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观察红肉蜜柚在百色地区的引种表现发现,该品种丰产、优质,果肉为淡红色,不裂果,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适合在百色地区栽培。总结包括定植、肥水管理、整型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保障红肉蜜柚的健康生长。
关键词 红肉蜜柚;引种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4.002
红肉蜜柚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从平和县小溪镇瑁溪蜜柚园中的芽变株系选育而成的。表现为早熟、果肉淡紫红色,丰产、优质。2006年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的认定,2007年获农业部授予的品种权保护[1]。百色市于2009年开始从福建省平和县引进嫁接苗进行种植,该品种在百色表现出综合性状优良和对生态条件的适应性。
1 引种试种的表现
1.1 生物学特征
红肉蜜柚幼树树势强,较直立,成年树半开张,通过整型修剪后树冠呈半圆头型;新梢绿色,刚萌芽嫩梢叶尖多为紫红色,随着叶片生长紫色渐退,节间带刺;叶为单身复叶,长椭圆形,叶面浓绿,光滑,叶缘全缘,叶尖渐尖,有缺刻,叶基楔形,翼叶大,呈心形。春梢叶长15.48 cm、宽6.32 cm,夏梢叶长16.38 cm、宽8.62 cm,秋梢叶长13.42 cm、宽6.84 cm。春梢翼叶长3.12 cm、宽2.93 cm,夏梢翼叶长3.58 cm、宽3.75 cm,秋梢翼叶长3.03 cm、宽2.84 cm。花为总状花序,部分单花,花为完全花,由花萼、花瓣、雌蕊、雄蕊、花托组成,花径4.1~6.1 cm,花瓣白色,3~5枚,雄芯26~35枚,花丝粗、白色,花药黄色,花粉多。
1.2 物候期
在百色地区,幼树一般每年可抽春、夏、秋、冬4~5次梢,萌发期分别在2月中旬、5月上旬、8月上旬、10月上旬;始花期3月上旬,盛花期3月,谢花期3月下旬-4月下旬。从开花到花瓣脱落约4 d,谢花后5~7 d花柱逐渐萎缩脱落,幼果迅速膨大。4月下旬-5月上旬为第1次生理落果,4月中旬-9月下旬为果实发育期,果实成熟期随着海拔高度的提高而推迟, 9月中旬-11月中旬果实成熟。
1.3 生长结果习性与丰产性
幼龄树树势较强,顶端优势明显,随着树龄增长和结果数量的增加,树势逐渐变缓。芽具早熟性,幼树肥水充足,一年可抽梢4~5次,形成春、夏、秋、冬梢。成年结果树一般一年可抽梢2~3次,一次春梢,一次秋梢,以春梢为主要结果母枝。红肉蜜柚属自花授粉,结果率高,丰产性好,花量多。以一年生内堂中庸的春梢形成结果母枝为主,结果枝中,有叶结果枝较多,占73.64%,且座果率高;无叶结果枝较少,占26.6%,且着果率低。定植后,第3年可挂果,平均单株结果10个,株产16.5 kg;第4年平均冠幅2.5 m,树高3.2 m,平均单株结果23个,产量34.5 kg;第6年后进入盛产,平均产量45~60 t/hm2。
1.4 果实经济性状
果形倒卵圆形,纵径18 cm.横径17 cm,单果平均质量l 685 g,最大2 860 g,皮色黄绿色;果肩圆尖,果顶平或微凹,果柄长2~3 cm。果皮厚0.85~1.78 cm;果面油胞较突起,手感较粗;囊瓣数13~17瓣,有裂瓣现象,裂瓣率43%。汁胞淡紫红色,果肉鲜艳,柔软多汁,可食率68.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5%~12.6%,酸甜适口,品质上等。
1.5 适应性和抗逆性
红肉蜜柚在高海拔低纬度种植表现出适应性广,在百色地区从海拔150~1 000 m的区域种植均表现良好,抗寒力强、抗病虫害的能力也较强,病害较少。常的病害有炭疽病、疮痂病;常见的虫害有潜叶蛾、锈壁虱、介壳虫和红蜘蛛,要重点防治。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园地选择
园地选择在年平均气温17 ℃以上,极端低温≥-7 ℃的区域[2]。选择在避风向阳,水源丰富,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地带建园,大于10 °以上坡地果园修筑等高梯田。
2.2 种植规格
栽植密度视地势而异,山坡地株行距3.5 m×4.0 m,植720株/hm2,平地株行距4 m×4 m,植630株/hm2。
2.3 苗木选择
选用品种纯正、根系发达、生长健壮、嫁接口愈合良好的嫁接苗进行种植,在管理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苗木很快就能恢复生长,树冠形成也较快。
2.4 挖坑及回坑
挖定植坑长、宽、深各l m,曝晒2~3个月后回坑。每穴施绿肥或杂草20~50 kg、石灰1 kg、腐熟有机肥25~50 kg、豆麸2 kg、过磷酸钙1 kg,先将石灰、腐熟有机肥、豆麸、过磷酸钙等肥料与表土充分混合成肥泥,按一层绿肥或杂草一层肥泥分层回坑至地表,并踩实,在定植穴上用干净的园土培起30~40 cm的土墩。回坑后l~2个月可进行苗木定植。
2.5 施肥管理
2.5.1 幼年树施肥
幼年树施肥以水肥为主,定植后第1次新梢老熟后开始施肥,全年施肥6~8次,即是每梢施2次肥,每次每株施0.1~0.3 kg尿素或腐熟粪水5~10 kg,肥料用水稀释后淋施,促进树体生长,扩大树冠。秋季施1次磷钾肥,提高树体抗寒能力。
2.5.2 结果树施肥
结果树全年施肥3~4次。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多施磷、鉀肥。1月底施催芽肥,每株施复合肥0.5~1 kg;5月底-6月上旬施保果肥,每株施复合肥0.5~1 kg;采果后施采果肥,每株施腐熟有机肥25~50 kg+复合肥0.5~1 kg,采用环状沟施,施后淋水。
2.5.3 喷施叶面肥 幼年树、结果树枝梢生长期在平时的病虫害防治喷药中加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叶面肥;结果树在花芽分化期至盛花期喷施2~3次0.2%磷酸二氢钾+0.2%硼砂;幼果期施2~3次10~20 mg/kg赤霉素+0.2%磷酸二氢钾。
2.6 水分管理
枝梢生长期、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如遇到干旱天气给树盘淋水,保持土壤湿润,有条件的果园安装喷灌、滴灌施设。地势低畦或地下水位高的果园注意排除积水。
2.7 整型和修剪
2.7.1 幼年树的整型
幼树整型以培养自然开心型为目标,定植后植株长至50~60 cm时对主干进行短截,短截后选留3~4条生长健壮、分布均匀的枝梢作为主枝,当主枝顶端继续延长至40 cm左右时及时摘心或短截,在每个主枝上选2~3个位置适当的强壮分枝作副主枝。同时,剪除直立的徒长枝,疏除内膛过密枝、阴蔽枝、病虫枝、枯枝等,适当保留内膛和向外斜生的中庸有叶枝条。
2.7.2 结果树的修剪
结果树延续选留主枝、副主枝的延长枝,保证斜直向上生长,高度控制在3~3.5 m为宜。保留横斜向外生长的骨干枝的延长枝,使树冠向四周扩展。剪除内膛及顶端过密的夏秋梢,基部留取1~2个叶片,以供萌生结果母枝。树冠外围的枝条适量选留夏秋梢,每个枝条上留1~2个斜向生长的夏秋梢,以加速树冠形成。树冠内部、下部枝条尽量保留,让它开花结果,剪除离地面20 cm以下的结果母枝,以减少近地面的果实感染炭疽病。疏除内膛过密枝、阴蔽枝、病虫枝和枯枝等,保持树冠良好的通风透光。
2.8 花果管理
2.8.1 促花
对旺长不开花、少开花、营养生长过于旺盛或初结果的树于9-11月采取环剥或环割的方法进行促花。环剥(割)方法是:在距地面20 cm以上的主干或主枝上采用环剥(剥皮宽0.3~1 cm)或环割(螺旋2~3圈),深达木质部。处理后伤口用800倍液的甲基托布津处理。
2.8.2 保花保果
1)成年结果树或衰退树的花量多,应疏去部分弱花枝。一般在2月中下旬-3月上旬进行。原则上掌握去弱留壮的原则,一结果母枝上留4~5朵花,全树实行早中晚合理搭配的原则。2)疏除树冠顶端、外围过密技,生长位置较高的徒长枝,对树冠顶端徒长枝生长至15~20 cm时摘心,使之长出2~3条分枝,待分枝长至15~20 cm时留4~6片叶进行摘心。3)春嫩梢花开前和谢花幼果初期各喷1~2次0.2%硼砂或0.1%硼酸+0.2%磷酸二氢钾+0.3%尿素液。4)柚树花期和幼果初期如遇到高温干旱、阴雨低温等不良气候,可在谢花70%时在主枝上环割1~2圈,以保根保树势,达到保果增产目的。5)将发育不良的畸形果、小果和病虫果疏去,挂果量一般以叶果比(160~200)∶1为宜。疏果定果后,待幼果长至单果质量100~150 g、果实横径5 cm左右时进行套袋。套袋前喷施1~2次杀虫杀菌的药剂。
2.9 病虫害防治
2.9.1 主要病虫害和常用药剂
红肉蜜柚主要病害有炭疽病、溃疡病、疮痂病、黄斑病等,可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甲基托布津、退菌特、苯醚甲环唑、可杀得3000等杀菌剂防治。主要虫害有红蜘蛛、锈壁虱、介壳虫、潜叶蛾等,可用阿维菌素、毒死蜱、矿物油、速灭杀丁乳剂(氰戊菊酯)、机油乳剂、杀虫双等防治。
2.9.2 防治原则
1)每次新梢抽出1~3 cm时和新梢准备转绿时各喷一次药。2)花蕾抽生前15 d至花药开放前10 d喷2~3次药。3)秋冬季节喷2~3次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4)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的浓度使用。5)除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单独使用或农药说明要求单独外,一般的杀虫杀菌农药均可混合使用。
参考文献
[1]周子坤,黄碧荣.红肉蜜柚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福建果树,2008(1):43-44.
[2]秀衣诧.瑁溪红肉蜜柚引种及其抗寒性表现[J].浙江农业科学,2004(5):673-675.
(责任编辑:刘昀)
关键词 红肉蜜柚;引种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4.002
红肉蜜柚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从平和县小溪镇瑁溪蜜柚园中的芽变株系选育而成的。表现为早熟、果肉淡紫红色,丰产、优质。2006年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的认定,2007年获农业部授予的品种权保护[1]。百色市于2009年开始从福建省平和县引进嫁接苗进行种植,该品种在百色表现出综合性状优良和对生态条件的适应性。
1 引种试种的表现
1.1 生物学特征
红肉蜜柚幼树树势强,较直立,成年树半开张,通过整型修剪后树冠呈半圆头型;新梢绿色,刚萌芽嫩梢叶尖多为紫红色,随着叶片生长紫色渐退,节间带刺;叶为单身复叶,长椭圆形,叶面浓绿,光滑,叶缘全缘,叶尖渐尖,有缺刻,叶基楔形,翼叶大,呈心形。春梢叶长15.48 cm、宽6.32 cm,夏梢叶长16.38 cm、宽8.62 cm,秋梢叶长13.42 cm、宽6.84 cm。春梢翼叶长3.12 cm、宽2.93 cm,夏梢翼叶长3.58 cm、宽3.75 cm,秋梢翼叶长3.03 cm、宽2.84 cm。花为总状花序,部分单花,花为完全花,由花萼、花瓣、雌蕊、雄蕊、花托组成,花径4.1~6.1 cm,花瓣白色,3~5枚,雄芯26~35枚,花丝粗、白色,花药黄色,花粉多。
1.2 物候期
在百色地区,幼树一般每年可抽春、夏、秋、冬4~5次梢,萌发期分别在2月中旬、5月上旬、8月上旬、10月上旬;始花期3月上旬,盛花期3月,谢花期3月下旬-4月下旬。从开花到花瓣脱落约4 d,谢花后5~7 d花柱逐渐萎缩脱落,幼果迅速膨大。4月下旬-5月上旬为第1次生理落果,4月中旬-9月下旬为果实发育期,果实成熟期随着海拔高度的提高而推迟, 9月中旬-11月中旬果实成熟。
1.3 生长结果习性与丰产性
幼龄树树势较强,顶端优势明显,随着树龄增长和结果数量的增加,树势逐渐变缓。芽具早熟性,幼树肥水充足,一年可抽梢4~5次,形成春、夏、秋、冬梢。成年结果树一般一年可抽梢2~3次,一次春梢,一次秋梢,以春梢为主要结果母枝。红肉蜜柚属自花授粉,结果率高,丰产性好,花量多。以一年生内堂中庸的春梢形成结果母枝为主,结果枝中,有叶结果枝较多,占73.64%,且座果率高;无叶结果枝较少,占26.6%,且着果率低。定植后,第3年可挂果,平均单株结果10个,株产16.5 kg;第4年平均冠幅2.5 m,树高3.2 m,平均单株结果23个,产量34.5 kg;第6年后进入盛产,平均产量45~60 t/hm2。
1.4 果实经济性状
果形倒卵圆形,纵径18 cm.横径17 cm,单果平均质量l 685 g,最大2 860 g,皮色黄绿色;果肩圆尖,果顶平或微凹,果柄长2~3 cm。果皮厚0.85~1.78 cm;果面油胞较突起,手感较粗;囊瓣数13~17瓣,有裂瓣现象,裂瓣率43%。汁胞淡紫红色,果肉鲜艳,柔软多汁,可食率68.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5%~12.6%,酸甜适口,品质上等。
1.5 适应性和抗逆性
红肉蜜柚在高海拔低纬度种植表现出适应性广,在百色地区从海拔150~1 000 m的区域种植均表现良好,抗寒力强、抗病虫害的能力也较强,病害较少。常的病害有炭疽病、疮痂病;常见的虫害有潜叶蛾、锈壁虱、介壳虫和红蜘蛛,要重点防治。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园地选择
园地选择在年平均气温17 ℃以上,极端低温≥-7 ℃的区域[2]。选择在避风向阳,水源丰富,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地带建园,大于10 °以上坡地果园修筑等高梯田。
2.2 种植规格
栽植密度视地势而异,山坡地株行距3.5 m×4.0 m,植720株/hm2,平地株行距4 m×4 m,植630株/hm2。
2.3 苗木选择
选用品种纯正、根系发达、生长健壮、嫁接口愈合良好的嫁接苗进行种植,在管理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苗木很快就能恢复生长,树冠形成也较快。
2.4 挖坑及回坑
挖定植坑长、宽、深各l m,曝晒2~3个月后回坑。每穴施绿肥或杂草20~50 kg、石灰1 kg、腐熟有机肥25~50 kg、豆麸2 kg、过磷酸钙1 kg,先将石灰、腐熟有机肥、豆麸、过磷酸钙等肥料与表土充分混合成肥泥,按一层绿肥或杂草一层肥泥分层回坑至地表,并踩实,在定植穴上用干净的园土培起30~40 cm的土墩。回坑后l~2个月可进行苗木定植。
2.5 施肥管理
2.5.1 幼年树施肥
幼年树施肥以水肥为主,定植后第1次新梢老熟后开始施肥,全年施肥6~8次,即是每梢施2次肥,每次每株施0.1~0.3 kg尿素或腐熟粪水5~10 kg,肥料用水稀释后淋施,促进树体生长,扩大树冠。秋季施1次磷钾肥,提高树体抗寒能力。
2.5.2 结果树施肥
结果树全年施肥3~4次。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多施磷、鉀肥。1月底施催芽肥,每株施复合肥0.5~1 kg;5月底-6月上旬施保果肥,每株施复合肥0.5~1 kg;采果后施采果肥,每株施腐熟有机肥25~50 kg+复合肥0.5~1 kg,采用环状沟施,施后淋水。
2.5.3 喷施叶面肥 幼年树、结果树枝梢生长期在平时的病虫害防治喷药中加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叶面肥;结果树在花芽分化期至盛花期喷施2~3次0.2%磷酸二氢钾+0.2%硼砂;幼果期施2~3次10~20 mg/kg赤霉素+0.2%磷酸二氢钾。
2.6 水分管理
枝梢生长期、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如遇到干旱天气给树盘淋水,保持土壤湿润,有条件的果园安装喷灌、滴灌施设。地势低畦或地下水位高的果园注意排除积水。
2.7 整型和修剪
2.7.1 幼年树的整型
幼树整型以培养自然开心型为目标,定植后植株长至50~60 cm时对主干进行短截,短截后选留3~4条生长健壮、分布均匀的枝梢作为主枝,当主枝顶端继续延长至40 cm左右时及时摘心或短截,在每个主枝上选2~3个位置适当的强壮分枝作副主枝。同时,剪除直立的徒长枝,疏除内膛过密枝、阴蔽枝、病虫枝、枯枝等,适当保留内膛和向外斜生的中庸有叶枝条。
2.7.2 结果树的修剪
结果树延续选留主枝、副主枝的延长枝,保证斜直向上生长,高度控制在3~3.5 m为宜。保留横斜向外生长的骨干枝的延长枝,使树冠向四周扩展。剪除内膛及顶端过密的夏秋梢,基部留取1~2个叶片,以供萌生结果母枝。树冠外围的枝条适量选留夏秋梢,每个枝条上留1~2个斜向生长的夏秋梢,以加速树冠形成。树冠内部、下部枝条尽量保留,让它开花结果,剪除离地面20 cm以下的结果母枝,以减少近地面的果实感染炭疽病。疏除内膛过密枝、阴蔽枝、病虫枝和枯枝等,保持树冠良好的通风透光。
2.8 花果管理
2.8.1 促花
对旺长不开花、少开花、营养生长过于旺盛或初结果的树于9-11月采取环剥或环割的方法进行促花。环剥(割)方法是:在距地面20 cm以上的主干或主枝上采用环剥(剥皮宽0.3~1 cm)或环割(螺旋2~3圈),深达木质部。处理后伤口用800倍液的甲基托布津处理。
2.8.2 保花保果
1)成年结果树或衰退树的花量多,应疏去部分弱花枝。一般在2月中下旬-3月上旬进行。原则上掌握去弱留壮的原则,一结果母枝上留4~5朵花,全树实行早中晚合理搭配的原则。2)疏除树冠顶端、外围过密技,生长位置较高的徒长枝,对树冠顶端徒长枝生长至15~20 cm时摘心,使之长出2~3条分枝,待分枝长至15~20 cm时留4~6片叶进行摘心。3)春嫩梢花开前和谢花幼果初期各喷1~2次0.2%硼砂或0.1%硼酸+0.2%磷酸二氢钾+0.3%尿素液。4)柚树花期和幼果初期如遇到高温干旱、阴雨低温等不良气候,可在谢花70%时在主枝上环割1~2圈,以保根保树势,达到保果增产目的。5)将发育不良的畸形果、小果和病虫果疏去,挂果量一般以叶果比(160~200)∶1为宜。疏果定果后,待幼果长至单果质量100~150 g、果实横径5 cm左右时进行套袋。套袋前喷施1~2次杀虫杀菌的药剂。
2.9 病虫害防治
2.9.1 主要病虫害和常用药剂
红肉蜜柚主要病害有炭疽病、溃疡病、疮痂病、黄斑病等,可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甲基托布津、退菌特、苯醚甲环唑、可杀得3000等杀菌剂防治。主要虫害有红蜘蛛、锈壁虱、介壳虫、潜叶蛾等,可用阿维菌素、毒死蜱、矿物油、速灭杀丁乳剂(氰戊菊酯)、机油乳剂、杀虫双等防治。
2.9.2 防治原则
1)每次新梢抽出1~3 cm时和新梢准备转绿时各喷一次药。2)花蕾抽生前15 d至花药开放前10 d喷2~3次药。3)秋冬季节喷2~3次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4)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的浓度使用。5)除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单独使用或农药说明要求单独外,一般的杀虫杀菌农药均可混合使用。
参考文献
[1]周子坤,黄碧荣.红肉蜜柚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福建果树,2008(1):43-44.
[2]秀衣诧.瑁溪红肉蜜柚引种及其抗寒性表现[J].浙江农业科学,2004(5):673-675.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