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1月3日,担任中央纪委书记近两年的王岐山在《人民日报》撰文:反腐败是输不起的斗争。
面对反腐败斗争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却用了“输不起”来概括。原因何在?
十八大前,我曾撰文提出,新一届党中央将面临三个“不得不”的关口:一是政治体制,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关口;二是两极分化,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关口;三是反腐困境,到了不得不突破的关口。而反腐败因其共识度最高、支持度最广、口子最小、见效最快而必须成为攻关破局的首选。
2012年12月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案件查处”栏目,首次通报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四川省原省委副书记李春城被调查的消息。中央的强力反腐败拉开序幕。
2013年,全国18.2万名党员和公职人员受党纪政纪处分,平均每天近500名;全国3万多千部因违反八项规定被处理,平均每天82名。近两年来,50多名涉嫌违纪违法的省部级及其以上高官被查处,平均每月2名多。截至2014年7月31日上午10点,被中纪委网站通报涉嫌违法违纪的官员中,厅局级以上干部达300多名。如此高强度、大力度、长时间的反腐行动,极大地震慑了问题官员和贪腐官员,其中相当多的人开始收敛收手了。
形成反腐高压态势一年后的2014年1月,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习总书记指出,必须以“深化改革推进反腐败斗争”,明确了“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的反腐目标(也即政改目标)。这是用输不起倒逼必须赢的政治纲领。
从下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反腐决心,到明确“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的反腐目标,这场没有硝烟的反腐败之战,不仅打出了气势,打出了威风,而且收到前所未有的效果,为治本赢得时间。
两年来的反腐败斗争成效,不仅国内肯定,而且举世公认。“透明国际”的“清廉指数”。2013年第一次给了中国40分,结束了我们多年来从未突破40分的历史。
但作为反腐败一线最高指挥员的王岐山,却用了“输不起”三个字来总结。这是用输不起倒逼必须赢的政治反思。
在前所未有的反腐成效面前,“输不起”折射出的不仅是反腐败形势前所未有的极其严峻的形势,而且证明了王岐山作为反腐前线最高指挥官头脑的清醒。
我以为,越是在反腐败斗争的第一线,越能真正感受到形势的极其严峻;越是查案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越能真正明白腐败呆账存量前所未有的极其巨大;越是高压态势下的强力反腐,越能真正懂得化阻力为动力的极其不易。
从“输不起”的可能性、现实性来看,大概有这么九个:一是多年治标,让治本输不起;二是党不管党,让党建输不起;三是苏联模式,让执政输不起;四是缺乏特区,让政改输不起;五是等级授职,让普选输不起;六是呆账存量,让化解输不起;七是冷眼旁观,让民意输不起;八是灯下之黑,让自身输不起;九是失之交臂,让机遇输不起。
防止这九大“输不起”,在于能否赢得时间。十八大以来的强力反腐。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高压态势,为打胜这场反腐之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为了赢得时间,在最初的阶段,坚持以治标为主,谁问题严重查谁,谁腐败突出抓谁;保持强力反腐的高压态势,以上率下,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反腐压力层层传导,让“超调量”(控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中的一个指标值)保持在一个合理可控的范围内,从而收到矫枉虽过正,最终能复原的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用输不起倒逼必须赢的政治行动。
但是,“输不超”不单要赢得时间,更要赢得空间。因为,赢得时间虽然是“输不起”的前提和条件,赢得空间才是“输不起”的关键和根本。
赢得空间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既是两军对垒的抢占滩头阵地,也是科学家必须有的试验之场;还是试错纠偏的试验田和发展巩固的落脚地;更是可供复制拷贝的样板间和升级换代的新版本。
于是,十八大以来的两年,中央和中央纪委的战略部署、工作思路和逻辑关系也越来越清晰——治标力度前所未有,是为形成反腐高压态势;已经形成的反腐高压态势,是为集中力量打击重点;通过对现有兵力“三转一聚”的集中力量打击重点,可以让相当多的问题官员收敛收手;为让更多的问题官员收敛收手,应该分而治之推行有条件赦免;为让有条件赦免问题官员不空谈误国,需要设立政改特区先行先试率先全面深化改革;通过设立政改特区率先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治本,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这是用输不起倒逼必须赢的顶层设计。
高压态势两年后的下一步,中央的反腐会突出四个要点:一是时间上的聚焦,以十八大之后仍然不收敛不收手的为查处重点。二是空间上的聚焦——现处在重要岗位。可能还会被提拔的。三是问题上的聚焦——线索集中的。四是影响上的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下一步反腐败斗争突出“四要点”。将为一些问题官员留下“金盆洗手”的时间和机会。
深刻的反思使中央认识到,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双重转换下,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未能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由于实践中未能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由于30多年来,我们只在经济领域而未在政治领域摈弃苏联模式,因此不仅腐败的形势极为严峻。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明显不足。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尖锐指出:“我们国家无论在体制、制度上,还是在所走的道路和今天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境遇,都与前苏联有着相似或者相近乃至相同的地方。弄好了,能走出一片艳阳天;弄不好,苏联的昨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而摈弃“苏联模式”的权力结构和选人用人体制,既是当前反腐败的治本之策,也是不走“老路”走出“新路”的成功之道。
30多年的权力反腐,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最大的问题是沿用至今的“苏联模式”,最大的困难是没有设立政治体制改革特区。
当前高压态势下的强力反腐,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更大的政治勇气已经不是敢不敢反,更大的政治智慧已经是敢不敢改。这是用输不起倒逼必须赢的政治智慧。
一部人类社会史,既是一部权力扩张与权力制约的冲突史,也是一部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史,还是权力结构的发展史,更是权力与权利的搏弈史。其中,最大的公约数是权力,最好的形式是公开,最深厚的动力是群众,最能发现问题的机制是监督,最有效的控制力量是制衡,最終实现制衡的法宝是民主与法洽。而制度反腐的过程,就是推动权力结构不断改革并“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的过程。
综上所述,反腐败斗争的输与赢,既表现于能否赢得时间上,更体现在能否赢得空间上。其一,古今中外历史反复证明:国家、社会治理的好坏,常常赢在权利的合理保障和伸张,输在权力的过度滥用和膨胀。其二,只有改革党的领导,才能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否则,适得其反。再不改革党的领导,则很可能输;只有坚决改革党的领导,我们才会赢。其三,不改革权力结构,权力反腐肯定输;通过设立政改特区的先行先试,以在局部率先“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制度反腐则肯定赢。
摘自凤凰网评论
作者系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制度反腐专家,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
面对反腐败斗争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却用了“输不起”来概括。原因何在?
十八大前,我曾撰文提出,新一届党中央将面临三个“不得不”的关口:一是政治体制,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关口;二是两极分化,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关口;三是反腐困境,到了不得不突破的关口。而反腐败因其共识度最高、支持度最广、口子最小、见效最快而必须成为攻关破局的首选。
2012年12月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案件查处”栏目,首次通报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四川省原省委副书记李春城被调查的消息。中央的强力反腐败拉开序幕。
2013年,全国18.2万名党员和公职人员受党纪政纪处分,平均每天近500名;全国3万多千部因违反八项规定被处理,平均每天82名。近两年来,50多名涉嫌违纪违法的省部级及其以上高官被查处,平均每月2名多。截至2014年7月31日上午10点,被中纪委网站通报涉嫌违法违纪的官员中,厅局级以上干部达300多名。如此高强度、大力度、长时间的反腐行动,极大地震慑了问题官员和贪腐官员,其中相当多的人开始收敛收手了。
形成反腐高压态势一年后的2014年1月,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习总书记指出,必须以“深化改革推进反腐败斗争”,明确了“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的反腐目标(也即政改目标)。这是用输不起倒逼必须赢的政治纲领。
从下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反腐决心,到明确“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的反腐目标,这场没有硝烟的反腐败之战,不仅打出了气势,打出了威风,而且收到前所未有的效果,为治本赢得时间。
两年来的反腐败斗争成效,不仅国内肯定,而且举世公认。“透明国际”的“清廉指数”。2013年第一次给了中国40分,结束了我们多年来从未突破40分的历史。
但作为反腐败一线最高指挥员的王岐山,却用了“输不起”三个字来总结。这是用输不起倒逼必须赢的政治反思。
在前所未有的反腐成效面前,“输不起”折射出的不仅是反腐败形势前所未有的极其严峻的形势,而且证明了王岐山作为反腐前线最高指挥官头脑的清醒。
我以为,越是在反腐败斗争的第一线,越能真正感受到形势的极其严峻;越是查案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越能真正明白腐败呆账存量前所未有的极其巨大;越是高压态势下的强力反腐,越能真正懂得化阻力为动力的极其不易。
从“输不起”的可能性、现实性来看,大概有这么九个:一是多年治标,让治本输不起;二是党不管党,让党建输不起;三是苏联模式,让执政输不起;四是缺乏特区,让政改输不起;五是等级授职,让普选输不起;六是呆账存量,让化解输不起;七是冷眼旁观,让民意输不起;八是灯下之黑,让自身输不起;九是失之交臂,让机遇输不起。
防止这九大“输不起”,在于能否赢得时间。十八大以来的强力反腐。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高压态势,为打胜这场反腐之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为了赢得时间,在最初的阶段,坚持以治标为主,谁问题严重查谁,谁腐败突出抓谁;保持强力反腐的高压态势,以上率下,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反腐压力层层传导,让“超调量”(控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中的一个指标值)保持在一个合理可控的范围内,从而收到矫枉虽过正,最终能复原的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用输不起倒逼必须赢的政治行动。
但是,“输不超”不单要赢得时间,更要赢得空间。因为,赢得时间虽然是“输不起”的前提和条件,赢得空间才是“输不起”的关键和根本。
赢得空间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既是两军对垒的抢占滩头阵地,也是科学家必须有的试验之场;还是试错纠偏的试验田和发展巩固的落脚地;更是可供复制拷贝的样板间和升级换代的新版本。
于是,十八大以来的两年,中央和中央纪委的战略部署、工作思路和逻辑关系也越来越清晰——治标力度前所未有,是为形成反腐高压态势;已经形成的反腐高压态势,是为集中力量打击重点;通过对现有兵力“三转一聚”的集中力量打击重点,可以让相当多的问题官员收敛收手;为让更多的问题官员收敛收手,应该分而治之推行有条件赦免;为让有条件赦免问题官员不空谈误国,需要设立政改特区先行先试率先全面深化改革;通过设立政改特区率先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治本,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这是用输不起倒逼必须赢的顶层设计。
高压态势两年后的下一步,中央的反腐会突出四个要点:一是时间上的聚焦,以十八大之后仍然不收敛不收手的为查处重点。二是空间上的聚焦——现处在重要岗位。可能还会被提拔的。三是问题上的聚焦——线索集中的。四是影响上的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下一步反腐败斗争突出“四要点”。将为一些问题官员留下“金盆洗手”的时间和机会。
深刻的反思使中央认识到,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双重转换下,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未能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由于实践中未能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由于30多年来,我们只在经济领域而未在政治领域摈弃苏联模式,因此不仅腐败的形势极为严峻。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明显不足。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尖锐指出:“我们国家无论在体制、制度上,还是在所走的道路和今天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境遇,都与前苏联有着相似或者相近乃至相同的地方。弄好了,能走出一片艳阳天;弄不好,苏联的昨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而摈弃“苏联模式”的权力结构和选人用人体制,既是当前反腐败的治本之策,也是不走“老路”走出“新路”的成功之道。
30多年的权力反腐,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最大的问题是沿用至今的“苏联模式”,最大的困难是没有设立政治体制改革特区。
当前高压态势下的强力反腐,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更大的政治勇气已经不是敢不敢反,更大的政治智慧已经是敢不敢改。这是用输不起倒逼必须赢的政治智慧。
一部人类社会史,既是一部权力扩张与权力制约的冲突史,也是一部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史,还是权力结构的发展史,更是权力与权利的搏弈史。其中,最大的公约数是权力,最好的形式是公开,最深厚的动力是群众,最能发现问题的机制是监督,最有效的控制力量是制衡,最終实现制衡的法宝是民主与法洽。而制度反腐的过程,就是推动权力结构不断改革并“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的过程。
综上所述,反腐败斗争的输与赢,既表现于能否赢得时间上,更体现在能否赢得空间上。其一,古今中外历史反复证明:国家、社会治理的好坏,常常赢在权利的合理保障和伸张,输在权力的过度滥用和膨胀。其二,只有改革党的领导,才能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否则,适得其反。再不改革党的领导,则很可能输;只有坚决改革党的领导,我们才会赢。其三,不改革权力结构,权力反腐肯定输;通过设立政改特区的先行先试,以在局部率先“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制度反腐则肯定赢。
摘自凤凰网评论
作者系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制度反腐专家,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