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张戒《岁寒堂诗话》提出了“一代不如一代”的诗学观,这是一种文学发展的退化观。文学退化与文学接受的意义蜕化相关,张戒的文学退化观形成原因很复杂,与时代、宋代诗论、诗歌创作状况等因素相关。
关键词:诗话 诗学 文学退化
中国文学史特别是现当代文学史中的文学发展观、文学进化论的痕迹异常明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众多方家力主文学进化论,如胡适、周作人、陈独秀等。但纵观中国古代诗歌理论,我们发现,文学进化发展论之外也有反面的论调,如南宋时代张戒在《岁寒堂诗话》提出异样的文学发展观,即文学衰亡观或文学的退化观。文学发展的退化观作为古人对古代文学发展整体面貌的一种阐释,它对文学发展的走向,古代文学批评理论有一定的影响。
一 文学退化观的概念内涵
张戒提出,诗歌的发展规律是“格以代而降,代不如人”。他认为国风、汉魏、六朝诗的地位高于唐宋诗歌:国朝诸人诗为一等,唐人诗为一等,六朝诗为一等……两汉为一等,《风》《骚》为一等。(《岁寒堂诗话》)这种格以代降的诗学观在张戒与友人对话中呈现:邹员外德久尝与余阅石刻,余问:“唐人书虽极工,终不及六朝之韵,何也?”德久,曰:“一代不如一代,天地风气生物,只如此耳。”(《岁寒堂诗话》)
这里明确说出唐代诗作缺乏六朝神韵,诗歌发展到唐代其实是衰退了。为何文学、诗歌发展一代不如一代,张戒将原因归结为天地风气生物自然现象,即自然衰退。张戒“一代不如一代的”的诗学观其实就是一种文学发展的退化观。
文学退化的内涵颇为丰富。近代学者王国维曾论及文学退化与文体相关。他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过:“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古人论文学退化观往往局限在诗、文这两种文体,对文类的整体性观照明显不够,没有考察新生的文体,诸如词、曲、小说等。而这些新生文体丰富了文学文类的形态,显然是一种文学发展的进步。但就具体文学文体而言,其发生、发展、兴盛,然后模仿制作泛滥,最后自成习套、刻板化,发展到后面往往水准今不如古。
所谓文学的退化观含义有二:其一,指文学退化就是具体某一文体的退化,其内涵在于内在文学性如诗的情思、直寻兴会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消退;其二,指文学史上这些具体文体的变迁综合起来考查,文学的退化内涵在于在整个文学发展线性过程,文学之审美诗性的流逝。
文学的退化论调其内在蕴含关键,指文学之线性发展过程渐丧失了最初的淳朴和谐。而张戒的文学退化观与此内涵相似,认为文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没有进步,格调、思想、艺术性如言辞、韵致,反而呈递减趋势。张戒的“格以代降”的文学退化观既暗含单一文体如诗歌创作的衰变,也有整体文学水准的退化。
二 文学退化观的学理分析
首先,文学退化与文学接受的意义蜕化相关。经济学上有一个边际效应理论认为,随着商品或服务的量增加,边际效用将会逐步减少,称为边际效应递减定律。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一步步趋向乏味。这个效应,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同样有效,在经济学中叫“边际效益递减率”,在社会学中叫“剥夺与满足命题”。
边际效应在生活中广泛存在,文学上也存在。文学退化观实际涉及文学阅读经典效应的衰退,即文学接受意义的消解。任何一种文学类型和手法,创始之初有非常强大的艺术典范性,但随着阅读群体的扩大和跟风模仿似的创作扩散,文学的经典效应开始消退,它对文学接受和创作的影响也渐次缩小。张荣翼先生曾沿用报酬递减规律阐述文学作品的意义蜕蚀,分析了文学蜕化的实质。这种规律的内涵在创面层面,指特殊的表达、词汇或修辞手法,问世伊始因新颖受人关注,渐次引人仿效,但经历多次反复运用之后,那些原有的新奇表达,就变陈旧、熟套化,审美疲劳。不仅创作领域有类似趋势,而且文学史也有相似规律。
其次,文学退化观与文学进化观、文学发展观相关、相联系。所谓文学进化观,是一种文学史观,认为文学历史的发展也存在着类似生物界的由低到高、新陈代谢的前进上升趋势。有学者认为,在中国文学史的叙述中,始终存在一种文学进化论调。从林传甲算起,中国近现代的文学史研究,作为一种从西方引进的研究方法,在世界观上首先默认的便是进化论似的线性发展的历史观。
当代文艺的新研究,人们对文学进化论认识更加全面。文学进化论有其合理性,中国现代新文学的发展需要一种合法性。但文学进化论的缺陷也不少,比如是一种激进、狭隘的文学史观,没有全面观照文学发展的多样形态和复杂性。文学并不总是线性发展的逻辑。文学发展的多样形态,导致文学既有整体的进化,也有局部的退化。如唐代诗歌将边塞、田园题材、格律、绝句、歌行体写到了极致,宋代诗歌要超越巅峰就很困难,再加上缺乏盛唐气象的社会大环境,文人群体虽庞大,但骨子里孱弱,宋代诗歌的骨力、韵致自然差唐代太多。这一分析同样适用于文学文体整体发展的退化观。特别是对于特定的文类,历史的发展反而是退化,张戒的文学退化观就是对这一文学史的事实之阐释和总结。
三 张戒为何持文学退化观
张戒的文学退化观形成原因很复杂,与时代、宋代诗论、诗歌创作状况等相关。
1 与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相关
首先,张戒持文学退化观念与中国民族文化、中国哲学或说整个民族心理的“和”的文化有密切联系。道家提倡天人合一,儒家打造“中和”,追寻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平衡之和。可是,中国社会的发展很复杂,人们在文艺创作时,在质和文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完全平衡很难实现,往往质胜文、文艺载道过分强化,文艺的和就不复存在,较之于古典、也就是退化了。也就是文学的发展渐次破坏了自然、社会大环境的“和”,而这正是文学的退化观产生的深层民族审美因素。 其次,与宋代理性主义滥觞相关。宋代的理学诞生对文学诗性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南宋初期,理学尽管不受官方意识形态独尊,但却是当时文人的群体意识形态。理学非常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性,周敦颐首提“文以载道”、将文学视为“道”的承载工具,经朱熹发展,至程颐“作文害道”的产生,理学家们的文艺理论已经将文学的功用否定了,而这和起初儒家“文质彬彬”的思想相矛盾,因而理学自身发展也受限,张戒受时代思想影响,但也看到了理学对经典诗论的破坏,因而主张恢复儒家诗教,所以《岁寒堂诗话》中的诗学观也是间接与理学相关。
《岁寒堂诗话》出现在南宋初期,民族心理此期很复杂。1127年的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初期,北宋灭亡带来的悲伤仍深埋人心,而文人知识分子眷恋故国、恢复中华的情怀更加浓郁,儒家忧国忧民的人格在文人身上也更加鲜明。大力主张儒家思想的文人、诗人们将儒学思想通过诗话一类的文论作品来体现,《岁寒堂诗话》中鲜明的儒学精神就是这种意识形态的折射。
当然,张戒的诗学观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因儒学、理学造成的诗性破坏与困境,认为诗歌发展创作退化了,格以代降;另一方面,他认为诗歌退化了要发展,必须恢复传统的经典儒家诗学,才能解决这种破坏。
2 文学退化观与宋代诗风
张戒的文学退化观与其尊唐黜宋的诗歌批评倾向是一致的。张戒对宋代诗歌持强烈的批判立场,达到尊唐黜宋的地步。他认为诗歌《国风》《离骚》时很好,自汉、魏以来,至子建诗方精妙,至李白、杜甫集大成,而毁坏于苏轼、黄庭坚……只有把苏、黄才气作诗的陋习革除,才可以论及唐人诗歌。
当然,张戒的宋诗批评有利有弊。他对苏轼以议论为诗、黄庭坚过于求奇的批评切中肯肇,但诗歌“坏于苏、黄”的结论,显然过于偏执。钱钟书《谈艺录·诗分唐宋》提出,唐诗、宋诗,绝不仅仅是朝代的区别,实乃体格性分差异。天下人有两种,诗就分两种。唐诗大多妙在丰神情韵,宋诗则以筋骨思理见取胜。至于说“苏、黄习气尽除,方可论唐诗”,则直接呈现张戒诗学观点极端化、情绪化。他不分轻重将苏、黄全然打杀,完全无视他们创新求变的诗学努力。
张戒激烈反对苏黄和江西诗派,认为诗歌坏于苏、黄,宋诗堕落退化了。这种退化论调与南宋文坛诗风密切相关。苏轼、黄庭坚通过自己的诗歌创造革新使宋诗有别于唐诗,提倡以文字、议论、才学为诗,最终影响形成了后来的江西诗派,成为诗坛的核心力量。江西诗派大多喜好品味吟诵书斋生活,指章摘句为主要内容,靖康之时,诗人们还创作了不少忧国伤时的诗作,但在宋金和议之后,江西诗人很快将题材内容转向、重回以往书斋风格,片面追求推敲技巧等外在形式,诗坛暴露出诗不言志、空洞雕琢的弊端。这一文学发展的状况,张戒非常不满,所以他提出“格以代降”的文学退化理论,提倡尊杜、学杜,试图用儒家传统、儒家诗歌教化理论予以匡复。
3 文学退化观与宗经传统
张戒的文学退化观或隐或现与中国文艺宗经批评传统相关。我国古人的宇宙观中有一种循环观。《周易》提出无平不破、无往不复,认为事物的发展大多循环往复,来来去去,不断往返,“万变不离其宗”。古人看事物往往更关注过去:因为未来不过是过去的循环,把握过去即等于把握未来。因此,古人总体呈现向古性思维,造成人们厚古薄今。在文学领域,就是今天的文学不如昨天的,文学的发展是渐渐退化的。因此,中国文艺自《诗经》以来,渐形成经典至上、以古为美的尚古倾向。魏晋诗论有提倡复古、宗经的传统,如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提倡诗文创作模仿古典,即意味着古代或者更古老的作品相对于当时代的创作更具有文学意义与价值。张戒的退化论诗话批评沿袭魏晋这一理论传统,某种意义上借鉴了复古主义、宗经的意识。
总之,张戒文学退化观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批评理论指出了文学发展的异常复杂性,这一理论拓展了文学史研究的领域、提供了古典诗学的新理论资源。同时,张戒的文学退化观思想为后世明清胡应麟等人的“格以代降”诗学观提供了理论渊源,也为现代文学发展观和退化观的文学发展二元结构理论提供了支撑。
注:本文系重庆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南宋诗话与儒家诗学——以张戒诗话为例,项目编号:2013PYZW02”,及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级重点科研项目“张戒《岁寒堂诗话》的文学批评问题”成果之一,项目编号:KY201313A。
参考文献:
[1] 张戒:《岁寒堂诗话》,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2006年版。
[2] 龙利群:《简论中国古代文学退化观》,《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第2期。
[3] 张荣翼:《意义蜕蚀与经典化——文学史包含的两种相关规律》,《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4] 金华:《论文学史的遮蔽机》,《求索》,2008年第6期。
[5] 贺绍俊:《文学不应该成为进化论的奴仆》,《中华读书报》,2005年7月30日。
[6] 殷海卫:《胡仔与张戒诗学观之比较——以〈菩溪渔隐丛话〉与〈岁寒堂诗话〉为视角》,《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7期。
(金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诗话 诗学 文学退化
中国文学史特别是现当代文学史中的文学发展观、文学进化论的痕迹异常明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众多方家力主文学进化论,如胡适、周作人、陈独秀等。但纵观中国古代诗歌理论,我们发现,文学进化发展论之外也有反面的论调,如南宋时代张戒在《岁寒堂诗话》提出异样的文学发展观,即文学衰亡观或文学的退化观。文学发展的退化观作为古人对古代文学发展整体面貌的一种阐释,它对文学发展的走向,古代文学批评理论有一定的影响。
一 文学退化观的概念内涵
张戒提出,诗歌的发展规律是“格以代而降,代不如人”。他认为国风、汉魏、六朝诗的地位高于唐宋诗歌:国朝诸人诗为一等,唐人诗为一等,六朝诗为一等……两汉为一等,《风》《骚》为一等。(《岁寒堂诗话》)这种格以代降的诗学观在张戒与友人对话中呈现:邹员外德久尝与余阅石刻,余问:“唐人书虽极工,终不及六朝之韵,何也?”德久,曰:“一代不如一代,天地风气生物,只如此耳。”(《岁寒堂诗话》)
这里明确说出唐代诗作缺乏六朝神韵,诗歌发展到唐代其实是衰退了。为何文学、诗歌发展一代不如一代,张戒将原因归结为天地风气生物自然现象,即自然衰退。张戒“一代不如一代的”的诗学观其实就是一种文学发展的退化观。
文学退化的内涵颇为丰富。近代学者王国维曾论及文学退化与文体相关。他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过:“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古人论文学退化观往往局限在诗、文这两种文体,对文类的整体性观照明显不够,没有考察新生的文体,诸如词、曲、小说等。而这些新生文体丰富了文学文类的形态,显然是一种文学发展的进步。但就具体文学文体而言,其发生、发展、兴盛,然后模仿制作泛滥,最后自成习套、刻板化,发展到后面往往水准今不如古。
所谓文学的退化观含义有二:其一,指文学退化就是具体某一文体的退化,其内涵在于内在文学性如诗的情思、直寻兴会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消退;其二,指文学史上这些具体文体的变迁综合起来考查,文学的退化内涵在于在整个文学发展线性过程,文学之审美诗性的流逝。
文学的退化论调其内在蕴含关键,指文学之线性发展过程渐丧失了最初的淳朴和谐。而张戒的文学退化观与此内涵相似,认为文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没有进步,格调、思想、艺术性如言辞、韵致,反而呈递减趋势。张戒的“格以代降”的文学退化观既暗含单一文体如诗歌创作的衰变,也有整体文学水准的退化。
二 文学退化观的学理分析
首先,文学退化与文学接受的意义蜕化相关。经济学上有一个边际效应理论认为,随着商品或服务的量增加,边际效用将会逐步减少,称为边际效应递减定律。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一步步趋向乏味。这个效应,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同样有效,在经济学中叫“边际效益递减率”,在社会学中叫“剥夺与满足命题”。
边际效应在生活中广泛存在,文学上也存在。文学退化观实际涉及文学阅读经典效应的衰退,即文学接受意义的消解。任何一种文学类型和手法,创始之初有非常强大的艺术典范性,但随着阅读群体的扩大和跟风模仿似的创作扩散,文学的经典效应开始消退,它对文学接受和创作的影响也渐次缩小。张荣翼先生曾沿用报酬递减规律阐述文学作品的意义蜕蚀,分析了文学蜕化的实质。这种规律的内涵在创面层面,指特殊的表达、词汇或修辞手法,问世伊始因新颖受人关注,渐次引人仿效,但经历多次反复运用之后,那些原有的新奇表达,就变陈旧、熟套化,审美疲劳。不仅创作领域有类似趋势,而且文学史也有相似规律。
其次,文学退化观与文学进化观、文学发展观相关、相联系。所谓文学进化观,是一种文学史观,认为文学历史的发展也存在着类似生物界的由低到高、新陈代谢的前进上升趋势。有学者认为,在中国文学史的叙述中,始终存在一种文学进化论调。从林传甲算起,中国近现代的文学史研究,作为一种从西方引进的研究方法,在世界观上首先默认的便是进化论似的线性发展的历史观。
当代文艺的新研究,人们对文学进化论认识更加全面。文学进化论有其合理性,中国现代新文学的发展需要一种合法性。但文学进化论的缺陷也不少,比如是一种激进、狭隘的文学史观,没有全面观照文学发展的多样形态和复杂性。文学并不总是线性发展的逻辑。文学发展的多样形态,导致文学既有整体的进化,也有局部的退化。如唐代诗歌将边塞、田园题材、格律、绝句、歌行体写到了极致,宋代诗歌要超越巅峰就很困难,再加上缺乏盛唐气象的社会大环境,文人群体虽庞大,但骨子里孱弱,宋代诗歌的骨力、韵致自然差唐代太多。这一分析同样适用于文学文体整体发展的退化观。特别是对于特定的文类,历史的发展反而是退化,张戒的文学退化观就是对这一文学史的事实之阐释和总结。
三 张戒为何持文学退化观
张戒的文学退化观形成原因很复杂,与时代、宋代诗论、诗歌创作状况等相关。
1 与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相关
首先,张戒持文学退化观念与中国民族文化、中国哲学或说整个民族心理的“和”的文化有密切联系。道家提倡天人合一,儒家打造“中和”,追寻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平衡之和。可是,中国社会的发展很复杂,人们在文艺创作时,在质和文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完全平衡很难实现,往往质胜文、文艺载道过分强化,文艺的和就不复存在,较之于古典、也就是退化了。也就是文学的发展渐次破坏了自然、社会大环境的“和”,而这正是文学的退化观产生的深层民族审美因素。 其次,与宋代理性主义滥觞相关。宋代的理学诞生对文学诗性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南宋初期,理学尽管不受官方意识形态独尊,但却是当时文人的群体意识形态。理学非常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性,周敦颐首提“文以载道”、将文学视为“道”的承载工具,经朱熹发展,至程颐“作文害道”的产生,理学家们的文艺理论已经将文学的功用否定了,而这和起初儒家“文质彬彬”的思想相矛盾,因而理学自身发展也受限,张戒受时代思想影响,但也看到了理学对经典诗论的破坏,因而主张恢复儒家诗教,所以《岁寒堂诗话》中的诗学观也是间接与理学相关。
《岁寒堂诗话》出现在南宋初期,民族心理此期很复杂。1127年的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初期,北宋灭亡带来的悲伤仍深埋人心,而文人知识分子眷恋故国、恢复中华的情怀更加浓郁,儒家忧国忧民的人格在文人身上也更加鲜明。大力主张儒家思想的文人、诗人们将儒学思想通过诗话一类的文论作品来体现,《岁寒堂诗话》中鲜明的儒学精神就是这种意识形态的折射。
当然,张戒的诗学观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因儒学、理学造成的诗性破坏与困境,认为诗歌发展创作退化了,格以代降;另一方面,他认为诗歌退化了要发展,必须恢复传统的经典儒家诗学,才能解决这种破坏。
2 文学退化观与宋代诗风
张戒的文学退化观与其尊唐黜宋的诗歌批评倾向是一致的。张戒对宋代诗歌持强烈的批判立场,达到尊唐黜宋的地步。他认为诗歌《国风》《离骚》时很好,自汉、魏以来,至子建诗方精妙,至李白、杜甫集大成,而毁坏于苏轼、黄庭坚……只有把苏、黄才气作诗的陋习革除,才可以论及唐人诗歌。
当然,张戒的宋诗批评有利有弊。他对苏轼以议论为诗、黄庭坚过于求奇的批评切中肯肇,但诗歌“坏于苏、黄”的结论,显然过于偏执。钱钟书《谈艺录·诗分唐宋》提出,唐诗、宋诗,绝不仅仅是朝代的区别,实乃体格性分差异。天下人有两种,诗就分两种。唐诗大多妙在丰神情韵,宋诗则以筋骨思理见取胜。至于说“苏、黄习气尽除,方可论唐诗”,则直接呈现张戒诗学观点极端化、情绪化。他不分轻重将苏、黄全然打杀,完全无视他们创新求变的诗学努力。
张戒激烈反对苏黄和江西诗派,认为诗歌坏于苏、黄,宋诗堕落退化了。这种退化论调与南宋文坛诗风密切相关。苏轼、黄庭坚通过自己的诗歌创造革新使宋诗有别于唐诗,提倡以文字、议论、才学为诗,最终影响形成了后来的江西诗派,成为诗坛的核心力量。江西诗派大多喜好品味吟诵书斋生活,指章摘句为主要内容,靖康之时,诗人们还创作了不少忧国伤时的诗作,但在宋金和议之后,江西诗人很快将题材内容转向、重回以往书斋风格,片面追求推敲技巧等外在形式,诗坛暴露出诗不言志、空洞雕琢的弊端。这一文学发展的状况,张戒非常不满,所以他提出“格以代降”的文学退化理论,提倡尊杜、学杜,试图用儒家传统、儒家诗歌教化理论予以匡复。
3 文学退化观与宗经传统
张戒的文学退化观或隐或现与中国文艺宗经批评传统相关。我国古人的宇宙观中有一种循环观。《周易》提出无平不破、无往不复,认为事物的发展大多循环往复,来来去去,不断往返,“万变不离其宗”。古人看事物往往更关注过去:因为未来不过是过去的循环,把握过去即等于把握未来。因此,古人总体呈现向古性思维,造成人们厚古薄今。在文学领域,就是今天的文学不如昨天的,文学的发展是渐渐退化的。因此,中国文艺自《诗经》以来,渐形成经典至上、以古为美的尚古倾向。魏晋诗论有提倡复古、宗经的传统,如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提倡诗文创作模仿古典,即意味着古代或者更古老的作品相对于当时代的创作更具有文学意义与价值。张戒的退化论诗话批评沿袭魏晋这一理论传统,某种意义上借鉴了复古主义、宗经的意识。
总之,张戒文学退化观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批评理论指出了文学发展的异常复杂性,这一理论拓展了文学史研究的领域、提供了古典诗学的新理论资源。同时,张戒的文学退化观思想为后世明清胡应麟等人的“格以代降”诗学观提供了理论渊源,也为现代文学发展观和退化观的文学发展二元结构理论提供了支撑。
注:本文系重庆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南宋诗话与儒家诗学——以张戒诗话为例,项目编号:2013PYZW02”,及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级重点科研项目“张戒《岁寒堂诗话》的文学批评问题”成果之一,项目编号:KY201313A。
参考文献:
[1] 张戒:《岁寒堂诗话》,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2006年版。
[2] 龙利群:《简论中国古代文学退化观》,《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第2期。
[3] 张荣翼:《意义蜕蚀与经典化——文学史包含的两种相关规律》,《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4] 金华:《论文学史的遮蔽机》,《求索》,2008年第6期。
[5] 贺绍俊:《文学不应该成为进化论的奴仆》,《中华读书报》,2005年7月30日。
[6] 殷海卫:《胡仔与张戒诗学观之比较——以〈菩溪渔隐丛话〉与〈岁寒堂诗话〉为视角》,《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7期。
(金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