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保乳术中残存乳腺的处理方法

来源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bo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残存乳腺直接缝合法与美学重塑法的效果比较.方法 43例经穿刺活检确诊的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均行肿瘤扩大切除术及腋淋巴结清扫术.其中,直接缝合组22例,术中对乳腺体缺损不予缝合,直接缝合皮肤封闭创腔;乳腺美学重塑组21例,游离剩余乳腺组织瓣,转移修复乳腺腺体缺损,再缝合皮肤.术后均给予全乳三维放射治疗、规范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术后3年,自拟美学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乳房的美学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直接缝合组美学评分4.3分,优良率40.9%(9/22);乳腺美学重塑组美学评分4.8分,优良率71.4%(15/21,P<0.01),乳腺美学重塑组乳房美学效果优于直接缝合组.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中采用美学重塑技术,术后乳房美学效果更好。

其他文献
中胚层疗法(mesotherapy)又称间充质疗法或者间皮注射疗法,由法国医师Pistor[1]于1952年首先提出.早在1987年这种疗法已被法国医学会正式认可,作为一种民间传统医疗手段而问世.这种疗法其实是指向中胚层,也就是皮下或者肌肉、关节等部位(广义的概念也包括皮内)注射各种药物或其他物质以期取得一定的效果,是一种投药的方式。
期刊
自1963年Cronin等报道使用硅凝胶假体置入隆乳后,隆乳术得到迅速的推广和普及,大量的临床应用结果证明,硅凝胶假体具较好的组织相容性,所形成的新乳房手感柔软、形态自然完美.所以,硅凝胶假体(以下简称假体)置入隆乳术已经成为美容外科施行最多的手术之一.近年来,假体隆乳手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学设计、手术安全、并发症预防3个方面。
期刊
为了让更多的美容整形医师走出国门,开拓视野,提高技术,特推出“世界整形之旅”,赴世界各国参加国际会议,到著名美容整形医院、诊所参观和观摩手术,为美容医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使广大医师实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梦想,在学习之余还可以饱览世界各国风光。请至少提前一个月与我们联系报名,以免错过机会。
期刊
内眦赘皮又称蒙古皱襞,在亚洲人群中占有率为50%左右,单睑人群占有率在70%以上.其特征为:正常内眦角被掩盖,眼裂变短,两内眦间距增宽,有碍眼外形美观.临床上已经有不少矫正方法,但术后内眦部常遗留较明显瘢痕,治疗效果难尽人意.我们在内眦赘皮的解剖观察的基础上,采用无明显瘢痕的内眦赘皮修复术共行手术16例,对其中10例进行了3个月至半年随访,结果满意。
期刊
目的 探讨在颈阔肌的浅层重叠埋置皮肤扩张器的皮肤扩张技术在颌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在颈阔肌浅面的同一剥离腔隙内重叠埋置2个扩张器,按期注水扩张,4~6周后行扩张器Ⅱ期手术.结果 自2004年以来应用这一技术整形修复颌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16例,除1例颈部重叠埋置扩张器患者于晚期出现扩张器外露,及时手术处理后未影响最终手术效果外,其余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扩张器重叠埋置扩张技术与
病例患者男,17 d,出生后即见骶尾部生有一长条状赘生物,形似下肢,被父母遗弃,于2009年5月11日派出所发现后送至本市某福利院.出生史不祥,父母情况不祥.查体:骶尾部可见一长条状赘生物,形似下肢,呈正常肤色,长约12 cm,质软,活动度尚可,尾部支撑处可见一结痂,稍红肿,骶尾部与赘生物连接部位皮肤红肿,畸肢末端形似足状,长有5趾,第1趾与其余4趾分开,余4趾连为一体,在足与基底之间有一类似膝关
期刊
北京军区总医院皮肤科是全军皮肤病诊治中心、北京军区的皮肤激光美容整形专科中心,也是国内较早开展皮肤激光美容、皮肤外科与美容整形的单位之一。为了促进皮肤病及皮肤美容外科学术交流与发展,我科常年招收进修医师。学期:半年至1年(激光美容1~3个月);
期刊
目的 评估注射皮肤填充剂爱贝芙(Artecoll)后,再联合使用激光等其他美容手段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体外实验:直接对爱贝芙进行点阵激光照射后,观察其微球结构的完整性与表面的光滑程度等变化。动物实验:分别用猪及豚鼠建立相应的短期和中长期填充剂动物模型,并进行后续的激光、射频等治疗,光镜、电镜观察比较激光治疗前后的微球结构及组织的炎症程度变化等。结果 体外研究结果,未发现经多次激光照射后爱贝芙
期刊
目前,临床常见的改脸型手术包括下颌角良性肥大缩小术和颧骨颧弓缩小术等,其中前者已成为整形外科最常施行的手术之一.现将230例耳后入路下颌角肥大缩小术的应用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C形截骨术矫正颧骨颧弓过突的手术方法.方法 根据颧骨颧弓肥大的程度和特点,全身麻醉下经口内入路自颧牙槽嵴外侧经眶外下缘到颧弓与眶骨外缘交接处做两条平行C形截骨线,两截骨线间距由颧弓需缩短程度而定,以来复锯截断截除中间骨块,骨凿凿断残余骨连接.耳屏前颞部发际内做长1.5~2.0 cm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顺面神经走向钝性分离至骨膜,切开骨膜显露颧弓根部,在关节结节前方由后向前斜行截断颧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