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中游离嗜酸粒细胞颗粒――一个与风团持续时间的相关因素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ng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确定荨麻疹中风团持续时间的影响因 素,作者对该病患者的外周血及皮损中的肥大细胞和嗜酸粒细胞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对风团持续时间与这两种细胞的可能联系进行了探索。选择了43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根据风团持续时间分2组,组1(持续时间<24小时)和组2(持续时间>24小时)。

其他文献
皮炎芽生菌病是一种侵犯系统、内脏、生命攸关的深部真菌病。随着近30年来抗真菌药的不断问世,治疗有了新的进展。用之有效的系统抗真菌药有两性霉素B,唑类衍生物酮康唑、伊曲康唑。新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SCH39304、ICI195739、BayR3783和D0870很有希望,正在开发的真菌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如多氧菌素,尼可霉素也有很好的兆头。
对239例具有典型症状和体征、直接镜检真菌阳性的体癣和(或)股癣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氟康唑组119例,男98例,女21例,平均年龄42岁(16~83岁);灰黄霉素组120例,男91例,女29例,平均年龄43岁(18~75岁)。氟康唑治疗每周给药一次150mg,共4次(25~28天)。
期刊
该研究目的是在银屑病儿童中建立一个有关紧张的客观指标。为了阐明这一问题,研究中设立了年龄/性别相配对的3组儿童,组1为20例(女12例,男8例)患有稳定型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小学生(年龄6~16岁,平均11.5岁);组2为20例病期较长的异位性皮炎儿童;组3为20例健康的小学生。
辅酶Q,是呼吸链中的一种酶,普遍存在于原核与真核生物中。在真菌中,共有9种可变换的辅酶Q类型,即Q-5、Q-6、Q-7、Q-8、Q-9、Q-10和Q-9(H2)、Q-10(H2)、Q-10(H4)。其中真菌菌丝体中分布最广的辅酶Q型是Q-9。而Q-5、Q-6、Q-7、Q-8存在于酵母样真菌中。个别子囊菌中可发现氢化型的辅酶Q。应用辅酶Q系统作为真菌分类的化学指标可以避免由于菌细胞形态相近、胞壁的化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影响着大多数妇女的健康,最常见的病原菌为白念珠菌,多种因素与念珠菌病的发病及复发有关。反复发作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治疗比较困难,本文就其微生物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准确诊断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对判断该病的预后至关重要,透射电镜(TEM)不仅对EB的主要类型,而且对其主要亚型可以作出确切的诊断,但由于该方法需要特殊的固定与包埋、需要超薄切片、费时长,费用大,故较小的实验室不便使用。该文作者报告了一种用Ⅳ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对EB主要类型进行快速诊断的简易方法。
当细胞和器官受热或其它外界刺激时,可诱导合成一系列热休克蛋白(hsp)以暂时提高应激能力。大多数研究对一组70kDhsp特别感兴趣,它包括至少5个不同的基因,编码68kD~72kD之间的高度保守的“组成型”蛋白和“诱导型”蛋白。
期刊
回顾性研究了12例至少具备一项肌肉受累的实验室标准但不伴肌无力的皮肌炎患者,均未采用皮质激素,并与29例经典的皮肌炎患者相比较,以探究其基本资料及伴发肿瘤情况。该组包括10例成人和1例青少年患者,1例伴发副肿瘤性患者。
期刊
黄褐斑有3种组织学亚型:基底层及基底上层表皮色素增多,真皮血管周围充满黑素的巨噬细胞;及混合型。
期刊
1979年Sontheimer等将具有红斑狼疮(LE)特异性病理改变,出现于光照部位的反复发作性环形、多环形或丘疹鳞屑性皮疹者称为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但日本皮肤科学界因受到Rekant等所报告的自身免疫性环状红斑(AAE)的影响,多以AAE为名进行报道,直至1986年才将SCLE和AAE作为同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