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议题与方法:周世逑行政管理学术思想探析

来源 :中国行政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4r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世逑先生是我国行政管理学科恢复与发展的推动者、奠基者之一.梳理和回顾周世逑先生在行政管理学领域的学术论著,挖掘周先生的行政管理学术思想,对加快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围绕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构建、以中国现实问题为导向的行政学议题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践行三个方面,探讨周先生在学科体系、研究议题与研究方法论上做出的贡献,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学科传承与学术创新.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从外部比较与内部比较的双重视角出发,分析了政府频繁设置议事协调机构的制度逻辑.从外部比较来看,相对于制度性纵向一体化、流程性纵向一化、准纵向一体化等,作为机动性纵向一体化的议事协调机构,在协调化程度与专业化程度上较为平衡,且成本最为“低廉”.因此,议事协调机构成为政府治理的常选项.从内部比较来看,议事协议机构的人事安排分为专干、借调、联络员、“挂名”等,不同的人事安排导致议事协调机构的功能和成本各不相同.政府往往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议事协调机构,以达到追求绩效与应付考核的多重目的.
本文从中国乡村治理者身份制度及相应的村治模式变迁的长时段视野,分析村干部的制度身份定位与治理模式选择.中国历史上在不能实现官僚化、科层化的乡村治理体制的背景下,以绅士制度和职役制度为基础,在实践中形成了“乡绅—乡役”组合身份治村模式,弥合了乡役治村的身份困境.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立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和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干部与治理的制度经验,借鉴“组合身份治村”模式,完善“村干部”的身份制度,综合增强村干部身份的政治属性和行政属性,探索“政治—行政”的融合身份治村模式,是可行的善治之路.
新媒体时代具有传播主体大众化、传播形式多样化、传播内容自由化、传播媒介融合化四个显著特征,这些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剧烈的冲击和挑战.为了更好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正确舆论方向;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依赖,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媒介素养;抢占网络空间阵地;创新思政教育内容,更新思政教育话语体系.
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全健康”时代,发展康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战略选择,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基于我国康养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本文认为,亟需树立科学的康养理念并开展深入系统的康养理论研究,促进康养治理现代化,实现康养高质量发展.康养主要包含养生、养病、养老等内容,康养研究需要解决养不养、养什么、怎么养等科学问题,构建中国特色康养认知体系;同时,加快推进康养立法,完善康养治理体系,提升康养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产
基层工作运作中的制度困境大大制约着基层治理的效能.基层工作运行制度困境主要表现在:制度执行不规范、制度创新脱离基层实际、制度责任边界不清;其出现制度困境的深层原因在于唯结果导向、错位的政绩观以及压力性体制.破解这一困境要从以下方面入手:思维重塑提供“价值遵循”、协商互动提供“活力源泉”和明责赋权提供“动力支撑”.
脆弱性和抗逆力的概念在很多学科中都有所论述.由于“抗逆力”相对“脆弱性”更强调风险管理行为的主观能动性,它逐渐得到应急管理领域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成为新兴研究热点.但因其概念众多、层次繁杂,实证研究进展较为缓慢.本研究综合现有抗逆力理论,构建“属性-结构-过程-能力”多维度概念集合,通过解释结构模型进行层次划分,厘清影响关系,得出应急管理视域下抗逆力概念结构:“核心能力层-能力形成层-内核层”,为抗逆力实证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框架.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面对当前一些农村集体经济以资源资产出租、经营为主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以地方产业发展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即:要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深挖潜力,推进多种模式;针对人才缺乏问题要完善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为推进产业带动集体经济提供制度保障.
抽象论辩框架(AF)是定性分析非单调常识推理的经典理论,基于AF关注论证结构化研究的一类论辩理论ASPIC+无法显化处理论辩理论中的不确定、不完全知识.本文基于可能性逻辑,提出结构化论辩理论P-ASPIC+,该理论满足良性论证系统的合理性公设条件,可量化处理论证中的不确定性知识,拓展ASPIC+的定性推理能力,避免利用概率理论量化AF理论所导致的概率分布不一致、不完全,以及论证概率解释不清等问题.
本文从治理单元重构的角度出发,基于历史脉络,思考城市基层治理的困境与进路.在传统时代,行政化的管理单元与侧重社会性的地域单元是划分基层治理单元的两种思路.其中,在清代的街坊这一复合型单元中,管理单元与地域单元走向了稳定的合流,行政化与社会性之间取得了较好平衡.立足近代以来城市治理的重塑方式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治理经验,我们可在借鉴街坊得以灵活运作的结构性因素的同时,结合城市治理的制度化、整合度、精准性的要求,构建“党建+单元矩阵”模式,完成社区居民的再组织化,解决当前治理中行政化与社会性的平衡难题,在多元共
在中国的政治过程中,必须理解中国共产党和党的领导体制才能真正理解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党的领导体制下的政策制定模式在横向上表现为内在结构关系,在纵向上表现为层级落实实践,在过程中显现出“来源性主体”特征.具体来讲,中国的政策制定过程表现出了中心下沉和中心扩散的特点;回归到主体上,又表现为党的领导的贯穿性;通过这些特征,并基于结构、层级的来源性主体,中国在党的领导体制下形成了独特的政策制定模式.这一政策制定模式也逐步走向成熟与定型,并需要将制度优势更多地转化为治理效能.