的学生选择了“一定还会选择这所学校”,有50.3%的学生选择了“可能会选”,两者相加的比例达到了57.5%,即有过半数的学生表示对目前就读的学校是认可的。有29.3%的学生表示可能不会选,另有13.2%的学生坚定地表示一定不会再选这所学校。
  四、总结
  作为省属地方高校,学生大部分来源于农村,为非独生子女,父母的社会地位较低。但是大部分学生来源于重点中学,成绩排名靠前,专业和学校志愿选择都为第一志愿。一方面说明河南省的高考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也说明W大学在省属一般高校中名列前茅,吸引了大量优秀考生。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来自父母或亲戚(家庭)的支持,助学贷款、奖学金、私人借贷及自己打工收入只是学生经济来源的补充部分。学生消费水平低,出国和培训的情况较少。针对这一现实,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关爱,特别是对贫困生的关爱。要建立一套全新的立体混合式的学生资助体系,采取奖、贷、助、减等多种综合方式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
  学生学习动力最主要的来源是“就业、升学”,“国家和社会的使命感”是对学生影响最小的因素。学生在时间的分配上,学习时间是学生分配时间的最大模块,平均每周花在上课以外的学习时间为17.4小时。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学业都有较高的期望值,期望在大学本科毕业后进一步在学业上深造的学生比例达到了63.9%。与老师交流很少,和行政人员关系最差,为此,改善生师关系、提高教师服务意识是一项重要工作。
  提高学生的在校满意度是高校应该始终追求的目标。但从调查结果可知,在“学业指导”、“就读经历”和“重新选择该校”三方面认可的学生都刚刚过半。因此,建议学校一方面应改善服务质量,以增强学生对学校总体与特色的感知,从而使其心理认同并提升感知质量;另一方面应合理引导学生预期,使其期望值适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199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0-05-02].http://www.moe.edu.cn/edoas/ website18/49/info949.htm.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5-02].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htm.
  [3]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EB/OL].[2011-10-13].http://baike.baidu.com/view/3022188.htm.
  [4]教育部.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2-10-1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3/201208/141305.html.
  [5]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12-04-20]. http://www.gov.cn/zwgk/2012-04/20/content_2118168.htm.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总结介绍我国高校行为观察实验室建设的称谓、机构、功能等方面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功能和结构缺乏整合、重教学科研轻社会应用、行为观察实验重视不够以及行为观察实验教学不规范等问题。未来我国高校行为观察实验室的建设有四种趋势,即多学科综合实验室倾向、实训室倾向、“活动型”实验室倾向、多领域服务倾向。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实验室建设;行为观察室;实验教学;实验心理学  作者简介:欧贤才(1981-)
期刊
摘要:面对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与实际需要不适应的局面针对性地构建了人机交互式、开放交互式、适时交互式和本地资源交互式四种培训模式,旨在更好地提升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其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科研的整合能力。  关键词:新建本科;英语教师;信息素养;交互式培训模式  作者简介:苏丽(1980-),女,河北保定人,保定学院外语系,讲师;张倩(1976-),女,河北保定人,保定学院外
期刊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必由之路。推动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是高职院校建设的内在诉求和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以专业群和企业群的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了校企合作从单一到群体的拓展,促进了双方交叉融合、多方位交流,拓展实践教学优势,增强办学实力,提升“专业协同效应”与“岗位协同效应”的效果。实践表明,群体合作有效地提升了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关键词:专业群;企业群;校企合作 
期刊
摘要:德国职业教育相当发达,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业评定等方面进行深刻剖析,了解其教学特色所在。同时,有选择地引入和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有益经验、模式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启示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  1.德国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校企双方共同承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任  (1)德国实施“双元制
期刊
摘要:传播军事思想、传承中国军事文化是军事著作翻译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如何通过翻译工作传播军事思想文化,通过何种翻译策略让目标语读者感受中国的特色军事文化是目前翻译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基于交际翻译理论的视角,将《孙子兵法》两英译本中部分重点语句进行比较,探索适合目标语读者的读本并又能达到传播源文军事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交际翻译;孙子兵法;军事文化  作者简介:吴海燕(1986-),女,
期刊
摘要:针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介绍了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所采取的改革措施与创新实践。  关键词: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及
期刊
摘要: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因其具有可持续、环保等优势能够有效应对当前日益严重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人才培养是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分析“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教学课程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上进行探索,提出了紧跟前沿课题,规避学科交叉影响,构建教学内容;采用“专题讲授,互动教学,虚实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小组式”考核方式;形成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背靠的社会大环境的深刻变革和教育文化理念的深度转型赋予高校学生工作新的育人内涵与渠道路径。高校学生工作中直接和显性的原始育人互通渠道已成非主流,基于电子传媒发挥大手笔的学生工作路径渐现,同时开辟了学生工作的信息通达执行新天地。  关键词:高校;学工信息;通达执行  作者简介:张继鹏(1984-),男,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图分类号:G645
期刊
摘要:介绍了“数字信号处理”这门课程在电气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以及研究生中开设的必要和意义,以及其改革的必要性,并且以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为例介绍了“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及应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具体实践内容,并且举出实例说明。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及应用;精品课程;建设实践  信号处理技术是随着信息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发展而快速发展的一门学科,它的重要性日益在各个领域
期刊
摘要:在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阶段大学生特点和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解决这些问题,借鉴了闭环自动控制系统原理,构建和完善了高校学生学业预警机制。实践证明,该学业预警机制可操作性强、便于管理、跟踪到位、效果较为显著,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高等教育;闭环控制系统;学业预警;预警后跟踪  学业预警制度是在教学过程中把传统的“事后处理型”管理变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